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azaz (梧鼠)
看板Management
標題[轉錄]黃羊川的故事
時間Fri May 7 00:10:35 2004
※ [本文轉錄自 specialman 看板]
作者: goodperson (好人) 看板: specialman
標題: 黃羊川的故事
時間: Thu May 6 20:03:38 2004
在蘭州西北約 100公里的烏鞘嶺,一個海拔3500米的山口,是古絲綢之路進入河
西走廊的起點。黃羊川鄉就在烏鞘嶺再往西沿著絲路約70公里,一個叫古浪峽的附近。
古浪峽是河西走廊的一關口,兩邊都是高山,最狹窄之處僅20米,自古以來就是兵家
要地。傳說北宋楊家將的12寡婦曾爭戰於此,僅一人生還。在科技發達的今天,離古
浪峽不遠的深山里有一個叫黃羊川的鄉,正發生著極不尋常的變化。
黃羊川鄉是中國西部甘肅省的一個窮鄉,瀕臨戈壁沙漠,氣候干燥,每年降雨量
僅 300毫米。山區的土地貧瘠,人口二萬三千多,幾乎都是務農,大部份聚居在八十
幾個人煙稀少,外界難以接觸的「自然村」,靠天吃飯。用傳統的思維和方法,要改
這裡幾世紀來就沒變過的窮面貌,「難於上青天」。
受雨水捉弄的經濟
在中國大西北像黃羊川這樣的地方,許多鄉民每天要走到20公里遠地方的井去打
水。由於缺水,許多家裡仍喝著積聚的雨水或雪水。在這兒,乾旱已經連續五、六年
了,許多莊稼都大量欠收,有些地方甚至顆粒無成。在那些受乾涸蹂躪的村子裡,雨
水是村民們日常生活裡最重要的話題。他們對雨水的感情有點複雜﹔每年他們滿懷希
望,期待從天降下的甘霖,然而每年的等候還是落空,於是他們開始抱怨。年復一年
無助無結果地等待又等待,除了怨天憂人外,他們只能苦撐著把日子捱過。
缺乏科學的灌溉系統,如果天不下雨,農作物就欠收,農家的收入就大受影響,
農家的孩子們,尤其是女孩,就會大量地輟學,外出打工來添補家用。在農村裡,一
個孩子能讀完初中就算是很幸運的了。因為生員不足,許多學校幾乎都是空蕩蕩的,
校舍也是破破舊舊的。這景象在中國大西北地區是常有的。
留在村裡的,幾乎都只是老弱婦孺,操著傳統的生計。年輕力壯的都得外出打工,
去賺錢回來養家活口。家裡的耕地的產出,已無法養活一家子人了。在農業社會裡,
每家有自耕田。田裡每年的收成先滿足自家吃的口糧,有多餘的才賣到傳統市集或收
購站。賺年時,莊稼的產出不僅足夠家人的口糧,還能有多餘去賣錢給一家子帶來收
入。荒年時,莊稼則連口糧都收不上了,更甭想有收入。這時年輕力壯的就得離鄉背
景,外出打工掙錢來養家糊口。
呆在這兒,人們看不到任何希望。這兒,老年人不敢作夢,年輕人不見異象。他
們能為自己規劃的前景,是在村外﹔離家是他們唯一的出路。
信息時代的曙光呈現在黃羊川
在2000年,英業達集團(天津)公司的總經理林光信從一位在做義務支持教育的
員工那得知黃羊川的困苦和學生們的情況後,決定利用「十、一」的假期去那兒親自
考察。事後回憶,林光信總經理說:「那兒太窮了」,住校生的早餐是自家帶的饅頭
配涼水,中餐是面湯配自家帶來的饅頭--涼的。因為學校負擔不起鍋爐房的開支,學
生們就喝不上開水,只能喝「涼水」--生的。林光信問校長,如果讓學生們從早到晚
能喝得上開水,讓他們每周能吃得上三頓帶肉的湯麵,每個月要多少錢?校長算了算,
說要2500元人民幣。每月只要2500元就能解決三百多人的吃喝!林光信從此就把它當
作個人對學校每個月的奉獻。然而,他強調:「給錢不是解決他們的問題的方法。更
重要的是他們的心靈要得釋放,心智得開啟。唯有利用互聯網才能起到這功效」。
緊接著,英業達集團(天津)公司給黃羊川職中捐贈了計算機和網絡設備,派員
工培訓老師,協助學校架設校園局域網,並接上互聯網,不久,學校就有自己在互聯
網的網站。師生們都能上網了,從網上他們首度看到許多因窮山惡水而被阻隔在家鄉
外頭的新鮮事。更神奇的,這些外頭新鮮事近如咫尺,就在他們眼前。互聯網上飽含
各種教學資料和有用的信息,學校的教材來源大幅增加,遠遠超乎他們的想象。更重
要的,互聯網把他們與國際信息接軌,從此他們得目睹外頭的大千世界。互聯網開拓
了他們的視野,激起了他們的雄心,編織了他們對未來的夢想。
互聯網改變了一切
在黃羊川的案例裡(網址:
http://www.YellowSheepRiver.com ),互聯網技術
的無窮潛力得以嶄露頭角。藉互聯網的傳播,人類文明的信息可說是無遠弗界的。在
過去許多「匪夷所思」的夢想,現在藉互聯網都得以實現。互聯網違抗了所有傳統的
