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Nomic ((Nomis))
看板Warfare
標題[心得] 馴鹿射手
時間Mon Oct 10 05:43:03 2022
網誌圖文版:
https://cimonnomis.blogspot.com/2022/10/blog-post_10.html
--
馴鹿射手
17世紀,俄羅斯向西伯利亞擴張的前夕,西伯利亞中部直至太平洋岸的廣袤地帶主要
是通古斯(Tungus)人的活動範圍;雖然當時他們的全部人口大約只有36,000人左右,卻散
布在5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地域之廣遠超過任何其他西伯利亞的族群。相對來說,
附近其他原住民的生活圈就「緊實」得多,比如說雅庫特(Yakuts)人只居住在勒那河的中
游,而布里雅特(Buriyat)蒙古人只生活在貝加爾湖周遭。三者的語言、生活方式、社會
組織也有明顯差異;雖然同屬阿爾泰語系,雅庫特人說的是突厥語族的語言,布里雅特人
說蒙古語,而通古斯人的語言則屬於滿-通古斯語族。雅庫特人帶有煙囪火爐的居住環境
比其他西伯利亞族群都要進步得多,鑄造鐵器的技術也更先進(只有雅庫特人知道如何冶
煉礦石),飲食與其他遊牧民族一樣主要以乳製品(牛奶或馬奶)為主食,其先進程度也造
成雅庫特文化、語言在中部、東部西伯利亞的霸權。
相對而言,狩獵採集為主要經濟活動的通古斯人社會組織就比游牧民小得多;這些遊
群(band)通常由兩三個帳篷底下的核心家庭組成,只有在夏季時才會群聚到12帳左右。行
獵所得之外,他們也馴養馴鹿,但馴鹿極低的鹿奶產量──每天最多一兩個咖啡杯──意
味著他們不可能像其他游牧民族一樣以奶為主食;實際上,擠鹿奶是如此之難,北亞馴養
馴鹿的各民族幾乎都沒有擠鹿奶的習慣(北歐的拉普人、以及薩彥嶺一帶是日常榨鹿奶的
例外 )。人口極度分散也意味著找老婆極度困難,婚姻通常由雙方家長指腹為婚,男方得
付一大筆嫁妝,或者先為女方家族服一陣子勞役。比起氏族發達、世襲或競選氏族長的雅
庫特人,通古斯人就沒有固定的酋長,只開戰時眾人臨時選一個。除了狩獵採集與馴養馴
鹿之外,通古斯人還曉得簡單地打鐵製器(但不懂得開礦煉鐵),在太平洋岸的通古斯人也
學會了狩獵海豹、網羅鮭魚,較大的獵獲量使他們得以定居;而在貝加爾湖與蒙古人接觸
的通古斯人則學會了牧養馬牛羊等畜群,也被稱做馬上通古斯人。然而這些採取周遭其他
民族生活方式的通古斯人位居邊緣,針葉林中游獵才是主流。
關於西伯利亞馴養馴鹿的起源,從文獻上來看,至早在《梁書》〈扶桑國〉傳中,已
經有來自扶桑的僧人慧深自說自道「車有馬車、牛車、鹿車。國人養鹿,如中國畜牛,以
乳為酪」。這是大約公元5世紀末的紀錄。其次則要等到《新唐書》〈回鶻〉傳中才再度
出現使鹿民族「鞠」的記載,「鞠,或曰祴,居拔野古東北,有木無草,地多苔。無羊馬
,人豢鹿若牛馬,惟食苔,俗以駕車」。早期文獻中能發掘到的訊息寥寥若此。而從考古
證據來看,馴鹿的馴化最早可以上推到公元紀年開始前後──岩畫遺跡上獵捕野鹿的內容
很多,但在米努辛斯克(Minusinsk)附近,則發現了繪有被騎乘、或駕以雪橇的鹿,套鹿
御鹿的裝具還很原始,其定年據分析與基督誕生差不多同時。
之後馴鹿的馴養在整個北亞、北歐有了不同類型的分化。在北歐的拉普(Lapp)人當中
馴鹿牧群有牧鹿犬看管,馴鹿的主要功用是拖曳雪橇,一副雪橇只駕一頭鹿,其單軌船型
雪橇是拉普人獨有。榨鹿奶是日常,儘管拉普人更愛擠羊奶,奶羊擠起來比討厭被榨的奶
