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wasiya (拯救流浪動物)
看板NTUcontinent
標題「轉錄」前來埋葬台灣「新中間路線」的紀登斯
時間Mon Apr 15 05:11:52 2002
2002.04.15 中國時報
◎黃瑞明
英國倫敦政經學院院長安東尼.紀登斯第一次聽到臺灣也有「新中間路線」,大約是
在兩年半以前的事。當時還是民進黨總統候選人的陳水扁應他的邀約,遠赴英國演講「臺
灣新中間路線:一個全新的政治視野」。百聞不如一見,如今有緣接受國科會的回請來
到臺灣親睹這條路線的真面目,他會有什麼感想呢?
「新中間路線」產生自西歐各國特有的歷史背景。它是傾向社會主義的左派政黨為了
解決福利國家的過分擴張問題而提出的治國方針。它雖然往右向資本主義修正,但在基
本上還是保有左傾的社會主義色彩。紀登斯就是其中的代表性理論家。隨著布萊爾的「新
工黨」在一九九七年的選戰中大獲全勝,由他所構思的「第三條路」也就一時蔚為風潮,
成為德國社會民主黨與法國社會黨所推行的「新中間路線」的參考藍本。「新中間路線」
一詞在國際上於焉聲名大譟。然而,在一個社會思想根深柢固的國家中,這種路線的修
正並非易事。特別是就英國來說,工黨起源自以代表弱勢階級自許的工會,任何傾向「中
間」的轉變-例如改革公醫制度(NHS)-自然都會遭到來自工會的強力抗拒。
我們沒有福利國家過分擴張的背景,「臺灣新中間路線」的提出本來就面臨先天不良
的困境。就民進黨的體質而言,情形更是如此:民進黨在過去雖然曾經與社會運動團體
並肩作戰,以弱勢族群的代言人自居,但它在本質上不是左派政黨,黨內談不上有左翼
的存在(包括標榜社會民主主義的新潮流在內),甚至檯面上也難以找出思想左傾的政
治人物。
陳水扁自然清楚民進黨的體質,所以他在當初就巧妙地把「臺灣新中間路線」界定成
是超越省籍、族群、政黨與統獨矛盾的政治中間路線。為了穩定兩岸關係與避免國內衝
突,這種想法無可厚非。然而,勞工在臺灣為數七、八百萬,即使不談人道主義的關懷,
至少基於選舉的考量,民進黨在執政之後也應該嘗試在社會與勞動政策方面多少展現出
不同於國民黨的左傾格局。遺憾的是,事實卻非如此。
陳水扁在總統大選期間承諾實施「三三三安家福利專案」與「五五五安親照顧方案」,
執政兩年以來,如今只有上個月才剛剛開辦的三歲以下兒童醫療補助計畫聊備一格。至
於在日前浮上媒體的勞工退休金改制議題,雖然它攸關勞工福祉與社會正義,然而,對
於這種在西方國家影響政府施政成敗的大事,勞委會與行政院究竟為何如此決策,即使
相關學者也未必得知其詳。等到勞工團體對此撻伐有加,輿論期期以為不可之時,一向
以異言堂自詡的民進黨內部卻是鴉雀無聲,毫無反應可言。在前年的工時案爭議中,這
種對於勞動議題興趣缺缺的現象就已經畢露無遺了。如果要勉強說這個政黨還有社會政
策的話,那似乎就是在選情告急時祭出老人津貼的法寶來進行政策買票而已。
民進黨在過去批判國民黨的黨國資本主義,在它執政之後,政商掛鉤的情形不僅沒有
因而收斂停頓,財團介入政治的斧鑿痕跡反而益發清晰可見。總統府的國策顧問、資政
名單就像是一部心電儀,精確地記錄著民進黨政府的心究竟往何處跳。對於民進黨而
言,勞工只是選票的集合而絕非關注的對象,它所心儀的依舊還是那套經濟與政治掛帥
的思考模式。這就難怪民進黨中央會一度有意解散黨工工會與無視於輿論指責一意孤行
國營事業綠化了。「臺灣新中間路線」也因此註定了後天失調的結局。
一言以蔽之,這條路線的提出恐怕只是基於當初總統大選的策略考量而非縝密構思之
後的治國方針。因為不是經過消化的急就章,所以它也可以隨著當政者的興之所至而被
無限上綱到-除去社會與勞動政策之外-無所不包的地步。陳總統在去年要求記者扮演
集烏鴉與喜鵲特質於一身的角色,遵行正面事務與負面消息兼顧的「媒體的新中間路
線」,不啻宣佈「臺灣新中間路線」從來就不是一個嚴肅的政治綱領。
凱撒遇弒之後,他的愛將安東尼對著充滿敵意的羅馬群眾說:「我是來埋葬凱撒,不
是來讚美他的。」看到心愛的理念移植到臺灣之後竟然變得面目全非,我們這位來自英
國的安東尼恐怕也只能說:「我是來埋葬臺灣新中間路線,不是來讚美它的。」
(作者為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助理教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1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