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qqq11 (qa1)
看板TSU
標題[政論] 馬總統狙殺中共大公開 (七十)!廣傳
時間Thu Apr 2 05:34:04 2015
國民黨對中共的狙殺是全面的!馬總統就開放大陸人買房,雖然開放但進行控管(如同一社
區不得高於一成,一人只能一戶,年總面積不得高於13公頃.....).開放大陸人來台買房,可
以促進商業客頻繁來台,對台灣的政治 民主 制度有更深入的認識(這也是國民黨要開放
陸生的原因).雖然陸客來台七天,就能感受台灣的民主(電視 報紙 大街小巷群眾批評馬
總統,不會被封鎖 消失).但是執行面,還是需要對台灣有更深認識的人.
相關連結
馬總統狙殺中共大公開 (六十八)!廣傳
http://city.udn.com/3265/5305299
馮侖:推銷台灣第一人
萬通控股集團董事長馮侖對台灣的情結,就像是收藏家遇到了自己的心頭好。這種情結驅
動他在最近幾年裏幾乎每個月都會去台灣“報到”,如同熱戀一般。
馮侖在玉山主峰
並非傳奇般的“一見鍾情”,馮侖是在30多次台灣行裏“日久生情”。他有一次在台
灣的圖書室裏看到蔣介石過世時全民悲慟的文本,當時有些懷疑:“不是只有像毛澤東這
樣的偉人過世才會萬民哭喪嗎?”他開始挖掘台灣背後的故事,行走于這個島嶼的現在和
未來之間。
現在,他既看新聞聯播,也看台灣大選;他逛誠品書店,也編各種黃段子。他閒閒地
穿過西門町,逛過五月天主唱阿信的潮T店和武昌街電影院後,再去台灣看望眷村老兵台
灣市民習以為常又細膩鮮活的生活猶如畫卷,讓他這個饒有興致的旁觀者看到了其中有趣
又豐富的故事,而眼下,他正成為故事的一部分。
2011年8月,馮侖在台北啟動了首個大陸房企參與台灣房地產的項目“萬通台北2011
”。一個“外省人”要在台灣造房子賣給另外一群“外省人”,為什麼?
馮侖說,因為自己遇到了一塊真正的美玉。“開始是天天把玩、琢磨,後來情不自禁
地逢人就誇這玉有多豐潤,到最後,我只想讓懂玉的人一起買下它、感受它。”馮侖告訴
《中國企業家》,“台灣就像一個有氣質的女人,不是用來看的,而是用來細細品的。”
大無奈和小敘事
“(台灣)就像那種平時素面朝天,乍一看不會讓你多驚艷的漂亮女人,但仔細一看
,一舉手、一投足,儀態美好。”今年52歲的馮侖,第一次去台灣是被當成“貨物”進入
台灣的,因為當時兩岸沒有開放互訪,他下機後從混亂的貨物通道進入了台灣。
兩岸開通互訪後,馮侖送給自己50歲的生日禮物,是騎自行車環臺9天。他騎了1100
公里,在一米一米地丈量台灣時,他走過了街頭巷陌,也走過了台灣底層真實的生活。
環臺9天,馮侖感受最深的是兩岸文化的隔膜。“我們跟台灣的企業家基本沒有共同
話題。聊了下天氣、風土人情,就沒什麼可聊的了,坐下來你看著我我看著你。突然,台
灣人開了個玩笑,他們都笑了,大陸企業家則莫名其妙,不知道在笑什麼。”馮侖突然意
識到,兩岸的人相隔了整整一個時代,不只經濟,還有文化。於是他決心看看台灣真實的
、普通人的生活,看看那些正在發生的,卻被忽略或者誤解的故事。
他看到的,是台灣的秩序井然、運轉有序。在台灣鄉下騎一圈,馮侖發現台灣人的秩
序感比大陸人要好很多,於是每個人都能騎得很快、很有安全感,不可能有人亂開車撞到
人,越到鄉下的地方反而越有秩序。而在北京不一樣:在市區,紅綠燈秩序沒問題;到了
城外可能會有點問題;再往郊區,紅綠燈幾乎不管用。“好像兩個姑娘都在北大,一個是
農村來的姑娘,考上北大,換了一身衣服,但還是在說鄉下話;還有一個是從小就在北大
,教授家庭、書香門第,一看就是大家閨秀。”馮侖說。
曾經有陪同大陸企業家參觀的台灣導遊和企業界人士,聽到大陸企業家之間的對話,
都很奇怪:你們為什麼老想這麼多大事?開始馮侖也回答不出來,後來看了著名作家龍應
臺的一篇文章《你所不知道的台灣》,得出一個結論:這是小敘事與大敘事的區別。“沒
有小自由,只能大無奈了。”這是馮侖印象深刻的兩岸差別,“如果我們都能談小事,說
明這個社會是健康的。”
對於“大無奈”的感受,出身於房地產的馮侖體會可能更加深刻。他2011年出版的新
書《理想豐滿》反思了兩岸的制度環境不同導致的企業差異,他專門用了兩章來講台灣。
“在大陸做企業和在台灣做企業最大的不同,是大陸的民營企業大部分時間浪費在制
度上,很少有精力做市場博弈,而台灣的企業做得更多的是商業博弈,我們怎麼競爭得過
人家呢?”馮侖說,自己一生大半時間是在與體制博弈,天天在這上面焦灼,而且還不敢
隨便說話。但當他去了台灣,看到聯電原來的董事長曹興誠因為某件事情對政府不滿,在
當地所有的報紙買了一個廣告版面來罵馬英九,感受到極大震撼。
有趣的是,他去台灣時,當地的朋友會把《全民大悶鍋》、《全民開講》等政論節目
,當作跟鳳梨酥、阿里山一樣的當地特產推薦給他。他看了之後,感慨到台灣是“黨無寧
日、官不聊生、人民幸福”。
因為台灣民眾有了言論表達的充分自由,反而不願意天天關心大事了。在台灣隨處可
見的,是經營“精緻”的生意,馮侖有一次去當地很有名的飯館吃飯,發現老闆穿著粗布
衣服,食具卻精緻得不能再精緻,菜品也是相當用心而有水準。雖然生意好,老闆卻不想
再開分店,而是天天琢磨怎麼養花、怎麼做出好吃的菜,這種“小敘事”情懷讓喜歡讀舊
書、聽小曲、骨子裏有士大夫情懷的馮侖有精神上的投契。
“李敖是機巧、韓寒是智慧”
馮侖去台灣,看被譽為當地“國民電影”的《艋舺》和《淚王子》,也看“雲門舞集
”和“漢唐樂府”。因為看了《寶島一村》,他有一次跟計程車司機說要去台灣眷村看一
看,司機大吃一驚:“連台灣本地人很多都不見得知道眷村,你一個外省人居然知道?”
