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yugif (烏咪最厲害了)
看板Headphone
標題[轉錄] CDP or 電腦訊源的選擇(音樂音響入門)
時間Mon May 19 21:00:06 2008
※ [本文轉錄自 Audiophile 看板]
作者: yugif (烏咪最厲害了) 看板: Audiophile
標題: Re: [請益] CDP or 電腦訊源的選擇
時間: Mon May 19 11:22:19 2008
其實,在比較的基準和感覺
往往在一些支微末節的基礎上
浪費了不少時間的感覺
對於原音重現,總常有些來源的訊號正確,就是原音重現的結論
即便是老江湖了,也沒有一種經歷過「現場」過來人的感覺
其實調音秘技用一堆Black Dimand 碳纖 線材 角錐 等有的沒的
不如多花點時間,和把上面那行文花的錢,拿來體會
真空管、黑膠、號角
只要是經過錄音的過程,就不可能在收音上完整的原音重現
不然同個現場有一堆CD版本的後製,是作假的嗎?
數位化,無損的來源只是一個開始
之前創作的過程,和後來類比化的過程,
才是對音樂家,藝術家的考驗
真的要找原音,要從真空管裏找,要從針壓裏下功夫
從前輩們,怎麼去詮釋聲音,解釋聲音,創作聲音,裏找音場之美
自已動手作,去嘗試去更新,這才是追求美學世界的開始
一組機器幾個按鍵按下去,能找的到音場?
個人倒不如是想,難度大概像要在MP3裏找到醍醐味一樣
都不是簡單的事
線材、電源、角錐、墊材
相較之下是耗材
花的錢再多
也找不到聲音浪漫的開始
=========================================================
CD-P方向
這裏僅就手邊有,家裏有,曾聽過
較平價優質的作品相較,當然,在世界銘管下
他們都是微不足道的
(在偉大的 Telefunken 面前,人類對音樂的態度要懂得謙虛)
Philips系:
暖聲系大將,空間感也夠寬,動態充足,
搭配各種真空管,不論歐風、美系
都顯得音樂性音響性適中,可圈可點
Sony系:
雖然他是和Philips共同發行CD的一族,但大作大多偏冷
要搭配一定程度以上的歐風管,且速度慢一點的
才能把過度的解析,變的華麗,接受Mullard TFK 算很Compared
像WE這種美系管,或Siemens系的,就顯得解析過於多餘
Pinoeer系:
雖然他較被叫作AV性質的Combo機,但早期(十幾年前)的CD-P介於
Sony和Philips間,Philips用的玻璃頭較為出色
聲音雖無Sony這麼銳,但也有足夠的音場和動力
以平價為選擇,此聲中性,不失美聲,又不過於刺激
=============================================================
電腦訊源方向:
我是用平價的Creative音效卡外接
數位同軸(純銀),輸入DAT 用 foobar 2000 放著有聲粗聲聽就好
因為不覺得好聽耐聽,我用的是WAV 原壓檔,這應該算是無損的
以上都只是個人感覺,請高抬貴手不要推酸文在下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8.196.147
1F:→ lonelyheaven:有4337篇 XD 05/19 11:23
※ 編輯: yugif 來自: 118.168.196.147 (05/19 11:24)
2F:推 ivano:我覺得mp3 128k我聽了就很滿足。(應作者要求) 05/19 11:29
3F:推 Mikemage:人家是說本版文章兩篇啦XD 05/19 11:30
4F:→ Mikemage:隨身音源我覺得mp3 128k以上就聽不太出來了 05/19 11:31
5F:→ Mikemage:音響的話我比較喜歡CD 不過是因為我電腦音效卡差... 05/19 11:31
6F:→ yugif:我有次路邊聽到一台LP老機的聲音,跑去提款機提發現錢不夠 05/19 11:41
7F:→ yugif:於是就止住了向上提升的不歸路,現在外出我是用muvo^2 fm 5G 05/19 11:42
8F:→ yugif:他WAV的播放還算OK,mp3也可以。在家就用平價的音響系統 05/19 11:43
玩音響器材的人,要注意的事
一不小心,一個人類的遺產,就變成世界的遺物
音樂家、藝術家,知道怎麼設計真空管
科學家,知道怎麼設計好機器
但是…這二種人,
一種忙著鑽錢,沒時間好好聽音樂
一種忙著聽音樂,沒時間好好鑽錢
同時具有二種特質的人?????
