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Nomic ((Nomis))
看板Warfare
標題[心得] 戰鬥吧瑜珈武僧
時間Tue Oct 4 22:20:45 2022
網誌圖文版:
https://cimonnomis.blogspot.com/2022/10/blog-post.html
--
戰鬥吧瑜珈武僧
在印度的神話傳統中,大師常常藉由苦行(tapa)獲得無上神通,藉以擊敗對手。在《
羅摩衍那》裡,眾友仙人(Viswamitra)同極裕仙人(Vasishtha)發起挑戰後吞敗,轉往喜
馬拉雅山區加倍苦修、功力更上一層後再度挑戰,卻仍被極裕仙人撂倒。眾友仙人繼續精
進苦修,但這回他的目的是藉由苦修獲得婆羅門的種姓身分(他是剎帝利出身)。他成功了
;極裕仙人從此將眾友仙人視為平起平坐的一員,而眾友仙人日後則成為羅摩的師傅,傳
授兵法、贈與他一武庫的兵器。在《摩訶婆羅多》的故事當中,羅摩與阿周那(Arjuna)也
是拜德羅那(Dronacharya)為師,一面苦行一面磨練戰技。這些傳說如此通俗普遍,以至
於1948年高德希(Nathuram Godse)刺殺甘地時,正如同傳說中阿周那在戰場上與乃師德羅
那兵戎相見之前那一刻,高德希雙手合十一番頂禮,然後連開數槍;倒地後的甘地則頻呼
「羅摩!羅摩!」,以手加額為刺客賜福。高德希並未趁亂逃脫,反而冷靜地招來警察,
束手就擒;在後來的審判中,法官與旁聽群眾得知行刺過程竟如同他們所熟知的故事那樣
熟悉,在場所有人眼眶無不濕潤,幾乎要饒恕他,反令高德希擔憂自己不會被處刑。隔年
,高德希上了絞刑台,年紀還不滿四十歲。
高德希並不是第一個行刺甘地的人;在他行刺前十天,另一名炸彈客已經先被逮捕。
甘地卻將非暴力的宗旨堅持到底,一方面要求寬恕刺客,一方面拒絕警察保護。大概已預
感到自己的未來,與其姪孫女言談中甘地直承已厭倦生命,預言自己將死於非命、死在同
教之人手中 。「非暴力」(ahimsa)的概念來自耆那教,是在殺戮一詞前加上否定前綴,
表示「不殺」之意;但甘地倡言的非暴力很大程度上是引用古語加以現代詮釋後的發明,
他的殉難折射出的印度教傳統並不那麼反對暴力。確實,在《摩訶婆羅多》寫作的時代,
婆羅門飲酒食肉,即便是歸隱森林的隱士也經常攜帶武器,打獲獵物來充飢;但耆那教與
佛教的盛行意味著,早期的婆羅門教要能夠延續,得在殺生的戒律上與同行競爭。幾乎所
有的苦行僧後來都奉行不殺的戒律,森林中的隱者們與動物間的關係也緩和起來,詩歌中
呈現出人與動物間的親暱、不知恐懼為何物,無論人畜都人畜無害。
不過並非所有苦行僧都從此持戒不殺。在最早期的苦行僧、所謂的「禪迓士」
(Sanyasi, 放棄世間一切權利的人)當中也有各路不同派別,視其奉侍諸神而分;崇拜溼
婆(Siva)的苦行者為「瑜珈士」(Yogis, 節制自身的人),崇奉毗濕奴的苦行僧則稱為「
拜若吉」(Bairagi, 無激情的人)。而在瑜珈士當中,有一支崇拜的是溼婆的憤怒相陪臚
(Bhairava);模仿神的外表是崇奉者奉道的方式之一,這些瑜珈士便仿效陪臚全身赤裸,
鬚髮紮成角狀怒髮衝冠、一手執劍一手酒碗,如果情況允許脖子上就帶著人顱骨鍊,骷顱
頭(Kāpāla)做托缽,身塗骨灰、吞食骨灰,手持三岔戟。這些所謂迦波梨迦(Kāpā
lika)奉行怛特羅密儀(Tantrism),儀式上使用五種嘛字起音的貢品,即酒(madya,
liquor)、肉(māmsa, meat)、魚(matsya, fish)、媚藥(mudrā, 能引起性趣的幾種穀物
、豆類、印度大麻)與性交(maithuna, coition);在他們的祭儀中必須以活物獻祭,活人
的血肉、骨髓、腦漿、腸臟最好,純潔無罪的婆羅門尤其好。儀式性性交則體現了迦波梨
迦如何理解得救──終極的解脫(mukti)就是永恆的性高潮,「冥想有如身坐女性外陰之
上,能入涅槃」。由於迦波梨迦沒有自己的文獻,關於他們的描述多來自其宗派上的論敵
,抹黑是少不了的;但至少以人牲祭祀則是真實的 。
既然不持殺戒,那麼在信仰問題上以武鬥代替文鬥自然不成問題。活躍於8世紀的商羯羅
(Shankaracharya)是吸收了耆那教與佛教教義後改造婆羅門教的大師;傳說中在他的布道