禁忌﹔在黃羊川,開始時也不過是一個「達康」( "dot-com " )學校,而且沒趕上
網絡「泡沫經濟」的浪潮,然而一連串骨牌效應式的事件,像一陣龍捲風,一下子把
這名不見經傳的窮鄉僻壤提升到國際人士所關注的,從此改變了它的舊面貌。
2000年 7月 2日--黃羊川職中接受英業達(天津)公司捐贈11台 486的計算機。
2000年 7月18日--學校首次為 300餘名學生開計算機課。
2000年10月11日--學校首次接上互聯網。
2000年11月20日--學校的網站(
http://www.YellowSheepRiver.com )正式在互聯網
公布。
2000年12月20日--學校的「校園網吧」開通。
2001年 2月16至24日--24名學生和 3名老師接受英業達(天津)公司邀請來京津參觀
學習。在這之前有許多人從未踏出家鄉之門。
2001年 5月10日--英業達(天津)公司派三名員工去黃羊川職中培訓師生在網上做多
媒體項目,並且幫助師生設立了97個網頁製作項目。
2001年 8月--師生們製作的 400網頁成果放上黃羊川網站,對世界公布。
2001年10月--英業達(天津)公司再度捐10台裝有One-Touch OS的計算機給學校的網
吧,特別為上網、收發電子郵件和學英語、學打字方便使用。
2001年10月15日--學校開始對鄉民開計算機培訓班。
2001年10月18日--「千鄉萬才」計劃在黃羊川推展,黃羊川職中成為該計劃的第一個「
基地」。
2001年11月30日--甘肅省副省長李重庵及有關部門領導專程來黃羊川職中考察,並肯
定它一年來在計算機育方面的顯著成果。
2001年12月 9日--中央教育部副司長袁成琛專程到學校實地考察後,指出黃羊川職中
依據自己的特色,走出了一條成功的網絡教育的路子。
2001年12月23日--學校所在地附近的村民答應捐一個43畝的園子給「千鄉萬才」做為
建網絡城鄉中心用。
2002年 1月13日--「千鄉萬才」創辦人溫世仁先生在中央電視 2台的「對話」節目中
宣揚「千鄉萬才」計劃是「西部開發十年可成」的實施者。
2002年 1月20日至 2月 3日-- 100名製作網頁,使用校園網吧和其「學英文」有成的
黃羊川職中學生在10名老師帶領下,來京津參觀學習。
2002年 3月 8日--千鄉萬才科技公司和學校附近大南沖村的村委會正式簽了土地協議,
為期50年免費使用。
2002年 3月25日--中央教育部長助理兼基礎教育司司長一行到黃羊川職中考察,他指
出要把黃羊川辦成一個農村鄉鎮中學信息化建設的一個特色示範學
校。
2002年 4月23日--「千鄉萬才」在黃羊川的「網絡城鄉中心」奠基。同時另 100台新
計算機送抵黃羊川職中的校園網吧,使該校 140台計算機對 630學
生的比例成為全國第一。
2002年 5月 1至 3日--首批代表北京國際學校的外籍中學生、老師和家長來到黃羊川
職中和師生交流。
2002年 6月 6日--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政策規劃司司長楊學山和處長虞兆峰專程
來校考察。楊司長指出:黃羊川近兩年來在信息化方面所做的事情
影響很大,李嵐清副總理在國家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
專門談到黃羊川的事情,並作了相關批示。經過實地考察和觀看,
也切實地感受到了當地利用信息化手段所發生的變化。
雖然互聯網不能取代在黃羊川日常生活的繁瑣,卻起到了一個關鍵性的作用:連
接「夢想」。坐在計算機顯示器前遨游網際網絡的大千世界,學生們各個的眼界大開,
心智探索,心靈躍躍。雖然他們的各樣物質條件仍然很差,許多設施依然陳舊,但是「
有志者事竟成」,他們已有強烈的向上心。他們的學習極為克苦,學生們上午起床備
課比雞叫還早,晚上在微弱的燭光下仍孜孜不倦的自習。
黃羊川效益的幕後
回顧黃羊川短短一年多地蛻變,是什麼讓從前貧窮面貌的晦氣一掃而空,讓學校
散發出的蓬勃朝氣,並且籠罩整個鄉?追根究柢,黃羊川案例的成功應歸功於「利他
精神」和「愛人如己」的主導思想,和「盈利為本」的企業運作。過去在不少其它地
方也有捐贈計算機和設備的案例,許多反而造成受贈者更加仰賴有錢者所捐贈的錢財
和物資。在黃羊川案例執行的過程中,稟著「利他」的策略和「愛人」的心,英業達
不僅只捐贈計算機設備,還和學校長期合作。不僅只幫他們連上網,還提供技術培訓
和支持。許多熱心的員工不僅只捐款送書,還充當「大哥哥、大姐姐」一對一地輔導