馮侖將大陸的韓寒跟台灣的李敖作比較,覺得自己更像李敖,但是比他更現實。“李
敖是機智、技巧,而韓寒則是智慧。”馮侖說,“智慧的人一定是從容的人,李敖整天繃
著一張臉,這怎麼算是智慧呢?頂多算是聰明。”
而韓寒和李敖作對比,更能體現出兩岸文化的差異。“韓寒生長在大陸,還是不太敢
說太多違禁的話,他是在有分寸下的自由;而李敖則是什麼都敢說,而且說得口無遮攔,
大家就覺得痛快、過癮,甚至覺得他有些過頭。”馮侖說。
台灣人怎麼看待他這個大陸過去的“異鄉人”,馮侖不甚關心。“台灣人總體覺得大
陸這邊發展很快,機會很多,但是大陸人總體素質還是不太高。所以,整體形象還是差一
些。”馮侖說,自己也經常聽到台灣的朋友評價大陸人,有大陸人的地方必定吵吵嚷嚷,
台灣的奢侈品商店裏只要看到出手闊綽,一買就十幾件的,必然是大陸過去的企業家。“
台灣人總體對大陸人的心態是複雜又矛盾的,就好像你看從小一起長大的鄰居,原來一直
很窮,一直不如你,突然有一天夜裏撿到了金子,你看他第二天立馬說話聲音和氣勢都不
一樣了。”
現在這個“撿到金子”的馮侖要在台灣“挖金子”,不過還是打算賣給大陸人。馮侖
在台灣做的第一個地產項目,是主打大陸人到台灣的度假需求,選在了台北市郊的陽明山
畔。
“推銷台灣第一人”
在首批赴台灣交流的大陸企業家裏,馮侖並不是第一個對台灣感興趣的,但他卻是推
銷台灣的第一人。他的好朋友、新希望(000876)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就是在他不厭其煩的
推薦下,才開始對台灣感興趣的。
去年,劉永好兩度赴臺,拜訪了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以及大成長城集團(300089)
的韓家四兄弟,劉永好對台灣當地的農業發展印象深刻,“台灣的農業技術和農產品(00
0061)加工做得很好,尤其是台灣當地的農會和農社,在推動台灣現代農業的發展上,起
到了很大的幫助。”而他的同行、去年在冰島買地失利的中坤集團董事長黃怒波則對台灣
態度謹慎:“受政治因素影響在台灣做地產風險很大。”
馮侖卻對自己相中的美玉充滿信心。“一般從大陸過來的企業家,都會覺得台灣這個
市場太小、地域狹窄,這個是普遍能看到的缺點,畢竟全世界沒有一個地方有大陸那麼大
的市場。但是我能從問題中看到機遇,一塊好玉即使有瑕疵,也是值得投資的。”
馮侖認為台灣的永久產權和對私有財產的保護,是這塊好玉散發出來的最誘人的光澤
。在大陸做房地產,政策出臺的頻率非常快,台灣則不一樣,出政策要經過反復討論、立
法,有相對完善的法律保護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因此,馮侖認為,台灣的房地產投資會成
為兩岸經貿往來中引爆台灣經濟增長的下一個“爆米花”,於是毫不猶豫地投身其中。
“在大陸,民營企業家內心缺乏安全感。他不知道什麼時候自己會觸碰到政策的底線
,甚至因此鋃鐺入獄。”後來馮侖再看表現抗日題材的電影,會發現兩者“大不同”:台
灣的抗戰描寫的是政府或富人的抗戰,而大陸描寫的都是窮人的抗戰。兩地對戰爭的意義
也有不同的認識,就連都是安置烈士的地方,大陸叫做“革命烈士陵園”,而台灣只有“
忠烈祠”,前者名單中多數是苦難深重的老百姓,而後者80%來自家境良好的大戶人家,
這讓他感覺到不可思議。“台灣電影提到的抗戰的重要原因是保種,為讓種族得以延續,
是種族之爭、文化之爭。”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7.24.76
※ 文章網址: https://webptt.com/m.aspx?n=bbs/TSU/M.1427924047.
※ 編輯: qqq11 (114.27.24.76), 04/02/2015 05:3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