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earevan (流浪汉)
看板TWproducts
标题[新闻] 许文仁雕琢提琴 屡屡抱奖
时间Thu Feb 2 22:15:18 2006
http://tw.news.yahoo.com/060202/15/2tfjg.html
藏身巷底公寓四楼两三坪大的房间,小提琴工匠许文仁廿三年来,
着魔般地把沉默的木头雕琢成跳跃的音符,
工作桌上躺着他即将完成的第一百零一把琴。
制琴在台湾是冷门的行业,近年才有人获得美国(新闻、网站)
提琴协会国际提琴制作比赛工艺奖的殊荣,但早在一九九二年,
许文仁就得过这项比赛的音质奖,他相信提琴的价值决定在声音。
五十六岁的许文仁一辈子只做过两样工作,都以献身的姿态投入。
十六岁时怀着一腔热血投考军校,卅四岁时以少校官阶退伍,前途茫茫,
无一技之长,儿子还在襁褓中,他竟决心「沉迷下去做琴」。
许文仁没拜师学过小提琴,他说,小学六年级那年,班上有同学去学琴,
每回上课,他总隔着竹篱笆偷看着日式房屋里师生的动静。
那时家里穷,「学小提琴?就像是沙漠里的东西,只能放在心上。」
直到退伍前一年,许文仁才在陆官同学的怂恿下,花五百块买了生平第一把琴,
自己拉拉玩玩。琴故障了要送修,许文仁因此结识名制琴师苏丁选,
一窥制琴技艺的堂奥,也看到台湾在这领域仍处於萌芽阶段,
他计画退伍後再造事业,就从这里开始。
「那时真是千夫所指,」许文仁回忆,当年妻子不能理解,爸爸骂他神经病,
「但我就是很想做。」
那是民国七十二年,制琴的材料、工具和资料在台湾都很难找,
他自修起义大利(新闻、网站)文,托做义大利商品贸易的弟弟出差时帮他带书、
带材料回来;又走遍大街小巷去找琴行、乐器公司和小提琴老师,
看哪里有琴要修,「请他们给我工作做。」
自学几年之後,许文仁想去义大利制琴重镇克里蒙纳(Cremona)拜师,
但因为收入不稳定,他到八十一年才成行,投入大师G.B.Morassi门下。
当年他便夺得美国提琴协会制琴赛的音质奖,迄今已六度获国际比赛肯定。
脱下戎装换穿围裙,扛刺刀的手改拿起雕刻刀,许文仁的第一把琴以五千块卖出,
但接下来他又熬过近十年「没有定数,一味往前冲」的日子,
首度获奖後,名号才算闯开,如今他的琴有卅万身价。
「做琴需要不断研究,音色的区别,就在两片木板的厚薄分布和外型尺寸之间。」
琴音如何突破,许文仁廿多年来魂牵梦系,早年经常想到失眠,
「好像永远停不下来,这把琴做好,就想着下一把怎样更好。」
美国有科学家用电脑照相分析名琴在演奏时的共鸣,但许文仁说,
运用高科技辅助,他们仍做不出好琴,因为制琴是一种艺术,
终究要回归经验、第六感和人文层次。
有些朋友觉得做小提琴是优雅的行业,想跟他学艺,却少有人撑得下去。
「做琴很辛苦,夏天就算开着冷气还是一身汗,刨木头手会刨起泡,
市场又很难打开,碰这行,要有苦十年的决心。」
许文仁说,台湾这些年陆续有人到义大利学制琴,但回国後大部分转入提琴买卖,
毕竟买卖利润高,容易尝到甜头。台南(新闻、网站)艺术大学教授陈国华
去年开了国内第一堂制琴课,让这门技艺开始传承,许文仁很雀跃,
他希望台湾哪天也有制琴系,证明小提琴也能 Made in Taiwan
--
http://blog.webs-tv.net/dearevan
▇▇▇▇▇▇▇▇▇▇▇▇▇▇▇▇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159.237.15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