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VBSystem (VocalBalanceSystem)
看板Vocal
标题VBS教师网志-「歌唱的合理性来自於沟通」
时间Wed Jul 16 17:27:15 2014
就在前阵子得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要出EP时,
我也是特别感到高兴,
这个人就是哈萨克族的暖声男:塔斯肯。
回顾我第一次听到他的声音,
是在『中国好声音』上,他那简单、朴素、没有过多额外动作,
全盘把动作用在表达上所做出来的表达
是可以这麽的直接且澎湃却又不露骨的,
这样的声音着实让我感到非常意外:
《三百六十五里路》
http://ppt.cc/F2Il
不过同时让我感到兴趣的是,
他在2007所发行的专辑《无风的夜》里的声音使用,
有一部分的演唱都是带有满多的下压感,
也就是刻意让舌根往下压,硬是腾出一个空间的动作。
虽然气流的输出是顺畅的,
但是僵硬的动作使得音色听起来分外的生硬,
甚至是连声门的闭合都被压得处於一个比较散开的状态,
这样不仅让声音呈现一种不自然的感觉,
同时也会容易跟听众多一层隔阂。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http://ppt.cc/SsBt
在这之後就是经过『好声音』的洗礼。
当然在比赛之後也让我听到了
与三百六十五里路和专辑《无风的夜》不同的音色:
《如果可以》
http://ppt.cc/fAtX
这是比完『好声音』的同年10月
所发行的EP《爱不醒就是真的》的“如果可以”。
在这EP里面,
可以听到前一张专辑所带有的下压感几乎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偏向主流演唱所习惯使用的高喉头堆积动作。
透过这样的堆积,音色确实会变得锐利而增加穿透的听觉感官,
但同时也会失去他原本宽厚的声音,让暖男的属性变得比较模糊。
不过塔斯肯这两种不太一样的声音使用对我来说,
是他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矫枉过正的带入所造成,
因为随後我在他的新EP《时光行者》里,听到的却是这样的声音:
《故乡》
http://ppt.cc/6dYg
乾净俐落。
与三百六十五里路相比,
是不是又少了一点多余的音色,
但是确实,他还是有舌根下压的动作,
也还是会做出高喉头的堆积,
但是一切并不刻意,甚至不仔细听,还真听不出来,
原因就在於塔斯肯没有想要听众听到什麽样的音色,
而是希望听众听到什麽样的表情与情绪氛围,
所以当一个歌手把重心放在如何“说”好一首歌时,
那些刻意就会自动消失,这首歌才容易被观众理解。
当然在我们学习声音的过程中,
势必会遇到很多因为刻意的练习而使得声音变得"很不自己"的阶段。
就拿我自己学习的过程作为例子,
当我在试图解决自己的喉头问题时,
就常常利用急遽的反向肌肉操作去让自己做出比较压迫,
但是喉头状态比较稳定的练习,
可是喉部肌肉却会因为不熟悉或是不习惯而一直回避这样的动作,
甚至在成功的作出我要的练习时,
我自己也还是会有「会不会太声乐?」
或是「会不会太尖锐?」等等的疑虑。
不过声音的使用就跟所有运动一样,
是需要摸索、练习并且实际的带入操作的。
所以我当时没有想很多,
就是直接把我所练习的,全盘带入表演里面,
有练习低喉头就乖乖的全部待在低喉头;
有练习高喉头的时候就通通往死里塞。
虽然这样子的演唱模式有助於"规范",
但是每当音域再度升高或是我想做出更多的声音表情时,
这些刻意做出来的动作反倒就会变成限制,
而且说实在的,
也没人想要听这麽稳定的声音─没有人想要听别人唱练习曲,
因为练习曲并没有涉及任何沟通,
而是单纯的在制造声音而已。
因此我们必须分清楚,练习归练习,演唱归演唱,
而透过练习,我们可以了解什麽样的动作,
会做出什麽样的声音,而这些的声音又能够传达什麽样的表情。
最後到了演唱,我们就应该把"怎麽把练习做好"的想法抛开,
然後把重心放在沟通和传达上。
这样一来,演唱听起来才不会这麽刻意,
舞台下的人才真正知道我们想说什麽。
http://vbsystem.pixnet.net/blog/post/58057632
VBS声音平衡教学系统
By 府鑫老师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来自: 36.231.49.10
※ 文章网址: http://webptt.com/cn.aspx?n=bbs/Vocal/M.1405502838.A.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