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Nomic ((Nomis))
看板Warfare
標題[心得] 俄羅斯的碟甲艦
時間Mon Apr 11 10:09:34 2022
網誌圖文版:
https://cimonnomis.blogspot.com/2022/04/blog-post.html
--
俄羅斯的碟甲艦
19世紀下半葉,技術的飛快進展使得軍備的代際分別更為鮮明,汰換的速度更快;造
艦週期漫長,從安放龍骨、下水到艤裝需要四五年甚至八九年以上,新舊技術雜陳是普遍
現象,甚至還有船艦剛起建時還算先進、成軍時卻已落伍的狀況。另一方面,相較於天翻
地覆演變的技術,戰爭的頻率比起19世紀以前大為降低,實戰機會大為減少,使得更多奇
葩的造艦構思得以實現並存活──1870年代俄羅斯建造的碟甲艦(cyclad ,將cycle與
ironclad重組後的新概念)則可說 是奇葩中的奇葩。
俄羅斯帝國不僅僅在克里米亞戰爭中吃了虧、成為法國浮動鐵甲砲台的實驗對象,戰
後還被巴黎條約的規定閹割了黑海艦隊──黑海上只允許保留6艘800噸級的護衛艦
(corvette);噸位如此淺薄的小船上很難同時滿足火力、裝甲、適航性的需求。為了規避
條約,1862年以來,俄羅斯海軍推出了數種造艦構想,構想之一是專門保衛海峽的浮動砲
台,因為試航性極差幾乎沒法入海,反而可以不受條約的限制。構想之二則是仿傚南北戰
爭中已出現過的淺水鐵甲艦(monitor),船舶構件在比利時與俄羅斯北方的工廠中造好後
沿著頓河順流船運而下,再組裝起來;負責推動的軍官鼓吹道這種純粹防禦性的鐵甲艦只
會待在亞速海(Sea of Azov)甚至河道裡,壓根兒不在條約涉及的範圍內。這些構想都沒
實現。1866年,由於嚴重的財政危機,海軍部的預算足足刪去了28%;波羅的海與聖彼得
堡的防禦屬最優先,沒有剩餘資源可投入的黑海艦隊乾脆整個取消。
然而到了1869年,土耳其開始起造鐵甲艦,奧匈帝國也打算在多瑙河口組建淺水鐵甲
艦(monitor)隊;為了應對眼前的威脅,俄羅斯重啟了在黑海建造鐵甲艦的計畫。夾雜在
各種傳統砲塔(turret)艦的設計之中有件提案特別突兀,由海軍少將波波夫(Andrei
Alexandrovich Popov)所提出──船身呈一碟形圓盤,火砲則安置在正中央突起處,享有
360度全方位射界。波波夫在解釋他的構想時,援引了英國海軍主席造艦工程師里德
(Edward Reed)的意見:鐵甲艦由鐵甲包覆的艦身越短,被擊中的機會越小,所需要的鐵
甲也越少;而加寬船身則可以增加排水量與浮力,搭載更多裝甲或火砲,相應推動船隻的
動力則似乎不需要增加太多。照這個邏輯把船長縮短、船舷加寬,最理想的船身就成了圓
碟形。實際上,由於俄國海軍部開出的規格要求極淺的吃水(11英呎[3.35公尺])、搭載最
大限度的裝甲(必須超過國外的現役鐵甲艦)與當時俄羅斯最重型的火砲,意味著從一開始
其他傳統構型的船艦設計就不可能達標。
1870年4月,聖彼得堡外結冰的波羅的海海面人工敲碎了浮冰、開出了航道,一艘碟
形船身的驗證用船順利完成了試航,沙皇隨即依設計者之名賜名為波波夫卡(popovkas)號
。波波夫的設計團隊探索了數種設計方案,拍板定案中的波波夫卡號排水量為6,054噸,
由21.7英吋厚(55公分)的裝甲圍繞,搭載口徑11英吋(28公分)的線膛砲。
然而6000噸級的排水量龐大地令人不安,需要承擔的失敗風險同樣巨大;波波夫卡號
單艦的造價多達414萬盧布,比原先預計建造的4艘淺水鐵甲艦加起來還多。在海軍部同時
進行的預備方案中,打算在波羅的海先試建排水量1,200噸的碟甲艦,輪機用的是現有的
,10艘船造價一共才950萬盧布。面對競爭的波波夫決定也將波波夫卡號減肥瘦身,把造
價壓到了單艦194萬盧布。
造艦計畫正緊鑼密鼓之時,國際局勢卻一下子推翻了黑海艦隊的造艦限制。1870年普
法戰爭爆發,大勝之後普魯士進而圍攻巴黎;為了解除後顧之憂,準盟友俄羅斯重兵集結
在奧匈帝國邊界,防止維也納乘亂報復普魯士。在倫敦召集並簽約的和會上俄羅斯乘機推
翻了巴黎和約的限制,現在於法於理都可以光明正大地組建黑海艦隊;儘管該艦隊還是被
