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sfish09 (螯)
看板NCHU-PP87
標題民間社群蠢蠢「綠」動,官員們還在玩「曇花一現」的遊戲?
時間Sat Dec 13 16:16:02 2008
http://pots.tw/node/1460
四, 2008-12-11 22:05 — 李昭陽 文/李昭陽
「全球綠浪潮‧台灣新機會」論壇,在本月2日於台北六福皇宮飯店舉辦,吸引數百位來
自各界精英參與。與談人包括《從搖籃到搖籃》作者之一Michael Braungart、荷蘭芬羅
市(Venlo)副市長Mark Verheijen、日本EPSON集團董事長酒井明彥、台達電子董事長鄭崇
華等人。此論壇Braungart博士再談「從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簡稱C2C )理
念。而令人格外注目的,是將於2012年舉辦荷蘭十年一度「世界園藝花卉博覽會」
(Floriade)的芬羅市,副市長Verheijen表示全市民自2005年起全力投入C2C概念發展經濟
,此成果將藉由該花博會向全世界發表,同時也邀請全世界各城市對C2C有興趣的,都可
與芬羅市共同討論切磋。芬羅市如此具創意與魄力的舉動,不僅引起國際討論,連大導演
史蒂芬史匹柏也以此作為紀錄片題材。反觀台灣,2010年將在台北舉辦「台北國際園藝花
卉博覽會」,預期投入79億台幣經費,目前開始砍樹、大興數座展覽館,燒錢設計一些不
切實際的展覽內容,試想在博覽會曇花一現後,又將對城市帶來多少實質效益?令人匪夷
所思。
值得一提的,芬羅市僅九萬兩千人,卻有能力與決心來撼動這項極具前瞻性的計畫。反思
台灣的景況,是否亦有此可能性?荷蘭其實與台灣有很多相似之處,荷蘭人口有一千六百
四十萬,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96人,以土地面積與人口數來說,算是小一號的台灣。台
灣與荷蘭除兩國皆發展花卉與園藝,在體育活動上,荷蘭人跟台灣人一樣在棒球與合球運
動上都有不錯成績,還記得今年奧運棒球賽的「荷抱蛋」事蹟嗎?再從歷史的角度來看,
鄭成功不也曾打跑荷蘭人?今日荷蘭人在決策者的領導下,以「綠色經濟」發展國家與城
市特色,而台灣的政客們卻還陷在藍綠的政治蜘蛛網裡;對台灣在世界各國中的定位如何
,還在打口水戰,更遑論打造國家特色的決心。台灣人民在缺乏有力的政府作後盾,將如
何自力應付WTO與全球暖化的衝擊?台灣底層社群的蠢蠢「綠」動,絕對超乎政客想像。
2010台北國際花博會─砍樹再生「養蚊館」?「錦上添花館」?
經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AIPH)認證的「2010台北國際花博會」(以下簡稱台北花博會),
將於2010年11月6日至隔年4月25日舉行,為我國首次獲得國際授權認證之博覽會,預計投
入79億資金,吸引600萬觀光人次到訪,期望帶來110億的經濟效益。展區範圍涵蓋圓山地
區的圓山公園、美術公園、新生公園及大佳河濱公園4大展區,闢有15個展館,其中有8個
使用現有館舍,分別為中山足球場、兒童育樂中心、新生公園「小白宮」、林安泰古厝、
臺北故事館、北美館,另7個展館為分別新建於圓山、新生及美術公園。以上看似博大具
經濟效益的龐然計畫,仔細一探卻發現疑點重重,愈看愈叫人膽戰心驚!
