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yoyoD (没错就是我)
看板Keelung
标题[志人]马水龙:原乡的声音,尽是我创作源头!
时间Tue Jun 7 00:29:06 2005
马水龙:原乡的声音,尽是我创作源头!
记忆中的锣鼓点、南北管、歌仔戏等原乡的声音,成了马水龙源源不绝的创作灵感。
未来,他也计画创作一部以台湾原住民为题材,结合管弦乐与合唱的音乐交响诗篇。
很多人不知道,台湾人耳熟能详的中广台歌,便是取自马水龙的名作「梆笛交响曲」
。这位一九三九年生於基隆的作曲家,据他的学生,同时也与他共事多年的中华民国作曲
家协会王士文秘书形容说,是「再朴实不过的渔港之子」,从他所爱好的饮食即可见一斑
。第一次请学生们吃饭,马水龙选择了牛肉面;在五星级饭店有饭局,他也不改其志,专
点轻松自在的牛肉面,不用刀、不用叉,可以简简单单填饱肚子。
马水龙回忆起儿时点滴,认为父亲喜爱热闹通俗的北管,对他影响甚巨。当时,他并
没有太多与国外音乐接触的机会,到街头巷尾去聆听歌仔戏、看野台戏,就是他唯一的音
乐欣赏,也奠定了日後的音乐充满了本土生命力。
◆寻找东方传统
对传统的认同与热爱,在马水龙的音乐中表露无遗。一九六四年,师事萧而化教授、
主修作曲的马水龙自国立艺术专校毕业,七二年,获西德雷根斯堡音乐学院全额奖学金,
便赴德留学,在德国三年时间,师事席格蒙博士,并於七五年以最优异成绩毕业。他也是
第一位於林肯中心做整场个人作品发表会的台湾作曲家。
一直以创作本土乐曲为职志的马水龙,打从一开始,就执着於呈现台湾人的精神。在
国外研修的期间,偶然在一场音乐会中与邻座德国人对话,更坚定了他不随外国音乐起舞
的信念。他说,那两位德国观众对台上韩国小提琴家演奏布拉姆斯、贝多芬的音乐,深感
失望,他们原本希望听到的,是不同於西方而具有独特东方精神的韩国音乐;他们甚至用
了「畸型」、「遗憾」、「奇怪」的字眼来形容这场演奏,因为西方人可以更精准地表达
西方老祖宗的音乐。
东方的传统,如果东方人自己都不去传承发扬,又有谁来做呢?隔年的一月,也正是
马水龙在德国雷根斯堡的第一场乐展,趁此机会,马水龙力邀这两位德国朋友来参加他所
发表「来自福尔摩莎的声音」。
◆最痛苦的岁月
自一九八一至九四年,长达十三年的期间,马水龙戏称是他「最痛苦的一段岁月」,
因为时值国立艺术学院(现为国立台北艺术大学)草创阶段,一切百废待举,对於一个艺
术创作者而言,每日繁琐的教育行政工作令他精疲力尽,时常是脑中一片空白,根本无心
创作,经过多次请辞,终於在九四年如愿辞卸院长一职,他几乎是用「逃」的到了美国去
,重新寻找创作的原动力。
近几年来,马水龙创作力旺盛,他并不强求作曲的量,只求好的品质,平均来说,每
年至少有二至三首的作品诞生。一九九七年的「基隆国际现代艺术节」,马水龙担任总监
,发表创新的说唱剧剧种「霸王虞姬」,他深受西方文化潮流的冲击,对於「我们的歌剧
在哪里?」感到空虚与冲动,於是勇於创新,以现代的制作手法结合了独唱、混声合唱、
管弦乐、说白、旁白,完成了这部气势磅礡、英雄美人音乐剧。
马水龙认为,「音乐只有好坏之分,并没有新旧之别,今天的新,将成为明天的传统
,如果不知昨日,今日如何走下去?明日又如何到来?」於是记忆中的锣鼓点、南北管、
歌仔戏等原乡的声音,成了他源源不绝的创作灵感。未来,他也计画创作一部以台湾原住
民为题材,结合管弦乐与合唱的音乐交响诗篇。
◆诗就好像音乐
马水龙一九九四年夏天之後的作品,包括抒发乡土情怀的「白鹭鸶的愿望」、叙述关
渡平原晨昏朝阳与晚霞光影的变化及朦胧晨雾与夜晚繁灯灿烂的「关渡随想」、与「怀念
」。自幼对绘画创作有着狂热的马水龙,撷取水墨画中虚实相生的概念,将彩笔幻化为五
线谱,将艺术创作的本质,以不同的素材发挥在时间与空间的对比、织度与密度的互换及
实体与空灵的转变。
至於一九九七年发表的「霸王虞姬」,以清唱方式呈现「序曲」及「乌江同殉」。另
外三首演唱歌曲,是充满了画面趣味的歌曲,其中的「踢踢踏」是余光中的诗作,「童年
的夏天真热闹╱成群的木拖满地拖╱从日起╱到日落╱跺了蹬蹬......」。
马水龙对写诗也很有兴趣,认为语言是一切音乐的根本,语言本身的旋律与节奏,就
是一首乐曲。他说,自己目前的遗憾,就是还未写出以台语发音的歌曲,这也是他未来的
目标之一。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163.25.118.44
※ 编辑: yoyoD 来自: 163.25.118.44 (06/07 00:30)
1F:→ No278: 佛,楼下买 10/02 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