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sbak (look)
看板KMT
標題族群議題淺論
時間Mon May 24 00:49:32 2004
族群議題淺論 2004/05/23/星期日/台北縣 by Asbak
------------------------------------------------------------------
首先聲明:
我是泛綠的,而且我的文章很長,本篇您可能會大感不悅,但請一定要耐心
看完全部,再來批評。
我希望大家能夠理性討論。我的想法一定會有錯誤的地方,歡迎指正,但請
不要淪為謾罵。
我是男性,25歲的台灣漢人,若我的論點侵犯到您,或顯得太幼稚,請告訴
我,如何才是正確貼近女性觀點與南島民族價值,謝謝。因為我在這兩部分
真的很無知、很不懂。
本文我並沒有去找數據作統計計算,這是我這篇論點一定會出現的瑕疵,請
包涵。畢竟我的時間不多,學識也有限。可以的話請幫我證明或反證,感激
不盡。
無論如何,我還是先說一聲:抱歉了。
------------------------------------------------------------------
520總統就職典禮終於過去了,這次的總統大選算是接近尾聲。只不過離真
正畫上句點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我想要直到年底立委選舉的民意版圖重分
配結果出爐之後,才能夠解決選舉無效的爭議,畢竟民意有其法律性。
選後民進黨和泛國民黨都採取了程度不等的改革取向,同時社會對於族群議
題開始出現了排斥的聲音,族群與民主的議題包裹開始出現了反思,這是一
個很正面的思維提昇,縱使就此發聲的政治人物不脫有反制台奸抹黑的選票
考量,稍嫌模糊了並減損了些理想性。
以下是我對2004總統大選前後情勢演變與族群議題內涵的一些心得與看法:
------------------------------------------------------------------
我想這次大選有一項很重要的貢獻:『族群議題與民主化議題的包裹脫勾』
連宋兩位主席在選後提出選舉訴訟,指責假政治暗殺、選務疏失實為作票。
部分自稱為外省人的立委召開記者會哭訴遭到民間省籍意識打壓,沈富雄亦
如此,大談以後政治人物不要再說些愛台灣不愛台灣的話了。
與選前的二二八牽手護台灣,與換總統、救台灣的兩場超大型全民運動一起
綜合來看,這些情況表明了些什麼?與我們各自的生活週遭對比,是不是有
其關聯性?我想從自身的氛圍來審視,也許會有很不錯的觀察。
牽手活動原本我以為只是民進黨的政治操作,不過看了電視畫面轉播,從北
到南的人潮,讓我發現其實台灣人對民主的熱情,已經超越了政客的選票計
算,大家是很認真在紀念過去並享受當下的民主果實,由政治運作轉變成為
慶典的形式,讓我完全改變了對於二二八牽手活動的預設立場,雖說當天看
起來是有點像民主大拜拜。推估民進黨辦牽手活動的本意,我想應該還是有
利用歷史悲情以換取選票的操作成分在,但許多人卻以希望與歡樂來參與。
這次的牽手活動我個人認為已經從單一政黨的選舉『活動』超越出去,大大
表現出群眾自主、自發參與的正面價值,而有一點點民主『運動』的味道。
換總統、救台灣的活動,事前我則是覺得有點不屑。不過一樣,當我看到電
視畫面上的那麼多人聚集,怎麼可能以政治動員一語帶過,抹掉其自動參加
的心情?陳文茜節目的Live現場在槍擊案之前,所吸引的聽眾數目,那場面
之大,聆聽眼光的期盼之殷切,也讓我有了全新的思考。再加上320當晚以
及之後府前廣場的群眾集合,雖有其暴力失控、焦點模糊與脅眾權謀的污點
,但是再再都讓我有所醒悟:這次的選舉,不能夠僅僅以延聘專家科學辦案
和法院裁定選舉爭訟的方式來論定成敗。陳總統以被害人的身分,之所以會
遭受到那麼多的攻擊、污衊與嘲諷,我想應該不止於為了爭辯槍擊案、公投
綁票與大選作票的表面形式。泛藍支持者對陳總統的不信任,應該是有累積
性的,從更早之前就開始了,結果表現為第一時間質疑槍案真假、府前聚集
要求真相,以至於現在仍有人在有氣無力地吵吵嚷嚷。凡此種種,均可視為
一個宣洩的缺口,雖說後來演變得不太理性、不太合乎邏輯,但是其人數之
眾、其民意之代表性,亦不可讓人輕易抹煞。
