作者Oswyn (Oswyn)
看板WarringState
標題[閒聊] 地區別土地生產力(近代)
時間Sat Oct 5 01:13:34 2019
圖表先
https://imgur.com/0fW0TfN
上)明治13(1880)年之每反米產量(應該是水稻)
中)明治13(1880)年之每反麥產量
下)明治15(1882)年之每反水田地價
※一反=300坪、黑白著色若有上色錯誤以黑白圖樣為準
※江戸幕府 上田 中田 下田 上畑 中畑 下畑
1石5斗 1石3斗 1石1斗 1石1斗 9斗 7斗
雖是近代的資料但也算是農業機械化、水土開發現代化前的數據。
https://imgur.com/MkRZ6oL
明治16(1883)~昭和34(1959)年間的各地每反水稻產量
https://imgur.com/QoBFNDl
昭和16(41)~30(55)、6(31)~15(40)年區間的各地
每反水稻平均產量
※M=平均(石)、σ=標準差(斗)
這幾個圖表都是以每反(300坪)單位面積產量來計地區的生產力,由於不含總面積
主要反應的是該地區的田地好不好種而不是總產量多寡。
主要影響產量的因素有天候(氣溫、日照、雨量等)及地力等狀況。資料來源應該都是
當時日本各地府縣的農事試驗場所作的比較試驗。
有趣的是水稻好種的地區麥不見得長的好、反之亦然除了薩摩兩種都只有個慘字。明治
初期五畿內除了大和風水都不錯、近江不意外但淡路居然很好種田,尾濃的水稻不怎樣
跟甲斐同樣是中等。
但隨時間或許是品種改良與技術的進步產量開始漸漸飆高。
從資料可得知有些常覺得地很爛的地方並不算爛、覺得很肥的地方並不真的最肥。是靠
耕地面積的多寡決勝負。
※
做個補充
明治中期後產量開始飆高也或許跟產量上升過剩後米也更不值錢。開始有水田棄稻轉種
其它更高經濟價值作物、麥田也有此現像。
所以比較爛產能比較差的田都換跑道了,留下來的都是精英所以也更把生產力推高也說
不定。
--
人間五十年、化天のうちを比ぶれば、夢幻の如くなり
^,,,^ 一度生を享け、滅せぬもののあるべきか
(ミ‵ω′)\m/ NOBUMETAL
DEATH!!(乂
'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4.168.5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ebptt.com/m.aspx?n=bbs/WarringState/M.1570209216.A.F82.html
1F:推 ocean11: 薩摩還是種芋頭吧 XD 10/05 01:36
田/畑等每少2斗降一等,薩摩的田麥都是下下跟隱岐並列日本一XD
2F:推 alvis000: 有趣 10/05 01:41
3F:→ sdiaa: 薩摩芋是地瓜 10/05 02:07
4F:推 hazel0093: 必須考量到土地轉用 濃尾平原關東平原許多都變工業用地 10/05 16:09
5F:→ hazel0093: 不過科技無敵 可以讓各地地力的差距大幅縮小 10/05 16:11
6F:推 PAULDAVID: 北部到後期不升反降是怎麼了 10/07 18:31
北部是指什麼地區呢?
如果是第三張圖表的話其前後數據的時期是早的在後哦
7F:推 seishin: P大應該說東北那帶 10/08 17:44
日本常有冷害,東北受到的影響很大。昭和29(1954)年關東及東北還
出現了破記錄的低溫。
產量的起伏通常都是因天候影響所造成的。
http://www.reigai.affrc.go.jp/zusetu/inasaku/jittai/syuryotokei_zu1.gif
平均收穫量
http://www.reigai.affrc.go.jp/zusetu/inasaku/jittai/syuryotokei_zu2.gif
水田總面積推移
http://www.reigai.affrc.go.jp/zusetu/inasaku/jittai/syuryotokei_zu3.gif
水稻總產量
上下的很利害,基本上生產力是有因技術提升與稻種的改良而攀升。
但碰到天災乃人力無法對抗該年的收穫量就會摔下來。
※ 編輯: Oswyn (114.45.232.169 臺灣), 10/08/2019 19:29:06
8F:推 PAULDAVID: 原來如此 感謝 10/11 13:12
9F:推 a910343: 推詳詳細整理 01/26 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