打著「打造綠美化優質城市」、「提升城市生活品質及競爭力」等口號,日前卻遭台北市
議員及居民痛批,台北市政府為興建水泥館舍以迎接國際花卉博覽會,竟要移植新生公園
與美術公園的1168株樹木,是台北花博會珍惜大自然的一大諷刺。另外,關於台北花博展
館的後續利用,要等到2010年4月30日待活動結束才有所謂「會後發展計畫」,對於台北
花博會投入大量經費新建的永久性展館,日後是否淪為「養蚊館」或作有效利用,實在很
令納稅人害怕。至於現有館舍,為因應台北花博會而將有所改變,如改裝歷史古蹟林安泰
古厝,於館內展示各地蒐集之奇花異草;在北美館再挖一個第二入口…這些突如其來的草
率決定,豈不為這些具文化歷史意義的館舍有「錦上添花」之餘?
再看展館規劃所展現的四大特點,分別為花卉園藝實力、文化藝術特色、環境生態關懷、
尖端科技成就。其中多處內容令人感到寫計畫案的人實在「不可思議」!尤其為展現台灣
「尖端科技成就」(這不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事嗎?有必要一再強調嗎?)除強調「全區無
線網路系統,展現我國科技實力」(哪個先進國家現在沒用無線網路?)並特闢經費預算
4億2,000萬新台幣的「夢想館」,達到讓「參觀者親身體驗前所未有的花開、花落與花舞
、蝶飛的聲控與觸控感受。」這種不切實際卻要價昂貴的體驗,還包括需3億台幣經費的
「生活館」,其「運用數位科技及綠建築的概念,展示數位科技如何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讓參觀者體會人類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之道」。至於位於現有館兒童育樂中心的「真相館」
,所需經費約5,400萬台幣,預期看到的是3D立體影片「面對臺灣真相」揭露臺灣生態面
臨之危機。讓人驚呼為何不把這5,400萬拿去改善生態環境?真是血淋淋的真相!
台北花博會的吉祥物設計,說是取材自大自然的季節精靈,以季節和樂團的方式呈現春、
夏、秋、冬、仲夏的五個季節精靈,以傳達台北花博會繽紛、歡樂、熱情又親和的概念。
怎麼看這五尊吉祥物,風格與顏色都活似2008北京奧運的吉祥物,再思吉祥物代表「五個
季節」,有了仲夏何不來個「冬至」呢?反正台北花博會開始不久後就是冬至了,還可以
畫上幾顆湯圓代表台灣的傳統!
國際上其他國家如何舉辦花博會呢?1990年日本大阪東區「鶴見綠地」,將原是一片做垃
圾掩埋使用的不毛之地,進行復育再利用,並闢為永久性休閒公園,真正達成土地再造。
此博覽會除為當地居民帶來一塊新的綠色空間,展期的實質經濟效益更是一大收穫,大阪
市政府也因此深得外界讚賞。
2012年,同樣受到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認定的「世界園藝花卉博覽會」將於荷蘭芬羅市舉
行,預期投入7,000萬歐元(約30億台幣)作經費,將闢一塊66公頃土地作為展場,展出
主題為「成為大自然劇院的一角,更親近美好生活品質」,共包含放鬆與療癒 、綠色發
動機、教育與創新、環境、世界舞台等五單元,其中的環境單元是本次展出的重頭戲,以
C2C理念發展永續利用的產品,試圖將廢物變成食物(Waste= Food)。展期結束之後,此塊
土地將作為芬羅市綠色公園,屬於計畫中的綠色商業區。目前芬羅市上下一心,立誓作世
界環保模範城市。
反觀台灣台北,為了2010年的台北花博會,大興土木蓋展覽館,硬生生地加注在原本僅存
的綠地上,對台北市民實質助益在哪?而展覽結束之後,又為民眾帶來什麼?至於那些花
大錢所設計的無意義展覽主題,對綠色經濟與全球趨勢完全狀況外的展覽內涵,恐只會遺
笑大方。台北花博會聲稱將會帶來110億台幣經濟效益,但根據台北市議員陳永德日前的
說法,台北花博會計畫邀請100家以上的國際機構參展,目前只有4國願意參展。因此,投
注近80億經費所撐起的大型展覽活動,恐如博覽會的金融風暴,令人憂心!
