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filmwalker (夢想起飛的季節)
看板Indie-Film
標題[專題] 電影圈》林見坪的曲折電影路
時間Wed Nov 2 14:58:15 2005
文:鄭秋霜 出處:可樂報
「到現在,我走的每一條路都是對的。」初秋,台北,獲得威尼斯國際影展短片競賽首獎
「小站」的導演林見坪,在羅斯福路巷子「海邊的卡夫卡」咖啡廳裡,
平靜地說著他的電影路。
林見坪在台灣導演中知名度不高,但他以30分鐘短片「小站」,勇奪今年威尼斯勇奪短片
金獅獎,成為台灣拿到此獎第一人,不只為台灣爭光,也讓他自己一夕成名。
從台北到威尼斯,坐飛機只要10幾個小時;林見坪從攝影學徒到成為備受矚目的導演,
卻足足走了20年。
38歲、留著小平頭,生性低調的林見坪說:「『小站』一夕成名,對我來講是鬆一口氣,
終於可以名正言順,有藉口繼續在電影這條路走下去!」
台北,學徒歲月
「台北對我而言,就是學徒歲月!」1967年出生在花蓮鄉下的林見坪,16歲唸高中時
就開始半工半讀,在沖洗店幫忙洗照片,18歲高中畢業第二天,立刻「包袱仔款款」
到台北打工,因為住台北的姐姐剛好看到有攝影公司貼出「徵學徒」的紙條,叫他趕快來
應徵。
當時攝影這一行業是走學徒制,月薪3500元。因為老闆問他在花蓮時月薪多少?剛從花蓮
鄉下來到繁華台北的他,就誠實回答了這個數字。
當學徒必須要很乖、很聽話,沒有喊累的資格,人家來租借攝影器材設備,他必須跟著
出機,做的是最基層的助理攝影工作。師父有時會接電影的案子,這是他接觸電影的開始
。後來師兄獨立出來接case,他就跟著師兄出去,到處跑,接案子賺錢,填飽肚子,
但收入總是有一頓、沒一頓。
在台北討生活時期,林見坪睡過地下室,也睡過燈光師租來放置燈光器材的倉庫;
當年「國四英雄傳」等電影開拍時,他是攝影助理,負責扶三腳架、擦燈等打雜工作。
年輕歲月的小助理生涯,別人對他講話是不會修飾的,經常三字經就直接出口,
讓他體會到的人情冷暖,點滴在心頭。
有次家人出車禍,他想找一天回花蓮看看,才一開口,得到的答案是:
「人又沒死,幹嘛回去看?」
如今,林見坪非常心平氣和地說:「當學徒的基本功,更讓我想要往前跑,被羞辱、
不受尊重,其實都是一種力量。」
家人擔心,要他轉業
收入總是不固定,當他在台北做得愈久,家人就愈擔心,不知他做這行怎麼養家,怎麼
結婚生子。每次回到花蓮,爸爸騎摩托車載他回家的路程上,固定的台詞總是
「拍片,好嗎?」「怎麼不找個卡穩定的頭路?」他總是心虛地答著:「好啦!好啦!」
辛苦做工養育5個孩子,微薄退休金還因借朋友而被騙的老爸有時甚至還會提醒他:
「你若有錢,不要借人。」他口裡說「好」,心裡卻苦笑:「我哪有錢可以借人?」
沒有背景、沒有人脈,也不是科班出身,林見坪坦言,當年的他並沒有多麼熱愛電影,「
只是因為選了攝影這個工作,遇到電影這個圈子的人,就一直走向電影」。能在今年得到
國際大獎,他謙虛地說:「我也不過就是一份工作把它做好。」
20年前的林見坪,從來沒有導演夢,只想著如何從攝影小學徒、到大助理,到成為
獨當一面的攝影師,他真的無法想像,或許從他高中到沖洗店打工的那一刻起,有一天,
電影界早已準備好為他喝彩。
法國初體驗
轉捩點,是他決定赴法國遊學。
林見坪在攝影學徒與電影片場,有很多實務經驗,但做得愈久,愈覺得不紮實,強烈的
學習慾望此時極度蠢動,不斷逼促著他:「我想要從頭到尾徹底把我在做的事搞清楚」,
出國唸書的念頭一日強過一日。
以他當時的經濟情況,出國留學是天方夜譚,所以他設定的目標是遊學,並選定法國私立
電影學校。為了這個目標,他拼命打工存錢,還去師大上法語課,1990年終於到達夢想
之都--巴黎。
巴黎的遊學生活是完全異於台北的學徒環境,完全開放自己接受西方藝術、人文、繪畫的
薰陶,雖然常常一個人,放逐在塞納河邊什麼事都不做,雖然過去不愉快的記憶陰影,
時常在失眠的夜像夢魘般冷不防地跳出來,但他在這裡開始萌生了對電影的愛好,
才知道自己懂得好少。
