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看板Warfare
標題Re: [閒聊] 後燕平規叛變的勇氣從何而來?
時間Sat Oct 7 13:28:15 2023
扣除上一篇推文裡所聊的異族,這篇來簡單分析一下其他原因
《冥祥記》載畢覽"隨慕容垂北徵,沒虜,單馬逃竄。虜追騎將及,覽至心誦念觀世音;既得免脫,因入深山,迷惑失道,又專心歸念.."
姑且不論是否真的因為念佛而倖免於難,這等怪力亂神的部份,至少可確認的是
後燕兵力捉襟見肘到,連標榜不殺生的佛教徒,都被調去出征了
又《資治通鑑》:"(390年)北平人吳柱聚衆千餘,立沙門法長為天子,破北平郡,轉寇廣都,入白狼城"
從拱高僧作為神主牌來推論,這群造反者當中很多應該信佛才對
甚至不排除起義的原因之一,在於統治者違反不殺生的教義而被抓去當兵
既然先前殺都已經殺了,只要有幸把源頭的後燕政府扳倒的話,或許能免於再讓佛祖不開心
算是一種贖罪的概念?要不然想不殺生來和平勸退徵兵,難度應該會非常高
再參考參合陂之戰戰前,《魏書》有一則北魏方的書信,形容後燕的情況是"慕容無道,侵我疆埸,師老兵疲,天亡期至.."
391年平定翟釗叛亂後,393年準備討西燕時,《晉書》載"諸將咸諫,以慕容永未有釁,連歲征役,士卒疲怠,請俟他年"
後來儘管打是打贏了,還收穫不少戰利品,但仍無法抹滅後燕窮兵黷武的事實
之後數年史書也找得到數起,後燕所發動的戰爭,所以綜合以上諸點,回頭看平規396年的造反
其中一項利多,大概就是看準慕容鮮卑連年征伐導致的民怨吧!
另外比較腦補的是,我看到網路上有平規是薊人的說法,但我找不到史料
還望有版友幫忙補充,thx
講這個是為了牽扯徐巖的叛事,慕容垂命令平規不准輕舉妄動,平規卻"違命距戰,為巖所敗。巖乘勝入薊,掠千餘戶而去,所過寇暴"(晉書)
估計平規自認因上頭交代,而錯失進攻最佳時機,導致家鄉被蹂躪,故而一直記恨
直到自己跳出來復仇,成為反亂的原因
-----
Sent from JPTT on my Xiaomi M2010J19C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2.42.15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ebptt.com/m.aspx?n=bbs/Warfare/M.1696656499.A.A75.html
1F:→ hgt: 你不是已經說"違命距戰"?? 那戰敗得怪自己阿!!! 10/07 14:21
2F:→ hgt: 怎麼怪慕容垂??? 10/07 14:22
3F:→ Houei: "最佳時機" 10/07 14:27
4F:→ hgt: 那怎麼確定他距戰時不是"最佳時機"??? 10/07 15:02
5F:→ hgt: 或者他自己根本不知道最佳時機,只想距戰??? 10/07 15:02
6F:→ Houei: 我不知道 你知道的話 可以貼一下 10/07 15:06
7F:→ hgt: 自己距戰不挑最佳時機,不怪自己怪慕容垂,這理由說服力薄弱 10/07 15:12
8F:→ Houei: 如果你有不薄弱的理由 歡迎補充 10/07 15:16
9F:推 YoursEver: "隨慕容垂北[征]"? 遇到這些簡轉繁的錯誤時,是否還是 10/07 16:50
10F:→ YoursEver: 修正一下比較好? 10/07 16:50
11F:→ Houei: 多謝提醒orz..下次會注意 10/07 16:59
《晉書》載慕蓉垂"召募遠近,眾至三萬...令曰:「吾本外假秦聲,內規興復。
亂法者軍有常刑,奉命者賞不踰日,天下既定,封爵有差,不相負也」"
"婁會上疏曰:「..兵荒殺禮,遂以一切取士。人心奔兢,茍求榮進,至乃身冒縗絰,
以赴時役,豈必殉忠於國家,亦昧利於其間也。聖王設教,不以顛沛而虧其道,
不以喪亂而變其化,故能杜豪兢之門,塞奔波之路...誠宜蠲蕩瑕穢,率由舊章..」
垂不從"
我們知道前秦在王猛治下打擊豪強,慕容垂想吸收前秦勢力的話,勢必部份沿用舊制
而部份有所改革,所以他給了寒門很多機會,又帶兵本來就有軍法,古今中外皆然
強調獎賞甚過於處罰,才是最終目的
問題後燕在參合坡慘敗,慕蓉垂"慚憤歐血,因而寢疾"(晉書)
再從繼位的慕容寶"遵垂遺令,校閱戶口,罷諸軍營分屬郡縣,定士族舊籍,明其官儀,
而法峻政嚴,上下離德,百姓思亂者十室而九焉"
觀察得知,慕容垂有意讓後燕開啟一段時間休養,然則定士族舊籍這句
意謂一改婁會上疏時的策略,轉而倒向擁塢自保的豪門們,冀望由士族的塢來保家衛國
甚或暫緩因軍功爵制所連帶的,利益分配不均之隱憂
塢儼然是當時北方百姓聚集處,後燕自然也不例外,《16國春秋》:
"時東胡王晏據館陶,為鄴中聲援鮮卑烏丸,及郡民據塢壁不從者尚眾,
(慕容)垂遣太原王楷...鮮卑烏丸塢民降者數十萬口,楷等留其老弱,置守宰以撫之"
"(慕容)紹率騎數百往說王晏,為陳禍福,晏隨紹詣楷降,鮮卑烏丸及塢民降者數十萬口
,(慕容)垂大悅"
既然住了一堆人,塢沒有戰備功能是不行的:"出拒步卒十二萬、騎三萬七千,
次於巨鹿之曲陽、柏津塢,臨滹沱水北以邀之"
"太祖(拓跋珪)臨(慕容)麟營,戰於義台塢大破之"
扯一堆後重點來了!上述的"而"法峻政嚴,略帶轉折語氣
透露罷兵並非慕容寶所治百姓思亂主因,個人合理推論,應為先前造反事件的原因之一
這才讓慕容垂交代兒子該有所收斂於兵制
※ 編輯: Houei (124.218.199.193 臺灣), 10/11/2023 10: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