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eon13579 (Feng)
看板TAS
標題[性別大補帖] 更感人的社會科性別融入教學
時間Thu Nov 17 15:14:55 2011
性別大補帖:更感人的社會科性別融入教學
臺灣立報 2011-11-17
http://www.wretch.cc/blog/wagnerw/13608995
■王 日告 安
作為有女性主義關懷的社會科教師真的會不同嗎?
大致上,女性主義教師會更重視良性積極的師生互動教學,更重視與
學生生活與連結,嘗試看見學生主體間的多元、差異,能夠創造課堂
中的社會參與、行動與改變。
最容易讓人感到乏味的社會科教學,不外乎生硬地傳遞課本上的重點
與文字。作為教師,因為經驗的累積,對教學內容的深刻體會,通常
能理解這些課本內容的意義、提供豐富視野與資訊的功能;但學生卻
不覺得如此,反而覺得這些教科書「很無聊」、「不有趣」、「與生
活脫節」。因此,教師在引起動機時,不應當只是說說笑話,讓學生
保持好精神,更重要的是傳達該篇章段落,能夠如何與現今現實生活
作連結。才不會落得僅有教科書逐字內容的傳授,而能重視其意義、
重點與精神的現代、此時此地的生活反省。
讓學生聽到這些社會知識,如何在我們的家庭、社區與社會作對照、
運用,甚至能呈現在地的聲音、回應與比較。也就是女性主義式的社
會科教學,更重視在地聲音、在地回應,甚至更重視個別家庭與社區
的日常經驗,而不是與生活脫節的教學過程。
多多使用「對話」、「討論」的互動方式,取代「單向授課」、「師
講生聽」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有更多發言、思考及激盪的機會,老師
扮演引導、協助學生發展與成長的角色。這樣會使學生更有成就感,
也會相信自己能思考、會思考而願意思考,培養學生成為獨立思考與
感受的主體。老師在互動過程中,也會常有收穫、新發現、新體會,
同時也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共同學習、成長,而能延續教學的熱情。
無論是因為經濟、社會地位、性別、性傾向、族群、國籍、文化、身
心條件等因素而造成的差異,讓學生差異、多元的經驗有機會能表達
出來,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或自己的家庭,在學校中是有「存在感」的
,而不是被邊緣化、被忽視,甚至感到「次要、次級、次等」,或「
不重要、不值得提、不值得談」的。
我認為,一個女性主義教師的聆聽學生,能從學生所處的「小社會」
出發,才能更貼近學生的生命,才是真正發揮女性主義教育的「關懷
」精神。例如,在課堂上提及父系或父權社會,如何伴隨著以男性中
心的社會支配與控制時,也應當提及臺灣不同族群中,母系社會及家
系社會又如何看待性別關係,其中又帶來哪些省思。
女性主義式的社會科融入教學,更重視社會參與、行動與改變。不斷
反省、挑戰與批判,有轉換想法與認知的功能,並不代表行動與實踐
能隨之轉變。因此,社會科的教學活動,應盡可能提高讓學生能參與
、發展行動與嘗試改變的教學設計。行動實踐過程中的參與感及成就
感,更能促進社會不斷的改變,不會讓教學與性別正義的精神永遠只
停留在教室裡,不再是紙上談兵。
一個能運用女性主義式教學的社會科教師,相較於其他科別,有更多
社會參與式教學設計的機會,更有機會讓學生從自己的聲音、彼此的
對話,以及集體行動中獲得感動的可能。嘗試做一個能感動人的女性
主義教師吧!
(好性會覺音青年性別工作室主持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3.22.28
※ 編輯: eon13579 來自: 220.134.153.249 (11/18 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