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ir (單純與呆滯之間)
看板NTUcontinent
標題[破報] 兩種反戰
時間Sat Apr 19 15:39:28 2003
http://www.pots.com.tw/frameset.htm
兩種反戰
文/殷訥夏
四月十二日兩種反戰正好拉出了台灣當前反對運動上的兩種特性。一種姑且稱之
為行動主義者吧,他們組織、動員,讓公民不服從變成一種社會焦點,在特定的空間
與時間阻礙「秩序」的進行,從而讓人反思「秩序」之自然化,並讓人民意見越過代
議制的侷限直接衝撞/撕裂國家機器與民意間的裂縫。另外一種,姑且稱之為「安樂營
裡的關懷主義」吧,這類人被道德召喚,希望以「和平」、「不違法」的行動來表達
人民意見,不必直接地衝撞體制,不必阻礙交通,不必噴漆、不必妨礙社會安寧。
這兩個陣營,容易變成被媒體抓取成兩種對立形象:一種是暴民,一種是市民;
一種老是街頭衝撞、阻礙交通、破壞環境;一種則是以和平感人手法動之以情,溫暖
勸服;一種是中產階級社會的破壞者,一種是探測中產階級人道主義表現形式的底線
。於是其中一種總是拿來評估另外一種的準則,四月十二日的TVBS的晚間新聞報導這
樣說著:「相較於下午的暴力衝突,晚上的文藝晚會似乎真正能傳達和平反戰的意義。」
兩種反戰對於台灣島國的反戰運動都有其貢獻,特別在統獨意識形態的反美/親
共的簡單邏輯下,兩者都可以召喚自己的民眾,改變國家機器的單方面定義。但相形
之下,前者的主事者要冒著被罰鍰、定罪的危險,參與者要冒著與警察暴力衝撞的危
險,整個事件要冒著被媒體扭曲的危險;而後者則可以較為安全的方式表態,讓參與
者在安樂祥和的氣氛中沐浴道德分享正義。在媒體呈現與社會認知的圖像內,後者這
樣中產階級最後良心的代表範式,會逐漸變成多數人習慣表達人道的模式,而擠壓了
其他團體表達的正當性。於是乎,我們看到412之後的許多論點,BBS上的言論都開始
讓解嚴前批評社會運動與黨外運動的藉口,如「破壞安寧,阻礙交通」死灰復燃,成
為這次反戰社運的原罪。
林懷民於台灣文化反戰之夜上說:「我知道自己現在說什麼都沒用,不能阻止布
希開戰。我也一直等著別人號召……」。晚會中並且請大家募款,不為兒童,而是為
了晚會本身的開支。相較於勞權會的唐曙於建保雙漲時候因為鐵門彎曲被罰九千元,
幾次遊行下來背負的刑責與罰鍰,而主辦單位沒有向參與遊行人數募捐,你會選擇以
哪一個方式進行反戰?當載歌載舞的畫面對比於衝突暴力的畫面,除了質疑媒體外,
我們是否可以想想我們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有人在晚間的TVBS看到一條跑馬燈寫著
:「台灣文化反戰聯盟所辦的台灣反戰之夜與下午的衝突事件沒有關係。」媒體說了
「實話」。但這個「實話」又是如何地不堪呢?
近一波台灣的反戰運動從二月十五日就開始了,那時候就有人「號召」了。如果
我們不能期望台灣的文化界出個Michael Moore 或者 Rage Against Machine,那麼這
些台灣安樂營裡的人道主義者是不是該想想,有什麼是與明星拍賣二手衣,慈善團體
捐白米幫美國擦屁股不一樣的表達方式呢?
台灣有太多的人道主義者,太多安樂營裡的左派,卻太少冒險干預既定秩序的行
動者。
--
呵呵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218.160.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