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wing00123 (翅膀)
標題Re: [疑問] 華人家長喜歡用打罵管控孩子的原因?
時間Tue Jun 15 18:15:36 2021
※ 引述《Wengboyu ( )》之銘言:
: ※ 引述《freebug (Freebug)》之銘言:
: : 傳統華人(即使是絕大多數現代華人)的觀念認為:
: : 「用打罵方式管理小孩、教育孩子是最佳、最快最有效率,而且對孩子的將來最有幫助的
: : 管教方式,用負向方式來刺激孩子成長是最棒的管教方法」
: : 這種極其錯誤且極容易致使孩子思想偏差、導致孩子產生更多副作用的管教方法仍普遍被
: : 華人社會接受
: : 而且在絕大多數華人觀念中始終不渝,這些人若被糾正這樣的教育方式還會憤怒反擊:「
: : 不懂教育孩子就不要亂指點」,甚至還會變本加厲
: : 這種低EQ的教育方式,有一部分好像也只是為了滿足這些人發洩自己的情緒而已
: : 好像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辛香辣的教育方式」更容易吸引人仿效
: : 這樣的觀念和亂象在現今華人社會仍普遍存在,並且似乎蠻排斥如現代西方社會那種以正
: : 能量、循序漸進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培養正確觀念的教導方式
: : 不曉得這是為了反西方文化而反西方文化、繼續保持、堅守(固執地)「中華傳統美德」
: : 的體現?
: : 還是真的是因為這些家長們從小也都是生處在這樣的環境,他們的認知也根本就這麼認為
: : ,而且還真非常排斥其他正面的教導方式?
: : 總之,各位認為華人師長容易以傳統管教方式教導孩子的基本原因為何?
: : 還有,這些傳統教育方式之所以屹立不搖、可以至今保留到這麼完整的原因又為何?
: 這應該會有研究在討論這問題,詳細還是應該去找文獻討論
: 而現在的師資大多已經汰換,傳統管教的問題應該降低了非常多 (至少台灣是這樣)
: 我個人有幾個推測,你可以自己斟酌
: 1. 過去師資培育的過程中,並沒有教老師該怎麼去矯正兒童行為問題,以及
: 怎麼看待兒童的成績表現,以至於在教學中沒有適合的策略
: 2. 過去的師資培養缺乏以科學為基礎的教育方式,以及相關的演練經驗。
: 3. 學校老師缺乏與時俱進的進修。老師慎少可以在任職期間,有一段足夠長
: 的時間來更新自己的教學培訓技術,並有演練的機會,缺少這些過程,就
: 很容重回過去比較熟悉,容易執行的方法。
: 4. 時間與勞力成本問題。一個老師必須身兼數班的課程,還有一些行政庶務
: 需要分攤,一個省時省力又立即有效的方法,會比緩步漸進改變來得更容
: 易被使用。
: 5. 當事情多,學生多,老師沒有足夠的時間來調整自己的狀態,老師連自己
: 的情緒都沒辦法好好處理時,要在教學當下給出合適的引導就會相當困難
: 6. 課程與難度排得太滿、太多、太緊湊。當教都教不完,要如何期待教得好
: 7. 亞洲父母心態。孩子的行為最終還是回歸家庭來處理,以美國為例,如果
: 孩子在學校發生嚴重問題,是可能被停學處分,家長就必須被要求配合。
: 這跟亞洲學校,老師要負大多教育責任相差甚遠。
: 其實應該還有相當多可以講,另外在查照第7點內容的正確性時,找到一篇討
: 論中美學生管教制度之比較研究,有興趣你可以仔細看一下這一篇論文
: 中美學生管教制度之比較研究:教育法學之觀點
: 作者: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公共事務管理學系 林斌助理教授
除了W大說的從教育角度來看,這邊不妨分享關於一些觀點參考,
也歡迎有興趣的大家一起深入討論
關於「華人家長喜歡用打罵管控孩子的原因?」
這邊我分為幾個角度:
一、『華人文化』
還記得三字經中的「苟不教,性乃遷」,
意思是不管人本善還是本惡,孩子如果不好好教育,最終都會走偏,
人無教育不行,尤其是沒樹立三觀的孩子,用以強調教育的重要性,
更不要說「養不教,父之過」─撫養而不教育,就是父親(家長)的過錯;
與「玉不琢,不成器」現在引伸喻為不經過培養﹑鍛鍊,不能成材。
發現了嗎?華人文化中非常重視『教育』,
而這個教育,通常指的是智育。
(這裡並不是說西方文化就不重視,而是西方文化中並非只重視智育至上)
華人文化中,德、智、體、群、美五育中,較重視智育。
為什麼呢?因為智育高,在華人社會中代表有機會通過層層考試,
進而取得高所得,而高所得,在社會大眾眼中,普遍即代表著高成就。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皆是作為大部分華人家長中的集體意識,
想透過高成就,期許能使社會階層有向上流動的可能性。
甚至是認為如果孩子沒有所肉眼可見之成就,就是莫大的失敗。
而在身處華人文化中未取得高成就的孩子,
則是將這當初未能完成的期盼,再度灌輸給自己的孩子,
期許孩子能滿足自己未能完成的成就,
而這樣智育至上,不重視其他(德育、群育、美育、體育)的發展下,
就進而導致此華人文化的惡性循環。
二、『家長的原生家庭』
承如第一點華人文化所說,在如今利益至上的社會,
華人是重視「智育」的,而在「德育」這塊,
是塑造三觀(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
這方面除了透過學校教育外,社會教育與家庭教育也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
當時早期處台灣農業時代的社會背景下,
(目前已邁入六十幾歲、七十幾歲的長輩),
「讀書」、「接受教育」是需要家庭耗費大部分資源才能供給的事情。
而且家庭子女眾多,並非人人都可以接受到如此的資源。
身為家中的長子長女們,往往需要分擔起家庭的責任,
家庭若務農,要幫忙務農、或賺錢,分擔照顧家庭成員的家計開銷。
所以經常會見到家庭成員學歷普遍偏低。
初中(國民義務中學教育之前身)、高中學歷已經是了不起了,
更不要說是大學,能上大學基本上除非是家庭很重視教育,
砸鍋賣鐵的來供給,或是家庭能有一定的經濟基礎,
否則有一部分家庭通常會經歷一段家庭革命。
我們都知道,「德育」也是經過教育得來的,
因為知識的普及與研究,
現今的我們大家都了解心理健康、心理衛生很重要
但在當時的經濟條件下,學歷普遍偏低,
家庭能生存吃飽都來不及了,誰會曉得心理健康是什麼呢?