鹿輕鬆得多。而在拉普人以東、俄羅斯以北以薩摩耶(Samoyed)人為大宗的諸族群中,馴
鹿牧群規模很大,牧鹿犬使用廣泛,但幾乎從來不擠鹿奶;所使用的大型雪橇係雙軌,駕
用兩頭甚至三四頭馴鹿。太平洋岸的楚科奇(Chukchi)人、科里雅克(Koryaks)人的牧群規
模也大、也馴養牧犬看管鹿群,也駕馭馴鹿拉雪橇、也不擠鹿奶,但馴鹿的馴化程度不深
,還很野性。
與其他馴養馴鹿的部落人群比較起來,通古斯人馴化馴鹿的方式比較另類;他們的牧
群很小,一般只用做駝畜載運打包行李,但在北方的通古斯人當中不但以馴鹿拉雪橇,馴
鹿還作為騎乘之用,牧鹿犬則幾乎不養。擠不擠鹿奶通古斯人各群落中的差別很大,有幾
乎不擠的,但也有非常精通、甚至製造鹿乳酪、酸鹿奶專供販售的;總得來說薩彥嶺一帶
最精於取乳,越北方則越原始以至於完全不擠。馴鹿的騎乘也是南北有別,南方的馴鹿較
精壯,因而與乘馬一樣人騎在鹿腰間;北方馴鹿的個頭較小,騎乘時是騎在肩上靠前 。
騎乘馴鹿也意味著只有通古斯人能夠乘鹿「騎射」。生存於針葉林中的馴鹿體型比凍
原上的要來得大,也較容易馴養,因而可以挑選較大型的雄鹿來騎乘。在良好的道路上騎
鹿最快可以每小時18公里的速度前進,負載100公斤的重負時平均速度則在每小時6-8公里
之間。然而騎鹿沒有馬鐙可踩,於是除了韁繩之外,一般來說騎鹿人還會攜帶一
支長1.7公尺左右的帶鐵鉤木仗,幫助維持平衡,左手韁繩、右手木杖。賽鹿競速十分盛
行,馴鹿被訓練到能夠隨時應主人召喚現身。通古斯人擅長在各種情況下射箭,無論是站
著射、躺著射、跳起來射,或者是乘鹿騎射、踩滑雪板射、或者是獨木舟中射;打獵時騎
鹿騎射不在話下,打仗時自然也是。
乘鹿騎射的通古斯人令前來征服的俄羅斯人印象深刻,經常在機動性方面勝過乘馬的
哥薩克,以至於沙俄政權下令禁養馴鹿、乘鹿者死刑 。俄羅斯侵入西伯利亞中部的路線
有兩條,北線以曼加澤亞(Mangazeya)為出發點,南線則以葉尼塞斯克(Yeniseysk)為根據
地。在北線,狹窄、山巖嶙峋、遍布急流瀑布的河谷給征服者製造了不少麻煩,因此儘管
在17世紀最初幾年哥薩克已頻繁入侵,直到1620年代給沙俄上繳毛皮貢賦(yasak)的通古
斯群落還很少,要到1640年代才開始有按時上貢的紀錄。在南方的擴張軸線上,通古斯戰
士團與哥薩克小隊間的對抗異常激烈,但通古斯人無力阻止俄羅斯建立設防據點步步蠶食
,1622年最主要的通古斯主戰派首領俯首稱臣,而到了1633年所有抵抗都被擊潰了。反而
是最南方臣屬於蒙古或吉爾吉斯游牧汗國的通古斯群落受其宗主國保護,17世紀結束前都
在與俄羅斯人拉鋸。葉尼塞河流域底定,1630年代,哥薩克進一步東征到勒那河,這裡的
雅庫特人雖然文化較先進、組織較龐大,氏族間的內鬥卻也很激烈,就沒有團結的。1641
年的大起義雖然一度包圍雅庫茨克(Yakutsk),內部分裂隨即迫使雅庫特人吞敗。雅庫茨
克一帶的勒那河是西伯利亞少數河谷寬廣、水草肥美的牧地,適合生養畜群,也成為此後
俄羅斯統治西伯利亞東部的中心;定居雅庫茨克的俄籍居民在1650年就增加到了兩千人左
右 。
通古斯人雖然沒有遊群以上更大型的政治組織,但有戰時選出酋長(soning, war
chief)來指揮戰鬥的習慣,通常是最勇猛的戰士獲選。當選後戰酋命令本地鐵匠準備鐵箭
頭與鐵刃,其他人則準備箭桿、自備其他武器。幼童自七八歲起便開始打獵射箭,十四五
歲就能獨當一面出獵,十六至六十歲之間則是參戰年齡。自幼進行的訓練過程中通古斯人
首先得學會短斧格鬥、閃躲當面來箭,其次則練習閃躲背後來箭、在馴鹿背上閃避敵箭、
