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earnatacha (我不是我 N N)
看板IP
標題[評論]美國霸權的現實與虛幻
時間Mon Oct 18 04:50:03 2004
美國霸權的現實與虛幻
蔡東杰
處在廿一世紀初的今日,一般認為,美國的強大國力可從下列四個角度獲得驗證。
首先是影響與投射範圍涵蓋全球的軍事能力,其次是繼續坐穩龍頭的經濟發展地位
,再者是借助第三波工業革命而得以更上層樓的科技能量,最後則是打遍天下無敵
手的庸俗大眾文化。換言之,無論大家對美國霸權的面貌有著或正或反的評價,卻
絕對沒有人能否認它依舊扮演著世界領導者的角色。然而,對於美國霸權逐漸逝去
的觀點,早自一九八○年代起便出現;即便到後冷戰時期,由於蘇聯崩解,美國看
似獨坐在權力金字塔頂端,但「不對稱戰爭」的威脅與憂慮卻也隨著全球化浪潮與
科技革命的升級而彌漫開來,最後終於在二○○一年的「九一一」事件裡成為現實
。
可以想見的是,無論美國未來是向上提升或朝下沉淪,都會對世界造成無法忽視的
影響。對於這個問題,曾在柯林頓政府時期擔任過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的哈佛學者
奈伊,便在一九八九年寫下《責無旁貸的領導:變遷中的美國權力本質》一書,極
力反駁美國霸權即將衰落的論點,甚至由於美國無可避免地仍是全球最強大的國家
,因此也無可懈怠地負起領導的責任。儘管其基本想法至今並無太大變化,但「九一一」
事件還是促使他在二○○二年寫下《美國霸權的矛盾與未來》,從該書副標題「何
以單一超強無法專斷獨行」看來,奈伊顯然對美國所擁有權力與影響力間的落差,
以及雖想責無旁貸進行領導但又力不從心的困境深有所感。正如《經濟學人》對小
布希政府外交政策的評論:「美國正採取平行式的單極主義,也就是只有在對美國
有利時才願意遵守國際規範,否則便準備用政策來加以對抗或限制」;奈伊認為,
正是這自我矛盾情況戕害了美國的「柔性權力」,並導致其陷入霸權發展的困境。
當然,奈伊「柔性權力」的看法,固然對學界有一定程度的啟發與說服力,但也絕
非沒有其他意見。例如索羅斯雖曾肯定奈伊的看法,卻也在二○○三年寫了《美國
霸權的泡沫化》,希望重新思考美國的角色。與奈伊相同的是,索氏也認為美國當
前的霸權困境乃來自過度使用傳統權力手段(特別是軍事行動)的結果;他指出,
由於堅持某種粗糙的社會達爾文主義,並太過誇大透過軍事霸權形態來捍衛國家利
益的重要性,這使今日美國有可能走上絕路。索羅斯還進一步藉由「泡沫經濟」觀
點來詮釋,並認定美國已經太過偏離理性的路徑。
相對於奈伊與索羅斯站在比較樂觀與悲觀的兩端,曾在卡特政府時期擔任過國家安
全顧問的戰略學者布里辛斯基,則在二○○四年初出版《美國的抉擇》一書,企圖
繼續尋找答案。他首先強調美國跟以往強權並不相同;相對於過去帝國所控制世界
大多與外界隔絕,美國一方面霸權可達全球,但本土卻也異常危險;換言之,美國
雖是第一個全球霸權,卻越來越受到許多實力不強組織的威脅,因此人民必須習慣
身處危險當中。此外,布里辛斯基也承認美國的優勢終將會逝去,至於其消退的速
度可能比某些人希望得慢,但絕對比多數美國人想像得快,甚至目前就正處在這種
緩慢的進程中。
重點是,美國霸權的變遷並非單單僅是它自己的問題,同時也牽動著全球格局的變
化;對此,布里辛斯基主張,美國若能漸進而有秩序地失去霸權,則可塑造一個更
具共同利益的國際社會,並使超國家組織得以取代傳統的國家體系。當然,想達成
此目標便須成功地在以下幾個兩難處境中作出正確抉擇:分別是如何重塑國家安全
觀、如何建立真正的世界新秩序、如何適切選擇結盟對象、如何回應全球化浪潮,
以及如何在行使霸權與捍衛民主間取得平衡等。
嚴格來說,無論奈伊、索羅斯或布里辛斯基,他們其實都將美國霸權的未來繫於其
政府的理性程度上,只不過奈伊認為理性應該存在,索羅斯否定理性的可能,而布
里辛斯基則期盼理性出現罷了。更重要的是,特別對於將國家安全幾乎全繫於美國
身上的台灣來說,對於美國霸權變遷的觀察應是學術界與決策單位的研究焦點所在
。正如理性將決定美國霸權消逝的速度與形態,理性也將是台灣未來是否能逐步調
整與美國關係的關鍵。對此,同樣長期依賴美國保護,卻也慢慢走出獨立自主道路
的南韓與日本,或許是台灣可借鏡對象。
本文轉載於中國時報10.1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1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