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llenthu (是不是到公海了?)
看板Warfare
標題[轉錄]淞滬會戰時期德制中央軍曾使用突擊群戰術
時間Sat Feb 12 04:10:16 2005
本文轉錄自「複國會」網站
http://www.fukuo.idv.tw/web2_2/web2_2_2/813a.htm
作者 滕昕雲
前言
八年抗戰中的「八一三」淞滬會戰,是抗戰中第一次的大會戰,雙方集中了前所未有的
兵力於一有限的戰場上,進行近三個月的現代化慘烈戰鬥,此誠為近代東亞地區空前絕
後的一次。淞滬會戰也是八年抗戰中少數的幾次會戰,乃國軍統帥部運用軍事權力,配
合全般國家大戰略構想,用以實踐大戰略目標的積極作為。在軍事層面上,淞滬會戰更
是中國在近代力精圖強,進行現代化以迎頭趕上世界潮流的過程中,運用現代化的兵力
來進行的三軍立體協同作戰。因之,以戰略意函而言,「八一三」淞滬會戰可以說是八
年抗戰中最重要的一次會戰。本文探討淞滬會戰圍攻時期,國軍利用當時最精銳的德式
新軍-陸軍第36師、第87師以及第88師,對公共租界日本警戒區進行攻勢時,所採行的
新銳德國攻擊戰術,該戰術爾後在二次大戰中應用而成就了傳奇性的「閃擊戰」(der
Blitzkrieg)。
괊
淞滬會戰爆發直前的背景與全般態勢
1937年(民國26年)7月7日夜,日本華北派遣軍藉故在北平永定門盧溝橋,和中國陸軍
第29軍37師駐軍發生衝突,史稱「七七事變」,八年對日抗戰由此爆發。事變發生之後
,中日雙方展開了一連串政治折衝,至7月28日,日軍對29軍發動大規模攻勢,29軍為
保存實力計,連夜撤出平津地區,移往保定、滄州一線,北平淪陷。
此時華北的全般態勢對國軍不利。國軍雖然在保定、南口以有力部隊對平津地區之日軍
形成了腹背威脅態勢,乃是處於外線地位。但是日軍野戰兵團正集中於平津地區,能夠
在華北平原上遂行大規模之正規野戰,正可以發揚其優勢之火力與戰力,而其優越的機
動力更可發揮內線的優勢,以打擊任一方的中國軍力。
面對著華北地區的戰局發展,國軍統帥部深知我所處之不利態勢,如欲在該方面取得一
個對我有利的滿意解決,將是不太可能辦得到的使命。以過去和日軍交鋒時的經驗顯示
,日軍一貫將衝突侷限在局部地區的範圍,以「不擴大原則」的地方事件模式來獲取其
最大的利益。這一次亦不例外,只是這一次日軍所動用的兵力、事件擴展的範圍,都較
以往來的廣泛。有鑑於此,我統帥部認為,這種局部事件的處理模式對我是最不利的,
由於日本人擔心事件擴大為全面戰爭,日軍恐陷入中國大陸的泥淖之中,而增加了可能
對日不利的重大變數的機率,故中國統帥部目前能夠翻本的唯一機會,就是將當前的「
局部事件」擴大成全面戰爭,迫使日人提前面臨其所最畏懼的局面,然後我即可從中獲
得對我有利的籌碼,以和日人進行折衝,在最有利的狀況下結束衝突。這個抗戰初期的
大戰略構想,遂導致了第二戰場的開發,統帥部將在由我所選擇的地點、時間,在我所
營造出來的全新態勢下,開闢新的戰事重心,轉移戰略重點,而其具體的作為,就是國
軍於8月11日晚間的進軍上海。這就是淞滬會戰爆發的緣由。
淞滬會戰圍攻時期的全般態勢
國軍進軍上海日租界的部隊,即是接受德式裝備訓練最完備的「示範部隊」─陸軍第87
師、陸軍第88師。該兩師為標準之調整師編制,以兩旅4團制的序列編成,全師總員額
約為一萬人上下,該兩師裝備齊全,人員精良,是當時國軍中戰力最強的戰鬥部隊,其
長時期部署駐防於京滬地區,擔任守都衛戍任務,乃保衛京滬之骨幹。其中陸軍第87師
是新式中央軍整建計劃中,作為因應機動作戰中摩托化運輸的基本戰術單位,第87師曾
