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sbak (look)
看板KMT
标题族群议题浅论
时间Mon May 24 00:49:32 2004
族群议题浅论 2004/05/23/星期日/台北县 by Asbak
------------------------------------------------------------------
首先声明:
我是泛绿的,而且我的文章很长,本篇您可能会大感不悦,但请一定要耐心
看完全部,再来批评。
我希望大家能够理性讨论。我的想法一定会有错误的地方,欢迎指正,但请
不要沦为谩骂。
我是男性,25岁的台湾汉人,若我的论点侵犯到您,或显得太幼稚,请告诉
我,如何才是正确贴近女性观点与南岛民族价值,谢谢。因为我在这两部分
真的很无知、很不懂。
本文我并没有去找数据作统计计算,这是我这篇论点一定会出现的瑕疵,请
包涵。毕竟我的时间不多,学识也有限。可以的话请帮我证明或反证,感激
不尽。
无论如何,我还是先说一声:抱歉了。
------------------------------------------------------------------
520总统就职典礼终於过去了,这次的总统大选算是接近尾声。只不过离真
正画上句点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我想要直到年底立委选举的民意版图重分
配结果出炉之後,才能够解决选举无效的争议,毕竟民意有其法律性。
选後民进党和泛国民党都采取了程度不等的改革取向,同时社会对於族群议
题开始出现了排斥的声音,族群与民主的议题包裹开始出现了反思,这是一
个很正面的思维提昇,纵使就此发声的政治人物不脱有反制台奸抹黑的选票
考量,稍嫌模糊了并减损了些理想性。
以下是我对2004总统大选前後情势演变与族群议题内涵的一些心得与看法:
------------------------------------------------------------------
我想这次大选有一项很重要的贡献:『族群议题与民主化议题的包裹脱勾』
连宋两位主席在选後提出选举诉讼,指责假政治暗杀、选务疏失实为作票。
部分自称为外省人的立委召开记者会哭诉遭到民间省籍意识打压,沈富雄亦
如此,大谈以後政治人物不要再说些爱台湾不爱台湾的话了。
与选前的二二八牵手护台湾,与换总统、救台湾的两场超大型全民运动一起
综合来看,这些情况表明了些什麽?与我们各自的生活周遭对比,是不是有
其关联性?我想从自身的氛围来审视,也许会有很不错的观察。
牵手活动原本我以为只是民进党的政治操作,不过看了电视画面转播,从北
到南的人潮,让我发现其实台湾人对民主的热情,已经超越了政客的选票计
算,大家是很认真在纪念过去并享受当下的民主果实,由政治运作转变成为
庆典的形式,让我完全改变了对於二二八牵手活动的预设立场,虽说当天看
起来是有点像民主大拜拜。推估民进党办牵手活动的本意,我想应该还是有
利用历史悲情以换取选票的操作成分在,但许多人却以希望与欢乐来参与。
这次的牵手活动我个人认为已经从单一政党的选举『活动』超越出去,大大
表现出群众自主、自发参与的正面价值,而有一点点民主『运动』的味道。
换总统、救台湾的活动,事前我则是觉得有点不屑。不过一样,当我看到电
视画面上的那麽多人聚集,怎麽可能以政治动员一语带过,抹掉其自动参加
的心情?陈文茜节目的Live现场在枪击案之前,所吸引的听众数目,那场面
之大,聆听眼光的期盼之殷切,也让我有了全新的思考。再加上320当晚以
及之後府前广场的群众集合,虽有其暴力失控、焦点模糊与胁众权谋的污点
,但是再再都让我有所醒悟:这次的选举,不能够仅仅以延聘专家科学办案
和法院裁定选举争讼的方式来论定成败。陈总统以被害人的身分,之所以会
遭受到那麽多的攻击、污蔑与嘲讽,我想应该不止於为了争辩枪击案、公投
绑票与大选作票的表面形式。泛蓝支持者对陈总统的不信任,应该是有累积
性的,从更早之前就开始了,结果表现为第一时间质疑枪案真假、府前聚集
要求真相,以至於现在仍有人在有气无力地吵吵嚷嚷。凡此种种,均可视为
一个宣泄的缺口,虽说後来演变得不太理性、不太合乎逻辑,但是其人数之
众、其民意之代表性,亦不可让人轻易抹煞。
