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oalaLin (林紙鶴)
看板Ourmovies
標題《孤味》:復古優雅音符轉,花開花謝攏有味
時間Sun Jan 17 20:59:34 2021
著名文學《小婦人》(Little Women),圍繞著19世紀美國南北戰爭下的
少女生活與女權意識。
自默片時期,它就有同名電影搬上大銀幕,且不只一部,顯見文本深受歡迎;
於2019年上映的《她們》,則是最新影視改編版本。
將這些源自西方經典,關於家族千金、或眾多女性內心觀點的群戲,
與臺灣導演許承傑的首部長片《孤味》(Little Big Women,2020)一塊思考,
或許便能覺察它們之間某些共通的普世性。
然而,許承傑的敘事基調,卻很「臺灣」、「本土」,
內容與西方女性遭遇到的難處也有不小差異,這或許跟他國外求學有關。
根據訪談,《孤味》原為短片劇本,是許承傑的畢業作品,
在教授提出「什麼跟你的連結最深」脈絡下,他把過世外婆的生命經驗,
包括喪禮、亡夫的外遇對象,轉化寫入林秀英這個角色。
於是,柔弱與堅韌、糾結與放下,成了這部影像背後不斷來回消長的情感主線,
也藉著英文片名,點出戲裡「大女人」、「小女人」彼此兼具、
又相互影響的性格及困境。
望著這張好不容易獲得實體出版的原聲專輯,與片中五位女性互異成趣的神情劇照,
若要用音樂來講述那幾道糾纏「她們」的心結,該怎麼詮釋?
出身客語獨立樂團,近年則積極跨足影視配樂、專案創作的柯智豪(Blaire Ko),
首要解決的問題是《孤味》劇本形象。許承傑坦言,當年他向投資方爭取拍攝預算,
便面對尖銳犀利的眼光:「這個劇本很電視八點檔,為何不拍成人生劇展就好?」
就連飾演林秀英的老牌演員陳淑芳,也被投以「鄉土劇演員何以擔任電影女主角」質疑。
劇本已先被貼標籤,音樂如果出手太重,傷悲爭執「面面俱道」,
電影調性是否就真落入那些預設好的意識形態?
最後,他與許承傑達成共識:音符退後、步伐低調。
一如專輯裡的CD擺盤設計,音樂輪廓最好能像外皮酥香的臺南蝦捲,
配上一抹醍醐醬膏,馬上給人臺灣街角小吃意象,
但也不會豐盛得像大紅桌上的總舖師菜餚。
那,該怎麼緊扣共識,既有本土旋律亦可低調遊走?
搭配片頭晨曦第一顆鏡頭的專輯序曲〈早市總如往常〉應為答案,
它是柯智豪最先確立的風格,有著舒緩的搖擺爵士、懷古的淡雅配器,
跟鍵盤、弦樂於後段揚起的活力。
細探此曲,它的節奏形態就像閩南金曲老歌,混著西洋藍調與日本演歌(Enka)基因,
而配器伴奏更讓它聽起來慵懶愜意;氛圍有了、時代感也找到了,
那影像符號、品味印記當然跟著出現了。
尤其2分1秒拉升的弦樂,漂亮烘托林秀英漫步市場、採購食材的老練手腕;
聲線背後,又可隱約聽見主題旋律,悠然流動於攤商的叫賣裡,
親切地滿足最初創作意圖。
玩的樂團雖為客語,但柯智豪從小生活俯拾皆是廟口戲曲及閩南音韻的大稻埕,
渾身早就本土傳統底子。為林秀英量身打造的戲中主題曲〈孤味〉,
聲調高貴、詞境文雅,宛若傳唱多年的懷舊老歌;
身兼電影製片與歌曲填詞人的林逸心,跟著劇本一同發想
「孤單的味,請你盛乎滿」及「免盛乎滿」的先後意象,
道盡林秀英歷經苦澀後的心境變化。
特別是曲末詞意唱道:「清風目屎珠涙滴,花開花謝攏有味」,
映襯片尾那段深情又瀟灑自在的孤影,讓電影收得餘韻猶存;
少了這句,那就真的「怎樣會當唱乎剎」,且生命難解之局,
將無法圓滿通透。這首歌,也成為柯智豪搭建配樂的源頭,
即〈早市總如往常〉與〈孤味〉交互混合的曲韻色彩。
據說,同時擔綱片中二姐角色與製片人的徐若瑄,
最初為了誰來唱〈孤味〉苦惱不已。後來,飾演「年輕秀英」的于子育,
以嫻熟歌藝賦予該曲歲月風華的動人層次;
她曾是活躍90年代晚期的「錦繡二重唱」團員,近年參與戲劇演職,亦不忘懷歌唱。
可惜,專輯並未收錄陳淑芳坐在計程車裡、與飾演亡夫的龍劭華一塊合唱的版本,
遺漏如此具有深遠意義的聲軌,就像缺少了塊重要拼圖,教人遺憾。
反倒另部同期上映的臺灣電影《親愛的房客》,便滿足了影、樂迷的期盼,
原汁原味採集劇中演員的真實琴音及獻唱。
此外,編入〈孤味〉的曲序位置也很奇怪,為何是把這麼重要的作品
擺在不上不下的第七首呢?通常不是都會把主題歌曲,收在最後一軌嗎?
