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badu (拔都)
看板MartialArts
標題唐傳形意淵源談
時間Sat Aug 10 12:45:22 2002
唐傳形意淵源談
李仲軒講述
徐皓峰整理
唐傳形意----指的是唐維祿的拳法。唐師綽號「唐小猴」,孫祿堂綽號「孫猴子」,
說倆人皆有翻前牆越脊之能,倆人並稱為「二鹿」,說倆人皆有夜行千裡的腳力。
唐師來京,為了避免施展腿功驚擾了路人,都是在寧河睡到一更天再動身,天亮時便
到了北京,途中還有偷越過幾道關卡。
李存義給唐維祿起名為「唐建勳」,建立功勳,賞識的是唐師的技擊天賦,並不是善
走便可以和孫祿堂齊名,當時的人都知道唐師的打法厲害。唐師總是懶洋洋的,拿著
個茶壺一溜達能溜達一天,但他是說比武便比武,非常果敢。他曾擊敗過一位開宗立
派的名家,卻不許我們宣揚,這是唐師的武德。他是甘於平淡的人,也正因此,唐傳
形意更多地保持的李存義的原味,李存義的拳法是國術館的代表,有史學興趣的讀者
可從唐傳形意中考證。
李存義又出過一本拳論,開章言:「克敵制勝,唯形意拳獨善其長。」受記者采訪時
,說:「武術者,強身健體,國術者,保家衛國,可稱國術者,形意拳。」一下引起
了誤會,以為他要將「國術」二字劃歸形意拳所有。眾人找來比武時說:「李先生,
您看我這是武術還是國術?」
來比武,李存義便接,因為解釋也沒用,舊時代的武林便是這樣,稍有不慎便騎虎難
下。李存義一生高風亮節,不料晚年陷入這種無謂的糾紛中,所幸沒有失敗,保住了
名譽,但一個人上了歲數還要天天比武,想起來也是很大的煩惱。
至於李存義所言形意拳的「獨善其長」是什麼?老拳譜上有答案:「世之練藝者,必
目有所見而能有所作為,故白晝遇敵尚能僥幸取勝,若黑夜猝遇仇敵,目不能視,將
何以應之?唯形意拳,處黑夜間,隨感而發,有觸必應。」-------形意拳的精要,
不是練視力,聽力,而是練這份感應。
我在尚雲祥門下的師兄------單廣增告訴我,尚師睡覺的時候,在他身邊說話,走動
都沒事,可只要一把注意力放在他身上,尚師便挺身醒了。聽著神奇,但練形意拳日
子久了,一定會出現這一效果。形為所有外在,意為所有內在,形意拳就是「練一切
」,一切都知道。形意五行拳圖說上便沿襲了尚師這一說法,講的是敏感。
而且這個「有觸必應,隨感而發」還是「並不知其何以然」,是自發性的。唐師一次
給徒弟講拳,心中思索著什麼,處於失神的狀態。而這徒弟想試唐師的功夫,突然一
拳打來。唐師胡亂一撥弄便將他按爬下了,自己還是恍恍惚惚的。這徒弟從地上爬起
來,非常高興,覺得試出了唐師的真功夫。唐師卻從此不教他了,對外說:「某某某
已經超過我了」,其實便是將他逐出師門了。師徒間要坦誠相見,當傾心相授時,卻
還抱著「偷學點什麼」的心態,這種人是不堪傳授的,否則有了武功將做下不可收拾
的事,反而是害了他。
形意拳也叫行意拳。我們的師祖是劉奇蘭(劉翡玉),功夫出在兩條腿上,以身法著稱
,被贊為「龍形搜骨」,龍-------就是一條大身子,這一支的後人李存義,尚雲祥
,唐維祿,薛顛均以腿功身法著稱。跟李存義比武不要有後退回旋的打算,只要一退
,立刻被追上打倒,退無可退。
腿功是站樁站出來的,也是走出來的,唐維祿的徒弟尤其要走。早晨起來一走便是
十裡,兩手背後,活動著脊椎,或帶著點拳意。我們 有時將「行意拳」的「意」字
省去,順口地說,跟唐師學「行拳」。
唐師獨到的兵器是判官筆,在形意門中,判官筆就是雙槍,有一條胳膊長,槍頭是圓
的,練嫻熟後再縮成一條小臂的長度。我特意打造了一對銅的,也不用點穴了,這種
份量,不管捅在哪,人都得爬下。雙槍的技巧性比雙刀要高,說唐,說岳評書
中打得瓦崗山,岳家軍高掛免戰牌的人,用的都是雙槍。受這些評書影響,我當年練
雙槍的熱情很高,唐師一次來京,見我在耍判官筆,一下就火了,說「要跟他(尚雲
祥)學劍呀!」學得到尚雲祥的拳,學不到尚雲祥的劍,就等於白來了北京。唐師還
講,人使用棍子是天生的本事,什麼人拎著棍子都能去打架,而讓他手裡握跟劍,便
手足無措了,由此可見劍法的特殊。
我在尚門中名「李藝俠」,這是按照劉奇蘭師祖定下的輩份字號所起的名字,比我晚
一代的是「志」字輩。在尚門中學劍是隆重的事情,每天早晨起來要向劍磕頭,名為
「拜劍」。劍柄便代表老師,所謂「劍在如師在」。而且握劍時小指要虛鉤,
也算是對老師的一種禮儀。其實有內在道理,小指連通雙目,小指緊張會傷目,有的
人練形意拳後視力下降,就是握拳時小指太用力了,所謂「練形意拳招邪」的說法是
無稽之談,只是習者未得詳細傳授,妄自操習,違反了生理。
唐傳形意與燕青門交好,這個情誼是李存義定下的。有一位燕青門前輩,是李存義生