------------------------------------------------------------------
『族群議題在台灣的歷史上,有其正面意義。雖然今日已成負面印象,但是
我們必須從歷史架構下來了解它,才能有較為客觀的認識。』
無論稱國民黨與國民政府是所謂外來政權還是戰敗的內戰政府,不管稱外省
人來台是國內殖民還是接納流亡同胞,我們都得要秤量看看說話者背後的真
正意圖。至少就我知道,我的祖父輩是從歡迎轉而厭惡國民黨與外省人的,
對於日本人的態度則恰恰相反,由厭惡轉而懷念。這現象很有趣。
我現在剛服完兵役,我讀高中的時候曾經和同學在公車上談論國民黨的腐敗
與不齒,當時車上有一位老伯聽著聽著就跑來跟我們聊,不用想他就是所謂
的外省人,而且是一位外省小兵。他告訴我們以前二二八很慘的,在台北縣
永和一帶的橋下不知道丟了多少屍體。他說他想到那時還覺得很殘忍,虐待
人的方法每每有個好聽名字:金華火腿、北京烤鴨,聽起來都很像名菜,不
過都很過分,那老人邊說邊嘆氣,直說太悲慘了。
我的舅舅很討厭國民黨,很討厭軍隊。但是我媽媽跟我說,其實她一生沒什
麼感受到白色恐怖,因為她住在鄉下,年輕時到台北工作也沒感到什麼特別
的。同樣生長在宜蘭,同是一家人,為什麼感受差異那麼大?我猜,除非真
遇到迫害,否則也是有帝力於我何有哉之處。都市與鄉村,知識份子與鄉下
人,還有其他的分別法,對過去的看法都有差異,而且輕重很大。
其實不必爭論太多國民黨二二八是抓了幾百人還是殺了數萬人,總之台灣長
官公署與後來的國民政府的確犯下了許多錯誤,對於外省人的優遇長期以來
讓人感到不滿。感受人人不一,當權者甚至可能很陶醉,然而過去的威權黨
國讓很多人感到很不滿,有許多民主前輩為了理想不顧凶險,這確是事實。
由於國民政府歷史上存在的族群待遇差別政策,再加上其威權政黨與白色恐
怖性格,反對運動的前輩們自然而然的把反對威權政府以及反對外省人歧視
的現實不滿連結在一起,要求開啟民主、要求人人平等,這表現起來,就是
族群議題之始,也就是族群議題與民主化議題為何會被民進黨長期包裹起來
作為政見的原因。
『族群議題的提出,在舊日的台灣,有其正當性與進步性』
族群議題讓被壓迫的本省人有一個抒發的缺口,從中國歷史上的反對貪官污
吏的模式跳脫出來,不再只是上頭換一個地方官就了事。人本生而平等,不
可以因為外省人是國民政府與革命軍的主力,就漠視台灣本省人的權益。政
治參與機制必須民主化,否則本省人只能永遠幫外省官員作長工,這是我的
家族中老一輩人很普遍的心情。
我想民進黨長期以來操作族群議題的理由與背景,大致可以做如上解釋。
不過2004年320選後,大家為什麼又高喊消弭族群裂痕?我想最基本的原因
在於,民主機制的開啟越來越普遍與深化,台灣漢人的本省與外省分野也因
為法制化、經濟繁榮、交通發展以及婚姻的因素漸漸消失或被隱藏掉了,喪
失其議題性。所以到了今天族群議題開始被人厭惡,有了慾除之而後快的強
烈感受。
『到了今日的台灣,族群議題與民主化議題的包裹脫勾,已成主流趨勢』
誰違反趨勢,誰就會被淘汰。
------------------------------------------------------------------
但是今日在否定族群議題正當性的同時,我們也必須認清,提出消除族群界
線議題的人,真的是在促進融合,還是從反方面操作族群議題?
選後泛藍炮打民進黨,要求不要再以賣台、外省人的原罪來兜攏選票,認為
那樣是不道德的。
擺在歷史角度來看,威權時代民進黨指責國民黨在作票,以選舉訴訟讓黃信
介扳回一城。今日國、親引證舊案,認為選舉訴訟、聚眾失控,民進黨也有
過,自認為泛藍的做法,今昔相較之下溫和多了。
我覺得我不認同國、親政治人物的說法。
中選會主委黃石城先生用閩南語說得好:啊,你們都是政客啦!
『高喊族群融合的政治人物,是否有意從反方面操作族群議題?』
我認為,在威權體制下,為了追求民主法治造成群眾運動的失控與暴力,
與在民主半成熟體制下,為了追求暗殺真相造成群眾運動的失控與暴力,
在第一時間內其間的優劣難判。
但是事後在科學與法學的證據與謹慎之下,這兩者的高下立現。
我想,
過去我們可以容忍過去反對運動與民進黨為了民主追求而造成的社會不安;
但是,現在,
現在我們可以容忍國親兩黨為了爭奪權位而造成的政治亂象嗎?