更不要說是在乎了。
因此在這樣的環境下,
是沒人告訴當時的家長如何育兒,怎麼處理情緒。
最直觀,效果最立即的方法就是打與罵。
而這樣接受這樣環境成長的孩子,
因為自身從小就是接受這樣的模式成長的,
因此除非自己有覺察到而改變,
否則也只會繼續使用,
當初自己父母對自己的教育模式來「教育」下一代。
(好像繞口令...)
這一點確實很悲劇,
因為除非自己的子女與自己的父母
進入很深層、深入的瞭解與溝通,
並且互相同理與自我和解才有可能真正打破,
要不然將會造成家庭(父母、子女與家庭相關成員)中
非常大的裂痕與陰影。
其實重點在於能試著『同理家長的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影響,
而並非一味指責家長,或許有機會改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176.69.17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ebptt.com/m.aspx?n=bbs/PSY/M.1623752138.A.42A.html
※ 編輯: wing00123 (180.176.69.174 臺灣), 06/15/2021 18:22:22
1F:推 pmove: 上班主管彪你,下班你彪小孩 06/15 18:53
2F:推 LoveSports: 同理的前提是自己跟家長都得"真心"承認那是錯的。 06/15 19:55
3F:→ LoveSports: 難就難在要承認那是錯的,如果那麼簡單就不會一代傳一 06/15 19:55
4F:→ LoveSports: 代下來了。等於要把家族傳家寶丟掉那麼難。 06/15 19:56
5F:→ LoveSports: 有的光只是目睹家暴而已,本身沒被打過的,結果後來也 06/15 19:57
6F:→ LoveSports: 變家暴者。不是說改就改那麼容易的,要"真心"承認那是 06/15 19:57
7F:→ LoveSports: 錯的,恐怕得經歷悲嘆的時期,得承認當年自己或家人被 06/15 19:57
8F:→ LoveSports: 打是錯的,問題是很少人會願意挖自己舊傷口。 06/15 19:58
9F:→ LoveSports: 還有個問題是家長老了,看似不會用打罵施暴了,可是改 06/15 19:59
10F:→ LoveSports: 成用"年老""多病"或"遺產"這些東西來控制孩子。 06/15 20:00
11F:→ LoveSports: 這種不是用罵也不是用打的,算不算暴力?也是得小心的 06/15 20:01
12F:→ LoveSports: 同理之前,該面對的傷痛該承認的事沒先做到,所謂的同 06/15 20:01
13F:→ LoveSports: 理,也許反倒是讓自己落入一場新的精神暴力陷阱。 06/15 20:02
14F:→ balberith: 想要做什麼的同理也是必備的,沒有辦法同理會造成溝通 06/20 18:32
15F:→ balberith: 效率極低如果有一方脾氣差一點會進入負面循環,有些人 06/20 18:33
16F:→ balberith: 光是腦羞就會口出惡言甚至動手動腳那更麻煩... 06/20 18:33
17F:→ balberith: 然後華人文化的功利心很重也是個問題,因為特別重視結 06/20 18:34
18F:→ balberith: 果講求效率,所以中間過程有些小問題也無所謂是社會上 06/20 18:34
19F:→ balberith: 這篇講的成龍成鳳一部份也是功利主義心態下的產物,又 06/20 18:36
20F:→ balberith: 老一輩好面子過於一切,在教育上對於輿論特別敏感,才 06/20 18:37
21F:→ balberith: 藝班三小的一窩蜂流行就是炒作出來的東西,說穿了就是 06/20 18:38
22F:→ balberith: 教育其實真的沒有特別重視,但樣子有做出來就好,他們 06/20 18:38
23F:→ balberith: 要的不是智育而是成果,比方說上大學考到好的科系以後 06/20 18:39
24F:→ balberith: 進到好的公司之類的有非常明確的理想在那裡,他們做的 06/20 18:40
25F:→ balberith: 是直觀的動手把孩子捏成他們要的樣子,很多家長其實沒 06/20 18:40
26F:→ balberith: 想太多就是捏黏土人而已... 06/20 18:40
27F:→ transiency: 但是當我看西方翻譯來的界線議題書籍時,裡面寫的噢都 07/03 02:35
28F:→ transiency: 是歐美的案例,內容也很華人風格啊~但他們不是華人。 07/03 02:35
29F:→ transiency: 我困惑這個文化差異真的有我想像的大嗎?西方就多數開 07/03 02:35
30F:→ transiency: 明嗎? 07/03 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