Myabe很少…
其實版友搜到管聽張好唱片,自分看一下聽到的聲音,分享一下心得
那,我想在從心理裏思考怎麼讓一組好的老管,在自已的機器上重生,
畢竟,我也要找一些時間比較如不容易能聽到的東西
Bach 6 Suite Cello
PABLO Casals
好像解決了較難解決收音上的限制…
這種東西還是要LP才能較容影聽
才能較明顯的聽出其中的變化
好像是屬於把位間自由的切換,拉出來的東西
拉的力道,比Rostropovich較深
但,mullard的東西…
小羅的,線條蓋掉了力道的部分
有點…太刻意生硬的強調了他的想法
(最自作主張的東西個人覺得是YoYoMa的^^)
所以…現階段mullard,
不太容易聽出來要表達的方向
並不是很好的選擇…
管風怎麼聽?
昨天有版友問了我這樣一個小問題……
我一邊聽一邊思考…
也許,拔掉網路線,不要去嚇載神奇金耳朵那種玩頻享的工具
(那種東西再金的耳朵都能聽成木耳)
去CD櫃裏翻一片,以前自已覺得收音最差
聲音亂走的聲音,可是很多人覺得好聽的聲音
重新讓他回到轉盤上
慢慢轉,可能轉一個月,他就自動會轉出能你聽到有走向的聲音
從這樣子入門,會比較容易一點
不用這麼嚴肅,我沒資格去批評或指正認何人的聽覺,真空管是拿來分享感覺作夢用的,
不是拿來吵架用的,亂被套上大師的罪名,當成大佛來拜,我自已說起話來…
會有壓力^^
我只是想到用什麼分式來聽音樂(可能)會比較好一點點而已。要找大師應該要去其他的
地方找…在我身上,找不到大師這種奇怪的東西,真的
像是音響論壇那種地方,大師很多
引用:
作者: J@ck
最多這也只能說 Mullard 在大師您的系統中是如此表現, 所以想請您貼張照片, 或是介
紹一下您的器材, 這樣大家才有個參考的基準.
謝謝.
空間處理,可以翻一下八陣圖(劉先生的喇叭擺位八法)
先從三音路或四音路的入門叭下手
再花個…小錢…弄一對看起來像號角的東西擺擺\看
不過,擺過頭的話會發現自已的音響室突然無意間多出八對喇叭出來
到時侯不小心會生出喇叭屏風那種很好看的風景畫
說穿了,也不是什麼玄學,就是擴大器一台一台加,
加到自已聽的到音樂,這麼簡單的小問題而已
就像會玩Leica R9那種魔物的人
都不是去拍小花小草,這種手機就夠了
都是出門亂逛,不小心看到一台飛機飛過
手賤起來看能不能用重炮轟沈他
這種相機拿去電腦展拍,實在是太浪費了
只是平凡的生活很少天上有飛機會飛過去
反正碰到長的很像的問題,
都可以丟上來討論一下
當然,用六位數以下的消費相機
能打下飛機軍艦的圖,
也丟上讓大家欣賞一下那是什麼玩具
小的有時間來看一下有什麼有趣的
看到接的下話的,想想看要怎麼接^^
不是…我只是在想,要怎麼解釋這個有趣的東西
通常聽了很久,才能發表一點點像樣的文章
小弟才疏學淺…但,插電是一定要的^^
然後…搬喇叭的時間不要超過聽真空管的時間…基本上,這樣就夠了
設計一對能把中國管操頻成
TFK的機器
可能也是很有趣的事情
放清鬆一點吧,聊些有趣的話題,TFK對小弟而言
只是為了解決現代喇叭系統解決的收音問題
還有老錄音空間上的瓶頸
古典整流管,如果小弟有空弄到個LP唱盤那類的東西時
又不小心發了,再來考慮好了
大家暫時放開器材的偏見,靜下心來聊真空管
常常聊到一半吵起來,都是因為聊到失去理智了
拿神器來砸人,這樣總不是件有趣的事
(有幻想到什麼好玩的再來分享)
說的也是…應該要靜下心來聽點音樂了
要找音樂靈感的話,可以看一下小弟的文章
要找大師解決器材的問題,可以去翻一下音響論壇
大師解決不了的問題,小的有空上網時在來看是怎樣的東西
基本上電源處理,是拉專線,打接地銅棒最有效的
沒辦法作到時,再去用一個環變和黃金保險絲
來擋一下,其實也就夠了
不過為什麼有人能聽周杰輪 十一月的消邦
這麼黯然消魂的世界名曲,都能聽出木頭味,擦弦聲
而且還是mp3檔…可能,晶管間真的有些模糊的地帶
一萬元以下的器材,追求的是數位的層面
十萬元以上的器材,追求的是類比的層面
百萬元以上的器材,追求的是心靈的層面
千萬萬以上的器材,追求的是人類的價值
或者…這樣子來區分,生活會過的單純一點?
回歸音樂 二台單端mono
若用管機的話,可以二邊用不同國的管風
讓二個曲向差界很大的國家
同時欣賞雙方的優缺點…
這可能是雙端機作不到的
Audio Research的創始者
可能把這個秘蜜放在心裏很久
(可怪…怎麼沒人接話了?)
