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azaz (梧鼠)
看板Management
标题[转录]黄羊川的故事
时间Fri May 7 00:10:35 2004
※ [本文转录自 specialman 看板]
作者: goodperson (好人) 看板: specialman
标题: 黄羊川的故事
时间: Thu May 6 20:03:38 2004
在兰州西北约 100公里的乌鞘岭,一个海拔3500米的山口,是古丝绸之路进入河
西走廊的起点。黄羊川乡就在乌鞘岭再往西沿着丝路约70公里,一个叫古浪峡的附近。
古浪峡是河西走廊的一关口,两边都是高山,最狭窄之处仅20米,自古以来就是兵家
要地。传说北宋杨家将的12寡妇曾争战於此,仅一人生还。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离古
浪峡不远的深山里有一个叫黄羊川的乡,正发生着极不寻常的变化。
黄羊川乡是中国西部甘肃省的一个穷乡,濒临戈壁沙漠,气候干燥,每年降雨量
仅 300毫米。山区的土地贫瘠,人口二万三千多,几乎都是务农,大部份聚居在八十
几个人烟稀少,外界难以接触的「自然村」,靠天吃饭。用传统的思维和方法,要改
这里几世纪来就没变过的穷面貌,「难於上青天」。
受雨水捉弄的经济
在中国大西北像黄羊川这样的地方,许多乡民每天要走到20公里远地方的井去打
水。由於缺水,许多家里仍喝着积聚的雨水或雪水。在这儿,乾旱已经连续五、六年
了,许多庄稼都大量欠收,有些地方甚至颗粒无成。在那些受乾涸蹂躏的村子里,雨
水是村民们日常生活里最重要的话题。他们对雨水的感情有点复杂﹔每年他们满怀希
望,期待从天降下的甘霖,然而每年的等候还是落空,於是他们开始抱怨。年复一年
无助无结果地等待又等待,除了怨天忧人外,他们只能苦撑着把日子捱过。
缺乏科学的灌溉系统,如果天不下雨,农作物就欠收,农家的收入就大受影响,
农家的孩子们,尤其是女孩,就会大量地辍学,外出打工来添补家用。在农村里,一
个孩子能读完初中就算是很幸运的了。因为生员不足,许多学校几乎都是空荡荡的,
校舍也是破破旧旧的。这景象在中国大西北地区是常有的。
留在村里的,几乎都只是老弱妇孺,操着传统的生计。年轻力壮的都得外出打工,
去赚钱回来养家活口。家里的耕地的产出,已无法养活一家子人了。在农业社会里,
每家有自耕田。田里每年的收成先满足自家吃的口粮,有多余的才卖到传统市集或收
购站。赚年时,庄稼的产出不仅足够家人的口粮,还能有多余去卖钱给一家子带来收
入。荒年时,庄稼则连口粮都收不上了,更甭想有收入。这时年轻力壮的就得离乡背
景,外出打工挣钱来养家糊口。
呆在这儿,人们看不到任何希望。这儿,老年人不敢作梦,年轻人不见异象。他
们能为自己规划的前景,是在村外﹔离家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信息时代的曙光呈现在黄羊川
在2000年,英业达集团(天津)公司的总经理林光信从一位在做义务支持教育的
员工那得知黄羊川的困苦和学生们的情况後,决定利用「十、一」的假期去那儿亲自
考察。事後回忆,林光信总经理说:「那儿太穷了」,住校生的早餐是自家带的馒头
配凉水,中餐是面汤配自家带来的馒头--凉的。因为学校负担不起锅炉房的开支,学
生们就喝不上开水,只能喝「凉水」--生的。林光信问校长,如果让学生们从早到晚
能喝得上开水,让他们每周能吃得上三顿带肉的汤面,每个月要多少钱?校长算了算,
说要2500元人民币。每月只要2500元就能解决三百多人的吃喝!林光信从此就把它当
作个人对学校每个月的奉献。然而,他强调:「给钱不是解决他们的问题的方法。更
重要的是他们的心灵要得释放,心智得开启。唯有利用互联网才能起到这功效」。
紧接着,英业达集团(天津)公司给黄羊川职中捐赠了计算机和网络设备,派员
工培训老师,协助学校架设校园局域网,并接上互联网,不久,学校就有自己在互联
网的网站。师生们都能上网了,从网上他们首度看到许多因穷山恶水而被阻隔在家乡
外头的新鲜事。更神奇的,这些外头新鲜事近如咫尺,就在他们眼前。互联网上饱含
各种教学资料和有用的信息,学校的教材来源大幅增加,远远超乎他们的想象。更重
要的,互联网把他们与国际信息接轨,从此他们得目睹外头的大千世界。互联网开拓
了他们的视野,激起了他们的雄心,编织了他们对未来的梦想。
互联网改变了一切
在黄羊川的案例里(网址:
http://www.YellowSheepRiver.com ),互联网技术