前好友(隱去其名),會鐵襠功,愛在洗澡時表演,結果在澡堂子裡招惹了一伙玩彈弓
的人找他麻煩。他傳來口訊要唐師援手,這也是他年老無徒弟的悲哀。
唐師為了礪練我,要我去解決。因為要對付彈弓,我就將判官筆裹進包袱,一背上就
去了。由於包袱重,在路上還遇上三個小強盜,我說:「裡面都是金條,咱們到樹林
裡分吧。」他們很詫異,但還是跟我進了樹林。我一拿出判官筆,他們就掉頭
跑了,可能以為我要殺人。這都是年輕時做的調皮事。
唐師的名號在當時很有威攝,我約那幾個玩彈弓的一談,就了解了此事。開始他們欺
我年輕,談起來沒完沒了,我就拍了桌子,還把茶壺砸了,他們就立刻表示不再鬧了
,骨子裡是怕唐師的。來之前唐師囑咐我:「不要動手,要講理。」但他們講
理就不會欺負老人了,跟他們講理是講不通的。
我在這位燕青門前輩家宿了一夜,他很擅聊,說著說著便談到了薛顛。他說薛顛是
李存義晚年的得意之徒,不料卻敗在了同門傅昌榮之手。倆人在一座酒樓上驟然交
手,薛顛被一記「回身掌」打下樓去,一摔在地上便站了起來,什麼話都沒說就走
了,一走就沒了去向。
李存義逝世時,他生前的友人來悼孝,遠道來的會多住上三五天,在國術館學員的請
求下,會在晚飯後表演功夫,其中一個身量極高的人身法快如鬼魅,將所有的都震住
了。他自稱是李存義弟子,國術館學員說:「師父沒教過這個。」他說:「我
是薛顛。」然後當中宣布了向傅昌榮的挑戰。
這種公然挑戰,傅昌榮必須得接,否則便損了名聲,但傅昌榮的友人看出了薛顛要
性命相搏,便將傅昌榮看住了(好像是八個人不讓傅昌榮出屋子),然後去北京請
尚雲祥出面。尚雲祥以大師兄的身份對薛,傅二人說:「你倆都是形意門中難得的
人才,不要兩虎相爭。」然後與諸方協調,讓薛顛當上了國術館館長。
--------------我回來後,將這聽聞對唐師講了,唐師說,薛顛與傅昌榮原本交好
,倆人借宿在關東的一家糧店,臨睡前試了試手,傅昌榮突然發力,把薛顛摔出去
了,窗框都撞裂了,薛顛深以為恥,便走了。他躲進五台山獨自練武,終於有了特
殊的領悟。
他向傅挑戰後,不是有中間人去找的尚雲祥,而是傅昌榮自己去的。薛顛的武功達
到「神變」的程度,傅昌榮也一直在長功夫,繞著臉盆走一圈,臉盆裡的水就旋起
來,簡直匪夷所思。其實他邁步看似極輕卻極重,腳一落地便將臉盆裡的水震蕩起
來。他的腿功已是「舉重若輕」的境界,一邁步便能傷人,薛傅的比武,真會必有
一傷的。
我年輕的時代正當薛顛名聲鼎盛,是絕對的大人物。隨尚雲祥習武後,我覺得功夫
有了長進,當時薛顛在上海,便想去找他比武。我把這一想法跟尚師說了,尚師沒
有表態,但過了幾天,唐師便從寧河趕到了北京,將我訓了一頓,說薛顛平時像個
教書先生,可臉一沉,動起手來如妖似魔,是給形意門撐門面的大天才。唐師訓我
時,尚師是回避在屋裡的。院子中擺著南瓜。唐師用腳鉤過一個,說:「南瓜是死
的,人是活的。你有多大力,也打不上薛顛的身。」
我後來在唐師的介紹下,見過薛顛兩次。他的五官,身材皆為貴相,的確是練武人
中的龍鳳,所以知道他的死訊時,我非常震驚,他原本不該是那樣的結局。
整理者續記:整理此文時,唐維祿重外孫薄榮利來電言:
薛顛最初是隨李存義一個周姓弟子習武,後來才得到李存義親傳,長了輩份。
唐維祿很早便認識薛顛,非常投緣。當時薛顛還是低輩份,見唐維祿是持師侄禮的。
薛顛向傅昌榮公然挑戰後,薛,傅二人都分別 找唐維祿商量(傅昌榮住在臨近縣城,
是唐家的常客)。
薛顛來到唐家,給唐維祿練了一趟拳,算是對自己十年苦練的匯報。唐維祿看出
薛顛對傅昌榮有殺心,就說:「你倆一動手就不是比武了,要不我代替他,打敗
了我就算打敗了他。」薛顛是愛面子的人,就不好再堅持了。其實薛,傅比武在
唐維祿這裡就已經攔下了,請尚雲祥出面,只是為了此事能夠收場,因為在武林
中的影響太大。
關於薛,傅的結仇,在天津地區流傳的說法是,薛顛在關東有一座武館,傅昌榮
把武館踢了,當時薛顛大愧,武館也不要了,空著手走了,一走十年。
唐家的武學現由唐維祿的嫡孫唐鳳華主持,依然遵照唐維祿定下的規矩,視教人
習武為義業,只收徒弟不收錢。唐家尊李仲軒老人為師爺,願隨著他的文章將
唐維祿的一個樁法要訣公開,讓世人對唐傳形意多一點了解。
唐維祿說站樁要「流血」,不是假想血管中血在流,而是站樁一會後,自然能體
會到一種流動感,似乎是流血。在這種流動感中,身上有的地方順暢,有的地方
異樣,便緩緩轉動,或是抖一抖,直到整體通暢。此法能治病,出功夫也是它。
以外在的 形體調整內在的機能-------也算是對「形意」二字的一種解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