經單獨或配合友軍,進行多次運用摩托化車輛的長距離運輸訓練,故此次進軍上海,第
87師能夠利用在蘇州、長熟地區所徵集之三百多輛車輛,連夜奔赴上海市區,這是中國
軍事史上首次進行的師級單位摩托化運輸作為;至於第88師則是以鐵運前往。
當時的國軍陸軍調整師的弱點,是形體過於龐大笨重,但是所能發揚的野戰火力卻嫌薄
弱。以兩旅四團制的型態,僅只轄有一個砲兵營的火力,這種標準根本無法應付現代正
規野戰的要求。以當時的德國標準步兵師編制作為比較,德國步兵師乃是以一個砲兵團
的火力來支援3個建制步兵團作戰,其所能提供之火力密度之高當可想而知了。對此一
缺點,參與新式陸軍整建工作的德國軍事顧問亦相當清楚,但是鑒於當時中華民國國軍
現代化野戰火砲的數量不足,各師僅只能以一個砲兵營的編裝為滿足。為補此一弱點,
德國顧問將國軍現有之現代化火砲集中編成,以獨立旅的姿態歸戰區統一運用,藉由火
力的集中調配,來達到支援作戰正面上各師遂行戰鬥的積極目的。當時中華民國所購買
的現代化火砲,如普福斯(Bofors)M1930 7.5cm山砲、克魯伯(Krupp)和萊茵金屬(
Rheinmetall)之sFH 18 15cm野戰重榴砲,均以砲兵獨立旅、獨立團的型態編成,其中
利用普福斯M1930 七五山砲成立了兩個獨立砲兵旅,分別為砲兵第1旅以及砲兵第2旅。
砲1旅在七七事變後開赴北戰場支援作戰,而砲2旅則於8月上旬奉命前往滬杭三角洲佈
防,砲2旅除了擔任杭州灣沿岸之警戒任務外,其砲兵第3團將直接支援對上海日租界的
圍攻任務。至於全中國第1個機械化砲兵團─裝備德國sFH18重榴砲的砲兵第10團,亦開
赴上海地區,隨時支援陸軍第87師、第88師的作戰。
除了這些陸軍野戰單位外,國軍統帥部還投入了若干新近成立的現代化部隊,諸如羽翼
未豐的年輕空軍、裝甲兵團戰車營的戰車第1連(維克斯6t輕戰車連),德式Pak 35 3,7
cm戰防砲教導營一部,還有實力劣弱的海軍,亦奉命盡可能支援陸上的作戰,也就是說
,統帥部將動用一切新式武力,來打一場現代化之三軍立體作戰,這樣的企圖可以說是
近代中國的首次!
國軍所要攻擊的日本租界區,為日本第三艦隊之上海特別海軍陸戰隊6個大隊所防守,
其共約有4500人實力,並配屬有強力之砲兵、若干戰甲車輛的支援。日本上海特別海軍
陸戰隊雖在數量上處於劣勢的態勢之下,但是其背後卻有一支世界級規模的日本第三艦
隊暨航空兵力可隨時對陸上作戰提供強大的支援,日後實戰經驗證明,其精準無比的大
口徑艦砲以及優勢的海軍航空兵力,對國軍陸上的行動和作戰均造成莫大的傷害和困擾
,這些有利因素正足以補足日軍在數量上劣勢所導致的缺陷。
攻勢發起
國軍對上海日租界的攻勢,發起於8月14日拂曉,雖說我們貫稱「八一三」淞滬會戰,
但是8月13日這天僅只是雙方步哨線的輕微交火。國軍主攻將由陸軍第88師擔任,以日
租界之虹口海軍陸戰隊司令部為主要目標,行向心之攻擊,戰鬥重點發生在八字橋、持
志大學、愛國女校各點,而陸軍第87師則向楊樹浦之滬江大學進行攻擊,以策應主攻方
面的行動。在空軍的炸射支援下,各部奮勇前進,戰況甚為慘烈,日本特別海軍陸戰隊
以極其堅定的抵抗行動反擊國軍的猛烈攻勢,14日的戰鬥我軍雖犧牲重大,但未獲致決
定性的戰果,而我88師264旅旅長黃梅興少將在指揮所部進攻時,為敵迫擊砲彈擊中殉
國。
14日~15日夜間,一個颱風來襲,狂風驟雨掃過浙江沿海以及京滬地區,攻勢奉命暫停
。在接下來的數日中,我軍為準備第二次的大攻勢,暫時停止了前線上的行動,但是在
87師方面,有限度的攻擊仍繼續展開,其259旅第3營之第7、第8連,一舉突破日軍楊樹
