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eadcandance (I AM ENGAGED !讀到有書)
看板Indie-Film
標題Re: [心得] 關於烏山頭影展11/8在崑山
時間Fri Nov 18 02:45:03 2005
※ 引述《Cranejay (靠 Workhouse超好聽)》之銘言:
: 轉錄這篇文章來是
: 我希望看到別人的意見
: 我大概問了兩個問題
: 電影為什麼要存在
: 關於紀錄片的拍攝手法
: 第一個問題可能不好回答 應該說是 對電影的感覺
: 為什麼要看電影
: 第二個問題我暫時還無法想到要怎麼描述
: 如果有人可以回答我的話
那我可以以民族學學到的東西 盡量回答第二個問題
民族學家或人類學家 (其實都是一樣啦)
當初都是用紙筆紀錄 後來有了可以記錄影像的工具 像相機
再進一步到攝影機 一開始只是像用照片把某個少數民族的穿著用照片記錄下來
後來用攝影機將舞蹈 祭祀活動 生活習慣紀律下來
像照片可以把八家將的服飾姿勢記錄下來
攝影機就可以把八家將當下的一連串舞蹈動作記錄下來
我不太確定你第二個問題的表達 不過我把我想到的寫出來
紀錄片的拍攝手法 跟電影一樣 都是看拍的人想怎樣拍
有很沉悶的 有有趣的
我看過一部叫"JAGUAR"的紀錄片 他是先拍好 再叫劇中的人看這部片
錄下他們看以前片中的自己講的話 再配在一起 這種手法也很有趣
如果你第二個問題要問 紀錄片的表達方式的話
那我以劇情片做比較好了 我覺得劇情片的表達相對於記錄片 比較主觀
當然只要有剪接就一定不客觀 但是記錄片是比較主觀 當然也有一些例外
像今年的民族誌影展 就有一部片 "我們還剩下什麼" 我覺得就很主觀
在記錄片板一片好評 我跟我女朋友看了覺得還好
因為片中就只有訪問西藏的人民 沒有訪問中國政府 或者其實執行上也有困難
就片中描述中國對於西藏是極其打壓的
我是覺得就記錄片而言 這樣是不公平的 因為只有一方的聲音
像吳米森有一部關於體罰的片 也是處理成這樣
我只是想說電影很多都是想討論一種議題 不論劇情或紀錄片
那議題很多都是因衝突而起 人事物的衝突
而劇情片我認為主觀是因為導演都會先預設一個立場
譬如 蝙蝠俠 超人 蜘蛛人 最後都會擊敗片中所謂的壞人 邪不勝正
無間道 劉德華真心想當好人 也把壞人幹掉 但是因為它設定是反派
最後結局還是不好
梁朝偉好人 雖然被做掉 但是最後還是幫他恢復身分
但是真實世界裡 好人真的都過的好 壞人都會有惡報嗎??
這些都被設定好 當然以上的片只是舉例 一定有不是這樣的片
那記錄片勒 以無間道裡的臥底主題為例
會去警局拍當警察的劉德華 問他對臥底的看法
再去拍在黑社會的梁朝偉 問他對臥底的看法
他們可能會講一些對於臥底的看法或掙扎
但是你絕對看不出來
劉德華是黑社會派的臥底 或梁朝偉是警察的臥底
你只能從他們講的東西 看出來
一個我們不知道他是黑社會臥底的警察 對於臥底的看法
跟一個我們不知道他是被派去黑社會臥底的警察 對臥底的看法
這兩個看法有什麼差異
這是現實面的例子 因為臥底不會承認他是臥底
最好的狀況就是 你知道誰是黑社會的臥底 誰是警察的臥底
把他們所講的做的拍下來 讓觀眾看他們的想法有何差異
像是"梅子的滋味"就是衝突中正反兩方想法都有的片
當然記錄片也不只這種拍法
最後簡單的結論
我覺得 個人覺得 劇情片像一篇社論 有一個自己的想法要呈現
可以結構嚴謹 邏輯毫無可破 也有到處漏洞的
紀錄片像對談性的文章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要表達
但是只有立場 沒有對錯 沒有結論 只有劇終
--
村上春樹說 死不是以生ㄉ對極
而是潛存在我們的生之中
我卻覺得 生不是以死的對極
而是包含在死之中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81.161.187
1F:推 fansss:應該轉到紀錄片版來的啦 59.113.21.230 11/18 03:09
2F:推 deadcandance:如果覺得可以請轉不過只是我的看法 219.81.161.187 11/18 03:10
3F:推 fansss:轉摟!感恩。 59.113.18.209 11/18 09:17
※ fansss:轉錄至看板 documentary 11/18 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