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llenthu (是不是到公海了?)
看板Warfare
标题[转录]淞沪会战时期德制中央军曾使用突击群战术
时间Sat Feb 12 04:10:16 2005
本文转录自「复国会」网站
http://www.fukuo.idv.tw/web2_2/web2_2_2/813a.htm
作者 滕昕云
前言
八年抗战中的「八一三」淞沪会战,是抗战中第一次的大会战,双方集中了前所未有的
兵力於一有限的战场上,进行近三个月的现代化惨烈战斗,此诚为近代东亚地区空前绝
後的一次。淞沪会战也是八年抗战中少数的几次会战,乃国军统帅部运用军事权力,配
合全般国家大战略构想,用以实践大战略目标的积极作为。在军事层面上,淞沪会战更
是中国在近代力精图强,进行现代化以迎头赶上世界潮流的过程中,运用现代化的兵力
来进行的三军立体协同作战。因之,以战略意函而言,「八一三」淞沪会战可以说是八
年抗战中最重要的一次会战。本文探讨淞沪会战围攻时期,国军利用当时最精锐的德式
新军-陆军第36师、第87师以及第88师,对公共租界日本警戒区进行攻势时,所采行的
新锐德国攻击战术,该战术尔後在二次大战中应用而成就了传奇性的「闪击战」(der
Blitzkrieg)。
괊
淞沪会战爆发直前的背景与全般态势
1937年(民国26年)7月7日夜,日本华北派遣军藉故在北平永定门卢沟桥,和中国陆军
第29军37师驻军发生冲突,史称「七七事变」,八年对日抗战由此爆发。事变发生之後
,中日双方展开了一连串政治折冲,至7月28日,日军对29军发动大规模攻势,29军为
保存实力计,连夜撤出平津地区,移往保定、沧州一线,北平沦陷。
此时华北的全般态势对国军不利。国军虽然在保定、南口以有力部队对平津地区之日军
形成了腹背威胁态势,乃是处於外线地位。但是日军野战兵团正集中於平津地区,能够
在华北平原上遂行大规模之正规野战,正可以发扬其优势之火力与战力,而其优越的机
动力更可发挥内线的优势,以打击任一方的中国军力。
面对着华北地区的战局发展,国军统帅部深知我所处之不利态势,如欲在该方面取得一
个对我有利的满意解决,将是不太可能办得到的使命。以过去和日军交锋时的经验显示
,日军一贯将冲突局限在局部地区的范围,以「不扩大原则」的地方事件模式来获取其
最大的利益。这一次亦不例外,只是这一次日军所动用的兵力、事件扩展的范围,都较
以往来的广泛。有监於此,我统帅部认为,这种局部事件的处理模式对我是最不利的,
由於日本人担心事件扩大为全面战争,日军恐陷入中国大陆的泥淖之中,而增加了可能
对日不利的重大变数的机率,故中国统帅部目前能够翻本的唯一机会,就是将当前的「
局部事件」扩大成全面战争,迫使日人提前面临其所最畏惧的局面,然後我即可从中获
得对我有利的筹码,以和日人进行折冲,在最有利的状况下结束冲突。这个抗战初期的
大战略构想,遂导致了第二战场的开发,统帅部将在由我所选择的地点、时间,在我所
营造出来的全新态势下,开辟新的战事重心,转移战略重点,而其具体的作为,就是国
军於8月11日晚间的进军上海。这就是淞沪会战爆发的缘由。
淞沪会战围攻时期的全般态势
国军进军上海日租界的部队,即是接受德式装备训练最完备的「示范部队」─陆军第87
师、陆军第88师。该两师为标准之调整师编制,以两旅4团制的序列编成,全师总员额
约为一万人上下,该两师装备齐全,人员精良,是当时国军中战力最强的战斗部队,其
长时期部署驻防於京沪地区,担任守都卫戍任务,乃保卫京沪之骨干。其中陆军第87师
是新式中央军整建计划中,作为因应机动作战中摩托化运输的基本战术单位,第87师曾