浦防線,深入至日本海軍俱樂部並佔領之,惟日軍仍盤據著附近堅固家屋頑抗,並以戰
甲車輛及猛烈火力的掩護,發起強烈之逆襲,我軍後續部隊未能趕上以鞏固戰果,遂以
功敗垂成收場。
對日租界的第二次總攻擊將定於8月17日發起,這次攻勢將在嚴密的計劃作為下,採行
新銳的攻擊戰術為之,期望能在一擊之下,獲致克敵制勝的決定性戰果。
第二次攻勢之計劃作為
國軍對上海公共租界日本警戒區的攻勢,由第9集團軍司令部統一節制,集團軍司令為
張治中將軍。為輔佐國軍將領對日軍作戰,德國軍事顧問團在總顧問法肯豪森將軍(Gen
. von Falkenhausen)的率領下,前往戰區協助國軍策劃攻勢。在14日第一次總攻以及
15、16日的有限度攻勢之後,第9集團軍在德國顧問的策劃下,準備以一種新銳的攻擊
戰術遂行接下來的總攻擊。這個所謂的新銳戰術,即是原創自一次大戰中後期的德國「
突擊群戰術」(die Stosstrupps Taktik)。
該次總攻勢仍將以陸軍第88師為主力,向虹口日軍海軍陸戰隊司令部發起攻擊,而陸軍
第87師一部仍將對楊樹浦進攻,以策應總攻方面的進展。由於日租界之幅員乃從虹口公
園起,經江灣路、北四川路南向,到達黃浦江之匯山碼頭後向右延伸,經陽樹浦一直到
東面的滬江大學、公大紗廠一線,乃成一長條之帶狀分布。根據此一特殊之戰場形勢研
判,國軍司令部以及德國顧問認為,過去幾天的攻擊,乃是針對著敵軍最堅強的據點進
行攻堅,傷亡重大但是戰果微小,現在如果能夠改變做法,集中攻勢重點並從敵人戰線
之脆弱部突入,將日租界打穿透以達到分隔敵軍之目的,然後再趁敵陷於無法聯繫之境
時予以各個擊破,當會較以往之直接攻堅方式收效大而損失小。這就成為第9集團軍於
17日所發動的攻勢的基本原則。
根據此一構想,陸軍第88師策訂了「鐵拳計劃」,此一計劃作為是由師參謀長暨師部幕
僚和德國顧問所聯合作業的成果。「鐵拳計劃」即是針對透入敵人戰線,以達截斷日租
界這個積極企圖所策劃,而欲達到此一目的,攻擊部隊將要求在透入敵人防線之後,不
顧一切干擾和可能的安全顧慮持續深入,一定要保持足夠的衝量和動能,前進至真正無
法前進為止。也就是說,此次作戰的原則將要一改以往過去對於攻擊所持的觀念,不在
於實質的掃蕩敵人據點和盡量殺傷敵人,而以繼續不斷的推進來達到削弱敵人態勢,造
成敵人絕對不利的狀況,以另一種更有效的方式來達到摧毀敵人作戰之有生力量的積極
目的。
為了達到這種特殊的目的,擔任攻擊的部隊亦必須在編組上以另外的形式為之。此次攻
勢將不似以往,以完整的部隊建制從事,而是從各部選擇出有經驗的精銳官兵,組成特
別的突擊隊。該突擊隊將以能遂行獨立作戰以及近戰、市街戰為重點,故突擊隊將配屬
有各種近戰武器參加攻擊。攻擊發起時,將以強力的砲兵火力以狂風暴雨之勢對攻擊部
隊展開支援。
在陸軍第87師方面,亦編成了特殊編組的突擊隊參加此次攻勢。87師第261旅第521團將
擔任攻勢的主力,其將抽調兩個步兵營為骨幹,配屬予工兵爆破隊、3.7cm戰防砲一連
、通信單位,組成突擊隊。突擊隊奉到嚴令,為求盡量接近敵人主要據點,凡遭遇敵火
封鎖則「穿牆破壁,或在屋上架橋通過」。
經過嚴密的準備和一切必要的協調之後,8月17日的攻勢預定於05.30時分展開,這一切
的準備措施,正好在外交折衝的掩護下,全力進行著。國軍寄望這一次攻勢,能夠獲致
克敵制勝的關鍵性戰果。
「突擊群戰術」
該次攻勢所採行的新銳戰術,緣起自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德國於1918年3月在西線所發動
的「魯登道夫大攻勢」(德人稱之為「皇帝會戰」die Kaiserschlacht)中,所特別採