蠢蠢「綠」動的民間社群
看到台北市政府正燒錢籌辦大型自HIGH活動,底層社群與民眾只能靠自己的力量以更實際
的作法因應綠色未來。上月29日為國際無消費日,在民眾還在想如何利用3600的消費券時
,大地旅人環境工作室發起「蔬果超人游擊隊」之都市農耕活動,鼓勵民眾以消費卷購買
種子,除可美化環境,更可創造都市自給自足的可能;另外,針對一些公共閒置空間,他
們也力促政府能將之釋放,作為都市農耕的場域。近年來,台北市一些社區也逐漸重視環
境綠化的迫切性,如台北市錦安里社區與文昌家具街等地區,皆已著手綠化。
在都市以外的縣市鄉鎮,面對WTO的衝擊與環境生態問題,許多農民開始發展有機農業,
以更健康、更高貴的品質為農業開創斬新天地。目前,在花蓮、苗栗、宜蘭、屏東等地皆
可見有機農業的蹤影。另外,也有一些對環境生態更重視的農民,採用自然農法,實施無
化肥、無農藥之耕作方式,企圖讓環境回歸原始的自然狀態以達永續生存。由苗栗縣火炎
山苑裡沖積扇平原生態人文發展協會(以下簡稱苑裡生態人文協會)發展的「稻鴨庄」生
態農園即是一個例子。
苑裡生態人文協會為一社團法人,自2001年由一群從事郵務、農業、腳踏車零件業、商業
及退休人士所組成,他們大多來自苑裡本地,當初因政府施行「農地重劃」政策,他們憂
心會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故決定組成協會來維護火炎山沖積扇平原的自然生態景觀,同
時希望保護、再造地方歷史人文特色,並協助社區發展有機農業與具生態教育價值的休閒
農場,最終目的是推動社區成為國際生態村。目前苑裡生態人文協會已協助農民發展出「
稻鴨庄鴨耕米」品牌。
協會成員林翠蓮表示:「會進入有機農業這塊是誤打誤撞,因為既然我們的出發點都是要
保護生態、維護這塊土地,我們也希望能留住年輕人不要外流,面對WTO的衝擊,發展有
機農業來抗衡是一種方式。」「當時是去聽日本專家古野隆雄在高雄演講稻鴨共育農法之
後,才開始有實踐的想法。但我們大都不是農業背景出身,剛開始做時很辛苦,都要四處
詢問資深或專業人士。」稻鴨庄的鴨耕米生產過程,從插秧到收成,與鴨子有緊密關係,
鴨子除了可以幫忙除草,還會吃福壽螺,在鴨子功成身退之後,可以把成鴨賣給餐廳,作
為農民附加收益。
以民間團體力量想要改善社區經濟與環境生態,林翠蓮表示這個過程很艱辛。面對公部門
的補助申請,除了繁瑣的程序,還得面對地方政府冷嘲熱諷。林翠蓮回憶當時在申請「新
故鄉社區營造計畫」時,水保局表示讚賞他們所提的計畫,並預定撥預算讓他們實踐農田
整被計畫,唯一只需上呈一份與地方政府的共同提案單即可,但這項補助申請終究遭到當
時的苑裡鎮鎮長,以「你們不是很行嗎?自己申請就好了!」的姿態打回票,最後兩百多
萬的補助金就此不翼而飛。
林翠蓮也強調他們並非糧商,雖然會兼顧農民利益,但更會注重生態平衡與環境保護。以
目前如此夯的有機農業,需求量大於能實際供給的數量。在賣價與市場需求各種因素作用
下,也發現有不少有機農產品參雜非有機品來販售。其次,經過有機認證後的農業生產園
,若農民還是將土地視為生財的工具,而不注重其土質維護,之後生產出的產品不見得會
符合標準。林翠蓮語重心長地表示:「這真的良心事業!有些有機米糧商參雜非有機米出
售是不爭的事實。」政府在補助有機米農業,經常補助到糧商而非一般農民。
雖然苑裡鎮要達成具有指標性的國際生態村目標還有漫長的路要走,但民間社群對土地、
人文、環境所具宏觀想法與實踐力,遠比政府單位扎大錢所創造一次又一次「曇花一現」
的幻影更為實際,也更達成土地與人之間永續共存與和諧的關係。
綠色經濟時代來臨,從台灣社群創意與實踐,到台灣政府辦大型花博會財大氣粗的作為,
再看他國國際花博會辦理的策略與計畫,我們相信不是台灣人不能,我們需要一個有魄力
、有創意、有能力的政府!