经单独或配合友军,进行多次运用摩托化车辆的长距离运输训练,故此次进军上海,第
87师能够利用在苏州、长熟地区所徵集之三百多辆车辆,连夜奔赴上海市区,这是中国
军事史上首次进行的师级单位摩托化运输作为;至於第88师则是以铁运前往。
当时的国军陆军调整师的弱点,是形体过於庞大笨重,但是所能发扬的野战火力却嫌薄
弱。以两旅四团制的型态,仅只辖有一个炮兵营的火力,这种标准根本无法应付现代正
规野战的要求。以当时的德国标准步兵师编制作为比较,德国步兵师乃是以一个炮兵团
的火力来支援3个建制步兵团作战,其所能提供之火力密度之高当可想而知了。对此一
缺点,参与新式陆军整建工作的德国军事顾问亦相当清楚,但是鉴於当时中华民国国军
现代化野战火炮的数量不足,各师仅只能以一个炮兵营的编装为满足。为补此一弱点,
德国顾问将国军现有之现代化火炮集中编成,以独立旅的姿态归战区统一运用,藉由火
力的集中调配,来达到支援作战正面上各师遂行战斗的积极目的。当时中华民国所购买
的现代化火炮,如普福斯(Bofors)M1930 7.5cm山炮、克鲁伯(Krupp)和莱茵金属(
Rheinmetall)之sFH 18 15cm野战重榴炮,均以炮兵独立旅、独立团的型态编成,其中
利用普福斯M1930 七五山炮成立了两个独立炮兵旅,分别为炮兵第1旅以及炮兵第2旅。
炮1旅在七七事变後开赴北战场支援作战,而炮2旅则於8月上旬奉命前往沪杭三角洲布
防,炮2旅除了担任杭州湾沿岸之警戒任务外,其炮兵第3团将直接支援对上海日租界的
围攻任务。至於全中国第1个机械化炮兵团─装备德国sFH18重榴炮的炮兵第10团,亦开
赴上海地区,随时支援陆军第87师、第88师的作战。
除了这些陆军野战单位外,国军统帅部还投入了若干新近成立的现代化部队,诸如羽翼
未丰的年轻空军、装甲兵团战车营的战车第1连(维克斯6t轻战车连),德式Pak 35 3,7
cm战防炮教导营一部,还有实力劣弱的海军,亦奉命尽可能支援陆上的作战,也就是说
,统帅部将动用一切新式武力,来打一场现代化之三军立体作战,这样的企图可以说是
近代中国的首次!
国军所要攻击的日本租界区,为日本第三舰队之上海特别海军陆战队6个大队所防守,
其共约有4500人实力,并配属有强力之炮兵、若干战甲车辆的支援。日本上海特别海军
陆战队虽在数量上处於劣势的态势之下,但是其背後却有一支世界级规模的日本第三舰
队暨航空兵力可随时对陆上作战提供强大的支援,日後实战经验证明,其精准无比的大
口径舰炮以及优势的海军航空兵力,对国军陆上的行动和作战均造成莫大的伤害和困扰
,这些有利因素正足以补足日军在数量上劣势所导致的缺陷。
攻势发起
国军对上海日租界的攻势,发起於8月14日拂晓,虽说我们贯称「八一三」淞沪会战,
但是8月13日这天仅只是双方步哨线的轻微交火。国军主攻将由陆军第88师担任,以日
租界之虹口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为主要目标,行向心之攻击,战斗重点发生在八字桥、持
志大学、爱国女校各点,而陆军第87师则向杨树浦之沪江大学进行攻击,以策应主攻方
面的行动。在空军的炸射支援下,各部奋勇前进,战况甚为惨烈,日本特别海军陆战队
以极其坚定的抵抗行动反击国军的猛烈攻势,14日的战斗我军虽牺牲重大,但未获致决
定性的战果,而我88师264旅旅长黄梅兴少将在指挥所部进攻时,为敌迫击炮弹击中殉
国。
14日~15日夜间,一个台风来袭,狂风骤雨扫过浙江沿海以及京沪地区,攻势奉命暂停
。在接下来的数日中,我军为准备第二次的大攻势,暂时停止了前线上的行动,但是在
87师方面,有限度的攻击仍继续展开,其259旅第3营之第7、第8连,一举突破日军杨树