成長中的學生。
溫世仁先生用他那敏銳的商業眼光很快的看到,在信息時代裡尚未開發的中國大
西部,到處都是滿布商機。他構思了「千鄉萬才」計劃--把黃羊川模式複製到一千個
西部的城鄉,從而雇用萬名軟件、英文、打字(SET )的西部人才。基於這「盈利為
本」的運作原則,英業達(天津)公司對黃羊川職中的支助很快的變成和學校的合作。
不到一年,那兒許多績效都彰顯出來。學生和鄉民的觀念都改變了,眼光放遠了。那
兒,年輕人看到了遠景,年老人也開始敢有夢想了。
黃羊川職中成為附近的重點學校,所有父母都想把孩子往那兒送,學生的人數因
而從三百多在一年之間激增到六百多。學校使用計算機來培訓SET 技能和利用互聯網
的成功案例的消息不徑而走,引來中外許多關注和探訪。鄉民的觀念也大為改變;目
睹一年來的巨變,他們不僅深深地意識到知識型經濟的潛力和重要性,更積極參與改
造當地成「網絡城鄉」的工作。學校附近的村民們捐了一個43畝的園林做為「網絡城
鄉中心」的用地,奠基那天更是「萬人空巷」,有萬餘鄉民扶老攜幼趕來觀禮,見証
信息時代的降臨。地方政府為促進數碼化在黃羊川到位,也做了重要的基礎建設:聯
通黃羊川和國道的鄉村小路已經拓寬修繕,行動電話也通了,寬帶網絡服務也有了。
隨著黃羊川網絡城鄉中心的興建,更多的數碼化將一一跟進,為這原本是農業社會的
黃羊川鄉,鋪設發展知識型經濟的基礎。
黃羊川網絡城鄉中心
有強而有力的政府的支持,黃羊川的網絡城鄉中心將促進當地知識型經濟的發展。
首先,這中心是千鄉萬才公司在黃羊川的營運基地,作為軟件開發中心,並提供相關
的商務服務。這網絡城鄉中心也是信息時代的「生態示範」區,除了引用發達地區已
經習以為常的現代化設施,如衛浴、空調、信息設備外,還示範最新的電子商務,遠
距顧用和有品質的生活方式,讓數碼化從這中心擴散到周圍方圓約五平方公里的未來
網絡城鄉的所在地。
實質上,這是鄉民與外人交流的「平台」。這裡要建一個有 150間五星級水平的
客房,能供 150人開會的大廳和配套設備和服務,例如餐廳、旅游、休閒等。在這中
心裡,交流的形式--也是中心的商業模式,是以舉辦國際性的會議為主,以探討消彌
數碼落差和解決貧窮為議題,而中心附近的鄉村正是提供有關的案例最恰當的場所。
來這「黃羊川國際會議中心」開會的國際人士,將會帶來不同的觀念、生活習慣、生
活水平、知識、技巧、和金錢。對國際人士而言,他們來到一個農業社會的地方必須
在一個「數碼的基地」--像黃羊川國際會議中心,才能解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在這
基地外圍的鄉民,不得不竭其所能來和外來人打交道。為了賺取外來人的錢,鄉民們
首先提供他們最原始的勞力,他們的自然資源、風土人情等。為了賺取更多外來人的
錢,鄉民們也得接受更多外來的價值觀和生活習俗。鄉民們得從這網絡城鄉中心學習
更多「數碼」技能,--如 "SET " 和相關的職業技能,才能和這些知識經濟發達地區
來的外人「交流」,引進外力共同發展知識型的經濟。隨著各種國際會議的召開,更
多的「數碼」項目就會在四周開動起來,許多與傳統無關的新生意也逐一被帶動起來。
在不知不覺中周圍的景觀很快就改變了:雖然幾公里外頭還是農業社會,但在網絡城
鄉中心方圓五平方公里裡,已轉變成信息社會了。
--
http://www.book4u.com.tw/goods_template.asp?goods_ser=kk008466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68.18.176
印象中這是之前天下雜誌專訪英業達副總溫世仁先生的文章,
轉給大家學習一下,畢竟竟是天下的嘛.......
所以應該算跟管理有關吧 XD
--
尋找在午夜脫逃的妳... Cinderala...
不是王子的我... 根本沒有資格...進入皇宮大殿...
撿拾妳倉皇離去所遺留下來的玻璃鞋...
但我願我愛上的... 不是在人前華麗的妳...
而是平凡但擁有一顆美麗的心的妳...
與妳同樣平凡的我... 可以讓妳放下一切的武裝...不再擔心午夜的到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8.228.94
※ 編輯: aazaz 來自: 140.118.228.94 (05/07 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