的无穷潜力得以崭露头角。藉互联网的传播,人类文明的信息可说是无远弗界的。在
过去许多「匪夷所思」的梦想,现在藉互联网都得以实现。互联网违抗了所有传统的
禁忌﹔在黄羊川,开始时也不过是一个「达康」( "dot-com " )学校,而且没赶上
网络「泡沫经济」的浪潮,然而一连串骨牌效应式的事件,像一阵龙卷风,一下子把
这名不见经传的穷乡僻壤提升到国际人士所关注的,从此改变了它的旧面貌。
2000年 7月 2日--黄羊川职中接受英业达(天津)公司捐赠11台 486的计算机。
2000年 7月18日--学校首次为 300余名学生开计算机课。
2000年10月11日--学校首次接上互联网。
2000年11月20日--学校的网站(
http://www.YellowSheepRiver.com )正式在互联网
公布。
2000年12月20日--学校的「校园网吧」开通。
2001年 2月16至24日--24名学生和 3名老师接受英业达(天津)公司邀请来京津参观
学习。在这之前有许多人从未踏出家乡之门。
2001年 5月10日--英业达(天津)公司派三名员工去黄羊川职中培训师生在网上做多
媒体项目,并且帮助师生设立了97个网页制作项目。
2001年 8月--师生们制作的 400网页成果放上黄羊川网站,对世界公布。
2001年10月--英业达(天津)公司再度捐10台装有One-Touch OS的计算机给学校的网
吧,特别为上网、收发电子邮件和学英语、学打字方便使用。
2001年10月15日--学校开始对乡民开计算机培训班。
2001年10月18日--「千乡万才」计划在黄羊川推展,黄羊川职中成为该计划的第一个「
基地」。
2001年11月30日--甘肃省副省长李重庵及有关部门领导专程来黄羊川职中考察,并肯
定它一年来在计算机育方面的显着成果。
2001年12月 9日--中央教育部副司长袁成琛专程到学校实地考察後,指出黄羊川职中
依据自己的特色,走出了一条成功的网络教育的路子。
2001年12月23日--学校所在地附近的村民答应捐一个43亩的园子给「千乡万才」做为
建网络城乡中心用。
2002年 1月13日--「千乡万才」创办人温世仁先生在中央电视 2台的「对话」节目中
宣扬「千乡万才」计划是「西部开发十年可成」的实施者。
2002年 1月20日至 2月 3日-- 100名制作网页,使用校园网吧和其「学英文」有成的
黄羊川职中学生在10名老师带领下,来京津参观学习。
2002年 3月 8日--千乡万才科技公司和学校附近大南冲村的村委会正式签了土地协议,
为期50年免费使用。
2002年 3月25日--中央教育部长助理兼基础教育司司长一行到黄羊川职中考察,他指
出要把黄羊川办成一个农村乡镇中学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特色示范学
校。
2002年 4月23日--「千乡万才」在黄羊川的「网络城乡中心」奠基。同时另 100台新
计算机送抵黄羊川职中的校园网吧,使该校 140台计算机对 630学
生的比例成为全国第一。
2002年 5月 1至 3日--首批代表北京国际学校的外籍中学生、老师和家长来到黄羊川
职中和师生交流。
2002年 6月 6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政策规划司司长杨学山和处长虞兆峰专程
来校考察。杨司长指出:黄羊川近两年来在信息化方面所做的事情
影响很大,李岚清副总理在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
专门谈到黄羊川的事情,并作了相关批示。经过实地考察和观看,
也切实地感受到了当地利用信息化手段所发生的变化。
虽然互联网不能取代在黄羊川日常生活的繁琐,却起到了一个关键性的作用:连
接「梦想」。坐在计算机显示器前遨游网际网络的大千世界,学生们各个的眼界大开,
心智探索,心灵跃跃。虽然他们的各样物质条件仍然很差,许多设施依然陈旧,但是「
有志者事竟成」,他们已有强烈的向上心。他们的学习极为克苦,学生们上午起床备
课比鸡叫还早,晚上在微弱的烛光下仍孜孜不倦的自习。
黄羊川效益的幕後
回顾黄羊川短短一年多地蜕变,是什麽让从前贫穷面貌的晦气一扫而空,让学校
散发出的蓬勃朝气,并且笼罩整个乡?追根究柢,黄羊川案例的成功应归功於「利他
精神」和「爱人如己」的主导思想,和「盈利为本」的企业运作。过去在不少其它地
方也有捐赠计算机和设备的案例,许多反而造成受赠者更加仰赖有钱者所捐赠的钱财
和物资。在黄羊川案例执行的过程中,禀着「利他」的策略和「爱人」的心,英业达