浦防线,深入至日本海军俱乐部并占领之,惟日军仍盘据着附近坚固家屋顽抗,并以战
甲车辆及猛烈火力的掩护,发起强烈之逆袭,我军後续部队未能赶上以巩固战果,遂以
功败垂成收场。
对日租界的第二次总攻击将定於8月17日发起,这次攻势将在严密的计划作为下,采行
新锐的攻击战术为之,期望能在一击之下,获致克敌制胜的决定性战果。
第二次攻势之计划作为
国军对上海公共租界日本警戒区的攻势,由第9集团军司令部统一节制,集团军司令为
张治中将军。为辅佐国军将领对日军作战,德国军事顾问团在总顾问法肯豪森将军(Gen
. von Falkenhausen)的率领下,前往战区协助国军策划攻势。在14日第一次总攻以及
15、16日的有限度攻势之後,第9集团军在德国顾问的策划下,准备以一种新锐的攻击
战术遂行接下来的总攻击。这个所谓的新锐战术,即是原创自一次大战中後期的德国「
突击群战术」(die Stosstrupps Taktik)。
该次总攻势仍将以陆军第88师为主力,向虹口日军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发起攻击,而陆军
第87师一部仍将对杨树浦进攻,以策应总攻方面的进展。由於日租界之幅员乃从虹口公
园起,经江湾路、北四川路南向,到达黄浦江之汇山码头後向右延伸,经阳树浦一直到
东面的沪江大学、公大纱厂一线,乃成一长条之带状分布。根据此一特殊之战场形势研
判,国军司令部以及德国顾问认为,过去几天的攻击,乃是针对着敌军最坚强的据点进
行攻坚,伤亡重大但是战果微小,现在如果能够改变做法,集中攻势重点并从敌人战线
之脆弱部突入,将日租界打穿透以达到分隔敌军之目的,然後再趁敌陷於无法联系之境
时予以各个击破,当会较以往之直接攻坚方式收效大而损失小。这就成为第9集团军於
17日所发动的攻势的基本原则。
根据此一构想,陆军第88师策订了「铁拳计划」,此一计划作为是由师参谋长暨师部幕
僚和德国顾问所联合作业的成果。「铁拳计划」即是针对透入敌人战线,以达截断日租
界这个积极企图所策划,而欲达到此一目的,攻击部队将要求在透入敌人防线之後,不
顾一切干扰和可能的安全顾虑持续深入,一定要保持足够的冲量和动能,前进至真正无
法前进为止。也就是说,此次作战的原则将要一改以往过去对於攻击所持的观念,不在
於实质的扫荡敌人据点和尽量杀伤敌人,而以继续不断的推进来达到削弱敌人态势,造
成敌人绝对不利的状况,以另一种更有效的方式来达到摧毁敌人作战之有生力量的积极
目的。
为了达到这种特殊的目的,担任攻击的部队亦必须在编组上以另外的形式为之。此次攻
势将不似以往,以完整的部队建制从事,而是从各部选择出有经验的精锐官兵,组成特
别的突击队。该突击队将以能遂行独立作战以及近战、市街战为重点,故突击队将配属
有各种近战武器参加攻击。攻击发起时,将以强力的炮兵火力以狂风暴雨之势对攻击部
队展开支援。
在陆军第87师方面,亦编成了特殊编组的突击队参加此次攻势。87师第261旅第521团将
担任攻势的主力,其将抽调两个步兵营为骨干,配属予工兵爆破队、3.7cm战防炮一连
、通信单位,组成突击队。突击队奉到严令,为求尽量接近敌人主要据点,凡遭遇敌火
封锁则「穿墙破壁,或在屋上架桥通过」。
经过严密的准备和一切必要的协调之後,8月17日的攻势预定於05.30时分展开,这一切
的准备措施,正好在外交折冲的掩护下,全力进行着。国军寄望这一次攻势,能够获致
克敌制胜的关键性战果。
「突击群战术」
该次攻势所采行的新锐战术,缘起自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於1918年3月在西线所发动
的「鲁登道夫大攻势」(德人称之为「皇帝会战」die Kaiserschlacht)中,所特别采
