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eepofeng (螢火蟲)
看板Insurance
標題Re: [心得] 為何買保險--投資型保單
時間Sat Sep 19 02:20:54 2009
※ 引述《baccat (M-幕後)》之銘言:
: 第三部曲....常見的投資型保單
: 老生常談---所以還是以非業務為主。
: 業務看了,有可能覺得悶喔!
我是保戶,非業務,所以以下問題如果太不專業請見諒
: =======================================================
: 投資型保單:身故或全殘時,始可理賠。
: 投資型壽險與傳統壽險的差異:傳統壽險由保險公司負責解約金、保價金等。
: 投資型壽險由保戶自行負責。
: 而這也是為何投資型會有錢投資可拿的原因,
: 只因權利與義務的轉換。
其實很多報導都有類似的說法,只是我比較納悶的是,有沒有完整一點的說法?
如果同樣是一個保戶投保後一年就身故,其實理賠金都是來自於保險公司
像是前收型投資型保單第一年幾乎根本沒有投資,而後面也都有扣危險保費(像定期壽險般)
也就是說其實投資型保單還是有相當的程度要依賴保險公司
假設一個20歲的年輕人,保額是500萬,他可能要累積投資超過十幾年以上
投資帳戶的價值才會有機會超過保額,這時候才是由保戶自行負責
那麼所謂的「風險轉嫁」程度,到底和傳統壽險比起來,差了多少?
因為書上看到另一種比較陰謀論的說法是,其實風險並未轉嫁太多
投資型保單的設計,到最後主要功能只是變成保險公司和業務的賺錢手法
也就是一種多了約150%附加費用的定期壽險,危險保費還可以每年調整
: 對保險公司的好處:不需擔心利率驟變的未來,而背上龐大的負債。
負債這兩個字挺有趣的。
假設利率從8%降到1%,保險公司因為利率的降低而產生龐大的負債?
假設利率從1%升到8%,保險公司因為利率的高升而產生龐大的獲利?
或許我觀察保險公司的歷史太短,只是我只看到隨著利率調降,保險公司不斷漲保費
但是過去幾年(大約2003-2008),利率從1.5%升到3.5%,好像沒看到保險公司調降保費的
所以保險公司的負債有多大的比例可以嫁禍在利率上面?我挺好奇
至少今年八月底公佈RBC不足的那幾家,沒有一家說是利率降的關係,反而多是投資的問題
當然,RBC跟負債扯在一起談很怪,我的重點是,利率的影響到底多大呢?
還是其實一點都不大,利率升了也沒賺多少,當然不會調降保費
而利率降了當然要趕快趁機調漲保費,其實只是個調漲藉口?
: 對保戶的保處:資金運用較為靈活,不怕保險公司營運績效差。
真的不怕嗎?尤其前幾年,保戶的投資帳戶幾乎處於零的狀態,依靠的還是保險公司阿!
假設每個月保費3000,保額500萬,要多久投資帳戶才會到保額?
保險公司營運績效差,對保戶就是致命的缺點,我想不會因為險種不同而有差異
: 對保戶的壞處:風險自負,甚至有可能產生虧損。
: 類型:壽險與年金險。
: 連結標的:基金與連動債等。
補充一下,還有現金帳戶
: 保費:常見月繳最低以月繳1000元起。
: 費用:
: 1)壽險危險保費:採定期險自然保費模式,每月收取,從基金帳戶中扣除。
: 2)前置費用:保險公司附加費用,法定上限五年最高總收取150%保費。
: 3)後收費用:保險公司附加費用,每月從帳戶價值中扣除N%。
: 4)管理費用:帳戶管理費用,每月從帳戶中扣除,常見為80~120元/月。
: 5)基金轉換費:基金轉換費用,各家公司均有免年免費次數,超過次數收取。
: 實際金額請參考各家條款為主。(部分公司不收取)
: 6)贖回費用:贖回費用,各家均有免年免費次數,超過次數收取。
: 實際金額請參考各家條款為主。(部分公司不收取)
: 7)其餘如經理人等費用,大多採取從基金淨值扣除,不另外向保戶收取。
補充一下,還有增額保費的高額手續費(3-5%)
: ==========================================================================
: 1.前收型投資型保單:屬壽險,身故或全殘時,始可申請理賠。
: 規劃目的:主為規劃壽險或以保障面為主,可善用內扣式附約之特性,
:
: 以低保費規劃高保障。或保障與長期退休金之投資兼具。
: 投資面則以長期為前提,並需有時間觀察其操作基金。
: --內扣式附約:附加之保障不需額外付費,直接從保費中扣除。
內扣的缺點:
1. 投資的金額被扣掉了,讓投資的效力減弱很多,如果再算上長時間的累積,差異驚人
2. 附約的條件不好,雖然說這是因為便宜沒好貨所導致的
3. 風險大,投資失利可能導致主約和附約都失效,慘慘慘
