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erry0351 (kerry0351)
看板PSY
標題[應用] 真實世界裡的心理諮商&電視裡演的
時間Sun Mar 15 16:53:46 2009
電視裡的偶像劇常常會演到,人用罵的就會想通,就會改變。而且罵的愈大聲罵會
罵醒,而馬上改變。我心理常想--最好是這麼簡單啦。真實世界複雜多了。沒有
這麼簡單和立即的效果,沒被疏通的議題就會在自已人生的不同階段重複經歷。
所以才會有一句話叫「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阿」。所以有人說心理治療也叫
循環治療阿。circle therapy。以下引用一段真實人生的,真實問題『外偶』
和外遇擦身而過——你渴望的,並不是你要的
樊雪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博士)
「你渴望的,並不是你要的!」
這是我在精神分析的分析歲月中,從分析師嘴裡說出的話,這句話引起我很深的思維。
如果更深的定義這句話,應該是:在想像中渴望的,並不是真實生活中想要的。有些事情發生在渴望中是美好的,但如果來到真實生活,可能就反轉成一種自己所不要的狀況,外遇可能就是這樣的一件事。
如果渴望不要來到現實,那麼渴望應該去哪裡呢?在伴侶關係中渴望有外遇的新關係,這是一種會出現的渴望,真得要實現,才是最滿足的狀況嗎?
渴望的下一站在哪裡?
我認為渴望的下一站可以是文字、影像、繪畫、工作,或是現實生活,或是僅僅停留在渴望就足夠了。
用文字表達外遇,常常成為很好的文學作品,理查‧葉慈(Richard Yates)的真愛旅程(Revolutionary Road)談得是一個疏離的婚姻中外遇的故事,他就如大亨小傳一樣的傑出,把婚姻中的疏離和無奈有很深的刻畫,最經典的一幕,是太太死亡時,先生那種冷漠而事不關己的情感。
用影像表達外遇的故事更是豐富,記得自己年輕的時候看「鋼琴師和她的情人」和「英倫情人」,這些美好的故事,大都放進了外遇的浪漫和生死相隨的愛。情人常常不是身邊的配偶,而是遠方的那個人。得不到的那個人,得到了所有的愛。
畢卡索則是透過繪畫保留了他不同時期愛人的面貌,她有妻子、溫柔的瑪麗、知性的多拉,晚年照顧她的雅克琳,在畢卡索死後,瑪麗和雅克琳都為他而自殺,愛他愛到死亡的世界去了。
畢卡索畫中的瑪麗,線條都是溫柔的,而多拉的線條是尖銳的,像女強人一樣的。畢卡索對女人的情慾渴望留在永恆的畫布上,造成世人很大的讚賞,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造成女人彼此間很大的痛苦。畢卡索如果在心裡學的定義中,可稱為慣性外遇的代表人物。他曾在他的自傳中描述,有時看到妻子和情人吵架,是一種樂趣,然後他將爭吵的畫面移到畫布上,創造出永恆的作品。
畢卡索的女人分享一個男人的痛苦,造就了畢卡索偉大的作品。只有拒絕成為現實生活中的外遇主角,這種痛苦才有機會離去,才有機會解脫。
人們渴望外遇嗎?
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人們「要」外遇嗎?
我認為人們要得東西極度不同。
外遇通常不是終極的需要,而是中介的需要,也就是人們想透過外遇去得到一些自己想要的東西;像是青春的感覺、溫柔的看重、新鮮的性,這些是伴隨外遇而來的,人們在外遇中往往不是要一個人,而是要一些生命失去已久或從未擁有的感覺。
擁有是渴望的終點嗎?
我認為擁有不必然成為渴望的終點,因為隨著擁有也會帶來另外一些感覺,擁有外遇之後,人們要面對說謊、罪惡感、配偶的痛苦,和成為背叛者的感覺。
「擁有」是「渴望」變成真實生活中的現實,那麼正面和負面的感覺都會隨著真實生活出現,真實的本質就是兩面的,而藝術的本質則是在想像中的,想像在玉山做愛是很美好的事,但是如果這發生在真實世界中,可能會有缺氧的問題,溫度過低沒有性慾,棉被不夠保暖的問題。
現實生活中的情慾有太多的敵人,氣溫、生活壓力、味道、金錢、氣氛和個性,婚姻中的情慾需要靠想像力維持,才能排除敵人,完成做愛。
外遇是一種想像力的延伸。
人類的想像力可能是滿足的來源,而不是行動。
這就說明藝術的重要性,如果把外遇放在文字、放在電影、放在畫布,那是純然美好的,但是放在真實生活,那是美好和痛苦並存的,因為真實生活並不是想像力的故鄉,藝術才是想像力的終極故鄉。
當一個人想外遇時,做為一位治療師,我能做的是,了解他內在的渴望,鼓勵他做細膩的表達,治療室中的語言也成了表達藝術的一部份,透過表達讓來談的人了解自己,找到自我滿足的路。
面對已經在外遇狀態的當事人,了解他在外遇中所獲得的,理解他在外遇中正面和負面的感受,幫助他在婚姻中或藝術表達中找到同樣的滿足。
在一個寓言故事中,有一次柏拉圖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外遇?
