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wetteland (一個捷運站的距離)
看板TSU
標題《星期人物》杜正勝 堅持理念無顏色
時間Mon May 31 12:50:53 2004
《星期人物》杜正勝 堅持理念無顏色
自由時報2004年5月31日
記者黃以敬╱特稿
一幅「左轉九十度的地圖」,使得台灣有了全新的角度與風貌,也使得新任教育部長
杜正勝一上任,就成為各界矚目與爭議的焦點人物。
無論是堅持「教育部長」身分力抗在野立委抨擊,或是強調「我不是民進黨黨員」向
執政黨立委直言,藍綠政治人物恐怕都學到教訓,這位部長可能是個「色盲」,藍或
綠不會是眼中最重要考量,不容他人無端挑釁的直率學者個性,表露無遺﹔但也因為
這種直率,杜正勝未來推動教育工作,風波與爭議恐怕將是在所難免。
杜正勝的敢言個性,其實早在中研院從事學術研究就已展現,一九九四年原本以研究
商周上古史為主的他,出人意料提出以台灣本土為中心的「同心圓」史觀,在當時還
以中國歷史研究為主軸的史學界,掀起本土化與去中國化的辯證衝擊。
同一年,他也主持了國內第一套中小學本土教科書「認識台灣」的編寫,再與部分所
謂統派立委與學者有過史觀激辯,這種「學者個性」就開始被賦予「政治性解讀」。
在故宮院長任內,更因參與審查的高中歷史課程綱要,被疑為「去中國化」,一度與
立委拍桌對罵。
其實,回顧到更早的求學過程,杜正勝對歷史的狂熱,似乎就可見到他堅持理念的個
性緣起。
出身高雄縣永安鄉的貧窮漁村,初中時每天得騎三十分鐘的腳踏車到岡山中學路竹分
校上課,但杜正勝形容「那是個清貧卻心靈豐碩的童年」﹔出生在道士家庭,杜正勝
卻在國小四、五年級時,經常聽附近賣藥先生以台語口沫橫飛地說書,「東周列國志
」、「三國志」牽引出小小腦袋中,對徐庶、諸葛亮這些遠古英雄的憧憬。
到了初中,因為看不懂報紙上連載的「李清照」歷史小說,好勝的杜正勝跑去向一位
江蘇籍的國文老師郭雲中請教,老師借給他一本「戰國策」和「史記」,甚至介紹胡
適、錢穆的著作,在歷史典籍的自我摸索中,杜正勝就和歷史結下不解之緣。
三年台南師範學校的高中生涯,杜正勝更是沉浸於課外的二手書世界,甚至因為對教
師教學散漫不滿,成為全校「第一個敢對老師提出抗議的學生」,挑戰威權的個性早
已展現﹔之後在國小教三年書,杜正勝最後還是選擇最愛,重考大學投身歷史研究。
「當時只填了大概六個志願,全部都是歷史系」,回憶四十多年前考大學的情景,堅
持選系不選校的杜正勝,流露出的就是對歷史研究的堅定信念。
為了實際體驗歷史軌跡,杜正勝更成為國內第一個實地「環遊世界八十天」的留學生
,公費留學期間,將新婚太太留在英國,一步一腳印從英國出發,踏遍東歐、中東、
中亞,為了省錢假扮乞丐到難民營吃飯,為一睹朝聖盛況,更裝成回教徒混入清真寺
,他強調,「就算不知道下一站在哪裡,年輕人還是要冒險」。
也就是這種冒險精神,杜正勝不僅大膽提出「同心圓」史觀,重新建構台灣文史觀點
,也將對學術的熱中,擴大到對社會改革的進一步實際參與﹔他參與中小學教科書的
編寫,從基層教育實踐同心圓的立論,也創新地在中國文物藏寶庫的故宮博物院,舉
辦第一次的「福爾摩沙展」。
「歷史雖是『過去』的人與事,但只有透過『現在』的觀照,過去才會變得有意義,
唯有多關心身處的社會與時代,才會了解什麼是真正的歷史」。
二千年總統大選期間,身為中研院院士的他,更不避諱地發表文章呼籲,知識份子不
能以「學術中立」作為「鄉愿」、「犬儒」的藉口﹔回應中研院院長李遠哲說法,杜
正勝指出,知識份子也應該關懷國家社會,必須表達意見,把國家帶往「台灣認同」
、「向上提升」的改革路線。
個性有所為 有所不為
「脾氣剛烈、會摔公文,但也有『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堅持』」,日前故宮博物院歡送
會上,故宮同仁就曾一言道出杜院長的處世之道,杜正勝笑而不言,因為這確實也是
外界對他的普遍認知。
對杜正勝影響很大的老師之一、中研院院士許倬雲,亦曾警告這個直率的學生,「多
元理念雖好,但如何避免政治的爭議也很重要」。
只是,從中研院、故宮的學術堡壘,杜正勝進一步踏入教育部從事更接近社會第一線
的政務工作,勢必與政治有更緊密的牽連﹔在教育部中,杜正勝上班第一天就宣示要
「鐵肩擔教育、笑臉迎兒童」,強調要專心學習教育專業,但在立法院,面對藍綠政
治人物,一張「橫倒的台灣地圖」,儘管強調的是「不同角度看待台灣與世界」的普
世觀點,卻還是牽動藍綠政壇敏感的神經。
其中明顯有在野立委刻意的挑釁與抨擊,也有執政黨立委刻意的維護與冷汗直捏的期
許,在在都有加入政治詮釋與解讀的痕跡,而這種刻意免不了還是與杜正勝的個人風
格大有關聯。
杜正勝強調,「人生短短幾十年,可以做的事不外乎兩種,一是『完成自我』,另一
個是『帶動風潮』。一切的批評都是身外之物」。
事實上,呼籲橫放地圖以多元角度看待台灣,堅持「教育部長」身分強調國家體制,
雖然引發在野黨批評,卻獲得了社會喝采﹔行政院肯定杜正勝是「為政務官築起一座
防火牆」。
甚至陳水扁總統都認同,台灣的地圖不管正著看還是橫著看,都無法改變一個事實,
那就是台灣在二千三百萬台灣人民的心目中,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一個地方,是生長生
活生存的母體。
為協助台灣下一代尋回自己的根,杜正勝不諱言地指出,下一步他將推動九年一貫課
程更精緻化,希望十八歲以下青年能接受更多元文化、國家一體的公民教育。
因為個性與行事風格的鮮明,杜正勝免不了,其實也已成為新內閣中引人注意的成員
之一;但與藍綠立委的口水爭議,卻似乎已使得教育施政一起頭可能就失去焦點,部
份教育人士及教改團體就已開始呼籲,藍綠立委都應暫停口水爭議,「讓教育回歸教
育」。
只是總統大選爭議未完、年底立委選舉又將至,無論是泛藍立委的挑釁或是泛綠立委
的期許深耕本土,只怕不會稍止;經過一場立法院震撼教育之後,面對千頭萬緒的教
育施政,還未真正進入教育全盤狀況的「杜部長」,要如何先將教育與政治清楚劃分
、避免不必要的阻力,這不僅要堅持與毅力,恐怕也需要更大的智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68.24.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