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rabbitpeter (彼得兔)
看板Sijhih
標題[歷史]設閘門、運貨物 古早汐止北港溪 媲美巴拿馬運河
時間Fri Jan 5 09:05:36 2007
中國時報 C3/大台北萬象 2007/01/04
設閘門、運貨物 古早北港溪 媲美巴拿馬運河
【何醒邦/汐止報導】
汐止人古早時代,就在北港溪設置水閘門調節水量,以利竹筏載運貨物,媲美巴拿馬
運河。
汐止文史工作者翁燦燿根據地方耆老口述資料整理出,汐萬路的烘內地區一帶,為以
往木材、煤礦、竹子的產地,但貨運數量過多,運出來頗為困難,當地居民靈機一動,遂
想出運用溪流水力的方法。
19世紀清朝嘉慶年間,居民先用竹筏載貨,但因為溪流的水位時高時低,為保持水位
的一致性,居民便在北港溪沿岸設置附閘門的水壩,以此如同運河的方式,才能通過淺灘
,避免擱淺。
居民先以松柏的樹幹圍成圓桶狀,再以藤條綁住固定,圓桶內空心的部分就用石頭填
滿,完成後,就在河床底部挖洞,將石墩埋入。翁燦燿說,一座水壩有4座石礅,墩與墩
之間的距離約2公尺多,並用木材當隔板連接,板縫用桐油與石灰填滿,「簡直比熱熔膠
還黏,」中間的隔板就採活動式設計,才能當成水門。
翁燦燿說,這種水壩沿溪都是,大約有10多個,使用時,居民先走在岸邊或溪裡,視
水位高低,決定是否開啟水閘門的開關。他舉例,溪水較淺時,居民就操作開關,使水閘
門關閉,不消5分鐘,水位就已經蓄滿,待竹筏自動浮起,即可順流而下,暢行無阻;而
水位只要在60公分以上,就可以載運600公斤的貨物。
他也說,這些長5公尺、寬2公尺的竹筏,有時10多個一起連接起來順流而下,就如同
「火車過山洞」般壯觀;而當竹筏行進至基隆河口時,由於此時的水量就已足夠,可以繼
續選擇往右或往左行駛。在日本人統治後,開始在溪流沿岸興建台車軌道,這項創舉就慢
慢鮮為人知,大概用了有100年之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2.92.46
1F:推 shengo:這個很厲害喔.... 01/05 0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