蘇格拉底要他到樹林中,找一朵最美的花。柏拉圖充滿信心地出去,兩個小時之後,他帶回了一朵顏色豔麗,但有點垂頭的花。
「這就是最好的花嗎?」蘇格拉底問他。
柏拉圖回答老師:「我找了兩小時,發覺這是最盛開最美麗的花,但我採下帶回來的路上,它就逐漸枯萎下來。」
這時,蘇格拉底告訴他:「這就是外遇。」
我想外遇之花賴以維生的就是想像力,想像力是它的根莖,離開了想像力,進到真實的人生,所有外遇之花都要枯萎,很多美好的愛情進入婚姻差不多就像進入了墳墓。
小說家哈金在他的小說「等待」中寫得就是這樣一個故事,男主角和工作場所的女同事外遇,女同事一直希望他娶她,經過了十多年的等待後,男主角終於離了婚和外遇對象在一起,結局卻是男主角逃開了新家,回到前妻的居所感受舊有的溫暖。他想要一種沒有承諾沒有約束的照顧和愛。
關係在想像中永遠可以完美而美好,離開想像就會開始枯萎。這是一個生命的實相。
那麼什麼是真實的生活呢?
在寓言故事中柏拉圖也問了蘇格拉底這個問題,蘇格拉底叫他到樹林裡走一次,可以來回走,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
柏拉圖有了找外遇的教訓後,這次充滿信心地出去,但是過了三天三夜,他都沒有回來。
蘇格拉底等了三天,沒見柏拉圖回來,就到樹林去找他,最後在一個地方發現柏拉圖在樹林裡露營?寨,蘇格拉底問他:
「你找到最好看的花了嗎?」
「這就是。」柏拉圖指著身邊的一朵花。
「為什麼不把它帶出林子給我看呢?」蘇格拉底問。
柏拉圖回答說:「我如果把它摘下來,它馬上會枯萎,失去它的美麗,即使我不摘它,它也是遲早會枯。它美麗的時間如此短暫。」柏拉圖接著說:
「所以我要趁它還盛開的時候,守在它旁邊,等它凋謝的時候,再找下一朵。這已經是我找著的第二朵最好看的花。」
這時,蘇葛拉底告訴他:
「你已經懂得生活的真正意義了!」
渴望會盛開,渴望也會凋謝,如果把它摘下,帶回真實生活,它死得更快,而且你會不知如何處理它的屍體。外遇的屍體躺滿社會的婚姻裡,激動的情緒、單親的家庭和無辜的孩子都是它的陪葬品。
讓渴望只是渴望,你可以在旁邊欣賞它,與它同在,渡過美好的片刻,成為永恆的回憶,不改變的是同在,而不是渴望。
如果這份渴望轉換到藝術裡,那麼美好的回憶就可以被保留下來,可以帶給別人,可以分享,我們能帶走的只有回憶和畫布,渴望帶不走的,可以分享的有回憶和影像,香味帶不走。
渴望如此,外遇也如此。
真實生活中的外遇總是要處理花的屍體,就像是處理失落與失望。
就讓我們和渴望的花靜靜在一起。
看著它含苞、開放、枯萎與落下。
享受它的美、它的氣味和顏色。
讓它默默在生命的回憶裡留下最美的軌跡。
P.S.
很多年後
我才了解
愛一個東西,是欣賞它
欣賞它原來的樣子
欣賞它原來所在的地方
因為那是它那麼美的原因
不是把它帶回家
擁有它
看著它枯萎
渴望如此
生命也如此——對治療師而言
--
[email protecte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91.4.251
1F:→ lynner:一次五篇是怎樣..... 03/15 18:35
2F:→ gok:打廣告 想要別人加他msn 03/15 19:24
3F:→ gok:而且原po寫的文句我都看不太懂是什麼意思 03/15 19:25
4F:推 chaos0807:二樓真的這麼認為@~@? 03/15 19:35
5F:→ Keroro2007:一次五篇有點太多ˊˋ 03/15 22:55
6F:噓 joeeling:這是你寫的嗎? 不知道轉貼要附來源嗎? 03/16 09:18
7F:噓 idqha:有雷...我被雷到了... 03/16 09:48
8F:推 chaos0807:他有附上原著阿@@~ 03/16 16:07
9F:推 blaketadpole:推 03/17 2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