再加上專輯內頁的劇照重複、字體編排不良,都暴露了專輯製作細節上的差強人意。
增收曲目〈餐館的兩小時〉跟〈回頭都是喜〉,未被採用放進電影裡,
很可能是最終定剪刪掉的鏡頭,不過,這兩首居然都比其他數十首正式配曲
還更具代表。歌曲旋律被巧妙安插於轉折段落,並帶動輕盈、陽光般的打擊節拍,
讓吉他、口風琴、鍵盤與低音提琴恣意伴奏,猶如旅行公路音樂,
伴隨沿途飛快而過的風景。〈三姊妹〉同樣使用吉他撥彈,從乾淨單音
到清新和弦逐漸層疊,最後再讓口風琴奏出姊妹情誼;
背景的節奏,則為下首〈孤味〉確定了基底。
另一首主題變奏〈一個屋簷下〉,柯智豪再將爵士節拍輕緩帶入,
始終為主奏身份的口風琴,在吉他彈出類似〈三姊妹〉節奏下,
悠然吹出〈孤味〉憂傷的旋律。曲前的鋼琴,屏息得有如陷入某種回憶情緒,
就像〈紅線〉或捎來些許浪漫曖昧的〈愛在消坡塊上〉跟〈情書〉;
而這些琴樂,到後來會另外放入鍵盤與其他弦音,來增強過於單薄的編曲,
比如〈紅線〉的大提琴獨奏,或出現在〈船〉的環境音效。
然,專輯聽到後來,也就是于子育唱完〈孤味〉後,
樂曲內容已大不如〈早市總如往常〉,或跟兩首增收曲目一樣精彩有料;
這是柯智豪刻意讓創作存在感退後的必然結果,專輯有三分之二篇幅
給人彷彿輕音樂的感覺,連終曲〈再來餐廳找我〉也在吉他引領下淡泊結束。
正如上文,陳淑芳演唱的歌曲沒被收錄,頓時讓專輯失去不少值得紀念、
且特別釀造的氣味,縱然音樂設計有輕有重,但如此安排終曲,策略相當可惜。
第四曲〈神明自有安排〉倒值得一提,它搭配的場景是臺南鹿耳門天后宮,
林秀英在這遇見陪伴前夫餘生的蔡阿姨,兩人多年鬱結在此選擇化解,
果真冥冥之中、「神明自有安排」。
這麼關鍵的對戲,柯智豪同樣沒有採用功能性、戲劇化的變奏處理;
他繼續讓音樂退後,只用了貝斯、吉他、低音域的撥彈聲響,
模擬重現臺灣廟宇室內環境的聽覺體驗。飄散在空氣中的弦樂器,
像是信徒寄託的青煙裊裊,靜謐之餘也充斥著不確定跟糾纏感;
這個弦音手法,也在後續篇幅裡穿插,例如〈情書〉或結合吹笛、
更抽象混沌的〈人都是流轉的光影〉。
刻意節制、內斂,與上述提及的音樂「退後」,是《孤味》走完幾首
復古爵士後的靜謐基調,不過,最後一幕告別式,卻是配樂跳到幕前、
純粹用鏡頭取代對白的動人時刻,而許承傑終於向觀眾展示
電視劇拍法之外的電影語言。
搭載該戲的〈在那一刻〉,不像〈花開花謝〉鋼琴獨鳴,
也非〈家庭會議〉吉他撥弄,而是藉合成器弦樂的情緒渲染特質,
化為釋懷心緒的主奏;柯智豪悲緩牽動著〈孤味〉旋律的關鍵音形,
並讓林秀英深思後的大器退讓、蔡阿姨了卻未竟之願的「那一刻」激動,
烘托出最溫暖、最勇敢、最盡善盡美的圓滿結局,
亦為專輯後段最催人淚光的曲段。
可以觀察的是,這齣以女性群戲、陰性角色為主體的家庭敘事,
兩位身為男性的導演與作曲家,一如那個始終不存在、卻牽動所有人的龍劭華,
各自以「退後」的影樂姿態,緩緩講述血緣、情緣糾結與內心壓抑的悲苦;
故,男性講女性心事比較適合?
還是女性?
by KoalaLin (2021-01-1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6.188.24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ebptt.com/m.aspx?n=bbs/Ourmovies/M.1610888377.A.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