《只因我們生活在地球:福岡正信印度之旅》─一部有關自然農法達人的紀錄片
今年十一月中才在日本「國際有機農業電影節」放映的紀錄片《只因我們生活在地球:福
岡正信印度之旅》,導演今泉光司因受東海大學邀請來台放映其影片,並在十一月底於牯
嶺街小劇場1F實驗劇場加映一場。該紀錄片主人翁福岡正信於今年八月辭世,享年95歲。
福岡正信是世界知名的「自然農法」創始人,本紀錄片紀載1997年福岡正信到印度教授自
然農法的過程,片中的福岡正信杵著拐杖,跟著印度學員到農園、野地作實地教學,並親
自教授「黏土丸子」作為可散佈的自然生長種子。導演今泉光司表示,該紀錄片為福岡正
信唯一的紀錄影片,十一月在日本電影節上映時,來了許多支持者與有機農法的推崇者對
福岡正信表示致敬。
福岡正信生於1913年愛媛縣伊予市,早年就讀岐阜高等農林學校,主修微生物學,著有《
一根稻草的革命》、《自然農法》等書。25歲時,福岡正信即思索現代農業科學帶來的問
題,後來發展了「自然農法」,主張不耕起、無肥料、無農藥、無除草。雖然早年研究受
到農業經濟學者執疑此農法不符成本和效益,但隨著環境問題愈來愈受重視,福岡正信的
自然農法及與環境相處之哲學也隨之水漲船高。在今泉光司導演的紀錄片裡,福岡正信接
受印度媒體訪問時表示:「自然是我的上帝!」指出依照大自然的天性,使植物以自然的
姿態生長,才是讓這個世界正常循環的不二法門。
談到福岡正信,導演今泉光司表示,1997年時他原本想拍一部與菲律賓原住民和日裔菲律
賓人的故事,當時也在思考一些人類生存的問題。後來父親告訴他NHK有在報導一位老人
(即福岡正信),談的就是大自然與人類生存的關係,今泉光司便去把這卷帶子找來看,
果然發現他們的理念不謀而合。今泉光司便把一些相關書籍和資料寄給福岡正信看,不久
之後他們還在電上通電半個多小時,並相約見面。後來今泉光司真正登門拜訪時,福岡正
信還以不認識他將他趕走。今泉光司笑說,福岡正信是個怪咖,很難跟別人相處。後來他
得知福岡正信要前往印度教授自然農法經驗,便一再要求隨同前往拍攝,最後才得到福岡
正信的允可。也因為先拍了這部紀錄片,直到2003年才完成他的劇情長片《Abong: 小小
的家》(Abong: Small Home)。
福岡正信曾發起一系列以黏土丸子綠化沙漠的計畫,成功地於印度、菲律賓、坦尚尼亞等
地實行。去年希臘發生森林大火,帶領森林附近的社區居民,一起做黏土丸子,以自然農
法來重建森林的,就是福岡正信唯一的嫡傳弟子,也是希臘人。福岡正信的名言:「放棄
你的自我,是與自然融合一起的最佳捷徑。」在環境與資源被破壞怠盡,福岡正信的信念
值得再三咀嚼。
--
滿紙荒唐言 一把辛酸淚 都云作者痴 誰解其中味
說到心酸處 荒唐越可悲 由來同一夢 休笑世人痴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8.16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