用的全新攻击战术。该战术之所以会产生一种全然不同的形貌和突破性的效果,乃是因
为该新战术将一次大战时期各国所通行的战术原则完全推翻,而旧的战术却是造成堑壕
战僵局的主因之一。我们必须先行提到旧战术原则,才能将新锐的「突击群战术」的特
性、创新以及在军事艺术上的地位,作明白的阐述。
一次大战时期的战术,叫做「静态线性防御」,其代表即是绵延不断的堑壕系统,由於
为了守住一线延展的堑壕系统,所有的部队均必须沿着壕沟阵地展开,各个地区以同等
密度的兵力进驻挖掘好的坚强阵地。在这种作战态势的逻辑影响下,进攻时的兵力运用
,也将像担任防守的方面一样,以一线展开於广正面之上,来保持攻击时施加於各点的
压力一致。在如是的攻击模式下,大规模的炮击被视为绝对必要的步骤,沿着全线进行
长达一两个星期的炮轰乃成为历次大攻势的序曲。等到攻击发起时刻到来之际,步兵在
弹幕往前推移後从壕沟中爬出来,以广正面的队形向敌阵推进,军事将领们寄望大规模
炮击将杀伤敌军之人员、摧毁其防御工事、钝挫其作战意志及士气,在这种情况下,步
兵只需大踏步前往占领阵地、扫荡敌人即可,於是,「炮兵征服、步兵占领」,就成为
当时响彻云霄的口号。
奈何事与愿违,大规模的炮击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除了浪费大量的弹药,还提供了敌
人预警,而人的强度与韧性超出想像之外的承受长时期炮击的煎熬,故当攻击的一方以
广正面队形向前冲锋时,预期中已经丧失作战功能的敌方堑壕中,又射出了大量的枪弹
,在步、机枪的旺盛火力之下,成广正面推进的步兵再次遭到惨重的屠杀,攻势为之顿
挫,攻者遭致惨重伤亡而效果微小,堑壕战僵局继续维持着。
德国人鉴於这种战术的毫无创新之处,开始设想一套新的方法来解决当前的堑壕战僵局
,其实所谓新的方法,只是形式上面的全然不同而已,实际上德国人还是从他们承继自
克劳塞维茨、毛奇、希里芬等军事大师的传统军事思想中,去寻找所要的答案。
在新战术中,德国人将其军事思想中对於「重点集中」、「奇袭」、「机动」等原则作
了完全的强调。攻击将不再是成广正面的推进,而是选择敌人战线的薄弱处进行,此通
常为两部的接合点,在此一狭窄正面上,将集中有力的部队形成「重点」,以形成局部
之数量与态势上的优势;西线上贯常长达数星期的大规模的炮击将不再实施,取而代之
者,为攻击发起直前,短时间猛烈的炮兵火力袭击,打击在此一狭窄正面上,炮击的作
用不在於杀伤或摧毁敌人,而在於对敌造成震撼,待敌人尚处於炮击所造成的麻木状态
下时,以特别编组的突击战斗群将从阵地越出进行突破。各突击群由突击人员、战斗工
兵以及各式轻重步兵武器混合编成,在单一的指挥官严格掌握下,向敌阵透入。各兵种
武器保持密切的协同,以「射击与运动联系」交互运用,向前突进。突击群奉命保持持
续的深入,凡无法立即攻下的敌方坚强据点,都将绕越通过,以保持攻势之顺畅,这些
据点将交给後续的兵力来加以扫荡,突击群将继续往前深入。这时,各突击群将不理会
敌人对我侧翼上或者背後的可能威胁,这些一并交给後续跟上的部队处理,凡一切的要
则都在保持机动的进行,以突入敌阵最深处为最重要目标。预备队担任的角色相当重要
的,预备队将在突击队突进之後尽速跟上,除了保持攻势持续的动能以外,预备队还将
负起扫荡绕越过的敌人据点阵地,而更重要的是,尽量扩张突击群所打下来的战果。整
个攻势的原则中心在於「增援成功之处,而非遭致顿挫之所在」。
这一套战法,在突破静态线性防御战线上,获得了完全的成功。1918年3月的大攻势中
,位於德军突破正面上的英军第5军团在短时间内即遭到击破,整个攻势达到了预期的