在箭雨下駕御獨木舟等等。平時舉辦的射箭比賽中經常有互相射箭同時避箭的競技。除了
閃避箭矢、以盾牌(以馴鹿皮骨製成套在手臂上,相當於臂甲)遮擋箭矢之外,口耳傳說中
的著名英雄還擅長不閃不避手接來箭。躲箭之外當然也得射得準,頂尖射手據說能夠射中
飛鼠的眼睛,而將箭射出後接著把半空中的飛箭當標的來習射是很普遍的運動。
由於不善煉鐵、鐵器稀缺,一般來說即便在戰時通古斯人也是(馴鹿)骨鏃與鐵鏃並用
,戰斧與長矛也是交雜使用骨刃、石刃與鐵刃。要到18世紀中葉鐵鏃才比較普遍,而骨鏃
直用到19世紀40年代。行獵時通古斯人使用較小型的單體獵弓,但交戰時則使用威力更強
的複合戰弓,有的弓身甚至超過兩公尺,以魚膠黏合筋角製成,光是等待魚膠脫水黏固就
要兩年時間。複合弓也可以從南方甚至中國取得,但通古斯人的複合弓還會將兩臂弓梢削
尖,緩急之際以之肉搏近戰,類似日本的弭槍。通古斯人的射法也與內亞游牧民習慣的、
拇指開弓的所謂蒙古式引弓大相逕庭,開弓時同時並用食指中指無名指,換言之,反而與
英國長弓兵的地中海式引弓屬同一類。每名通古斯射手身上攜帶的箭支數視情況而定,一
般隨帶35箭,但踩雪橇滑雪輕裝出掠時只帶20箭,乘馬時則帶30支箭,鐵鏃箭只有骨鏃箭
的一半。
弓箭之外,通古斯人還使用長矛、偃月刀(palma)。1.5公尺長的獵矛兩端削尖,都可
以刺擊。偃月刀的刀刃長40-70公分,刀桿長1公尺餘。防具則有骨甲、皮甲與鐵甲。分析
17世紀中葉哥薩克在戰場上的俘獲紀錄可知,所有通古斯戰士都攜弓帶箭,超過半數手持
偃月刀,但拿長矛的只有十分之一。穿戴鐵甲或皮甲的人很少,但大約四分之一身披骨甲
。除了交戰,偃月刀的主要功能是騎馴鹿的輔助──如前所述,騎乘馴鹿必須一手握韁一
手持杖,戰時偃月刀就替代了平常用的鉤杖。既然騎乘馴鹿行動沒有騎馬般便利,實戰中
通古斯人經常是乘鹿行軍,到了戰場後則步行作戰。
整個通古斯族群的人口既然還不到四萬,佔總人口大約七分之一至八分之一的戰士當
然也不多,17世紀中葉的估計就是最多七八千人左右,其中步行的戰士大約有4,800人,
騎乘馴鹿的則有3,600人。不騎馴鹿的戰士可以坐雪橇或滑雪行軍,儘管速度上還是比騎
鹿慢。所以說交戰的單位一般來說很小──一個戰士團夥一般就是數十人的規模,從十幾
二十人到四五十人。交戰時通常分成左右兩翼包抄敵人,這也是行獵時的典型隊形。典型
的戰術則是接近到50公尺開外精準射擊,直到箭支用罄才會勉強短兵相接。既然殺傷靠射
箭的準頭而非大量火力,乘鹿交戰的騎士常常佯裝敗退、引誘追兵射擊,待其箭盡人疲後
一波反攻;如果真打不過,騎在鹿身上撤退也快。雖然在與哥薩克的交戰中接觸到了火器
,通古斯人擄獲了也不使用,而是將其鎔煉改鑄箭頭;直到18世紀末通古斯人才克服了對
火器的恐懼、開始學習打槍放銃。
鬆散的社會組織不但幫助通古斯戰士以游擊戰術與哥薩克交手,也妨礙了俄羅斯的統
治。雅庫特人被征服後,其原有的氏族長適應得很快;由於被指定為上繳貢賦(yasak)的
負責人卻不必繳貢賦,與沙俄合作的氏族長反而增加了過去不曾享有的權力,蘇聯史家謂
之「貴族封建化」。雅庫特「貴族」們理所當然給自己冠上了俄式的父名與頭銜。相較來
說,通古斯人本來沒有固定的酋長,也就無法指定,必須從無到有另外扶持;他們採用俄
國人名字更是很久以後的事。17世紀後半葉俄羅斯農民湧入、攫奪原住民土地、獵場,使
得雙方關係更加緊繃,引得許多通古斯人、雅庫特人叛亂蜂起;但這時期的敵我劃分與過
去有很大出入,向沙俄納貢的原住民與哥薩克並肩「平叛」,形成另一種「內戰」。儘管
通古斯人抵抗更堅決,但既然他們已習慣游獵,抗戰失敗後逃離統治也更容易;各群落在