套上了只能在黑海活動的限制,而能夠進出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僅限於土耳其艦隊。話雖如
此,重獲造艦自由的俄羅斯卻沒打算大造特造;由於財政窘困,單是打造波羅的海艦隊便
已捉襟見肘,黑海艦隊即使重生,也務必得限制在純粹防禦的定位中。
1871年4月,碟甲艦終於開始在聖彼得堡興工建造;同年12月,已完成的船體部件分
別裝上車皮,經鐵路運送到奧德薩,然後由駁船與汽船沿河裝運到尼古拉耶夫(Nikolaev)
開始組裝。過於笨重無法陸運的鍋爐則只好船運繞過大半個歐洲再進入黑海。運送的難題
使得進度延誤,而尼古拉耶夫作為竣工地點很不理想,缺工、缺工具又缺木材──從英國
載運來的木料比當地購買還便宜。儘管海軍部長已決定親自出席下水典禮,逼得兩千名造
船工人日以繼夜瘋狂趕工,下水的時間還是延誤到了1873年6月。不過下水時的完成度還
不錯;被命名為諾夫哥羅德的(Novgorod)的首艦,同時也是俄羅斯帝國第一艘下水時已安
裝好輪機與裝甲的大型軍艦。1873年9月開始安上砲位,滿載排水量2,706噸、裝甲厚11英
吋(28公分)的諾夫哥羅德號次年即正式入列服役。
在諾夫哥羅德的建造過程中波波夫邊造邊改,最終成艦比預定還多了400噸排水量,
吃水多了一英呎。為了應對國外最新型鐵甲艦的威脅,波波夫主張二號艦「基輔」(Kiev)
號要造更大些,裝甲加厚到18英吋(46公分),吃水也增加到19英呎(5.79公尺,這是塞凡
堡港埠能容納的最大吃水深度)。二號艦的建造也經歷不少麻煩,當地沒有能夠吊掛輪機
的浮動吊臂,從塞凡堡一路砸開冬季浮冰送來吊臂就費了一個月功夫。附近工廠能供應的
造船鐵材品質十分低劣,替代船材得大老遠從芬蘭運來。無論如何,二號艦還是在1876年
完成海試,只比預定進度慢了一個月;他被重新命名為「海軍中將波波夫號」
(Vitse-admiral Popov),開始服役。
一連串的改進除了是應對當前問題,也受波波夫個人野心所趨使。原本僅限於近岸防
禦的原則被遺忘,碟甲艦增加了許多上層建築,以至於妨礙到了中央砲位的射界;為了增
加碟甲艦的適航性,左右兩邊各有三副共三對車葉,三副車葉中間的螺旋槳由兩具而非一
具輪機推動,位置更深入水中以便發揮效能,導致全船吃水比預計多了4英呎,妨礙了河
中、淺岸間行船的機動性;這也是波波夫使用三葉而非四葉螺槳的原因之一──必要時將
其輪機停止、調整好槳葉入水深度,可以偷吃步少一點吃水。波波夫甚至還把當時仍很常
見的整套帆桅安裝到實驗用的三艘碟型小船上,因太不實用而無疾而終。碟甲艦造型所具
備的革命性意謂著藉由新科技趕超先進國家海軍的契機,能夠以更小的彈截面積換來更大
的噸位、更厚的裝甲與更重的火砲,挑戰他國噸位更大但只有同級武裝的軍艦。
1875年,俄國海軍部進一步測試了排水量6,740噸的碟型艦以14節的速度在海上航行
的可能,實驗當中發現,碟型艦的輪機馬力得要是一般船型的五倍。波波夫記取教訓,在
下一艘船上採用了更流線的鰈形而非碟形來作為設計的主軸,建造了排水量4,420噸、供
皇室使用的遊艇里瓦季亞(Livadia)號,性能極佳,大獲成功。然而鰈形艦生不逢時;
1881年,里瓦季亞號正駛往塞凡堡途中,他的主人、沙皇亞歷山大二世(Alexander II)在
同年3月時遭到政治激進人士的炸彈刺殺。繼位的沙皇亞歷山大三世隨即撤換老臣,海軍
部長被辭退,波波夫的成果被沙皇調侃是「我們船艦設計的四捨五入」,而波波夫計畫中
排水量11,250噸、裝備8門12英吋砲的鰈型戰列艦則被形容成「碟形鐵甲艦的烏托邦」。
波波夫一旦失寵,俄羅斯鰈型艦的後續試驗突然便畫下了休止符。
雖然亞歷山大三世作出了決定性的一擊,但自波波夫的設計服役以來對碟甲艦的嚴厲
批評便不絕於耳;亞歷山大二世的統治相對自由開明,言論審查的尺度較寬,報紙上的輿
論圍繞著碟甲艦展開激烈舌戰,篇幅多到出版了兩冊合訂本,到建造里瓦季亞號時波波夫
已聲名狼藉。最主要的爭議集中在操船的困難上。據說諾夫哥羅德在河中航行時會偏移,
曾一路追撞好些個標示航道的浮標,舵手沒法穩舵,操縱不來。另一項指控則說該船很容
易原地打轉。這兩種說法合在一起成為日後最常見的流言,說碟甲艦在河中航行時會不由