生涯裡有段與迦波梨迦交手的插曲,這些迦波梨迦揮舞著長矛短劍三岔戟殺來,卻被商羯
羅以神通消滅,沒被消滅的則被他的信徒兼贊助人的軍隊剿滅。迦波梨迦召喚出陪臚助陣
,但商羯羅自己就是陪臚的化身,他商羯羅/陪臚一出現,反而把迦波梨迦都遣散。這個
傳說見諸於大約17世紀以後的記載,最早不早於13世紀,但迦波梨迦苦行僧的軍事化大概
也不晚於中世紀。在7世紀成書的《戒日王傳》(Harshacharita)當中也紀錄了一名奉祀陪
臚、神通廣大的瑜珈士,他不但是王侯的密友,而且也派遣其弟子為君主作戰。換言之,
可能早在7世紀,這些武裝的苦行僧已經以傭兵的身分為列國作戰。
由於中世紀以來財富逐漸累積在各派僧團手中,次大陸上的王國為了稅基少不了與其鬥爭
;但大部分婆羅門以神通、詛咒、齋戒或自殺等方式向國王抗議,幾乎就沒有揭竿而起的
。穆斯林的征服與湧入卻帶去了同時遂行苦行與戰鬥的僧團傳統──這些所謂的「法克爾
」(Fakir,語源為阿拉伯語,意為「窮人」)是伊斯蘭教蘇菲派的支脈,他們一方面朝聖
路上成群結隊、武裝雲遊,利用穆斯林政權給予的特權一路強行化緣(實際上等於抽取稅
賦),或者集體加入軍隊戰鬥、打擊印度教徒,一方面也給印度教僧團具體示範了僧侶拿
起武器的方法。
於是除了迦波梨迦這支特別的外道之外,許多傳統上應該奉行不殺的印度教教派也開始武
裝化。「禪迓士」形成僧團之後規模擴大,據說商羯羅加以組織後形成傳統上的十大分支
(依其十大弟子之名命名),但無論哪一支都只接受婆羅門種姓加入。穆斯林入侵之後,禪
迓士成為「法克爾」的眼中釘,經常在恆河沐浴時遭到突襲殺害;由於穆斯林苦行僧被授
予了特權,司法審判必須由其僧團首領執行,統治者不得加以拘刑,「法克爾」自然肆無
忌憚。據說就是因為這個緣故,
蒙兀兒皇帝阿克巴(Akbar)接受了禪迓士的請願,一方面允許非婆羅門種姓成為禪迓士(但
只限於十大支派中的後七支,「血統不純」),一方面允許他們如穆斯林一般擁有武裝、
動武的特權。這則故事口耳相傳於禪迓士當中,沒有任何文獻能證明其真實性,但至少阿
克巴統治時期禪迓士僧團已經確切無疑地拿起武器展開戰鬥。1567年的文獻中就很明白地
記載了禪迓士之下兩分支(Giri與Puri,十分支中最後兩支)之間彼此動武交惡,路過的阿
克巴發現Puri的人數較少,於是命令護駕隨行的士兵像禪迓士一樣身上抹灰,加入戰鬥,
果然擊敗了人更多的Giri;衝突中據說二十餘人喪命。
可見得即便同是印度教的苦行僧,不同分支的僧團也彼此動武;實際上,除了應募成
為君主的僧兵之外,許多僧團自行其是,只為自身的利益而戰,攫取土地與財富,與強盜
簡直沒兩樣,彼此自然少不了大打出手,其中許多人完成原始積累之後改行其他業務,做
起鴉片、寶石生意,或者乾脆當銀行家只放貸。本來成為苦行僧就意謂著脫離世間,假如
重返人世,他們會受到貶為最低種姓的懲罰,因此僧團只接受苦行者自願加入,但實際上
軍事化的僧團經常誘拐、強買健康的兒童入夥;既然禁慾的戒律不再有效,也有的乾脆結
婚生子,從此綿延不絕。實際上,僧團演變成了與其他種姓相對的、同樣行內婚制的另一
種種姓,好比說「瑜珈士」成為Yogi種姓,禪迓士成為Gosain種姓,「拜若吉」則形成了
Vashinava種姓。
16世紀以後文獻中揮刃奮戰的禪迓士日益增加,他們也被賦予了別名、以免與正宗的禪迓
士混淆──因其不著一物,通常稱之為「那迦」(Naga,裸體之意)。與其穆斯林同行一樣
,那迦不但武裝,而且也經常加入軍隊充當傭兵。戒律也不再嚴格,許多僧眾口嚼大麻,
飲食不避葷腥,醉飲杯中物。他們的武裝與尋常士兵一樣,包括弓矢刀矛劍盾,比較特別
的是還擅使法輪(chakra);這種鋼環外帶鋸齒,戰士們能在脖子上套進6至8環,據說在善
使之人手中射出能將對手一剖兩半。不過在進入火器時代以後,這些名為苦行僧的傭兵實
際上也順應潮流大量使用火炮槍銃。據說在17世紀,次大陸上遊盪的法克爾有80萬人,而
印度教苦行僧則有120萬;在其他相關記載中他們的參戰規模也挺驚人,1673年蒙兀兒皇
帝奧朗則布曾在戰場上擊殺數以千計的僧兵。而在1760年,一夥Giri派的禪迓士佔領了北
印度的宗教聖地哈德瓦(Hardwar),前後數年儼若王侯;期間也不是沒有挑戰,另一夥拜
若吉僧兵便前去交鋒,結果大敗,拜若吉僧兵據說遺屍18,000具。1764年布克薩爾戰役
