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earevan (流浪漢)
看板TWproducts
標題[新聞] 許文仁雕琢提琴 屢屢抱獎
時間Thu Feb 2 22:15:18 2006
http://tw.news.yahoo.com/060202/15/2tfjg.html
藏身巷底公寓四樓兩三坪大的房間,小提琴工匠許文仁廿三年來,
著魔般地把沉默的木頭雕琢成跳躍的音符,
工作桌上躺著他即將完成的第一百零一把琴。
製琴在台灣是冷門的行業,近年才有人獲得美國(新聞、網站)
提琴協會國際提琴製作比賽工藝獎的殊榮,但早在一九九二年,
許文仁就得過這項比賽的音質獎,他相信提琴的價值決定在聲音。
五十六歲的許文仁一輩子只做過兩樣工作,都以獻身的姿態投入。
十六歲時懷著一腔熱血投考軍校,卅四歲時以少校官階退伍,前途茫茫,
無一技之長,兒子還在襁褓中,他竟決心「沉迷下去做琴」。
許文仁沒拜師學過小提琴,他說,小學六年級那年,班上有同學去學琴,
每回上課,他總隔著竹籬笆偷看著日式房屋裡師生的動靜。
那時家裡窮,「學小提琴?就像是沙漠裡的東西,只能放在心上。」
直到退伍前一年,許文仁才在陸官同學的慫恿下,花五百塊買了生平第一把琴,
自己拉拉玩玩。琴故障了要送修,許文仁因此結識名製琴師蘇丁選,
一窺製琴技藝的堂奧,也看到台灣在這領域仍處於萌芽階段,
他計畫退伍後再造事業,就從這裡開始。
「那時真是千夫所指,」許文仁回憶,當年妻子不能理解,爸爸罵他神經病,
「但我就是很想做。」
那是民國七十二年,製琴的材料、工具和資料在台灣都很難找,
他自修起義大利(新聞、網站)文,託做義大利商品貿易的弟弟出差時幫他帶書、
帶材料回來;又走遍大街小巷去找琴行、樂器公司和小提琴老師,
看哪裡有琴要修,「請他們給我工作做。」
自學幾年之後,許文仁想去義大利製琴重鎮克里蒙納(Cremona)拜師,
但因為收入不穩定,他到八十一年才成行,投入大師G.B.Morassi門下。
當年他便奪得美國提琴協會製琴賽的音質獎,迄今已六度獲國際比賽肯定。
脫下戎裝換穿圍裙,扛刺刀的手改拿起雕刻刀,許文仁的第一把琴以五千塊賣出,
但接下來他又熬過近十年「沒有定數,一味往前衝」的日子,
首度獲獎後,名號才算闖開,如今他的琴有卅萬身價。
「做琴需要不斷研究,音色的區別,就在兩片木板的厚薄分布和外型尺寸之間。」
琴音如何突破,許文仁廿多年來魂牽夢繫,早年經常想到失眠,
「好像永遠停不下來,這把琴做好,就想著下一把怎樣更好。」
美國有科學家用電腦照相分析名琴在演奏時的共鳴,但許文仁說,
運用高科技輔助,他們仍做不出好琴,因為製琴是一種藝術,
終究要回歸經驗、第六感和人文層次。
有些朋友覺得做小提琴是優雅的行業,想跟他學藝,卻少有人撐得下去。
「做琴很辛苦,夏天就算開著冷氣還是一身汗,鉋木頭手會鉋起泡,
市場又很難打開,碰這行,要有苦十年的決心。」
許文仁說,台灣這些年陸續有人到義大利學製琴,但回國後大部分轉入提琴買賣,
畢竟買賣利潤高,容易嘗到甜頭。台南(新聞、網站)藝術大學教授陳國華
去年開了國內第一堂製琴課,讓這門技藝開始傳承,許文仁很雀躍,
他希望台灣哪天也有製琴系,證明小提琴也能 Made in Taiwan
--
http://blog.webs-tv.net/dearevan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59.237.15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