用的全新攻擊戰術。該戰術之所以會產生一種全然不同的形貌和突破性的效果,乃是因
為該新戰術將一次大戰時期各國所通行的戰術原則完全推翻,而舊的戰術卻是造成塹壕
戰僵局的主因之一。我們必須先行提到舊戰術原則,才能將新銳的「突擊群戰術」的特
性、創新以及在軍事藝術上的地位,作明白的闡述。
一次大戰時期的戰術,叫做「靜態線性防禦」,其代表即是綿延不斷的塹壕系統,由於
為了守住一線延展的塹壕系統,所有的部隊均必須沿著壕溝陣地展開,各個地區以同等
密度的兵力進駐挖掘好的堅強陣地。在這種作戰態勢的邏輯影響下,進攻時的兵力運用
,也將像擔任防守的方面一樣,以一線展開於廣正面之上,來保持攻擊時施加於各點的
壓力一致。在如是的攻擊模式下,大規模的砲擊被視為絕對必要的步驟,沿著全線進行
長達一兩個星期的砲轟乃成為歷次大攻勢的序曲。等到攻擊發起時刻到來之際,步兵在
彈幕往前推移後從壕溝中爬出來,以廣正面的隊形向敵陣推進,軍事將領們寄望大規模
砲擊將殺傷敵軍之人員、摧毀其防禦工事、鈍挫其作戰意志及士氣,在這種情況下,步
兵只需大踏步前往佔領陣地、掃蕩敵人即可,於是,「砲兵征服、步兵佔領」,就成為
當時響徹雲霄的口號。
奈何事與願違,大規模的砲擊並未達到預期的效果,除了浪費大量的彈藥,還提供了敵
人預警,而人的強度與韌性超出想像之外的承受長時期砲擊的煎熬,故當攻擊的一方以
廣正面隊形向前衝鋒時,預期中已經喪失作戰功能的敵方塹壕中,又射出了大量的槍彈
,在步、機槍的旺盛火力之下,成廣正面推進的步兵再次遭到慘重的屠殺,攻勢為之頓
挫,攻者遭致慘重傷亡而效果微小,塹壕戰僵局繼續維持著。
德國人鑒於這種戰術的毫無創新之處,開始設想一套新的方法來解決當前的塹壕戰僵局
,其實所謂新的方法,只是形式上面的全然不同而已,實際上德國人還是從他們承繼自
克勞塞維茨、毛奇、希里芬等軍事大師的傳統軍事思想中,去尋找所要的答案。
在新戰術中,德國人將其軍事思想中對於「重點集中」、「奇襲」、「機動」等原則作
了完全的強調。攻擊將不再是成廣正面的推進,而是選擇敵人戰線的薄弱處進行,此通
常為兩部的接合點,在此一狹窄正面上,將集中有力的部隊形成「重點」,以形成局部
之數量與態勢上的優勢;西線上貫常長達數星期的大規模的砲擊將不再實施,取而代之
者,為攻擊發起直前,短時間猛烈的砲兵火力襲擊,打擊在此一狹窄正面上,砲擊的作
用不在於殺傷或摧毀敵人,而在於對敵造成震撼,待敵人尚處於砲擊所造成的麻木狀態
下時,以特別編組的突擊戰鬥群將從陣地越出進行突破。各突擊群由突擊人員、戰鬥工
兵以及各式輕重步兵武器混合編成,在單一的指揮官嚴格掌握下,向敵陣透入。各兵種
武器保持密切的協同,以「射擊與運動聯繫」交互運用,向前突進。突擊群奉命保持持
續的深入,凡無法立即攻下的敵方堅強據點,都將繞越通過,以保持攻勢之順暢,這些
據點將交給後續的兵力來加以掃蕩,突擊群將繼續往前深入。這時,各突擊群將不理會
敵人對我側翼上或者背後的可能威脅,這些一併交給後續跟上的部隊處理,凡一切的要
則都在保持機動的進行,以突入敵陣最深處為最重要目標。預備隊擔任的角色相當重要
的,預備隊將在突擊隊突進之後盡速跟上,除了保持攻勢持續的動能以外,預備隊還將
負起掃蕩繞越過的敵人據點陣地,而更重要的是,盡量擴張突擊群所打下來的戰果。整
個攻勢的原則中心在於「增援成功之處,而非遭致頓挫之所在」。
這一套戰法,在突破靜態線性防禦戰線上,獲得了完全的成功。1918年3月的大攻勢中
,位於德軍突破正面上的英軍第5軍團在短時間內即遭到擊破,整個攻勢達到了預期的
突破成果,僅只因為後勤因素無法跟上持續發展的情況,而使得這場攻勢功虧一簣。
