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hitanes (龍的傳人)
看板JaneGoodall
標題[討論] 農業與暖化──哥本哈根的COP15會談
時間Sun Jan 24 12:35:53 2010
農業與暖化──哥本哈根的COP15會談
環境資訊電子報
作者:陳思穎(綠色陣線協會)
12月7日至18日的「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第15次締約國大會」(UNFCCC,COP15)在丹麥
首都哥本哈根舉行。經過了12天漫長的條文討論,最終各國在如何制定京都議定書
(Kyoto Protocol)到期,即2012年開始的「後京都時期」的相關減量、調適、技術轉移政
策仍沒有共識。農業生產作為重要的溫室氣體排放源,亦在會談中沒能被具體的指出,及
決定出強力的因應措施;我們必須期待明年在墨西哥市舉辦的COP16會議有好的機制引領
各國減緩與調適氣候變遷。
農業與暖化的關係
一般在討論溫室氣體來源時,多以工業為優先考量;然而,越來越多人開始注意到農業體
系與暖化的關係。不僅是因為
暖化將影響農業生產狀況,衝擊人類的糧食供給,也在於食
物的生產、加工、運輸、土地使用變遷(雨林或森林變農地、草地變農地等等)、廢棄物處
理(廚餘是否轉化為有機肥)皆佔不小的溫室氣體排放源比例。而農業目前成為重要的能源
(農業燃料,Agrofuel),其生命週期(生產、使用)是否能有效取代化石燃料,或與化石燃
料相比有顯著的低碳效果,是另外一項考慮暖化與農業的議題。
當然,主流的工業化農業方式為人詬病,但若我們可以改變此農業為遵循自然探循環的農
業(如減少化學肥料或農藥使用,甚至採用有機農耕),不僅可以看到減碳的效果,更會發
現在極端氣候將驅於常態的危機下,生產損失的減少,與適應各種逆境的能力。
在哥本哈根會談中有關農業「減緩」(mitigation)暖化的討論
在這次哥本哈根會談中,有關農業議題的討論,未將重點放在如何實質減少農業生命週期
中各階段的排放,反而討論的多為非耕犁、基改技術、農業燃料等;其中態度較重要的分
別是美國、巴西、紐西蘭、丹麥、聯合國糧農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分述如下:
美國主要提議的重點是Roundup Ready(抗年年春除草劑)的基改作物,搭配「非耕犁」(
No-till)農法,以獲得「碳權」(Carbon credits)認可;此提議受到極大的爭議,因
為推動基改作物實際上將增加除草劑使用。
巴西由於是農業燃料(Agrofuel)的主要生產和出口大國,不免在會議中大力提倡農業燃
料在取代石油能源的前瞻性,並希望可以甘蔗的農業燃料作為主要的減碳項目。 紐西蘭
由於在國內有近50%的溫室氣體排放來自農業,因此希望能在農業中獲得減碳的認可;然
而紐西蘭作為農業出口大國,亦希望能推動出口。 丹麥為肉製品重要的生產、出口及加
工國,在農業議題上亦希望能推動貿易。
聯合國糧農組織提議REDD(減少開發中國家毀林及森林退化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
Reducing Emissions from Deforestation and Forest Degrad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關鍵議題1:REDD、LULUCF:可否有效管制農業,拯救森林?
農業相關因素引發的溫室氣體排放中,不能忽視的是土地使用變遷;如同「雨林變漢堡」
一說;雨林遭受砍伐的原因,除了伐木業、都市開發,即是農業、畜牧業的生產。 REDD
的用意在於減少開發中國家因伐林或森林退化所產生的溫室氣體。該機制在2007年於巴里
島舉行的COP13會談首度端上檯面,而在2008年的COP14會談中,東非國家提議將該機制納
入農業、林業、土地使用變遷相關的固碳項目,即REDD-AFOLU;不過因為機制過於複雜,
會後仍舊無法獲得共識。另外,REDD+(即納入農業、土壤、生質碳(Biochar)),也是重要
的討論項目。儘管REDD在COP15最後決議的「哥本哈根協議」(Copenhagen Accord)有所提
及,但可否管制農業部分沒有進展。 而LULUCF意指「土地使用、土地使用改變、林業」
(Land Use, Land Use Change and Forestry),亦包括農業的部份;同樣因為機制複雜,
少有國家進行檢測並運用。
關鍵議題2:漂綠的生質碳(Biochar)、農業燃料(Agrofuel)
農業相關的固碳項目中,新興的
「碳貯存與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或「地
球工程」(Geo-engineering)中「生質碳」的運用,可說是會場的熱門焦點。 生質碳即是
將木炭置入土壤中,過去亞馬遜雨林的原住民長期使用類似的方式,被科學家發現其固碳