自主地隨波逐流轉圈圈,轉得船員七葷八素只想吐。另一種版本的波波夫旋轉木馬說道兩
舷最外側的輪機馬力不對等,所以總是自轉;這種說法查無實據,但有鑒於碟甲艦經常靠
螺旋槳而非舵葉來轉向,也不算是無中生有──船越大慣性越大,碟形船身意味著很難利
用流體的阻力改變方向;在只使用舵葉的情況下,碟甲艦繞一圈返回原位需時40-45分鐘
。第三個版本的自轉碟甲艦傳說則聲稱只要一發砲,後座力就會讓船身繞圈兜轉;1874年
諾夫哥羅德進行火砲試射時確實有這毛病,當時就已設置制動裝置解決缺陷,但醜聞經久
不衰,比缺陷更難消除。
最大的批評來自於實戰表現──在1877年的俄土戰爭中,批評者批評道碟甲艦的操作
性太差,以至於軍方根本沒有將其投入作戰的意圖。缺乏戰功這點說得並沒錯,畢竟土耳
其人的鐵甲艦隊享有極不平衡、十倍以上的數量優勢 (13艘遠洋鐵甲艦、2艘近岸鐵甲艦
、7艘小型的淺水鐵甲艦 ),只有兩艘碟甲艦的黑海艦隊實難抗衡。但這並不表示碟甲艦
就無所作為;記錄顯示碟甲艦曾多次出航,最遠直抵多瑙河,在河中激流行駛時且保有足
夠的機動性,可見碟甲艦的航行性能不是不能實戰的原因。總而言之,作為一種近岸防禦
用的船艦,以較小的噸位搭載更強裝甲、更重火砲來抵銷深吃水的遠洋鐵甲艦的優勢,碟
甲艦的設計是有效的。碟甲艦當然有其缺陷,但這些缺陷(即使已經改正)經過批評者的無
限放大後,已脫離了碟甲艦的實際,成為無能之人建造無用之物的具體象徵;拜負面行銷
所賜,實際成造數量很少的碟甲艦反而諷刺地享有不成比例、歷久彌新的「盛名」 。
--
http://cimonnomis.blogspot.tw/
https://www.facebook.com/Cimon54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50.116.197.7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ebptt.com/m.aspx?n=bbs/Warfare/M.1649642980.A.341.html
1F:推 jason222333: 推 04/11 10:53
2F:推 articlebear: 推 所以實際用起來效果到底怎樣? 04/11 11:10
3F:推 sandiegopadr: 原來是河豚啊 我以為是軍艦呢 04/11 12:28
4F:推 katana89: 總之就是難造難用然後命很差 沒機會知道能不能打 04/11 12:40
5F:推 andystupid: 推 04/11 12:57
6F:推 wittmann4213: 記得好像TAKOM這個牌子有出這台的模型? 04/11 14:00
7F:推 zxcv7892341: 總感覺好像達文西畫的設計圖 04/11 14:29
8F:推 AkaiSola: 戰艦(x) 漂浮的移動砲台(o) 04/11 14:54
9F:推 mschien8295: 推 04/11 16:31
10F:推 detonator: 好有梗喔 04/11 18:21
12F:推 HarukaJ: 所以其實是性價比的問題 不完全是性能問題? 04/12 13:15
13F:推 zxcv7892341: 就文中論述 這種船本就是為了特殊目的而設計的 後來 04/12 16:36
14F:→ zxcv7892341: 需求消失 又被輿論抨擊 B>Z 不如乖乖回去造正常的船 04/12 16:36
15F:→ zxcv7892341: 不知我理解是否有誤 04/12 16:36
16F:推 JosephChen: 其實這台跟同期的iron clad長相沒有差多少 04/12 17:16
18F:推 QuentinHu: 內河或是近岸用,又沒有射界問題,其實ok,不過鰈形比 04/12 20:59
19F:→ QuentinHu: 圓形好,圓形的阻力還是太大 04/12 20:59
20F:推 wucn: 推 04/16 15:17
21F:推 time3Q: 推 04/16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