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ealvis (小雅好可愛 ^.^~)
看板Management
標題Re: [討論] 產灣產業的未來..
時間Wed Aug 18 09:49:16 2004
: 賜教不敢當 我只是個小小的大學生..
 ̄▽ ̄||| 題外話...其實個人目前最羨慕的就是大學就能接觸企管的人了
七年前當家人考上電子...我就想來個工程師兄弟檔
誰曉得這並不是我的興趣...我要政大企研...T~T
: 講到日本的體質
: 這個就要從歷史背景說起
: 其實日本本來也是以壓低成本來競爭的
: 只是日本會ㄧ邊維持品質一邊壓低成本
我很好奇另外一件事情
在日本產品肆虐的同時...日本是否也有在文化上得到套利呢?
1950年 日本黑澤明的羅生門...以及一些日本文學與藝術更進一步
藉由駐日美軍東傳...這部分日本企業有佔到實質的便宜嗎?
就像近年外國人沒事會買旗袍一樣
搞得好像華人 = 清朝服裝...... ̄▽ ̄|||
: 這麼說吧
: 日本領先台灣十五年
: 早期在80年"日本第一"的時代
: 日本是一個很特別的經濟體
: 那時的日本已經算已開發國家了
: 人工也很昂貴
: 但是由於日本人精緻的生產哲學如...JIT
: 或是大前研一"5S"
: 都是以精細的控制壓低成本
: 日本人擅長於生產管理和工業工程
: 所以在人工飛漲的情況下還不至於生存不下去
: 在大約十年後的90年代
: 台灣就是走這條路依靠著高品質高效率的生產開始成為真正的電腦王國
同意...^^~
因為很多公司都是OEM...所以絕大部分都只能看訂單的"量"
: 而日本有一種特殊的財閥經濟
: 像三菱,三井等集團都是超級大超級多角化企業
: 政府有維持其運作的必要
: 所以政商掛鉤很嚴重
: 當然某方面也形成了重商政策
: 凡是有利於商業的都會去執行
: 如自由貿易啦,新航線啦
: 這點台灣常常受制於政治不能自由進行
: 但是這其實是很危險的
: 島國的命脈就是海洋和貿易
: 台灣有世界最大的海運公司
: 卻多半不能掛自己國旗...
: 這多少也是政治的問題
: 姑且不談
這麼說 @@"
當初SONY跟一度與松下集團對抗時
沒有被滅門算是奇蹟跟巧合摟?
我所知的說法是...因為松下的企業策略是採取順風車的策略
因此拿SONY去當作市場開發的前鋒.......................(陰謀論  ̄▽ ̄|||)
這個說法是值得採信的?
還是應該有其他的積極因素呢?
: 韓國比日本更是一個政商掛鉤的體質
: 之前不是吵的很兇說台灣ADSL太貴
: 普及度又不及韓國
: 這真是奇妙的指責
: 韓國是靠著政府在背後撐腰
: 負擔了很大的社會成本
: 才讓韓國有如此便宜的網路基礎建設
: 這就是一種政商掛鉤
: 連蓋網咖政府都有輔助
: 這完全不是一個公平的商業環境
: 所以韓國才能推出低價的產品
: 當然
: 自從Samsung和LG重新站立之後
: 韓國也稍有改觀了
: 變成向日本看齊
: 著重工業設計還有技術領先
: 像面板啦,照像手機啦
: 韓國在這方面有長足進步
@@a...原來是這樣...
我還以為是因為她們也有不錯的半導廠的關係
例如Samsung的記憶體隨身碟...主要就是因為她們的記憶體技術非常成熟
而且電路技術也頗ok...所以成本才非常低的
原來網路是個例外
: 台灣有時候很可惜
: 明明具有某些技術
: 卻沒有增加產品的附加價值
: 舉個例
: 最近賣的最好的隨身碟MP3是微星的MegaDisk
: 但是都是128Mb
: 韓國的iRiver可以比微星貴1200
: 還可以拿到亞馬遜書店賣
: 這就證實了韓國的工業設計實力已經超越了台灣
: 台灣目前工業設計比較好的大概只有BENQ吧
: 可是都會慢人一步就是了
 ̄▽ ̄||| 這只能怪最早期昇上去主管的都是工程師的關係
由於一向就是走cost-down...所以大家只能也只會往"血本無歸"這個方向思考
以個人觀察Acer為例(有待驗證與指正)
前陣子他推出NB暴動價...然後各種科技媒體也紛紛叫好
說Acer市占率大昇
個人只能直覺聯想還是廠商的1001招(當然如果有用...也是很讚的)
個人揣測是覺得會對品牌認同產生錯覺
也就是Acer一面想提升品牌形象...一面卻又繼續強化低價市場的行銷比例
消費者恐怕會confused
(以工程師較能了解他降價結構...才比較容易知道他物料配件從哪邊便宜
可惜的是...並非每個消費者都會先就讀完工科...才買台NB)
而就BenQ來說...我則是好奇
它的代工與品牌併行...是怎麼個合一
它的對手既不敢下高級貨源的單...怕洩漏商機
也不願意下低級貨源的單...免得扶植對手...那他代工到底代啥工?
又或者怎樣糜平衝突呢?
早期Acer是這樣陣亡的...後來代工品牌分家
BenQ的CEO則是仍然堅持可以併行...難道有其他奧義  ̄▽ ̄|||
: 台灣當然不可能複製日本的模式
: 事實上日本依然在走下坡
: 但是日本的工業設計
: 日本的貿易政策
: 對抗產業外移的因應
: 都是可以學習的
@@a...日本仍在走下坡喔?
可是這期HBR有列亞洲企業相關排名...日本仍然占了 7 or 8
(當然也許以前是榜上全日本就是了...Orz)
排除掉NTT之類的日本本土企業
其他像TOYATA等汽車...SONY等消費性電子
我覺得她們切入中國市場能夠很快就找到不錯的適應點耶(out-source等...)
雖然對岸對於日本設限頗多...文化敵意也頗深厚
但是跟我們的企業只能像包二奶一樣偷吃投資
總覺優勢總是比台灣企業好太多了...=.=+
而交流程度似乎也比歐美具有優勢
日本企業最後瓶頸大概也只在於總管不是華人...對華人市場敏感度與反應力也許較差
萬一中國大陸這個超大市場搶先變成日本企業的腹地
這麼一來無敵的就是日本企業了...=.=+
(當然中國大陸政府絕對不會坐視就是了)
: 你的說法我都很同意
: 等到我收集齊全資料再來找些個案研究吧
: 哈
: 交流才是成長的不二法門阿^^
m(_ _)m...好...謝謝妮的指教與交流...期待妮將來低個案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3.10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