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basicnet (88 有緣再見..)
看板TSU
標題[轉錄]自由時報社論-南韓經濟表現為何趕上台灣?
時間Fri Sep 17 13:34:16 2004
社論
【社論集錦】
南韓經濟表現為何趕上台灣?
台灣與南韓的經濟表現孰優孰劣,一直是國人也是世界關心的焦點,答案似已漸
趨明朗。行政院主計處甫完成一項報告,顯示二○○三年我國平均每人GDP(國內
生產毛額)為一二七三○美元,而南韓為一二六二八美元,南韓幾已追平台灣。值得
國人警惕的是,當一九九二年台灣每人GDP為一○二七四美元之時,南韓只有七一
九三美元,台灣領先韓國達三○八一美元,幾近三分之一,但十一年過後,終被趕上
,勝負立刻分辨。
大家記憶猶新,一九八○年代,甚至溯及七○年代及六○年代,當時我國之經濟
表現遠優於南韓。一九六○年代我國平均經濟成長率為十點二%,南韓只有八點八%
;七○年代我國八點一%,而南韓只有七點六%;八○年代我國為六點四%,南韓稍
差為六點二%,這一段期間台灣被稱為四小龍之首,「台灣經驗」也成為大家爭相學
習的範例。是以,我們不禁要問:是什麼折損了台灣,是什麼因素造就了南韓?很多
人的直接反應是,南韓一九九七年遭受東南亞金融風暴襲擊後,官民痛定思痛,大幅
改革,終使南韓轉敗為勝,南韓的引進外資徹底改革是致勝的關鍵。但這一理由不但
太大膽,亦不周延,因它仍無法解釋一九九七年東南亞金融風暴前南韓的經濟成長即
已領先台灣的事實。當一九九○年我國經濟成長率為五點四%時,南韓是九%;一九
九一年我國為七點六%,低於南韓的九點二%;另九四、九五、九六年連續三年,我
國經濟成長亦遜於南韓。亦即一九九七年以前的七年中,南韓領先台灣五年,台灣僅
在九二及九三年略微領先南韓,顯然,台灣與南韓主、客換位的時間是在一九九七年
之前。由於在這一段時間,台、韓均無政治、軍事上之危機,所以能合理說明台、韓
易位的有力因素只有兩項,即一、對中國投資政策,二、產業升級速度的差異。
關鍵的變化發生於一九九○年,當年我國正式開放國人間接到中國投資。一窩蜂
的投資中國熱潮從此席捲全國,熾熱的中國熱僅在一九九六年因李登輝前總統有關「
戒急用忍」之發言而有短暫的冷卻外,持續了整個九○年代,也創下了人類史上未曾
經驗過的生產線大遷移。台灣在一九九○年至二○○三年間到中國設廠,依市場之估
計已遠遠超過一千五百億美元,年平均投入金額約為台灣國內生產毛額的三%強。南
韓之對中國投資相較之下正常許多。依中國官方統計,至一九九九年之累計投資金額
為八十八億美元,約為南韓國內生產毛額的零點二%,亦即南韓之中國投資熱度,相
較於台灣僅及十五分之一。依西進台商及中國派學者之說法,投資中國可整合兩岸資
源提升競爭力,若西進台商之理論可以成立,即台灣之國際競爭力在此西進熱的十三
年中應已遠遠超越了南韓,年經濟成長率會更大幅領先,拉大我國每人GDP超越南
韓的差距。但結果卻恰恰相反。
對外貿易之成長也是一般用以衡量一國國際競爭力的指標。可是在這一領域,台灣
亦遜於南韓多多。一九九○年至二○○一年十一年間,南韓對外貿易總額由一四二二
億美元增加到二九一五億美元,增幅一○五%,出口貿易由六七八億美元增為一五○四
億美元,增幅更高達一二一點八%。但同一期間,台灣之進出口總額僅增加八十八點七
%(一九九○年為一二一九億美元,二○○一年為二三○一億美元),出口增幅更小,
只增加八十二點八%(一九九○年出口六七二億美元,二○○一年為一二二八億美元)
。我國出口增加率之相對鈍化所表示的是,出口競爭力的相對轉弱,這一經驗與實證
正可表示過去十餘年來西進台商及統派學者所一再美化的「投資中國、利用中國資源
、參與中國之發展可以壯大我國經濟」之說法是一派胡言,目的在於讓中國更有利於
吸納台灣之資金、技術與管理,掏空台灣之產業,以服務中國之經濟建設與統一的目
標。
我國產業升級速度之不如南韓,也是造成彼長我消的主因之一。當國內之工資、
土地成本隨經濟之發展而高漲的時候,產業有兩條路可以選擇,即一、加強國內設備
之投資,致力於技術之提升與產業升級,二、到工資及成本低的國家投資尋求第二春
。南韓因有語言、文化之隔閡,絕大部分的廠商選擇了第一項;台灣的廠商因有語言
、文化略同的中國在招手,選擇後者。台灣國內雖然也有一些愛台的良心學者,對生
產基地的轉移中國,提出不認同之看法,無奈大部分的官員深受大中國主義之長期洗
禮,相當程度認同廠商之西進,甚至暗中協助,對偷跑者也採取放任的態度,終使
西進成為難以阻擋的一股洪流。雖然西進的台商也會喊喊「研發在台灣」的動聽口號
,只是研發與生產本是一體的東西,以致說得多做得少,且在中國尋找到第二春的
廠商,對研發升級的迫切性早已減少,十年下來,產品的品質、產業技術的提升,
就會落後於具有急迫性的南韓。
我國企業研發之不足亦可由下列數據獲得佐證。依經建會之研究,二○○二年台灣
整體研發支出佔GDP之比重雖經政府之努力而達到二點三%,但仍低於日本的三點
○九%、南韓的二點九六%,與南韓之差距達GDP之零點六六%。有此差距其實也
是必然的,因為我國對中國之投資佔GDP之比遠高於南韓(約高零點八%至二點八
%),排擠了不少研發支出。行政院主計處的統計亦顯示出同樣的結果。雖然我國政
府經常以科技掛帥,言必曰創新,但近年來我國技術進步對生產力提升的貢獻度並無
明顯的提升,且有下降之趨勢。這並不是說台灣產業的技術層次並非完全沒有提高,
只是提高的速度非常緩慢,且主要集中於因「戒急用忍」而尚未開放到中國投資的部
分產業。從此實證,國人應可了解過去我國「戒急用忍」的必要性與有效性,同時亦
應深切體會到過去十餘年的「大膽西進」對我國產業及整體經濟之危害。
逝者已矣,亡羊補牢,時猶未晚,希望我們的官員,尤其是經濟部、經建會等相
關部會能藉此機會汲取教訓,改弦易轍,對西進政策做徹底的修改,不要再執迷所謂
台灣應善用與中國語言、習俗相近之優勢的謬論,不然我國之被人迎頭趕上,被遠拋
在後之命運勢難避免。
自由時報 9/1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59.245.208
1F:→ tenchai:這點看起來,四黨之中,只能靠台聯把關了. 61.228.173.39 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