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sfish09 (螯 2/4)
看板NCHU-PP87
標題人類與自然理應是朋友,不是敵人。
時間Fri Jan 2 10:48:02 2009
http://paper.wenweipo.com/2009/01/01/OT0901010009.htm
文、攝:呂瑋宗
踏入09年第一天,全球人類最大威脅仍然是金融海嘯,專家預計,今年會踏進「後次按
風暴」高峰期,公司倒閉裁員潮才剛剛開始,其他問題繼續一一出現。自由市場神話破滅
,社會制度大崩壞,人際關係疏離,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工業革命以來,人們力爭上游,競爭不斷,不論職場、情場或戰場,每天都上演著一幕
幕激戰,鬥爭過後有人歡喜有人愁,人際磨擦愈來愈多。隨著近世紀人類競爭呈惡性發展
,開始有宗教及哲學學者批評人類價值觀被過分扭曲,必須及早找尋出路。早前,有「環
境倫理學之父」之稱的學者霍爾姆斯.羅斯頓教授(Holmes Rolston, III),被香港浸
會大學邀請主講「關心大自然:由尊重到崇敬」講座,嘗試「修理」人類悠久以來的自然
觀,除自然科學理論外,更為讀者處理21世紀人倫關係提供新出路。
從實驗室走進神學院
「我自小已對大自然充滿興趣,故此一直埋首研習科學,希望可了解這個世界更多。但
後來,我發覺學習形而上學(metaphysics)可補充所學過的物理學盲點,當我接觸宗教
學,便明白大自然其實是受造之物(creation),人類要真正悉破其奧秘,便必須認識造
物主(Creator)。」
身兼科學家和宗教學家身份,羅斯頓教授一直致力以豐厚紮實的知識探討科學與人類問
題。在他過去的著作《基因、起源、上帝》中,便指出宗教與倫理不可能被簡化成生物學
現象,即是並不能純粹以理性科學理論解釋人類、大自然和神的關係。
「究竟人類曾否與恐龍並存?人類是否從猿猴進化而成?」這些科學與宗教界一直爭論
不休的論題,一直未有完整答案,雖然羅斯頓教授在這方面研究多年,但近年他卻把焦點
轉向「生態系與倫理學」(ecosystems and ethics)。「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讓現代人
明白人類在地球上的地位究竟是甚麼。」所謂「生態倫理學」,就是指主張打破傳統進化
論(evolution theory)物競天擇、人類與大自然競爭的自然觀,認為「大自然不但需要
被尊重,更需要被當成一份神聖的恩賜來崇敬。」
個人主義 扭曲自然和諧
在資訊發達的年代,經濟幾乎掌管了人類的一切,無論家庭倫理、事業觀、愛情觀,都
與「$」掛鉤。在這個高舉個人主義的世代,「只有自己才最重要」成為了「真理」,不
斷比較及鬥爭成為爭取成就和滿足感的手段。
羅斯頓教授指出,社會這種流行的競爭意識,便是由於人類與自然關係被扭曲所致。在
古時,人類面對動物、天災侵害,便認定大自然是敵人,覺得必須通過己力與對方拚過才
能存活,這樣的說法似乎並無不妥,但若換個角度來看,這樣的說法則慢慢地令人類便變
得自私和自我中心,思想行為全部以自身利益出發,當進入資本主義年代,「物競天擇,
適者生存」便「演化」成「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百多年前,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便嘗試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基礎上,解釋人類道德的起源與發
展,認為人類社會透過競爭、適應,可以變得更好、更有道德,但到了今時今日,人類的
發展已偏離這假設很遠了。」
尋找返回正途的按鈕
按羅斯頓教授的理論審視目前的經濟危機,便可以從另一角度解釋為何接連不斷出現股
市、樓市泡沫爆破事件。人類基於虛榮感,希望博取他人的認同,不斷透支購物來滿足自
己;銀行金融界為求生存和提高競爭力,不斷肆意批出貸款及推出高風險投資工具,最終
便釀成一發不可收拾的金融海嘯。
他建議,人類首先必須返回創世設定(default of creation),與大自然復和,除了
注重環保和減少污染外,更核心的是重整人類的自然觀,把人類與自然關係,理解為合作
伙伴。簡單說,人類一直認為暴雨、地震等天災是人類敵人,但其實它們是自然現象,其
出現能促使地球上物質流動,例如讓過度密集生態區的動物遷往其它地方,又或讓泥土的
養份透過水土流動擴散開去,令生態更加平衡。
當這個概念成功引伸到社會,人類便不會再說「唯有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當明白社會
是一個互動、互相影響的生態網,大家便不會輕易損害他人的利益,求自己益處時「也不
得不」先看看別人的「益處」,以免日後給所有人帶來損失。當然,這種利他主義(
altruism)帶有功利意味,仍未能昇華到宗教界所高舉的「愛」這個核心價值,但起碼已
踏上「返回原廠設定」的第一步,但問題是「按鈕」在哪裡?
科學主義的批判
科學主義者可告訴你大自然的結構,生物鏈之間的依存關係,考究及預示人類與大自然
的過去與未來。科學家認為,生物是經細胞分裂而成,大家互相競爭,不能適應的便會被
淘汰,宇宙萬物只不過是從上百萬個物質,隨意散漫的結合調整而來的,人類根本無須有
系統地對一個「全憑機會製造產物」給予感情和報以感恩。
羅斯頓教授認為,我們尊重大自然並不是基於其懾人威力,崇敬它並不是出於懼怕,而
是基於彼此互惠互存的緊密關係—一些物種的消失,除了會影響其它物種的生存,最重要
是我們把它視為珍貴,因永遠失去而感到痛心。生態倫理學不並主張敬畏別人而妥協,和
平共處是純粹出於彼此的感情。「忠於科學,其實是對自然的一種侮辱」,他認為,以純
科學解釋人倫關係同樣是對人類的侮辱。
人類有權利也有義務
他認為,人類與生物的最大分別其實並非擁有智慧,而是對萬事萬物所擁有的感情,智
慧生物擁有一種管理萬物的義務,而感情則讓這「義務」變得有意義。
近年,世界各地政府及自願組織紛紛拯救頻臨絕種的動物和植物,早前送港飼養的國寶
級中華鱘死去,社會只管討論是否當局飼養不善、誰要為事情負責等問題,如套用羅斯頓
教授的理論分析,港人在中華鱘事件中反映飼養工作只是一種義務,社會遍普對這條中華
鱘卻沒有感情,延伸下去,便說明香港人過度敬畏權力,只懂利用理性科學思維分析問題
,對大自然感覺冷漠。而「返回原廠設定」的「按鈕」,就在這裡。
若香港人能把毒奶事件中對嬰孩的惻隱、對無良商人的憤慨,延伸到大自然生物和破懷
環境人士上面,「地球先生」便有救了,若再延伸到對待鄰舍和陌生人的態度,便有望達
致世界和平。現代人急功近利,思考問題「點到即止」,思想空間欠缺「延伸性」,見山
是山的思維局限了人類的靈性發展。
羅斯頓教授有慢跑習慣,當他在校園慢跑時,被每天努力練跑的美式足球隊員給他取了
一個「烏龜」外號,有一天他再次在校園慢跑時特地跑到那些足球員面前說:「我知道你
給我取了甚麼外號,但是知道這50多年來我所跑的距離,已經足夠繞地球一圈了。」撇開
競爭和比較,我們的人生和視野定當比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要來得開闊、更意味深遠。
--
滿紙荒唐言 一把辛酸淚 都云作者痴 誰解其中味
說到心酸處 荒唐越可悲 由來同一夢 休笑世人痴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8.145.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