突破成果,仅只因为後勤因素无法跟上持续发展的情况,而使得这场攻势功亏一篑。
「突击群战术」在淞沪围攻时期的效能
8月17日的总攻击,即将在德国顾问的指导下,以新锐的「突击群战术」来进行对日租
界的围攻。如果该战术能够发挥预期的作用,当可使日本租界被切成两半,陷入彼此无
法支援联系的窘状,国军即能以最小的代价在最短的时间内,达成攻占日租界的战略使
命。
不过,将如此具有革命性的「突击群战术」运用於淞沪战场上,对我仍隐藏有相当的弱
点。其一是,该战术要求的是一支具有高度专业化水准的现代化部队,凡在软体(军事
思想、战术准则)、硬体(武器装备)的设计和养成上均达到极高的标准,才有可能应
用该战术以获致所预期的效果;其二是,在一次大战中,突击群战术所使用的战场环境
,为一般之堑壕战战场,乃是正规的野战,现在国军所要攻击的场所,为建筑物众多的
日本租界,和当时的战场环境截然不同,甚至住民地战斗还必须以特别的原则方法应付
,遑论以「突击群战术」应运於住民地战斗之上。以上这两点,即决定了国军第9集团
军第88师、第87师对日本特别海军陆战队的攻击的成效。
陆军第88师所选定的攻击位置,乃是日租界底部的?江路一线。先是师炮兵对目标区进
行猛烈的轰击,接着步兵重武器继之在突破点上行密集之射击,此时,由刘宏深少校所
领导的突击队,立刻往敌阵突进。?江路一线为我猛烈火力轰击,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几乎所有建筑物均遭到炮兵摧毁,我突击队即在集中火力掩护下,往敌阵後方突进。在
此同时,师主力部队则展开对北面虹口之日本海军司令部周边防线展开攻击,以使我突
击队方面的进展有利。战事在极其惨烈的状况下进行着,国军拼死进攻以达使命,日军
则是退此一步即无死所,故双方死伤均重,我突击队指挥官刘宏深少校亲率部属挺进,
不幸中弹成仁。
在87师方面,由521团组成之突击队亦在炮兵火力的支援下,突入了敌阵,为使攻击部
队能够尽量深入,师还特别要求将透入到达之街道门牌号码拆下,以为凭据。87师之攻
势异常凌厉,由於采用了新战术,故其进展十分顺利,突击队连续打下了日特别海军陆
战队之地堡10个,残敌仅集中在较大之据点内负嵎顽抗,甚至其海军俱乐部据点亦为我
突击队所攻占,据称,该日87师进展最远的一支队伍,还抵达了黄浦江边。
17日的战斗,在第9集团军总司令张治中将军向南京方面所拍的战报中,有极为生动的
描述:密,本军於今(筱)晨五时半,按预定布署,全线开始总攻击。最初目的原求遇
隙突入,不在攻坚,但因每一通道皆为敌军坚固障碍物阻塞,并以战车为活动碉堡,终
致最後不得不对各点目标施行强攻。仅将各部激战实况分述如次:1)八十八师主力由
北分别向日本坟山、八字桥、法学院、虹口公园进攻,反覆争夺,伤亡甚重,仅法学院
一处,即已牺牲一营之众。而攻击日本坟山之部,於上午十一时攻入後,因受敌侧方机
枪射击,未能返出,死伤尤多。日没前,北正面受敌反攻,已被我击退。(2)八十七
师先对日俱乐部、日海军操场及沪江大学、公大纱厂攻击,得王师长(敬久)电话报告
,已占领日俱乐部与海军操场。惟派员确察,据称日俱乐部旁之四层楼油漆公司,尚为
敌死守。我军正向敌包围。对沪江大学、公大纱厂、引翔港镇方面,则终日激战,尚未
得手。下午五时许,敌由海军操场南两次激烈反攻,均被我击退。(3)本日我炮兵射
击,甚为进步,命中颇佳,但因目标坚固,未得预期效果,如对日司令部一带各目标,
命中甚多,因无烧夷弹,终不能毁坏。
也就是说,虽然采行了新的攻击战术,甚且也获得了相当的战果,但是整体而言,对日
租界的攻势还是失败了。这一仗打得极其惨烈,双方死伤至为血腥惨重,虹口终日枪炮
爆炸声大作,浓烟蔽日,抗日战争的炮声震撼了整个大上海地区!
