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ir (大陸社向您問好)
看板NTUcontinent
標題[資料] 資優生的迷思(四)
時間Thu Mar 27 18:18:12 2003
人文社會教育不容再打折
◎江宜樺
2003.02.18 中國時報
自去年以來,高中課程總綱及各科課程綱要的修訂工作已如火如荼
展開。由於課程結構及綱要乃是高中教育的基本架構,不只影響教科書
的編寫及教學方式的實踐,也涉及高中與大學基礎教育能否順利銜接的
問題,因此關心我國教育制度的人莫不密切注意此事之發展。
據瞭解,規劃中的課程總綱除了保留歷史、地理為高一、高二必修
學科外,也將原來的公民、三民主義、現代社會等三科合併成「公民與
社會」,要求高一、高二每學期各修兩學分。這個規劃兼顧高中延後分
化及培養社會科學基礎的目的,堪稱理想之設計。然而,最近教育部課
程發展委員會卻打算修改這個架構,減少社會學科三至四學分,讓高二
學生只上一個學期的歷史、地理、及公民與社會。此一調整使長期以來
處於劣勢的人文社會教育再打折扣,實在令人無法苟同。
主張減少人文社會教育時數的人通常有兩個理由。第一,他們認為
史地及公民與社會都是記憶背誦就可以應付的東西,學生自己在家看書
也可以理解,不像自然學科需要老師教導解釋,因此不必安排太多學分
。第二,他們認為目前社會就業困難,如果高中生能利用多出來的時間
選修一些科技方面的學分,比較有助於將來就業,同時也可以配合國家
經濟建設的人力需求。但是這兩種理由似是而非,我們必須指出其盲點。
首先,人文社會學科的教育方式並不是以記憶背誦為主,而是著重
分析、比較、以及批判性思考。過去有許多史地公民老師為了應付聯考
,確實習慣以劃重點死背的方式來教學生,這也是文史科目之所以被人
蔑視的緣由。但是這種教育方式是錯誤的。一個真正理解人文精神的老
師,知道如何以生動的實例、豐富的知識、以及深刻的問題意識,鼓勵
學生獨立思考、反省判斷,讓學生不只樂於表達自己的看法,也知道在
一個價值多元分歧的社會中,如何尊重不同的意見並學習和平共處之道
。即使像「王安石變法為何失敗」這樣的歷史課題,也可以引導學生嘗
試形成自己的判斷與見解,而不會受到考試選擇題的制約。
我們在大學教書的人,就很清楚由於高中史地公民誤以背誦為主,
導致學生上了大學仍不知如何思考表達、對社會生活的不義也麻木不仁
。如果要導正這種情況,必須寄望於中學教育就開始培養學生批判性思
考及表達溝通的能力。討論溝通之於人文社會學科,其重要性就像科學
實驗之於自然學科,我們能說高中人文教育不需要充足的授課時數來教
導學生討論問題嗎?
第二,大家期待學生畢業後都有一技之長,最好還是理工或醫學方
面的人才,這種集體的社會心理其來有自,可以理解。但是請注意人文
藝術及社會科學不是裝飾品,不是一個人晉身科技名流或富商大賈之後
為了襯托自己氣質才不得不略加補充的化妝品。台灣幾十年來以經濟發
展掛帥,近年來物質主義的風氣更是甚囂塵上。但是這個社會普遍的人
文精神節節下降,不只傳統溫厚素樸的人際關係蕩然無存,就連現代公
民社會所預設的文化意識也極為稀薄。我們的科技水平及經濟表現確實
令世界各國驚嘆讚賞,但是由於人文社會教育不受重視,高科技人才及
企業管理階層之犯罪手法也常令人震驚髮指。
大家只要想想有多少人只看金庸小說也自詡具備文化素養、有多少
學子的課外讀物只限漫畫及時尚雜誌,就可以瞭解我們的文學、歷史、
藝術、社會科學素養貧乏到什麼程度。難道在孫運璿後悔自己當行政院
長時沒著重人文精神發展、在李國鼎感嘆台灣社會缺少第五倫幾十年之
後,我們的教育政策主事者還不能醒轉過來嗎?期待我們的社會變成「
富而好禮」的社會別無捷徑,就是要在教育過程中重視人文社會科學教
育的內涵。請審慎處理課程綱要的修訂,不要再縮減高中社會學科的學
分!
(作者為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218.16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