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ir (單純與呆滯之間)
看板NTUcontinent
標題[剪報] 執政不能怕制衡
時間Fri Apr 18 23:36:57 2003
2003.04.18 中國時報
執政不能怕制衡
◎高朗
新聞局宣佈以記點評鑑媒體等措施,引來各界撻伐,認為政治力干預媒體,大開
民主倒車。隨後行政院雖然政策急轉彎,表示不會干預新聞自由,但大家只要想到扁
政府曾搜索媒體、控告媒體以及運用廣告經費影響媒體,就很難相信現在政府願意尊
重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
如果將民進黨描寫成言論與新聞自由的殺手,恐怕很多人難以接受,因為從歷史
來看,民進黨崛起的過程,其實就是一部爭取言論自由的歷史。記得在戒嚴時期,民
進黨的前身--黨外辦了許多雜誌,勇於批評當道,常言人所不敢言,雜誌不僅暢銷
,也成為社會正義的窗口,但引來警總的注意,雜誌不時被查扣,還有人因而入獄。
但有趣的是,警總每查封一本黨外雜誌,就會出現一本新的黨外雜誌,這種前仆後繼
的精神,就是爭取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的精神。
換句話說,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應是民進黨的靈魂,也是其過去得到社會共鳴的
基礎。所以,民進黨執政後,與媒體水火不容,甚至動用行政資源,向媒體開刀,讓
人感到十分錯愕。
事實上,民進黨換了位子,並非黨內菁英都換了腦筋。譬如以對媒體打分數來說
,立法院民進黨團就表示反對,顯示其並沒有忘記創黨的精神。可是,新聞局惹來的
風波,似乎不是孤立事件,前一陣子扁政府連串對媒體的動作,早已讓媒體如驚弓之
鳥。所以,日昨陳總統表示,堅決捍衛言論與新聞自由,恐怕不能用說的,要以具體
行動展現誠意。
以爭取言論自由起家的民進黨,就像所有執政者犯的毛病一樣,當權後開始討厭
綁手綁腳的制衡力量,從國會至司法到媒體,這些環繞行政權的衡平力量,讓扁政府
非常不習慣,三年來不僅與其對抗,還想盡辦法將其汙名化,試圖加以控制。
台灣對選舉十分熟悉,選舉幾已成為民主的同義詞。但民主的另一要素--制衡
,卻始終未獲應有的重視,此也造成今天的憲政危機。制衡對民主的重要,在於防範
任何一權的專擅與濫用。美國憲法起草人麥迪遜曾說:「人如果是天使,就不需要有
政府;政府如果是天使組成,就不需要制衡。」因此,行政、立法、司法以及近代發
展出來的媒體第四權,形成多元制衡的力量,對於防範權力濫用,保障人民基本權益
,極為重要。
由於權力相互制衡,使政府做任何事,必然受到監督、牽制,故先天上行政權與
國會、司法以及媒體,必有摩擦,很難水乳交融。即便如此,我們很少看到民主國家
的政府不斷地醜化國會、醜化司法、威脅媒體,將其當成改革的絆腳石,並試圖改變
彼此的制衡關係。雖然不敢說,民主國家領導人不曾動過這種念頭,但他們國家的公
民文化比較成熟,當權者往往不敢動搖這層關係。
但台灣情況不同,許多人對民主的認知,僅限於選舉,誰當選誰最大。對於分權
制衡,欠缺體會,有的還很反對,認為綁手綁腳。這種民粹主義的背景給了執政者最
好的機會,以簡單的政治符號,操縱行政資源,動員支持者破除國會、司法與媒體對
政府的牽制。譬如陳總統一直想修憲,改革所謂「國會亂象」,卻擔心各黨不配合,
曾表示將透過人民的力量,鼓舞人民的憲改熱情,推動修憲。再如,法務部曾公開對
媒體放話,批評法院未能速審速結,心態同樣想動員民意,迫使法院配合檢察官辦案
,逼得司法院回一句,法院不是統治者的工具。此外,如陳總統、謝市長試圖控告媒
體,表面是司法案件,效果卻很政治。在司法威信尚未建立,民粹橫行的當下,權勢
人物控告媒體,不產生寒蟬效應,有誰能信?
陳總統執政以來,確實很想做事,各種制衡壓力,可能使他感覺有志難伸。可是
,只要是民主國家,又有哪一位領導人,可以心想事成,躲得了多元力量的牽制?尤
其,陳總統作為台灣民主先驅政黨的領黨人,過去爭取言論自由不遺餘力,為此還深
陷牢獄,如今自應展現民主風範,忍受民主帶來的不便與困難,要以更大的氣度包容
國會、司法、媒體的角色與批評。
民主的鞏固首重完善制衡機能,不能走短線,倚賴民粹,規避監督,至於威嚇媒
體,更不足取。既然陳總統講了堅定捍衛言論與新聞自由,我們希望政府說到做到,
改正既有的缺失,千萬不要讓社會感覺民進黨只知爭取言論自由,當政後卻不懂得尊
重言論自由。
(作者為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218.160.1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