這值得我們深思,因為歷史的基點是不同的。
------------------------------------------------------------------
另外一個思考方向是,族群真的彌合了嗎?
正確地說,台灣的各種漢人族群,真的彌合了嗎?(我承認南島民族很弱勢)
其彌合的程度,又到底有多少?真到了可以忽略的程度了嗎?
我們可以統計看看,二二八事件當時的人,從二十歲到四十歲,現在生活在
台灣的還有幾個。解嚴那年的人,從從二十歲到四十歲,現在還在呼吸著
Formosa空氣的還有幾個。
我猜想,人口統計數據可能會告訴我們,歷史上的本省人與外省人,如果考
慮二二八的第一代,應該還佔有台灣人口的少部分,七八十歲的老人了吧。
如果考慮到第二代,應該也還有佔有台灣人口的一部分,五十歲左右了吧,
我們的父執輩。第三代,就像我們,討厭三十歲的逼近,該說都有台灣是故
鄉(在此我不討論台灣是國家)的共識呢,還是殘存有本省外省之分的餘毒?
對本省、外省有強烈區分認知的人,佔了這三類人口到底又有多少?活在威
權時代但不知道白色恐怖或不關心族群敵我識別的純樸人又占了百分之幾?
我尚未查詢台灣的人口資料,但我敢說以前互相區分的那群本省人與外省人
族群,其第一代、第二代族群仍然存在,只是漸漸老去、凋零、仍然在叨叨
念念族群分野。而我們這些第三代則經歷了族群融合的轉變過程,很多已開
始討厭族群議題與族群概念,雖然我們自認為是融合的開始也可以,自認為
是分裂的結束也可以。
我認為,
『族群依然存在,有第一代越來越少的存在,與第二三代越來越少的意識』
族群融合是當下我們追求政治民主化之後的新目標之一。但也別忘了,過去
族群分裂議題裡面的本省人與外省人,現今依然存在,只是純粹的比例越來
越少,融合的比例越來越多,族群界線越來越模糊;但若很粗糙地、很刻意
地去細分,還是可以分。
不要被政治人物的呼籲蒙蔽了,不管他們是出自權謀,還是誠心。
在台灣,族群依舊在,只是越來越少,越來越部分,可是仍不可輕易忽略。
『族群的完全融合,還待未來有希望、年青的我們一同去努力!!』
------------------------------------------------------------------
我想族群議題到今天,有一個部分的比重會越來越重要,那就是:
『第四代人對族群議題的看法,到底又怎樣?』
他們的心態應該是越來越不能理解,為什麼以前的人要分本省外省,實在難
以理解。
我也曾經問過我大學歷史課的女教授,為何中國時報刊出的民主專輯連載,
其中會寫到到台灣的女權運動。男女不是平等嗎?這不是很無聊,為什麼以
前的人要做這種無聊事?當時我真的無法理解,直到我的老師告訴我,她那
個年代的人覺得很重要,我才算是有點概念了。(聲明:我是男性)
我認為,還是要對族群議題作些功課,紮紮實實去分析本省人、外省人第三
代、第四代、第五代是否有經濟上立足點的不平等,是否有其他被忽略處的
不平等。如果在不遠的以後,答案是沒有,或是越來越少,那可以肯定族群
融合議題絕對會壓倒族群分裂議題,然後族群分裂議題漸漸消失,最後大家
覺得以前的人講族群融合幹什麼呢?真無聊,實在難以理解。就跟我們習慣
了民主與選舉一樣,很自然,沒什麼好講的。
果真如此,我們這幾代人的努力就算沒有白費了。
不然的話,我必須很肯切地指出一點:
『族群分裂議題若不能失去其與社會經濟因素的關聯,則必然在隱匿後復興』
------------------------------------------------------------------
族群迷思很多,有舊的,有新的。
過去講本、外省,現在分南綠、北藍,但真是如此嗎?
南綠北藍雙峰社會的迷思,是我們新的族群疑惑,但是我想只要從南北各縣
市的得票率,真的單方面爭取到70 %以上民意支持度的到底有幾個,稍微去
計算一下,就很清楚了。真如政治專家所說的那樣子嗎?我想未必,至少現
在不是。
------------------------------------------------------------------
有時候真覺得不跟人家談點族群,好像跟不上流行。(呵呵,說遠了)
以上是我的淺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1.91.69
1F:推 dawnseas:好文必推 140.119.194.102 05/24
2F:推 kill999:不得不推 163.15.178.1 05/25
3F:推 a00000AIDEN:好文啊..不過超級長.. 203.204.172.224 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