4. 內扣主推給預算比較不足的人,但是卻讓風險承受度低的人承擔較大的風險和高成本
: 注意事項:該商品重點不在投資,應該回保障之基本面,才能使該商品發揮
: 最高效益。
如果以風險的角度來看,用一個可能會因為大環境不好而失效的主約實在是沒有保障可言
其實之前投資型很少當主約,但是現在卻演變成連內扣式商品都上市了
似乎,保險越來越不保險了
: 若以投資為出發點而規劃此類商品,事後必為苦主,請三思。
: 2.後收型投資型保單:屬壽險,身故或全殘時,始可申請理賠。
: 費用:
: 1)壽險危險保費:採定期險自然保費模式,每月收取,從基金帳戶中扣除。
: 2)後收費用:保險公司附加費用,每月從帳戶價值中扣除N%。
: 3)管理費用:帳戶管理費用,每月從帳戶中扣除,常見為80~120元/月。
: 4)基金轉換費:基金轉換費用,各家公司均有免年免費次數,超過次數收取。
: 實際金額請參考各家條款為主。(部分公司不收取)
: 5)贖回費用:贖回費用,各家均有免年免費次數,超過次數收取。
: 實際金額請參考各家條款為主。(部分公司不收取)
: 規劃目的:主以有階段性責任者為主,如孝養金、子女教育金、房貸等
: 並可兼具如中期5~10年後可有筆金錢可運用。
: 注意事項:此類商品,並不適合放長期,或放著就不管,
: 否則被收取的費用,會隨帳戶價值之累積而越收越多。
: 因此建議,需能善用此帳戶之金額,有資金需求時,可由此
: 贖回運用,才能使該保單之效益、彈性、及靈活度達最大效果。
: 而非如其他傳統商品或前收型長期效果才會明顯。
: 通常後收型投資型保單有綁約期間,綁約期解約或贖回,
: 會從中扣取解約費用。
不適合放短期,因為會有解約費,不適合放長期,因為會被收越來越多費用 Orz
其實人性還挺有趣的,先收100元,感覺好貴喔!
或是先不收錢,後面慢慢收,可能收到120元,但是還是感覺好便宜.....
: 特色:扣除必要費用後,百分之百投資,似純基金。
: 3.後收型年金險:屬遞延年金,遞延期滿進入給付期起,保險公司始負給付年金之責,
: 年金之金額不固定,依照帳戶價值而決定。
: 領取年金之周期可分為月、季、半年、年領等。
: 特色:無壽險,扣除必要費用後,全額投資似基金。
嗯~所以是基金型保險還是保險型基金?
: =============================================================================
: 不論投資型壽險或年金險,均有其功能,規劃時勿忘了該商品特性。
: 常見的規劃方式與目的有下列幾種:
: 1)前收型投資型:主打保障,無論是壽險或內扣型附約,
: 以保障面為主要訴求。
:
: 而長期退休時,則可想有一小筆的退休金。
真的等到退休年紀,危險保費高到非常嚇人了
舉例來說,30歲時,可能每百萬每月只要85元,60歲時卻是850元
所以我覺得這種也是階段性任務而已,但是如果把前置費用算下去再分攤給持有時間
其實是一種還挺昂貴的規劃,例如150%的前置費用,持有10年,每年等於就是10%
而30歲到40歲,危險保費已經漲了快一倍了
所以要規劃之前,可以先拿到危險保費的成本表(不知道為什麼這東西很難要到)
然後自己評估一下危險保費漲到多少的時候你就不願意接受了,尤其50歲以後漲幅很恐怖
: 實際金額則以實際操作績效為主。
: 成本可計算,主要為前五年之前置費用。
: --最怕業務以投資名義進行銷售,
: 不然實際上會與理想有極大落差。
: 2)後收型投資型:主打階段性責任,以及中期所需之小額資金。
: 要懂得善用該商品之彈性及靈活運用。
: 成本不可計算,依帳戶價值每月扣除N%。
:
: 帳戶價值越大,費用越高。
: --該商品最怕只丟不領,要懂得靈活運用此基金帳戶
: 之金額。不然繳越多,放越久,只會發現錢越少。
階段性任務的邏輯去規劃後收型有兩個比較大的問題,一個是成本不確定
一個是當你需要資金的時候來臨,是否真的達到目標?難保不會遇到大熊市,那就慘了
而且會面臨矛盾,投資的報酬越高,成本就會越高 Orz
: 3)投資型年金:主打中期所需資金與退休規劃。
: 倘若離年金給付期尚遠,則需善用該商品帳戶之金額。
:
: 成本不可計算,依帳戶價值每月扣除N%。
: 帳戶價值越大,費用越高。
: --要靈活運用該基金帳戶之金額,不然繳越多放越久,
:
: 費用越高,可等快進入給付期時,再增額。
: (需視個商品條款規定)
: =========================================================================
: 投資型保單,並不可怕,怕的是用錯地方買錯商品。
投資型保單可怕的是陷阱一大堆,因為太複雜
陷阱一:是保險還是投資?