用晶體機的東西,的確難辦到這點
要測試真空管的話
找一台plextor來改
可能會比較方便一點
類比方面的話電容作的贊
數位方向的話音軌效正的好
算是少數能從電腦耗材裏翻出來的寶物
換個大家比較容易接的方向好了^^
請Jack大哥來談這種東西
小的改過,一千塊錢一台能充當轉盤的東西就生出來了
不用浪費錢買音效卡又把CD轉來轉去
也能玩電平控制的東西
(至少0404的叫聲小的沒聽過比他正常的 XD)
去翻一台1210ts來當CD-P
差不多有3-5K以上的水準
當轉盤…去網路上
標一台Mederian就知道了
這麼正點的東西,個人會先把1212M這種給拋了
花在轉檔比聽音樂的時間多的東西沒必要去玩
音樂軟體....因為我只有看到這一行我比較容易回答的^^
wagner karajan mozart 交響樂…
先從1812序曲開始放好了,大多數人喜歡用這個東西測動態
網路上每種眼睛看的到的東西,每種至少要搜一個版本
然後黃金版的要放防燥箱
像Bach 6 Cello這個有趣的東西,大概…找五個版本來比較一下
有時間再去玩日本演歌,西班牙組曲之類的
會對人生有不一樣的體會,比較過的大概聽個十年就能走入真空管的世界了
我想…應該是這樣較容易入門
我接觸的東西…只能算是針孔,才剛開始跳坑而已
可是我自已都覺得好像太早跳了
老實說…
工程師設計出來的機器,糟透了
一點美感都沒有,mullard GEC在國外重開的生產線
去買一支最便宜的來玩玩看就知道了
這是know-how的問題
如果現在的人類,對音樂的處理
還是這麼的傲慢的話
再怎樣也生產不出1920-1960年代的產品
狗毛雷射LP似乎還作的可以
至少是一個嘗試的方向
也是結合數位和類比的可能性
小弟是這樣覺得
音樂和音響,常常是一體的二面,可能當TFK讓人不出是音樂還是音響時,才能聽到真正
的美聲,而,人類強要把他分成音樂和音響,甚至數位和類比,還有更多細部的東西,只
是在自找麻煩,讓自已聽不到真的美聲,這樣罷了…
什麼聽的爽最重要,那都是騙人的
要聽的好聽,聽的美的東西,才值得去聽
那麼…找點稍為正常的音響書…StereoSound
裏面找不到笑點,全部是空間資訊和音場的認知,但是
沒燒過幾台喇叭的人,很難搞懂他在表達什麼意思?
拿來提升想像力的東西
有這些東西,可以提出問題的
解決一些人生思考的小方向,這樣子而已
只要一點點小錢就買的到的東西
那麼,要怎麼樣生產一顆好的真空管呢?
第一,老師要自已會吹氣球,拉燈絲,調雲母片
然後,抽個真空,調真壓,這是1920's的作法
三級直流管都是藝術家在玩的,
現在活著的大多是米金一萬起咷的燈炮^^
1950-1960's 後期都是藝術家在玩的
再來才有GEC KT88這個系統
1970's以後的現代管,不值得什麼投入
擴大器,喇叭,線材,
只是能體現真空管的價值(晶體機上找不到的音樂家)
近場收音,自然擴散,就是差不多正三角形的東西,找他的形心,還是重心,忘了
?大概是這樣,只要背後不靠牆,就不會聽到什麼低頻殘震的怪東西,因為沒有反射的,
也不需要去玩什麼吸音擴散這種有趣的玩意,最多是中心線前後找一個順耳的,乖乖的作
在那裏一年,就了解什麼叫作音場了
開始入門,吸音擴散的東西砸太多下去,只是在增加干擾,好像就是這麼一回事,
愈搞聲音愈笨,最後,大概也是裝完了全拆了在浪費時間這樣子的把戲而已
mono的東西,對小弟聽來,是平的
但,他是將二組平的東西,組合成交叉
建構出聲音的結構,那麼,
這個價構需要的東西是什麼呢?