(Battle of Buxar)開打,被英國東印度公司擊敗的那瓦卜(Nawab)土邦也雇傭了僧兵五千
,在戰場上各種結印念咒發出非人的尖嘯猛撲而來,慘遭英國人槍炮齊射後踉蹌而退落荒
而逃。
而在1765年以後英國東印度公司接管了孟加拉的財政,新增的賦稅加重了地主(Zamindar)
的負擔,使得地方上很難同時滿足公司加稅與遊方僧的武裝化緣;再加上饑饉的流行,許
多繳不上稅的飢民流民也加入了苦行僧團,遂引發了禪迓士起義(Sanyasi Rebellion)─
─實際上,東印度公司並沒有很仔細地區分強盜團夥、各種苦行僧團體(法克爾與禪迓士
在公司的報告中很多時候與流賊是同義詞)、以及飢民間的區別,畢竟這大群大群流民本
身就彼此交匯分流不定。公司的主要方針是陳兵邊境,防止這些雲遊僧兵趁隙突入,但地
主的立場就很曖昧了;一方面他們反感公司的重稅,二方面,假如真的被路過僧兵強行化
緣,反而可以向公司請求減免稅賦。然而,與現代民族主義者的想像相反,禪迓士等武僧
對外來殖民者也並非只有反感;充當各路王侯傭兵世世代代以來已駕輕就熟,替英國人當
傭兵自然不在話下。實際上,在1765年至1790年間,許多僧兵團體倒是站在英國那邊替赴
印洋人作戰。最後,那些最富有的、放下武器經營高利貸的禪迓士,經常雇用武裝的禪迓
士向欠債人討債;許多欠債的地主巴不得東印度公司介入、取締暴力討債、順便把債務一
筆勾銷,而公司也正好趁此加強對地方稅源的控制(由於是宗教團體,禪迓士所擁有的資
產土地通常有免稅的特權)。種種因素疊加,結果是起義無疾而終。
同時代的許多見證者對僧兵戰力的評價不低,阿富汗人(Ghulam Hussain Khan)說道這群
武僧各個騎上好馬、飛奔至阿富汗營地,沒多砍死敵人誓不復還;布克薩爾戰役中旁觀的
義大利人(Capuchin Marco della Tomba)說道武僧是東印度公司的大敵,不需要槍砲掩護
,全身赤裸揮著彎刀便朝刺刀尖上衝鋒,真多虧英軍冷靜鎮定沒被嚇倒。蘇格蘭人
(Francis Buchanan)則描繪道武僧不僅一絲不掛,還全身塗油,搞得沒人抓得住他,好讓
他們揮舞著雙刃匕首衝入敵陣。這麼好用英國人沒理由不用,替英國東印度公司作戰的傭
兵武僧當中,最有名的是宗師(guru)羅真陀吉利(Rajendragiri)所領導的一支瑜珈士僧團
;其弟子不但能號召兩萬大軍,實際上還在1803年幫助英軍攻取德里。
不過總得來說,隨著19世紀英國在印度的統治日益穩固,這些武裝僧團也逐漸非武裝化;
當局不但禁止其遊蕩,也禁止裸體遊街,沒有執照也不准攜帶武器。到了20世紀初已經很
難發掘其本來面貌,苦行僧個個穿著與常人無異,只有宗教慶典上才本色裸體(經過法律
允許)、身上遍塗紅黃藍綠。至於冰器,只有在某些廢棄寺院的牆上偶而還掛綴著,除此
之外再無殘跡供人憑弔 。
--
http://cimonnomis.blogspot.tw/
https://www.facebook.com/Cimon54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50.116.197.7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ebptt.com/m.aspx?n=bbs/Warfare/M.1664893248.A.4C9.html
1F:推 hizuki: 甘核平表示 10/05 01:52
2F:推 ralphkawaii: 推 10/05 09:40
3F:推 detonator: 有趣的故事 10/05 09:53
4F:推 want150: 我還以為AOE2瞿哲羅的環刃投擲手是瞎編的,原來真有典故 10/05 10:04
5F:推 ct13579: 推 有趣 10/05 12:28
6F:推 ja23072008: 推 10/05 12:49
7F:推 andystupid: 推 10/05 14:35
8F:推 goodrain: 有種金輪法王的感覺? 10/05 19:20
9F:推 roseritter: 裸體戰士殺進來的感覺~~~~真奇妙阿 10/06 11:48
10F:推 articlebear: 推 10/09 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