经验教训
对日租界的围攻,国军第9集团军仍然发动了第3次、第4次的攻势,其中还加入了和第
88师、第87师同属一级战备的德式调整师:第36师以及第98师,藉由新锐兵力的到达,
9集团军预期在日军船团大规模增援到达以前,将日租界打下,然後严阵以待全新状况
的发展。新到达的陆军第36师於8月22日的第4次大攻势中,突破了日本特别海军陆战队
於杨树浦之阵地全纵深,一举挺进至汇山码头,正预备向左右回旋以全歼日军之际,却
传来了日本增援部队於吴淞口一带登陆的消息,第9集团军为应付全新状况,不得不下
令停止攻势,将主力转用於日军登陆的方面,淞沪围攻时期就此告一段落。
总结国军第4次攻势之所以成功的因素,其实还是符合德国「突击群战术」的若干原则
。诸如集中攻击主力於一狭窄正面上,选择敌军脆弱部进行攻势,攻势之进行以持续深
入为主,而不注重敌军据点的一定攻下等等。国军在攻势进行过程中,由於态势之利做
到了以上的要求,遂使得第4次的总攻势能够达到相当卓越的战果,可惜的是时机过晚
矣!
「突击群战术」,可以说是现代战术的先声,其统合所有的重要战争原则,综合浓缩而
表现在小部队的战斗上,无论是传统步兵还是现代化机械化部队,都能适用於这套战法
准则而达到杰出的战果。然而要将「突击群战术」的各项原则要求做到完善的境界,确
是众多主客观因素的交相结合的结果,诸如各兵员对於兵种自身的特性的完全了解、对
於所操作的武器系统的完全熟练,还有和协同作战的友军与武器系统之间亦需具备同样
的知识;而突击群指挥官在本质特性的要求则更是严苛,诸如果敢独断之坚强意志指挥
所部独立作战、对於所属各部及各轻重武器作灵活巧妙的弹性运用等等。也就是说,「
突击群战术」的顺利施行与否,端赖该部队之专业化以及军事素质之高低而论。
在八一三淞沪会战期间,国军实施了突击群战术类似的战法於对日租界的围攻中,但最
终不免功败垂成,这个战史实例所显示出来的经验教训,就是对於一支当代的军队而言
,硬体的设备获得容易,而新的准则的和先进的战法的采行亦不是难事,但是如何将两
者相结合,以发挥出其最大的效能,却是由相当主观的自我因素所控制着,那就是这支
军队的专业化程度的高低,而专业化的形成与培养,就在於军人们是否在军事学术的研
究以及一切战争本质的探求上,以求真求是的态度为之,这一点即是各个国家军队之所
以有不同效能表现,最根本的原因。抗战初期的德式新中央军,虽然在硬体建设和准则
操典上,采行了新的现代化制度和做法,但是碍於在全世界的军事学术专业化研究领域
中,当时的中华民国国军还只能算是新生儿,整支军队上下对於一切军事的现代观念以
及本质认知都还只达到粗浅的地步,遂无法将一个极需要高度专业化军队的现代化新锐
战术的效能毫无保留地发扬出来。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03.203.253.126
※ 编辑: allenthu 来自: 203.203.253.126 (02/13 03:51)
※ 编辑: allenthu 来自: 203.203.253.126 (02/13 03:52)
※ 编辑: allenthu 来自: 203.203.253.126 (02/13 03:53)
※ 编辑: allenthu 来自: 203.203.253.126 (02/13 0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