陷阱二:成本高還是低?
陷阱三:保戶會不會操作基金?
陷阱四:賠到失效之後呢?
陷阱五:怎麼取捨「越老越高的危險成本」以及「維持保單的保障」?
我相信simple is best在保險上同樣適用
所以當「投資型保單」這簡單的五個字需要這麼一大篇文章來說明,卻還是有很多疑問
其實就很有可能是一個「盡量別碰」的東西
更何況,搞懂投資型保單已經不容易了,買了之後投資人還要自己搞懂投資
除非........業務代操?!
: 對於不喜愛終身險的人而言,前收型的內扣附約則可能會符合期望。
: 因投資型商品之費率,大多採定期險自然保費模式。
: 但因受限於倍數以及最低保額限制,效果可能有限。
: 由其以最低保費而言。
終身險的問題是太貴,不然我想台灣人都很喜愛的 XD
但是內扣整體付出去的錢不見得比整套定期的規劃少,甚至可能多一兩倍
更何況是前收的,也就是一個新鮮人前幾年辛苦賺的都給保險公司和業務賺走了
: 至於實際情況與規劃,建議仍需分析後以及"討論"再做決定。
唉~所以就是複雜到看完文章還要再討論
而如果遇人不淑規劃得很爛,那大概跟找錯結婚對象一樣悽慘了
: 保險規劃--是為了解決未來可能的風險與問題。
: 倘若以報酬率為前提,則不建議以保險商品做規劃。
: 因實際獲利大多遜於市面其他金融商品。
: 故請先三思,先問問自己,為何規劃該商品,目的為何?
: --本文是以幫助非業務了解保險而寫,故對業務而言可能幫助不多。
:
: 請多見諒!
: 以上....先存...日後再做細節調整。
: 歡迎討論指教
我只是很好奇,保險歸保險,投資歸投資的缺點到底在哪裡?
如果真的投資型保單是風險轉嫁由保戶承擔,那保戶為啥要這麼蠢被轉嫁?
而如果不考慮報酬率,為什麼規劃的時候又一直提到退休金、需要的資金?
其實規劃的重點應該在於考量什麼情況下,會承受什麼風險,保單可以提供什麼保障?
而不會是主打可以提供需要的資金或是退休規劃才是
這是我的一堆疑問.....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09.29.88
※ 編輯: Leepofeng 來自: 140.109.29.88 (09/19 02:21)
1F:推 takuai:連業務都不知道的東西 保戶會知道? 這有的研究了 09/19 02:31
2F:→ takuai:其實這幾篇都是打給保戶看的 內容當然比較淺白一點 09/19 02:33
3F:→ takuai:如果真的要深入研究 讓真的是滿大的工程了 09/19 02:33
4F:推 benito895:實我覺得原po真的是保戶的話,覺得也不無道理 09/19 02:46
5F:→ benito895:是能以保戶的觀感做出發點 我想這才能讓人感覺 09/19 02:48
6F:→ benito895:這才是保險!本來保險的部分就是針對風險轉嫁 09/19 02:48
7F:推 benito895:原po的觀點!也是不錯的 09/19 02:51
8F:推 elvies:呵.. 就說有做功課就超越一堆業務思維 推.. 09/19 08:28
9F:→ elvies:想到張彼得的書[我的錢怎麼不見啦] KIS原則是好物 09/19 08:29
10F:→ Osben:保險公司如果真的有良心 也不會一直採用第三回生命表 09/19 09:54
11F:推 yen0111:不錯 觀念清楚 09/19 11:35
12F:→ bj6917:這篇有些地方對投資型的內容有誤解 09/19 13:15
13F:→ bj6917:不過還是讓原PO回答避免太多人回答把主題扯遠了 09/19 13:15
14F:→ renriver:看到本篇原po在基金版po的文就知道不是省油的.... 09/19 13:27
15F:推 renriver:推一下~ ^^ (難得不是箭頭) 09/19 13:52
16F:推 baccat:推~ 09/19 13:53
17F:推 hungry825:推 09/20 01:17
18F:推 effervescenc:危險保費會隨年齡增高這點我也有發現,大陷阱... 01/11 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