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BUFFECT (我愛你)
看板PSY
標題Re: [轉錄][新聞] 心理學者:勿把災民災難化
時間Sat Aug 15 12:54:43 2009
這裡也有一篇相關的
-----------------------------------------------------------------------------
創傷處理的注意事項
http://docs.google.com/View?id=dd7tjg9d_97gqhndqd5
由 臨床心理師 李昆樺 (靜和醫院燕巢醫院)發表
每次打開新聞,熱心認真的記者先生和小姐們總是為了讓觀眾了解風災情況,需不斷地訪
問現場的災民和救難人員,試著讓觀眾了解『災民的心聲』和『災難如何發生』,但是殊
不知這樣的訪問卻是犯了創傷介入的大忌。從美國退輔會的國家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中心
(Department of Veteran Affairs National Center for PTSD)提出的Pscyhological
First Aid, 針對災難民眾的處理準則告訴我們,創傷處理的幾個要點:
1.只要問對方需要什麼幫忙即可。
2.提供實際的幫助即可。
3.要在了解對方或情境後才展開初次見面,儘量不要讓見面被打斷。
4.要有吃閉門羹的心理準備。
5.說話態度是冷靜、耐心、具反應性且敏感的。
6.說話時速度放慢、用簡單問題就好。
7.如果對方想說,就要有傾聽的準備,以了解對方需要的幫忙。
8.找尋並鼓勵對方活下去的正向表現。
9.針對對方的問題或目標給予直接的訊息和回應。
10.給予意見時需要注意對方的年齡是否可以了解。
11.當有翻譯在場時,請眼神直接面對災民而非翻譯者。
12.記得危機介入的目標是降低挫折、滿足對方的需求、提高適應功能。
不僅如此,有幾種禁忌行為儘量不要做到:
1.對於對方的經驗不要有任何假設前題。
2.不要假設任何人經歷災難都有創傷反應。
3.不要輕易下診斷。
4.支持對方,不要聚焦於對方的無助感、虛弱、錯誤和無能。
5.不要期待所有的災民都會與你互動。
6.不要做任何debriefing動作(debriefing是指邀請對方詳述事情發生的經過和感受),這
樣可能讓對方的適應行為降低。
7.不要提供任何你不清楚或不確定的訊息。
針對上述的說明,提供給新聞從業人員或其他專業人員,在面對災民時,請儘量提醒自己
,當邀請詳述創傷過程時,事實上,您正在增加災民內心的波動,容易造成他們的困擾,
此外,儘量以簡單的問題詢問,不要問太多和太饒口的問題,如果對方哭泣時,也只是給
予鼓勵和支持,不要想要讓對方停止。
天佑台灣~誠心的祈禱大家安心和安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7.12.159
1F:推 lavenhill:看來心理從業人員跟新聞工作者的準則有所衝突 08/16 01:22
2F:→ lavenhill:記者不可能只問對方需要什麼幫忙 時間更是有限 08/16 01:23
3F:→ lavenhill:進入災難場域也不可能沒有任何假設前題 debriefing更是 08/16 01:24
4F:→ lavenhill:訪問的當然技巧 若這些都不能做那新聞還剩下些甚麼 08/16 01:25
5F:→ lavenhill:身為傳播科系學生 真是殊難想像完全「客觀」的災難報導 08/16 01:26
6F:→ Davieyou:除非對方願意主動講...問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自己還是對方.. 08/16 01:39
7F:→ ktcs:預設立場往往會阻礙對事件正確的認知,如果以新聞要給觀眾 08/16 09:48
8F:→ ktcs:知的權利這點,儘可能不添加預設立場應該是很重要的事情吧 08/16 09:49
9F:→ ktcs:而在收集資訊的過程中,關照對方的身心狀態避免二度創傷 08/16 09:49
10F:→ ktcs:也是無論身為何種工作者都需要注意的事情呢:) 08/16 09:50
11F:推 mindy201:不認同一樓說的耶,新聞報導的客觀不是很重要嗎?那為什 08/18 00:42
12F:→ mindy201:麼要有預設立場呢?也許傳播專業有其想法,但是預設立場 08/18 00:43
13F:→ mindy201:所報導出來的不就是記者自己的觀點了嗎?另外,報導雖然 08/18 00:43
14F:→ mindy201:重要,人道關懷也不能忽視吧,受訪者的感受難道在報導中 08/18 00:44
15F:→ mindy201:不重要嗎?也許新聞傳播業在工作時有其觀點,但是身為觀 08/18 00:45
16F:→ mindy201:眾我不是很懂,是不是媒體也能讓民眾多瞭解一下其報導準 08/18 00:45
17F:→ mindy201:則呢? 08/18 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