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yoyoD (沒錯就是我)
看板Keelung
標題[誌人]馬水龍:原鄉的聲音,盡是我創作源頭!
時間Tue Jun 7 00:29:06 2005
馬水龍:原鄉的聲音,盡是我創作源頭!
記憶中的鑼鼓點、南北管、歌仔戲等原鄉的聲音,成了馬水龍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
未來,他也計畫創作一部以台灣原住民為題材,結合管弦樂與合唱的音樂交響詩篇。
很多人不知道,台灣人耳熟能詳的中廣台歌,便是取自馬水龍的名作「梆笛交響曲」
。這位一九三九年生於基隆的作曲家,據他的學生,同時也與他共事多年的中華民國作曲
家協會王士文秘書形容說,是「再樸實不過的漁港之子」,從他所愛好的飲食即可見一斑
。第一次請學生們吃飯,馬水龍選擇了牛肉麵;在五星級飯店有飯局,他也不改其志,專
點輕鬆自在的牛肉麵,不用刀、不用叉,可以簡簡單單填飽肚子。
馬水龍回憶起兒時點滴,認為父親喜愛熱鬧通俗的北管,對他影響甚巨。當時,他並
沒有太多與國外音樂接觸的機會,到街頭巷尾去聆聽歌仔戲、看野台戲,就是他唯一的音
樂欣賞,也奠定了日後的音樂充滿了本土生命力。
◆尋找東方傳統
對傳統的認同與熱愛,在馬水龍的音樂中表露無遺。一九六四年,師事蕭而化教授、
主修作曲的馬水龍自國立藝術專校畢業,七二年,獲西德雷根斯堡音樂學院全額獎學金,
便赴德留學,在德國三年時間,師事席格蒙博士,並於七五年以最優異成績畢業。他也是
第一位於林肯中心做整場個人作品發表會的台灣作曲家。
一直以創作本土樂曲為職志的馬水龍,打從一開始,就執著於呈現台灣人的精神。在
國外研修的期間,偶然在一場音樂會中與鄰座德國人對話,更堅定了他不隨外國音樂起舞
的信念。他說,那兩位德國觀眾對台上韓國小提琴家演奏布拉姆斯、貝多芬的音樂,深感
失望,他們原本希望聽到的,是不同於西方而具有獨特東方精神的韓國音樂;他們甚至用
了「畸型」、「遺憾」、「奇怪」的字眼來形容這場演奏,因為西方人可以更精準地表達
西方老祖宗的音樂。
東方的傳統,如果東方人自己都不去傳承發揚,又有誰來做呢?隔年的一月,也正是
馬水龍在德國雷根斯堡的第一場樂展,趁此機會,馬水龍力邀這兩位德國朋友來參加他所
發表「來自福爾摩莎的聲音」。
◆最痛苦的歲月
自一九八一至九四年,長達十三年的期間,馬水龍戲稱是他「最痛苦的一段歲月」,
因為時值國立藝術學院(現為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草創階段,一切百廢待舉,對於一個藝
術創作者而言,每日繁瑣的教育行政工作令他精疲力盡,時常是腦中一片空白,根本無心
創作,經過多次請辭,終於在九四年如願辭卸院長一職,他幾乎是用「逃」的到了美國去
,重新尋找創作的原動力。
近幾年來,馬水龍創作力旺盛,他並不強求作曲的量,只求好的品質,平均來說,每
年至少有二至三首的作品誕生。一九九七年的「基隆國際現代藝術節」,馬水龍擔任總監
,發表創新的說唱劇劇種「霸王虞姬」,他深受西方文化潮流的衝擊,對於「我們的歌劇
在哪裡?」感到空虛與衝動,於是勇於創新,以現代的製作手法結合了獨唱、混聲合唱、
管絃樂、說白、旁白,完成了這部氣勢磅礡、英雄美人音樂劇。
馬水龍認為,「音樂只有好壞之分,並沒有新舊之別,今天的新,將成為明天的傳統
,如果不知昨日,今日如何走下去?明日又如何到來?」於是記憶中的鑼鼓點、南北管、
歌仔戲等原鄉的聲音,成了他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未來,他也計畫創作一部以台灣原住
民為題材,結合管弦樂與合唱的音樂交響詩篇。
◆詩就好像音樂
馬水龍一九九四年夏天之後的作品,包括抒發鄉土情懷的「白鷺鷥的願望」、敘述關
渡平原晨昏朝陽與晚霞光影的變化及朦朧晨霧與夜晚繁燈燦爛的「關渡隨想」、與「懷念
」。自幼對繪畫創作有著狂熱的馬水龍,擷取水墨畫中虛實相生的概念,將彩筆幻化為五
線譜,將藝術創作的本質,以不同的素材發揮在時間與空間的對比、織度與密度的互換及
實體與空靈的轉變。
至於一九九七年發表的「霸王虞姬」,以清唱方式呈現「序曲」及「烏江同殉」。另
外三首演唱歌曲,是充滿了畫面趣味的歌曲,其中的「踢踢踏」是余光中的詩作,「童年
的夏天真熱鬧╱成群的木拖滿地拖╱從日起╱到日落╱跺了蹬蹬......」。
馬水龍對寫詩也很有興趣,認為語言是一切音樂的根本,語言本身的旋律與節奏,就
是一首樂曲。他說,自己目前的遺憾,就是還未寫出以台語發音的歌曲,這也是他未來的
目標之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25.118.44
※ 編輯: yoyoD 來自: 163.25.118.44 (06/07 00:30)
1F:→ No278: 佛,樓下買 10/02 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