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precession (little-boy)
看板NTU-Archery
標題轉貼文章--談SCI數據之解讀
時間Wed Feb 25 09:34:43 2004
※ [本文轉錄自 NTU-Karate 看板]
作者: precession (little-boy) 看板: NTU-Karate
標題: 轉貼文章--談SCI數據之解讀
時間: Wed Feb 25 09:34:32 2004
談SCI數據之解讀
劉廣定
美國Thomson-ISI資訊公司所倡用的「科學引用索引」(簡稱SCI)是有關
全球科學研究的一種統計,近十餘年來在台灣流行以之表現科學研究的成
果。國科會始作其俑,教育部隨後跟進,一些研究機構與大學也樂此不疲。
然眾多政府官員、學界人士並不真正明瞭其意義,也常對SCI統計數據有所
誤用,以致科技及教育之發展步入歧途。筆者雖多有建議,惜悃款正言不
為大人所信,卻多不幸而中,令人徒呼負負。閱《科學月刊》408期〈就
拿蘋果和蘋果比吧!〉,雖說明不宜就不同學門作比較,然其討論仍以論
文篇數為重心。故擬對SCI數據略為說明,以期有助於讀者之正確解讀。
首先要說明,SCI的統計現共納入全球較重要的八千餘種學術性期刊。
不僅包括與科學有關的學門,還有教育、法律、經濟企業(economics/business)
和社會科學等。語言學、圖書館學及人類學等人文類學科也在「社會科學」
之內。但未含文學、史學、哲學和藝術。另有SCI-Expanded即所謂「網路
版SCI」,許多較不重要,或流通較不廣的期刊也在內。茲從略。
其次,SCI規定各學門所含學科數多寡不一。例如「數學」只含「純數
學」「應用數學」與「統計與機率」三項。「化學」則除各種純化學之外
還包含了「化工」「聚合物科學」和一部分「食品化學」,共十三項。但
是「應用於材料設計與測試之化學」歸於「材料科學」,「生物化學」另
屬「生物生化」,而「石油化學」則隸「地球科學」學門之中。
再者,不同學門的論文篇數差異可能很大。平均值最高的如臨床醫學
達24%,低的如太空科學與數學只占論文總數的1-2%。其他如社會科學
及農業科學占3%左右,生物生化和工程學7-8%,化學則約14%。故若不
分學門,只算總篇數多寡,無何意義。就同一學門而言,SCI統計重視的是
所發表論文的被引用總次數(total citations),及平均每篇論文被引用
次數(citations per paper)。唯未見其考量某國或某機構中平均每人
發表多少論文。
雖然發表出論文為人引用次數的多寡可視為學術成就的表現。但不同
學門每篇論文平均引用次數差異不小。如1998-2002年「免疫學」為9.98次,
「神經科學」為7.47次,而「數學」為1.36次,「經濟企業」也只有1.71次。
故由全球平均值做為基準而算出某學門的相對影響力(Relative Impact,
簡稱RI)才是學術實力的合理指標。品質好的論文受人重視,為人引用之
機會大,RI值也因而會高。我國發表SCI論文篇數最多的三個學門為「臨床
醫學」「工程」與「物理」,其1997-2001年之RI分別為-40、-30與-39
(比全球平均值低40%、30%與39%)。反而是「農業科學」,論文數雖
只約臨床醫學的十分之一,RI卻是+4(比平均值高4%),是台灣唯一略高
於全球平均水準的學門。「數學」論文數也差不多,但RI為-10(比平均值
低10%),僅次於「農業科學」。
一般人常以「先有量、再求質」為國科會、教育部的政策辯解。似不知台灣
的SCI論文篇數1991年即超過挪威,2001年起篇數逾萬,已是挪威兩倍多,
且也超越比利時。然迄今所有學門之RI都落挪威及比利時之後!以我國發表
論文數目最多的「臨床醫學」為例,近年來台灣每年平均發表約兩千篇SCI
論文,1997-2001年挪威的論文數只約我國之八成,但RI卻為+19。挪威的
SCI農業科學論文數約為台灣的四分之三,RI為+15;數學論文數不及台灣
之半,更只有美國的1.5%,然RI為+40,比美國的+28還高。比利時則臨
床醫學、農業科學論文稍多於我國,數學論文數與我國相當,其RI分為+27
、+29及+33,皆遠勝我國。究竟我們的論文要達到多少「量」,其「質」
才能趕上挪威或比利時呢?
SCI統計數據以國家或地區之整體為主,但也會凸顯表現特優的研究機
構與個人。以「化學」為例,日本1997-2001及1998-2002年之RI均為-3
(台灣1997-2001年RI為-30),但京都大學和東京大學自1992年元月至
2003年四月的被引用總次數都為全球之二、三名(柏克萊加州大學居首)。
東大的Shu Kobayashi教授的683篇論文從1993至2003年八月共被引用10895次,
是全球被引用次數第三高者(哈佛大學George M. Whitesides教授287篇
論文共被引用12920次為最高)。但以每篇論文平均被引用次數而言,美國
加州理工學院1992至2002年二月以2012篇論文被引用49462次拔得頭籌。
另SCI也按不同學門列出個人論文被引用次數較多之學者姓名、工作單位和
所屬國。台灣共四人入選,中央研究院李遠哲院長為「化學」項下215位名
列前茅的化學家之一。
最後擬一提的是SCI數據顯示「個人」的表現與國家或所屬研究機構之
「整體」不一定有關聯。例如挪威雖數學研究平均水準頗高(RI為+40),
但全球234位論文被引用次數較多之數學家中並無挪威學者在內。
故知,若只造就一些「頂尖」研究人員,發表許多不受國際重視的論
文,而又因此在大學裡忽略了教育,其意義何在呢?
劉廣定:任教台大化學系
--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39.223.28.5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39.223.2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