「突擊群戰術」在淞滬圍攻時期的效能
8月17日的總攻擊,即將在德國顧問的指導下,以新銳的「突擊群戰術」來進行對日租
界的圍攻。如果該戰術能夠發揮預期的作用,當可使日本租界被切成兩半,陷入彼此無
法支援聯繫的窘狀,國軍即能以最小的代價在最短的時間內,達成攻佔日租界的戰略使
命。
不過,將如此具有革命性的「突擊群戰術」運用於淞滬戰場上,對我仍隱藏有相當的弱
點。其一是,該戰術要求的是一支具有高度專業化水準的現代化部隊,凡在軟體(軍事
思想、戰術準則)、硬體(武器裝備)的設計和養成上均達到極高的標準,才有可能應
用該戰術以獲致所預期的效果;其二是,在一次大戰中,突擊群戰術所使用的戰場環境
,為一般之塹壕戰戰場,乃是正規的野戰,現在國軍所要攻擊的場所,為建築物眾多的
日本租界,和當時的戰場環境截然不同,甚至住民地戰鬥還必須以特別的原則方法應付
,遑論以「突擊群戰術」應運於住民地戰鬥之上。以上這兩點,即決定了國軍第9集團
軍第88師、第87師對日本特別海軍陸戰隊的攻擊的成效。
陸軍第88師所選定的攻擊位置,乃是日租界底部的?江路一線。先是師砲兵對目標區進
行猛烈的轟擊,接著步兵重武器繼之在突破點上行密集之射擊,此時,由劉宏深少校所
領導的突擊隊,立刻往敵陣突進。?江路一線為我猛烈火力轟擊,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幾乎所有建築物均遭到砲兵摧毀,我突擊隊即在集中火力掩護下,往敵陣後方突進。在
此同時,師主力部隊則展開對北面虹口之日本海軍司令部周邊防線展開攻擊,以使我突
擊隊方面的進展有利。戰事在極其慘烈的狀況下進行著,國軍拼死進攻以達使命,日軍
則是退此一步即無死所,故雙方死傷均重,我突擊隊指揮官劉宏深少校親率部屬挺進,
不幸中彈成仁。
在87師方面,由521團組成之突擊隊亦在砲兵火力的支援下,突入了敵陣,為使攻擊部
隊能夠盡量深入,師還特別要求將透入到達之街道門牌號碼拆下,以為憑據。87師之攻
勢異常凌厲,由於採用了新戰術,故其進展十分順利,突擊隊連續打下了日特別海軍陸
戰隊之地堡10個,殘敵僅集中在較大之據點內負嵎頑抗,甚至其海軍俱樂部據點亦為我
突擊隊所攻佔,據稱,該日87師進展最遠的一支隊伍,還抵達了黃浦江邊。
17日的戰鬥,在第9集團軍總司令張治中將軍向南京方面所拍的戰報中,有極為生動的
描述:密,本軍於今(筱)晨五時半,按預定佈署,全線開始總攻擊。最初目的原求遇
隙突入,不在攻堅,但因每一通道皆為敵軍堅固障礙物阻塞,並以戰車為活動碉堡,終
致最後不得不對各點目標施行強攻。僅將各部激戰實況分述如次:1)八十八師主力由
北分別向日本墳山、八字橋、法學院、虹口公園進攻,反覆爭奪,傷亡甚重,僅法學院
一處,即已犧牲一營之眾。而攻擊日本墳山之部,於上午十一時攻入後,因受敵側方機
槍射擊,未能返出,死傷尤多。日沒前,北正面受敵反攻,已被我擊退。(2)八十七
師先對日俱樂部、日海軍操場及滬江大學、公大紗廠攻擊,得王師長(敬久)電話報告
,已佔領日俱樂部與海軍操場。惟派員確察,據稱日俱樂部旁之四層樓油漆公司,尚為
敵死守。我軍正向敵包圍。對滬江大學、公大紗廠、引翔港鎮方面,則終日激戰,尚未
得手。下午五時許,敵由海軍操場南兩次激烈反攻,均被我擊退。(3)本日我砲兵射
擊,甚為進步,命中頗佳,但因目標堅固,未得預期效果,如對日司令部一帶各目標,
命中甚多,因無燒夷彈,終不能毀壞。
也就是說,雖然採行了新的攻擊戰術,甚且也獲得了相當的戰果,但是整體而言,對日
租界的攻勢還是失敗了。這一仗打得極其慘烈,雙方死傷至為血腥慘重,虹口終日槍砲
爆炸聲大作,濃煙蔽日,抗日戰爭的砲聲震撼了整個大上海地區!
