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psilms (祐又)
看板NTUSNews
標題[學生報]公民運動起手式:社群媒體的操作
時間Sat Nov 9 02:46:54 2013
公民運動起手式:社群媒體的操作
【記者曾煒庭 方佳文/報導】
社群網站與公民運動:
社群網站的蓬勃發展,讓網路世界更進一步地影響了真實世界的步調。在台灣,ptt和臉
書(facebook)使用者眾多,成了人與人之間互動的重要媒介,人們不必到處串門子就能夠
分享生活的點點滴滴和奇聞軼事,沒有時空限制的特性也使之成為重要的新聞來源。
社群網站的高人氣與高流量也讓許多有意宣傳理念的行動者,利用平台發表言論,期望帶
來影響群眾態度之效。
何以吸引社群網站使用者?
今年醫學四的陳亮甫,入學至今擔任了台大醫學系系學會刊物《醫訊》編輯、台大24屆學
生會學術部長,目前為台大醫學院學生代表。
參與過許多社會運動的陳亮甫表示,臉書比起PTT更常作為他宣傳理念的平台。依他的觀
察,最容易被閱聽者所吸收的資訊有幾個特點:第一、字數不能多,關鍵字的呈現相當重
要;第二、圖文並茂才吸睛,獲得的轉載率也最高;第三、不要講大道理,要盡量簡化議
題、簡化論述、省略理由;第四、內容性質、觀點是能夠被廣泛民眾認同的。
陳亮甫以最近在PTT相當轟動的清大YA哥事件為例,女當事人以受害者角度撰寫抨擊男主
角的文章,大家看到這篇文章甫出便引起共憤,因為他的負面形象被描寫的極為分明,符
合大眾廣泛認同的爛人形象。加上網友們簡化文章成為字數少、圖文並茂的懶人包後,這
事件就被大量傳送,還登上了新聞版面。
社群網站對於公民運動的困境?
陳亮甫認為這種簡化又灑狗血的資訊傳播方式對於公民運動有很大的困境,那就是無
法傳播事件的內涵。
他以自身參與的華光社區保衛運動為例,華光社區雖是違建,但不能從單純的是非對錯來
看待華光社區的問題,因為這其中需要更多深層的思考,包含誰有權來決定城市的規劃、
城市要發展成甚麼樣子,以及人權與居住權等問題。
但是,這個議題無法引起大眾的廣泛認同,因為沒有多少人會有一夕之間失去住處的共同
經驗。宣傳上也很難敘述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
陳亮甫等人的做法是期盼能引發大眾的同情心,而用感性的方式去講社區的歷史故事
、美食,並讓大家看到華光社區貧窮、無助的一面。這方面的操作有時需要刻意擷取衝突
感最強的畫面和事情。但這種手法的使用又會使得議題回到只有粗淺的是非對錯討論,無
法讓群眾真的關注議題的內涵。
另一方面,陳亮甫表示,依他長期使用臉書宣傳理念的觀察,臉書使用者常習慣只看和自
己立場、意見類似的訊息,並可能只和志同道合的人做好友。這導致公民運動在臉書上特
有的困境:某一群特定的人會吸收到的資訊都源自受眾本身周圍的觀點,這使得資訊被窄
化,無法確實傳遞給到異議者。
陳亮甫認為,臉書會依使用者的喜好去篩選資訊,推薦的粉絲專頁也會就使用者的年齡、
喜好、習慣等等來推薦。所以他會刻意去看持反對立場的文章、也會認真看所有的評論,
以使自己不被蒙蔽。
與記者的互動中所得到的經驗?
受訪者陳亮甫說,在從事學生運動、社會運動的過程中,這幾年下來累積一些記者的名片
。記者接到通知來現場的當天,他們會發新聞稿給這些記者。有些人會拿這份做一些修改
再發出去,有些就直接全文引用。到了後來他發現,要讓這些事件曝光並不難,但重點是
要怎麼引起記者和民眾的興趣。從前他以為這些記者會有廣大的人脈,當一個事件曝光後
會運用這些人脈再去挖出更多的新聞,做定期的追蹤。不過,他發現很多時候這些記者是
在「等別人來餵他們東西」,就像記者們會去PTT、臉書或其他社群平台上尋找他們有興
趣的新聞來報導。
在與記者相處的過程中,陳亮甫發現記者喜歡報導灑狗血、衝突的場面。另外,新聞的內
容如果放一些柔性的成分,像是比較娛樂、輕鬆的元素,這樣的逆向操作也會受到記者、
民眾所喜愛。從事社會運動以及與記者的互動經驗,有助於他在宣傳理念,操作社群媒體
的手法。他表示記者和大眾的口味一時之間難以改變,了解這些手法、盡力在「夾縫中」
傳達他們欲傳達的訊息。
社群網站PTT的性質以及操作模式?
畢業於臺大、參與社會運動一年多的「小白」表示:「因為大眾使用習慣的關係,社
運的宣傳大多是在臉書上。」陳亮甫也是這麼認為,早幾年參加社會運動時也多是用臉書
,PTT的宣傳以向校園為主。如同臉書一樣,若想在校園內引起討論,文章發布的時間點
也要特別注意。陳亮甫說道,在PTT的其他板上若是要營造潮流的話,常用的手法是一群
特定的「網軍」,用很多免洗帳號把一篇文章推到「爆」。若有一群人想要引起一個話題
的話,這些人就刻意去發佈一些具有爭議性、激烈的言論「引戰」,然後底下再用另一個
免洗帳號或是同夥的人出來「接戰」。舉例來說,若是電影公司想要捧紅一部電影,他們
會雇用一些網路打手在MOVIE板上討論、發佈評價,以營造這部電影很熱門的假象。若有
其他用戶發表負面的評價,就會「噓」他讓這篇文章被「噓」到XX,營造出發表負評的人
,其想法是非主流的。
陳亮甫特別提到,PTT是以匿名的帳號發言,易讓發言變得不理性。臉書也有相同的情況
,而陳亮甫認為PTT的情況又更嚴重一點。他表示:「我覺得PTT匿名發言的問題是一個雙
面刃,因為匿名的關係所以每個人都可以暢所欲言、刺激討論的活躍度;但是也因為帳號
匿名的關係,每個人都能插上一句話,所以很容易出現非理性、故意來亂、跳針的發言。
」
更多新聞請上 FB搜尋"臺大學生報"
http://ntusnews.blogspot.tw/
聯絡信箱
[email protected]
⊕-------------------------------------------------------------------------⊕
【臺大學生報‧堅持新聞的好味道】
臺大學生報社 版權所有
2013 NTU Student News Press 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01.10.8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