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Hong_Kong
標 題給各位參考 -- 中環的幾間吃吃吃..
發信站HKDAY (Sun Oct 1 02:19:45 2006)
轉信站ptt!Group.NCTU!grouppost!Group.NCTU!hkday
最近轉了工, 在上環上班
公司附近正是不少台灣站友來港常到的吃點
或者可以俾一點意見..
公利蔗水... 一直看台灣站友提及, 人氣很強
其實... 我認為香港人本身除了住附近的人會熟識外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 XP
我也是轉工後問同事才知道.. 原來就在我公司對落的兩條街而已
慕名一試, 感覺是比較清甜 (即沒有一般在其他街檔的.. 味道總不對樣)
公利賣的會再分 "蔗水" 和 "蔗汁"
蔗水.. 就是把甘蔗和開水用煲的方式餚成的,
較清淡, 當中帶出蔗的甜味
廣東人會當成養生的湯品/甜湯般看待, 有潤肺養喉的藥效
薦汁, 就是直接把甘蔗搾出入面的糖水, 蔗味濃郁,
想像和一般水果打汁的雷同吧
同事戲言.. 一支蔗如果可以做一杯蔗汁, 就等同可以做六至八碗的蔗水
就算蔗水的價錢是蔗汁的一半, 利潤還是比蔗汁多很多的 XD
不過, 當試試廣東式的飲料, 也是一個好選擇
接著是泰昌... 蛋塔相信不用介紹了
小弟也超愛吃.. 尤其是它是用傳統的餅皮做塔底
(酥皮底的不是我杯茶)
入口的感覺的確比不少的為好
至於也有不少人推崇的沙翁
我試後... 感覺好像只是洒了糖粉的油炸麵粉團 / 牛 [月利] 酥
真的不太懂欣賞 ~__~
基本上, 我發覺最多人買的, 反而是平日由三時多的下午茶時間到放工時間
以及六日的白天時間, 那真的有機會排隊
平日午飯前後, 以為最多人買的, 反而又不太怎排隊
晚上近七點至收工也是較少人的.. 可以參考一下
泰昌對落的一條街, 正正在扶手梯旁的一條有大排檔的小街
當中的 "蘭芳園" 茶餐廳也相當名氣的
以前只是擺街擋, 現在則再旁再開了一間舖位店
吃的和一般茶餐廳的沒大一樣
但一到午飯時間, 這裏一定是要排隊才有得吃的
我和同事試過一星期五天都想在那吃午飯
無奈不論是一時的第二輪, 還是十二時多的第一輪
街位和舖位都是排滿人龍, 不得不望門輕嘆
或者還要等遲一點有機會去吃才再評分
至於公利往下走, 先有另一間很著名的廣式粉麵店 -- 民園
它和蘭芳園一樣, 都是由街檔起家, 不少名人都來捧場
後來因原本的持牌人去世,
政府以要逐步取蹄街邊式大排擋而不准其兒子繼承持牌人
當時在社會上引起過很大的討論
後來, 它在原址對面找到了舖位, 才能繼續營業
少了舊有坐在路邊的風味, 還好是入舖後味道也沒有太大的轉變
在民園附近就是蓮香樓 -- 現今剩下的舊式飲茶樓
有些台灣站友來到蓮香飲茶, 對於他的服務, 甚至某種的環境文化很有意見
但.. 這其實只是反映五六十年代, 香港茶樓的模式本就是如此而已
吸引香港人去的原因, 也就是如此的一種懷舊情意結
當然, 吃晚飯時間, 他們的做法和現時的酒樓亦沒不二樣
如果對於舊式飲茶環境不習慣的, 還是建議去吃晚飯好了
最後要提一間, 是早兩三天同事在搞小型派對時
找人去了這間小舖子買一些現榨果汁和小點心, 如砵仔糕, 香蕉糕等
名字叫做 "多多"
確實位置要再查查, 但說是近上環近電車路的一間小店舖
小點心做得很好吃, 它的香蕉糕, 不是一般在香港吃到的長條型再切成小條型的
而是把香蕉糕切成小丁裝後才再沾糖粉, 然後用小袋裝好
Q Q 軟軟, 賣相也很可愛
至於小條型的, 則內裏包了豆沙餡, 又是另一種風味
(因為基本上市售的香焦糕是不會包餡的)
砵仔糕的豆量很多, 外面和糕內都是滿滿的
一樣都是 Q Q 軟軟的, 跟現時那種大量生產式的差太遠了
用台語講, 真是名符其實的 "古早味"
打住咁多先.... 下台一躬鞠//bow
--
Guten Tag....
Ich heiβe cky
Wie geht's? :D
http://w3.to/cky
--
※ 發信站: 香港地(hkday.net)
◆ From: 58.152.133.14
1F:推 cleverly:推...好詳細喔 218.160.52.75 10/01 10:20
2F:推 mmann:蓮香樓的核桃酥也不錯 跟台灣的吃起來不同 211.72.224.7 10/04 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