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kwana (雜草魂)
看板NTUBW
標題po在朋友版上的文章
時間Tue Apr 11 14:06:25 2006
那我寫一篇關於自己的小小領悟好了。
我不覺得自己的改變有借助到宗教的力量,我本身是極度不虔誠的佛教徒。
以下是儒家思想--追求快樂的方法。
以前我常說,跟朋友在一起會有一種自由自在的感覺。
現在才逐漸明白為什麼。
因為在那種情況下,我會不自覺地「忘我」,所以得到了真正的「自由」。
當我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我是被慾望緊緊綑綁和支配著的。
慾望是痛苦的根源。
《Before Sunset》裡頭伊森霍克說,desire is the fuel of life.
慾望是生活的動力。換言之,他覺得如果沒有慾望,還真不知道活著要幹嘛。
十年來,他一直記得維也納的那一天,盼望與故人重逢。
而十年來,他娶妻生子,成為一個成功的作家,和一個失敗家庭的始作俑者。
我喜歡電影的結尾,有種Endless的感覺。
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永無止盡的上演,而內心的慾望沒有停止的一天。
也許會有Sunset,但是仍然會有Sunrise,go on and go on。
所有的慾望都包含了一個「我」的意念。
對自己慾望的執著越深,則痛苦越深。
「"我"明明對他很好,他卻對我不好。」
「"我"明明做的很好,他卻沒看見。」 (患人之不己知。)
「"我"明明喜歡她,她卻不喜歡我。」
這是每個人都會犯的錯誤,大部分和人相處不快樂的原因。
心中越無我,則越無入而不自得,越不容易被慾望牽著鼻子走。
心思越容易清明,越容易控制自己的心。
將重心放在自己的慾望身上,就遮蔽了自己的眼睛。
越是想追逐自由,越是被自己的慾望緊緊綑綁。
而「四書」的重點就在於,如何革除慾望,控制心靈,進而讓心靈進化。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大人之學,在於啟發自己光明,易接近人的本性。
在於親近人群。在於將上述兩件事貫徹始終,達到至善之境。
而你要完成大學之道,就是要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親近人和明明德有關係嗎? 有。
當你心中越不容易相信別人時,你所能接收到的外在資訊就越少。
而現代人的通病就是在自己的心周圍逐一道牆,隔絕外界。
想啟發內心的本性,需要放開心胸,時刻替人著想。
如果不革除慾望,想要讓自己的頭腦清醒,心胸寬廣是萬萬辦不到的。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
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就是一種格物的實踐。
唯有這樣才能敏於事而慎於言,否則一旦沉溺於慾望之中,什麼事都會忘了做。
就有道而正焉的意思是,身邊的朋友和老師是很重要的。
我們往往能記住做事情的道理,但是卻難以實踐,最快的方法就是跟身邊的人學。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為何顏回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卻不改其樂?
因為他心中時時無我,時時無慾,但念萬物之恩,心中時時存仁。
而孔子說從顏回之後再也沒看過好學的人。
而他說顏回好學的方式是不遷怒不貳過。
也正因為顏回可以無終食之間違仁,所以可以不遷怒不貳過。
高中時,我看著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對於「君子」兩個字感到反感。
然而,「君子」絕對是一頭爽到不行的哺乳類動物。
我不想也沒可能成為君子。
可是我現在做的一切,就是為了追求真正的快樂。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19.76
1F:推 yay:這次上課的重點都有提到說,記憶力達人~~^^ 04/11 22:51
2F:→ akwana:呃 只是剛好記得而已~~ 04/11 23:10
※ 編輯: akwana 來自: 140.112.19.76 (04/12 16:09)
3F:推 challing:剛好記得...我怎麼都會剛好忘記? 04/14 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