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VBSystem (VocalBalanceSystem)
看板Vocal
標題VBS教師網誌-「歌唱的合理性來自於溝通」
時間Wed Jul 16 17:27:15 2014
就在前陣子得知了一個熟悉的聲音要出EP時,
我也是特別感到高興,
這個人就是哈薩克族的暖聲男:塔斯肯。
回顧我第一次聽到他的聲音,
是在『中國好聲音』上,他那簡單、樸素、沒有過多額外動作,
全盤把動作用在表達上所做出來的表達
是可以這麼的直接且澎湃卻又不露骨的,
這樣的聲音著實讓我感到非常意外:
《三百六十五里路》
http://ppt.cc/F2Il
不過同時讓我感到興趣的是,
他在2007所發行的專輯《無風的夜》裡的聲音使用,
有一部分的演唱都是帶有滿多的下壓感,
也就是刻意讓舌根往下壓,硬是騰出一個空間的動作。
雖然氣流的輸出是順暢的,
但是僵硬的動作使得音色聽起來分外的生硬,
甚至是連聲門的閉合都被壓得處於一個比較散開的狀態,
這樣不僅讓聲音呈現一種不自然的感覺,
同時也會容易跟聽眾多一層隔閡。
《那一場風花雪月的事》
http://ppt.cc/SsBt
在這之後就是經過『好聲音』的洗禮。
當然在比賽之後也讓我聽到了
與三百六十五里路和專輯《無風的夜》不同的音色:
《如果可以》
http://ppt.cc/fAtX
這是比完『好聲音』的同年10月
所發行的EP《愛不醒就是真的》的“如果可以”。
在這EP裡面,
可以聽到前一張專輯所帶有的下壓感幾乎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偏向主流演唱所習慣使用的高喉頭堆積動作。
透過這樣的堆積,音色確實會變得銳利而增加穿透的聽覺感官,
但同時也會失去他原本寬厚的聲音,讓暖男的屬性變得比較模糊。
不過塔斯肯這兩種不太一樣的聲音使用對我來說,
是他個人在學習的過程中矯枉過正的帶入所造成,
因為隨後我在他的新EP《時光行者》裡,聽到的卻是這樣的聲音:
《故鄉》
http://ppt.cc/6dYg
乾淨俐落。
與三百六十五里路相比,
是不是又少了一點多餘的音色,
但是確實,他還是有舌根下壓的動作,
也還是會做出高喉頭的堆積,
但是一切並不刻意,甚至不仔細聽,還真聽不出來,
原因就在於塔斯肯沒有想要聽眾聽到什麼樣的音色,
而是希望聽眾聽到什麼樣的表情與情緒氛圍,
所以當一個歌手把重心放在如何“說”好一首歌時,
那些刻意就會自動消失,這首歌才容易被觀眾理解。
當然在我們學習聲音的過程中,
勢必會遇到很多因為刻意的練習而使得聲音變得"很不自己"的階段。
就拿我自己學習的過程作為例子,
當我在試圖解決自己的喉頭問題時,
就常常利用急遽的反向肌肉操作去讓自己做出比較壓迫,
但是喉頭狀態比較穩定的練習,
可是喉部肌肉卻會因為不熟悉或是不習慣而一直迴避這樣的動作,
甚至在成功的作出我要的練習時,
我自己也還是會有「會不會太聲樂?」
或是「會不會太尖銳?」等等的疑慮。
不過聲音的使用就跟所有運動一樣,
是需要摸索、練習並且實際的帶入操作的。
所以我當時沒有想很多,
就是直接把我所練習的,全盤帶入表演裡面,
有練習低喉頭就乖乖的全部待在低喉頭;
有練習高喉頭的時候就通通往死裡塞。
雖然這樣子的演唱模式有助於"規範",
但是每當音域再度升高或是我想做出更多的聲音表情時,
這些刻意做出來的動作反倒就會變成限制,
而且說實在的,
也沒人想要聽這麼穩定的聲音─沒有人想要聽別人唱練習曲,
因為練習曲並沒有涉及任何溝通,
而是單純的在製造聲音而已。
因此我們必須分清楚,練習歸練習,演唱歸演唱,
而透過練習,我們可以了解什麼樣的動作,
會做出什麼樣的聲音,而這些的聲音又能夠傳達什麼樣的表情。
最後到了演唱,我們就應該把"怎麼把練習做好"的想法拋開,
然後把重心放在溝通和傳達上。
這樣一來,演唱聽起來才不會這麼刻意,
舞台下的人才真正知道我們想說什麼。
http://vbsystem.pixnet.net/blog/post/58057632
VBS聲音平衡教學系統
By 府鑫老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1.49.10
※ 文章網址: http://webptt.com/m.aspx?n=bbs/Vocal/M.1405502838.A.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