------------------------------------------------------------------
『族群议题在台湾的历史上,有其正面意义。虽然今日已成负面印象,但是
我们必须从历史架构下来了解它,才能有较为客观的认识。』
无论称国民党与国民政府是所谓外来政权还是战败的内战政府,不管称外省
人来台是国内殖民还是接纳流亡同胞,我们都得要秤量看看说话者背後的真
正意图。至少就我知道,我的祖父辈是从欢迎转而厌恶国民党与外省人的,
对於日本人的态度则恰恰相反,由厌恶转而怀念。这现象很有趣。
我现在刚服完兵役,我读高中的时候曾经和同学在公车上谈论国民党的腐败
与不齿,当时车上有一位老伯听着听着就跑来跟我们聊,不用想他就是所谓
的外省人,而且是一位外省小兵。他告诉我们以前二二八很惨的,在台北县
永和一带的桥下不知道丢了多少屍体。他说他想到那时还觉得很残忍,虐待
人的方法每每有个好听名字:金华火腿、北京烤鸭,听起来都很像名菜,不
过都很过分,那老人边说边叹气,直说太悲惨了。
我的舅舅很讨厌国民党,很讨厌军队。但是我妈妈跟我说,其实她一生没什
麽感受到白色恐怖,因为她住在乡下,年轻时到台北工作也没感到什麽特别
的。同样生长在宜兰,同是一家人,为什麽感受差异那麽大?我猜,除非真
遇到迫害,否则也是有帝力於我何有哉之处。都市与乡村,知识份子与乡下
人,还有其他的分别法,对过去的看法都有差异,而且轻重很大。
其实不必争论太多国民党二二八是抓了几百人还是杀了数万人,总之台湾长
官公署与後来的国民政府的确犯下了许多错误,对於外省人的优遇长期以来
让人感到不满。感受人人不一,当权者甚至可能很陶醉,然而过去的威权党
国让很多人感到很不满,有许多民主前辈为了理想不顾凶险,这确是事实。
由於国民政府历史上存在的族群待遇差别政策,再加上其威权政党与白色恐
怖性格,反对运动的前辈们自然而然的把反对威权政府以及反对外省人歧视
的现实不满连结在一起,要求开启民主、要求人人平等,这表现起来,就是
族群议题之始,也就是族群议题与民主化议题为何会被民进党长期包裹起来
作为政见的原因。
『族群议题的提出,在旧日的台湾,有其正当性与进步性』
族群议题让被压迫的本省人有一个抒发的缺口,从中国历史上的反对贪官污
吏的模式跳脱出来,不再只是上头换一个地方官就了事。人本生而平等,不
可以因为外省人是国民政府与革命军的主力,就漠视台湾本省人的权益。政
治参与机制必须民主化,否则本省人只能永远帮外省官员作长工,这是我的
家族中老一辈人很普遍的心情。
我想民进党长期以来操作族群议题的理由与背景,大致可以做如上解释。
不过2004年320选後,大家为什麽又高喊消弭族群裂痕?我想最基本的原因
在於,民主机制的开启越来越普遍与深化,台湾汉人的本省与外省分野也因
为法制化、经济繁荣、交通发展以及婚姻的因素渐渐消失或被隐藏掉了,丧
失其议题性。所以到了今天族群议题开始被人厌恶,有了慾除之而後快的强
烈感受。
『到了今日的台湾,族群议题与民主化议题的包裹脱勾,已成主流趋势』
谁违反趋势,谁就会被淘汰。
------------------------------------------------------------------
但是今日在否定族群议题正当性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认清,提出消除族群界
线议题的人,真的是在促进融合,还是从反方面操作族群议题?
选後泛蓝炮打民进党,要求不要再以卖台、外省人的原罪来兜拢选票,认为
那样是不道德的。
摆在历史角度来看,威权时代民进党指责国民党在作票,以选举诉讼让黄信
介扳回一城。今日国、亲引证旧案,认为选举诉讼、聚众失控,民进党也有
过,自认为泛蓝的做法,今昔相较之下温和多了。
我觉得我不认同国、亲政治人物的说法。
中选会主委黄石城先生用闽南语说得好:啊,你们都是政客啦!
『高喊族群融合的政治人物,是否有意从反方面操作族群议题?』
我认为,在威权体制下,为了追求民主法治造成群众运动的失控与暴力,
与在民主半成熟体制下,为了追求暗杀真相造成群众运动的失控与暴力,
在第一时间内其间的优劣难判。
但是事後在科学与法学的证据与谨慎之下,这两者的高下立现。
我想,
过去我们可以容忍过去反对运动与民进党为了民主追求而造成的社会不安;
但是,现在,
现在我们可以容忍国亲两党为了争夺权位而造成的政治乱象吗?
