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VBSystem (VocalBalanceSystem)
看板Vocal
標題VBS教師網誌-「從模仿中蛻變」
時間Fri Feb 21 16:04:42 2014
「把一首歌唱出自己的味道」,
一直是很多人希望能夠達到的目標。
而在試著闡述自己的情緒之前,
我們常常已經是第二手(甚至第三手)與作品直接接觸的人,
也就是說,大部份的人都是經由第一或是第二手的演唱者,
才學會了這首歌曲,
「模仿」變成大多數人學習演唱歌曲的一個必經途徑。
在這樣的方式下,我們帶著耳機哼哼唱唱,
在沒想太多的情況之下,我們或許照單全收。
某些人在無形之中隨著接觸的歌手、不同風格的歌曲,
歌唱技術因此有所長進。
某部分的人則是被侷限在演唱者下聆聽,
唱誰的歌變成誰的樣子,在某些曲目能夠掌控得宜。
另一部分的人,就是只聽不唱,
當然歌唱技術原地踏步,沒有特別的前進後退。
但我想,希望自己能夠在歌唱上有所突破的人,
應該人數為前兩類居多,
畢竟演唱,就是要實際的開口唱,
才能發現問題,並對問題作出改善。
而因為環境的影響,其實歌唱從小就發生在我們的四周。
我們從出生咿咿呀呀開始,
一直到完整的句子,到一首完整的兒歌,
其實都在無意識地對聲音使用增加認識。
延續到跟著自己喜歡的歌手演唱,照單全收,
看似沒問題,但其實問題是有的。
假如今天演唱歌手的演唱習慣是全程氣音,
那是否我們就默默地學會了氣音的使用。
假如今天我們聽到的是發聲時,喉頭偏高的全程娃娃音演唱,
是否我們就必須變成娃娃音了呢?
一來那或許不是最有效率的發聲,
導致會有無法將整首歌唱完的情況發生,
二來我們也默默地在做一件事:
試著變成耳機裡頭聽到的那個人。
但大家都知道,每個人的聲帶都是獨一無二的,
你怎麼唱,都不會變成江蕙,都不會變成王力宏。
是否這樣子被動的模仿方式,
不僅可能會造成聲音技術上的難度增加(為什麼他都唱得上去?),
也會讓自己的演唱越來越站不住腳呢(總要跟著原唱唱才能唱比較好?)?
而假設你對於發聲系統有一些基礎認知,
應該可以了解硬體部分(發聲器官等構造)早已經是先天的,
但若要能夠產生出不一樣的結果,只剩下軟體(使用方式)的操作。
好的軟體能夠將硬體的效能發揮到極致,
不好的則是讓他顯得工作效率很差。
換句話說,
我們應該針對好的演唱的「軟體」部分,多一份揣摩與認識,
這才是「有意識的模仿」相較於「被動式模仿」更具有意義的地方。
而當你開始使用這樣的想法在演唱時,
不難發現你已經默默地,
將注意力由聆聽的對象,轉移到自己身上。
同樣的心理狀態,應用到技術練習時也是一樣的。
因為透過這樣的方法,
才能夠從對自己身上的認識,
慢慢的瞭解到對方是用什麼「方式」在演唱的,進而套用在自己的身上。
而當你從「被動的模仿」進階到「有意識的模仿」,
再來,就得要開始培養自己的演唱方式了。
尤其在一開始要培養獨立的演唱思維時,
我都會建議學會歌曲本身之後,
趕快停止反覆聆聽原唱,開始用自己伴奏或是清唱的模式演唱一遍。
詢問自己要用什麼樣的「方式」發出聲音,
除了技術面的探索和增加認知之外,
回過頭來了解,對方所使用的演唱模式,
或是啟用了哪些演唱上的調味料,
像是:裝飾音、抖音等,使演唱的樂句能夠得到情緒上的共鳴。
比較之後,留下你認為較好的部分,
也能從模仿中學到一些音色組合上的呈現。
< 參考文章:歌唱情感的表達:
http://ppt.cc/MIRp >
所以對一個學習歌唱的人來說,
學會將控制的方法,與外界聽到的實際效果做連結,
應該會是一輩子功課。
因為無論對於技術面的調整或是情緒面的控制,
絕對都是比較有效率且實際的。
所以下次聽到好聽的新歌時,
試著開始分析聽到的情緒元素,
試著把它套用在自己身上,
絕對可以從模仿中,學到很多實用的演唱細節,
豐富自己的演唱方式。
VBS聲音平衡教學系統
By及琮老師
http://vbsystem.pixnet.net/blog/post/5605703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36.231.4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