遷徙途中常為了漁場獵場歸屬不定大打出手,沙俄則在一旁搧風點火鼓勵內鬨。在17世紀
結束之前,大規模抵抗殖民的運動就已開始消退,馴鹿騎射手也隨之消聲匿跡、幾乎不為
人知了 。
西伯利亞之外,與拉普人為鄰的瑞典、俄羅斯本土也很熟悉馴鹿,瑞典國王古斯塔夫
二世(Gustavus Adolphus)在呂岑(Lützen)會戰陣亡時身上穿的就是馴鹿皮甲;18世紀後
半葉的沙皇保羅一世(Paul I)給所有騎兵配發馴鹿皮褲,波蘭境內的馴鹿幾乎因此滅絕。
馴鹿皮在中世紀被作成擲石袋(sling),在火器時代又用作炮衣,軍事用途很廣;拖雪橇
時腳程不俗,瑞典國王卡爾十一世(Charles XI)就有御用的馴鹿雪橇專門替他送信。當時
瑞典人相信馴鹿對上敵軍騎兵時會引起敵騎恐慌,甚有奇效,所以卡爾十一世也嘗試過組
建馴鹿騎兵;不過馴鹿太過雅馴,不能適應戰場上緊張的對陣殺伐,試驗也就無疾而終
。
--
http://cimonnomis.blogspot.tw/
https://www.facebook.com/Cimon54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50.116.197.7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ebptt.com/m.aspx?n=bbs/Warfare/M.1665351786.A.5EE.html
1F:推 wittmann4213: 推,厲害了 10/10 10:36
2F:推 ja23072008: 推 10/10 12:57
3F:推 wanters: 鹿可以負重100公斤?? 10/10 14:26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dTl6HoZIIpiZH97KwA4nWulhbTzHH9L1/view
原文是這樣寫,見Alexander K. Nefëdkin, Richard L. Bland, “Some As
pects of Warfare of the Reindeer Lamut in the 17th Century”, p. 126.
4F:推 detonator: 讚讚 10/10 14:28
※ 編輯: Nomic (150.116.197.79 臺灣), 10/10/2022 14:49:58
5F:推 wanters: 感謝文獻! 10/10 22:36
6F:→ carsen: 放牧與騎乘蒙古的蒙古Dukha人 :) 10/10 23:03
8F:推 joe7226107: 推推 10/12 12:07
9F:推 a420360: 推推 10/13 08:15
10F:推 articlebear: 鹿騎士!! 10/13 22:29
11F:→ Nomic: 推紀錄片 鹿髓看起來很香 10/15 14:36
12F:推 PAULDAVID: 雪橇用鹿皮該不會是貼在橇板上當成煞車皮嗎 類似鏵太式 10/16 08:13
13F:→ PAULDAVID: 滑雪版那樣? 10/16 08:13
14F:推 daydream314: 推好文和版主提供的影片連結 10/16 09:59
15F:推 RockCaveChen: 推 10/19 13:04
16F:推 f051372: 野鹿騎士來囉 10/25 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