这值得我们深思,因为历史的基点是不同的。
------------------------------------------------------------------
另外一个思考方向是,族群真的弥合了吗?
正确地说,台湾的各种汉人族群,真的弥合了吗?(我承认南岛民族很弱势)
其弥合的程度,又到底有多少?真到了可以忽略的程度了吗?
我们可以统计看看,二二八事件当时的人,从二十岁到四十岁,现在生活在
台湾的还有几个。解严那年的人,从从二十岁到四十岁,现在还在呼吸着
Formosa空气的还有几个。
我猜想,人口统计数据可能会告诉我们,历史上的本省人与外省人,如果考
虑二二八的第一代,应该还占有台湾人口的少部分,七八十岁的老人了吧。
如果考虑到第二代,应该也还有占有台湾人口的一部分,五十岁左右了吧,
我们的父执辈。第三代,就像我们,讨厌三十岁的逼近,该说都有台湾是故
乡(在此我不讨论台湾是国家)的共识呢,还是残存有本省外省之分的余毒?
对本省、外省有强烈区分认知的人,占了这三类人口到底又有多少?活在威
权时代但不知道白色恐怖或不关心族群敌我识别的纯朴人又占了百分之几?
我尚未查询台湾的人口资料,但我敢说以前互相区分的那群本省人与外省人
族群,其第一代、第二代族群仍然存在,只是渐渐老去、凋零、仍然在叨叨
念念族群分野。而我们这些第三代则经历了族群融合的转变过程,很多已开
始讨厌族群议题与族群概念,虽然我们自认为是融合的开始也可以,自认为
是分裂的结束也可以。
我认为,
『族群依然存在,有第一代越来越少的存在,与第二三代越来越少的意识』
族群融合是当下我们追求政治民主化之後的新目标之一。但也别忘了,过去
族群分裂议题里面的本省人与外省人,现今依然存在,只是纯粹的比例越来
越少,融合的比例越来越多,族群界线越来越模糊;但若很粗糙地、很刻意
地去细分,还是可以分。
不要被政治人物的呼吁蒙蔽了,不管他们是出自权谋,还是诚心。
在台湾,族群依旧在,只是越来越少,越来越部分,可是仍不可轻易忽略。
『族群的完全融合,还待未来有希望、年青的我们一同去努力!!』
------------------------------------------------------------------
我想族群议题到今天,有一个部分的比重会越来越重要,那就是:
『第四代人对族群议题的看法,到底又怎样?』
他们的心态应该是越来越不能理解,为什麽以前的人要分本省外省,实在难
以理解。
我也曾经问过我大学历史课的女教授,为何中国时报刊出的民主专辑连载,
其中会写到到台湾的女权运动。男女不是平等吗?这不是很无聊,为什麽以
前的人要做这种无聊事?当时我真的无法理解,直到我的老师告诉我,她那
个年代的人觉得很重要,我才算是有点概念了。(声明:我是男性)
我认为,还是要对族群议题作些功课,紮紮实实去分析本省人、外省人第三
代、第四代、第五代是否有经济上立足点的不平等,是否有其他被忽略处的
不平等。如果在不远的以後,答案是没有,或是越来越少,那可以肯定族群
融合议题绝对会压倒族群分裂议题,然後族群分裂议题渐渐消失,最後大家
觉得以前的人讲族群融合干什麽呢?真无聊,实在难以理解。就跟我们习惯
了民主与选举一样,很自然,没什麽好讲的。
果真如此,我们这几代人的努力就算没有白费了。
不然的话,我必须很肯切地指出一点:
『族群分裂议题若不能失去其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关联,则必然在隐匿後复兴』
------------------------------------------------------------------
族群迷思很多,有旧的,有新的。
过去讲本、外省,现在分南绿、北蓝,但真是如此吗?
南绿北蓝双峰社会的迷思,是我们新的族群疑惑,但是我想只要从南北各县
市的得票率,真的单方面争取到70 %以上民意支持度的到底有几个,稍微去
计算一下,就很清楚了。真如政治专家所说的那样子吗?我想未必,至少现
在不是。
------------------------------------------------------------------
有时候真觉得不跟人家谈点族群,好像跟不上流行。(呵呵,说远了)
以上是我的浅见。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03.71.91.69
1F:推 dawnseas:好文必推 140.119.194.102 05/24
2F:推 kill999:不得不推 163.15.178.1 05/25
3F:推 a00000AIDEN:好文啊..不过超级长.. 203.204.172.224 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