經驗教訓
對日租界的圍攻,國軍第9集團軍仍然發動了第3次、第4次的攻勢,其中還加入了和第
88師、第87師同屬一級戰備的德式調整師:第36師以及第98師,藉由新銳兵力的到達,
9集團軍預期在日軍船團大規模增援到達以前,將日租界打下,然後嚴陣以待全新狀況
的發展。新到達的陸軍第36師於8月22日的第4次大攻勢中,突破了日本特別海軍陸戰隊
於楊樹浦之陣地全縱深,一舉挺進至匯山碼頭,正預備向左右迴旋以全殲日軍之際,卻
傳來了日本增援部隊於吳淞口一帶登陸的消息,第9集團軍為應付全新狀況,不得不下
令停止攻勢,將主力轉用於日軍登陸的方面,淞滬圍攻時期就此告一段落。
總結國軍第4次攻勢之所以成功的因素,其實還是符合德國「突擊群戰術」的若干原則
。諸如集中攻擊主力於一狹窄正面上,選擇敵軍脆弱部進行攻勢,攻勢之進行以持續深
入為主,而不注重敵軍據點的一定攻下等等。國軍在攻勢進行過程中,由於態勢之利做
到了以上的要求,遂使得第4次的總攻勢能夠達到相當卓越的戰果,可惜的是時機過晚
矣!
「突擊群戰術」,可以說是現代戰術的先聲,其統合所有的重要戰爭原則,綜合濃縮而
表現在小部隊的戰鬥上,無論是傳統步兵還是現代化機械化部隊,都能適用於這套戰法
準則而達到傑出的戰果。然而要將「突擊群戰術」的各項原則要求做到完善的境界,確
是眾多主客觀因素的交相結合的結果,諸如各兵員對於兵種自身的特性的完全了解、對
於所操作的武器系統的完全熟練,還有和協同作戰的友軍與武器系統之間亦需具備同樣
的知識;而突擊群指揮官在本質特性的要求則更是嚴苛,諸如果敢獨斷之堅強意志指揮
所部獨立作戰、對於所屬各部及各輕重武器作靈活巧妙的彈性運用等等。也就是說,「
突擊群戰術」的順利施行與否,端賴該部隊之專業化以及軍事素質之高低而論。
在八一三淞滬會戰期間,國軍實施了突擊群戰術類似的戰法於對日租界的圍攻中,但最
終不免功敗垂成,這個戰史實例所顯示出來的經驗教訓,就是對於一支當代的軍隊而言
,硬體的設備獲得容易,而新的準則的和先進的戰法的採行亦不是難事,但是如何將兩
者相結合,以發揮出其最大的效能,卻是由相當主觀的自我因素所控制著,那就是這支
軍隊的專業化程度的高低,而專業化的形成與培養,就在於軍人們是否在軍事學術的研
究以及一切戰爭本質的探求上,以求真求是的態度為之,這一點即是各個國家軍隊之所
以有不同效能表現,最根本的原因。抗戰初期的德式新中央軍,雖然在硬體建設和準則
操典上,採行了新的現代化制度和做法,但是礙於在全世界的軍事學術專業化研究領域
中,當時的中華民國國軍還只能算是新生兒,整支軍隊上下對於一切軍事的現代觀念以
及本質認知都還只達到粗淺的地步,遂無法將一個極需要高度專業化軍隊的現代化新銳
戰術的效能毫無保留地發揚出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203.253.126
※ 編輯: allenthu 來自: 203.203.253.126 (02/13 03:51)
※ 編輯: allenthu 來自: 203.203.253.126 (02/13 03:52)
※ 編輯: allenthu 來自: 203.203.253.126 (02/13 03:53)
※ 編輯: allenthu 來自: 203.203.253.126 (02/13 0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