效果相當顯著,故大力推廣;其最大的爭議在於亞馬遜雨林是因其特殊的高濕度和封閉的
環境,才能有此成效,而目前生質碳最大的實驗地點卻在乾燥的非洲大地。
另外,就算生質碳置入土壤中,一旦經過空氣燃燒,其釋放出的黑炭將成為製造溫室效應
的兇手,且其長期固碳的能力受到質疑,因為可能無法長期穩定留在土壤中。
農業燃料的討論同樣持續延燒;在暖化議題成為各家相爭解決之道的潮流下,各國再度擴
張其種植面積與產值。主要作物除了過去已大幅發展的大豆、玉米、甘蔗、棕櫚樹外,還
包括最近當紅的痲瘋樹、尤佳利樹等。
農業燃料究竟是否較為環保?巴西和印尼同樣是重要的雨林地區,農業燃料的生產加劇伐
林狀況早已是不爭的事實,無論是過去大家熟知的大豆、玉米、棕櫚樹,或是過去宣稱不
與雨林搶地的巴西甘蔗、新興的痲瘋樹等。而諸多科學家已經提出證據,表示由於改變土
地使用方式,及集約式生產等原因,實際上
農業燃料比傳統化石燃料所釋放的溫室氣體多
出17到420倍,卻一再獲得乾淨能源的美名。
農業「減緩」暖化:應重視的項目
實際上,我們可以不需要前述的「減緩」方式,而發展依循自然原則的農耕,以達到減量
效果。如「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rganic
Agriculture Movements),和美國知名的農業政策研究單位──「農業與貿易政策中心」
(Institute for Agriculture and Trade Policy)皆指出了效果顯著的減量方式;包括
不使用化肥和除草劑、利用有機質與土壤微生物培育土壤肥力與碳、適當植被避免土壤直
接暴露於空氣、適當的耕犁、多運用多年生和一年生作物的配合耕作、好的堆肥方式、良
好管理草地等,皆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或固碳上有非常好的成績。
農業「調適」極端氣候
另外,有關於因應極端氣候的「調適」(Adaptation)部分,這次的哥本哈根會談仍舊沒能
認可有機農業或小農農耕的重要性與前瞻性。儘管工業化的農業成為重要的溫室氣體排放
源,但若可以改變耕作方式,實際上農業不僅在固碳,也在調適極端氣候的效果非常顯著
。「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rganic Agriculture
Movements)即指出為何有機農業能調適極端氣候的原因;包括能防止土壤流失及復育土地
、耐乾旱及洪水,並有效利用水資源、培育有抵抗與復原能力的作物、作物的基因多樣性
、多作物的混作、建構在地農民的知識。
減緩機制衍伸的問題:搶地搶糧的REDD、農業燃料、生質碳
REDD、農業燃料、生質碳不僅是場內官方會談的重點議題;更因為其驅趕小農、可能引發
糧荒,成為場外小農團體反對的焦點。 其中最令人憂心的即是農業燃料。2008年4月爆發
的全球性糧食危機,其中一項原因即是農業燃料的發展,引發糧價飆升;儘管如此,隨後
仍沒有受到有效的管控與治理,反而更加擴張。
巴西、印尼和非洲各國是最重要的農業燃料生產地;無論是在哪個國家,推動農業燃料後
非常明顯的後果是,小農無法擁有原本自家生產糧食的穩定性,土地遭到大型的農業燃料
企業奪取;甚至在非洲的狀況是,企業不斷宣稱其種植在「不毛之地」,搾取土地資源,
產量卻極低;所謂「不毛之地」常常是當地居民賴以維生,進行農耕或放牧的土地。不僅
許多農民因此而失業,儘管少數能進入農業燃料體系成為農工,都遇到薪水或賣出農產品
的收入大幅下滑,被迫到市場上購買價格上漲的食物。
而REDD和生質碳在非洲的推動也面臨類似的問題,尤其是生質碳若要達到顯著的固碳效果
,已有科學家估計,需要在非洲使用10億公頃的土地造林才足夠;儘管生質碳仍缺乏研究
證實,已在近幾年大量使用非洲的土地作為實驗場域,驅趕在地的農民。
對COP16的期待與關注
哥本哈根會談最終以破局收場,條文中提及了後京都的各項政策必須在明年年底舉辦的
COP16完成。 農業與無論是在加劇暖化,或減緩暖化、調適暖化上,都具有不可忽視的重
要角色。上述被NGO、小農團體譽為「錯誤的解決之道」的各種方式,無疑地仍會成為官
方協商中優先認可與施行的項目;而所謂回歸自然碳循環以減量、固碳、調適的「正確解
決之道」,我們希望能在協商中原處於被忽略的地位,逐漸獲得重視。
另外,無論是我們希望如何農業如何因應之,皆應該顧及保障人人獲取足夠糧食的「糧食
安全」(Food Security),甚至面臨飢荒的最弱勢族群,如何找回自我掌握糧食生產與獲
得食物的「糧食主權」(Food Sovereignty);這次在哥本哈根會談中不見相關討論,我們
也期待在COP16,能在這些議題上有具體的進展。
※本文原刊於2010年1、2月號《有機誌》
--
禮 是規規矩矩的態度
義 是正正當當的行為
廉 是清清白白的辨別
恥 是切切實實的覺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2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