不仅只捐赠计算机设备,还和学校长期合作。不仅只帮他们连上网,还提供技术培训
和支持。许多热心的员工不仅只捐款送书,还充当「大哥哥、大姐姐」一对一地辅导
成长中的学生。
温世仁先生用他那敏锐的商业眼光很快的看到,在信息时代里尚未开发的中国大
西部,到处都是满布商机。他构思了「千乡万才」计划--把黄羊川模式复制到一千个
西部的城乡,从而雇用万名软件、英文、打字(SET )的西部人才。基於这「盈利为
本」的运作原则,英业达(天津)公司对黄羊川职中的支助很快的变成和学校的合作。
不到一年,那儿许多绩效都彰显出来。学生和乡民的观念都改变了,眼光放远了。那
儿,年轻人看到了远景,年老人也开始敢有梦想了。
黄羊川职中成为附近的重点学校,所有父母都想把孩子往那儿送,学生的人数因
而从三百多在一年之间激增到六百多。学校使用计算机来培训SET 技能和利用互联网
的成功案例的消息不径而走,引来中外许多关注和探访。乡民的观念也大为改变;目
睹一年来的巨变,他们不仅深深地意识到知识型经济的潜力和重要性,更积极参与改
造当地成「网络城乡」的工作。学校附近的村民们捐了一个43亩的园林做为「网络城
乡中心」的用地,奠基那天更是「万人空巷」,有万余乡民扶老携幼赶来观礼,见证
信息时代的降临。地方政府为促进数码化在黄羊川到位,也做了重要的基础建设:联
通黄羊川和国道的乡村小路已经拓宽修缮,行动电话也通了,宽带网络服务也有了。
随着黄羊川网络城乡中心的兴建,更多的数码化将一一跟进,为这原本是农业社会的
黄羊川乡,铺设发展知识型经济的基础。
黄羊川网络城乡中心
有强而有力的政府的支持,黄羊川的网络城乡中心将促进当地知识型经济的发展。
首先,这中心是千乡万才公司在黄羊川的营运基地,作为软件开发中心,并提供相关
的商务服务。这网络城乡中心也是信息时代的「生态示范」区,除了引用发达地区已
经习以为常的现代化设施,如卫浴、空调、信息设备外,还示范最新的电子商务,远
距顾用和有品质的生活方式,让数码化从这中心扩散到周围方圆约五平方公里的未来
网络城乡的所在地。
实质上,这是乡民与外人交流的「平台」。这里要建一个有 150间五星级水平的
客房,能供 150人开会的大厅和配套设备和服务,例如餐厅、旅游、休闲等。在这中
心里,交流的形式--也是中心的商业模式,是以举办国际性的会议为主,以探讨消弥
数码落差和解决贫穷为议题,而中心附近的乡村正是提供有关的案例最恰当的场所。
来这「黄羊川国际会议中心」开会的国际人士,将会带来不同的观念、生活习惯、生
活水平、知识、技巧、和金钱。对国际人士而言,他们来到一个农业社会的地方必须
在一个「数码的基地」--像黄羊川国际会议中心,才能解决日常生活的需要。而在这
基地外围的乡民,不得不竭其所能来和外来人打交道。为了赚取外来人的钱,乡民们
首先提供他们最原始的劳力,他们的自然资源、风土人情等。为了赚取更多外来人的
钱,乡民们也得接受更多外来的价值观和生活习俗。乡民们得从这网络城乡中心学习
更多「数码」技能,--如 "SET " 和相关的职业技能,才能和这些知识经济发达地区
来的外人「交流」,引进外力共同发展知识型的经济。随着各种国际会议的召开,更
多的「数码」项目就会在四周开动起来,许多与传统无关的新生意也逐一被带动起来。
在不知不觉中周围的景观很快就改变了:虽然几公里外头还是农业社会,但在网络城
乡中心方圆五平方公里里,已转变成信息社会了。
--
http://www.book4u.com.tw/goods_template.asp?goods_ser=kk0084669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10.68.18.176
印象中这是之前天下杂志专访英业达副总温世仁先生的文章,
转给大家学习一下,毕竟竟是天下的嘛.......
所以应该算跟管理有关吧 XD
--
寻找在午夜脱逃的你... Cinderala...
不是王子的我... 根本没有资格...进入皇宫大殿...
捡拾你仓皇离去所遗留下来的玻璃鞋...
但我愿我爱上的... 不是在人前华丽的你...
而是平凡但拥有一颗美丽的心的你...
与你同样平凡的我... 可以让你放下一切的武装...不再担心午夜的到来...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140.118.228.94
※ 编辑: aazaz 来自: 140.118.228.94 (05/07 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