「哇!這個世界好大」是他的巴黎初體驗;「西方人對人很尊敬,不會分膚色,
不必靠人脈、關係,只要你作品好,就給你機會」的文化震撼,則在他接受訪談時,
一再被提到。
前進紐約
一頭栽進巴黎美麗新世界的林見坪卻不知道,還有一個更大的世界,正在前方等著他。
有一天,林見坪在香榭里舍大道旁專賣電影書籍的書店找書,發現店裡有很多英文電影書
,反而法語的不多。一位老太太得知他是在巴黎學電影的台灣學生時,忍不住告訴他:「
你想更了解電影,應該到英語系國家。」
林見坪此時才正視到,其實法國也很重視美國的電影發展,學校同學還在暑假時,組團到
好萊塢參觀;於是他也去了紐約拜訪唸電影的朋友。結果,一趟美國行,當時英文很爛的
他,又做了一個連自己也意想不到的重大人生決定----轉學到美國唸電影。
於是,他申請貸款,1993年底到紐約唸1年語言學校,考3次托福,終於考上紐約視覺藝術
學院。唸書期間,大量接觸電影新知,一步步加深了他對電影的興趣,他的學校作業
「童顏」、「旅程」都得到好評,他也在此時認識後來的「小站」編劇白韻如。
在法國待了2年、紐約6年,離開台灣8年,林見坪帶著在國外吸收的電影、美學、
人文養分及異國生活的撞擊,1999年重回台北後,才開始自己拍廣告、拍片,當時沒人
認識他,覺得他看起來像小孩子,「沒有導演的板勢」。
朋友勸他何不剪個光頭、戴個耳環,看起來可能酷一點。「我不要,那不是我,我可是
從國中起就理小平頭的。」林見坪堅持走自己的路、自己的風格。
「小站」奪獅,揚名國際
由於很早就認識白韻如,聽她說過家裡有個發展遲緩的弟弟的事,於是「小站」的劇本
完成後,他們決定開拍。
「小站」就這樣取材自真人真事。60多歲母親每天陪著遲緩、內向、喜歡看火車的35歲
兒子從台北坐火車,來到一個偏遠的小站,看著一班班行駛於南下、北上的特快車,
急駛而過這個不起眼的旅途小站...
這30分鐘的短片,從全球800多部參選作品脫穎而出,評審還透過主辦單位告訴林見坪,
這部短片「簡單、深刻、感人,且充滿詩意」,令他非常感動。此片也入圍10月份
釜山影展的「廣角度」單元,並獲得92年度短片輔導金100萬元。
由於大多數人都還沒看過「小站」完整版,林見坪說他現在正在洽談上院線的安排,未來
可能會與「童顏」及「旅程」一起播放,如果順利,可望在最短時間與國人見面。
20年基本功,苦難有助拍片
林見坪以「小站」一夕成名,從攝影小學徒到揚名國際的導演,再加上8年異國人生經歷
,外人覺得「很傳奇」,他自己倒認為「蠻曲折」,因為其實這是他拍片經驗長達20年來
累積出來的成果,不是平空生出的。
他認為,不管是早年生活的困苦,還是8年巴黎及紐約等異國生活的衝擊,都使他的人生
歷練深刻,對拍片有很大的幫助。未來他會把他生活過的地方的故事拍出來,其中當然
包括「台北故事」,雖然他的想法還未聚集,但一定要是「真心感動人的題材」。
在多年伙伴白韻如眼裡,林見坪是很認真、樸實的人,不太受外界風尚或價值觀影響,
堅持自己的紀律與風格。金獅獎帶來的光環,並沒有讓他停下腳步、沾沾自喜,
「他是很執著自己理想的人,現在仍然積極寫劇本,還是在想怎麼走下一步,我相信,
他想做,就一定可以完成!」
林見坪,一個在花蓮海邊長大的小孩,從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在威尼斯水都揚名,問他
如果把自己曲折的電影人生當成拍片的主題,會從哪個點切入?他笑笑地說:
「絕對不是手握金獅那一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23.74.220
1F:推 ChuMe:看完這篇覺得這個人真正猛 對這條路好堅定 61.62.76.6 11/02 22:12
2F:推 MIYAMOTO:我在想做了那麼多年的攝助,怎麼會沒錢 61.217.244.62 11/02 22:42
3F:推 filmwalker:出國讀書很花錢的 T_T 61.230.104.161 11/03 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