可以動手作個小實驗,把二支平的叉子,組合成三角形
立在桌面上,不過…大部分人的耳朵受到平常習慣二聲道的環境
不太容易聽到到種奇怪的聲音,
有這種感覺的人,可以丟個文上來聊一下,
你聽到的什麼聲音
調性的系統:LP,號角,真空管,這種東西一定要靠針壓來玩,創造人為的價值
速度的系統:CD。喇叭,電晶體,唱頭功率放在大,也搞不出像樣的針壓
那…其中一樣搭錯,就可能能分辨不出晶管的東西,可以參考一下^^
LP 真空管 號角 系統
是在創造人物價值的產物
針壓,軌距,轉速這些,CD上找不到
Digtial
CD 電晶體 喇叭 永遠無法了解
上個時代的人,想留什麼東西下來
但…CD的大小,若未來的人
有辦法能在這樣的空間下
作出刻盤,唱針,軸承
或許又是另一個好方向,能重現音樂美感的地方
==========================================
LP的好呢?是在於可以動手「創造」聲音
CD上面,轉速是固定的,雷射頭是固定的,幾乎全部是固定的
但LP呢?全都都是可變化的,有彈性的,可以自由搭配的
他是給人一個麻煩的空間沒有錯,但是,在這個空間內
可以自已想,自已試,需要怎樣的聲音,或者是人類
需要的是怎樣的價值,但是,在CD上,作不到這點
至少,比較難
==========================================
應該這樣說:
其實無論怎樣,聲音都有Loss, 現場聽才完整
數位錄音=你知道你會失去什麼,你知道複製過程中只要保持數位就不會變差。
類比錄音=你不知道你失去的是什麼,但是你知道複製越多次,最後的結果越慘。
==========================================
我的看法是,決對不會比較慘,
但是,會比較不一樣倒是真的
數位=怎麼錄都是死的
類比=怎麼錄都是活的
這大概是,科學家和藝術家,
最大的分歧點,對美學的看法,
數位:
音樂,翻拍的技術「正確」的話
數位一直翻下去都是「正確」的
類比:
交給有文化責養的人來處理,會變的會來會好
交給文化殺手來惡搞,會變的愈來愈差
以手邊的CD系統來說,同音樂的不同版本
DDD,是我聽起來覺得最生冷死硬的
ADD,還有些靈活性
AAD,還滿靈活的
我的希望是,有一天會出現
AAA 全類比式CD唱片,讓LP溫暖厚實,人性化的聲音
再次的,感動世界上每一個人
科技不是辦不到,只是暫時還沒人想到,或想到了要作有些困難
====================================
或許換一個比較容易的說法
數位的程序,是工程師靠科技一個一個copy下去
類比的程序,是藝術家一個一個改善下去
如果說
音樂家、畫家、建築師 三組人,接力完成AAA的過程
累積了人類數十年的現場經驗,去處理現場的聲音
整天熬夜加班沒時間聽音樂的科學家
三組工程師,設計出一系列DDD電子產品,去解決現場的收音
以這點而言,大多數人,
是喜歡前者,也用前者生活
像是同一個曲目,版本的音樂
從一些英國、德國壓片都出來的LP唱盤
會帶給人比較多的感動
相較於美國好萊屋速食文化的DDD版本 CD唱片
一樣的現場收音,交給有幾十年現場經驗的人,來再生
會比一堆高價的錄音設備,用機器思考人類聽到的聲音
要美的多
我想,大概像是這樣,一個簡單的小觀點,儘供分享
=============================
palchiu 寫到:
那要等唱片業界制定"奈米級"的唱片(刻痕),
還要研發防潮抗菌不會發霉的唱片(最好能
做成像MD或3 1/2磁片的大小與保護外罩).
再配合用三點雷射光定位的無觸式讀取設備(
現在就有類似的LP唱盤), 這樣LP會再大放異彩.
PS:這個觀點很可行
我想到是圖書管用的微型膠捲,每間大學都有的,應用在黑膠的復刻上
等電子顯微鏡、顯示器,微型手術手、機械手臂
降價到一般人合理可接受的階段
有一種東西,叫作「微型膠捲」
整個大學的所有圖書管,都能用幾個這樣的東西
收錄進去,但是,現階段只能供閱讀搜尋,和學術研究
如果,機械科技進步到,能用μm級以下的唱針,在微膠上
紀錄讀取搜尋的話,或許,硬碟播放器
有深入人群的時間,但…成本要壓到夠低,很困難
再行重新製作發行奈米級唱盤,或許,
能為類比數位,連接出一個實際可行的
音樂空間
================================
可愛的王世堅立委
@@
找那個某個王姓人士現場拉給你聽吧,話說他在廣告上面拉的技術看起來還滿不錯的耶
..
不過平常看不出來他有那個技術耶
他是戰國時代的大將,
伊達正宗的後代
會騎著一頭馬,取名叫「英九」的
來進行拉小提琴的工作,
================================
卡式錄音帶 比CD好??? =_= 我怎麼覺得怪怪的
一點都不怪,我覺得,只是喜歡速食的人,不方便
如果有玩過數萬元的Tape座機的人,就知道我說什麼了
基本上,磁性針頭讀寫的玩具,調音得當的話
Tape低電平系統,也有非常好的美聲出現
像…我手上有一台古董 Panasonic Tape座機
型號大概是SX-? 好像是二十年前的玩具
Marantz早期的,和Philips的,都有非常好的作品
只要一台好的前級,提供tape輸入,就能發揮還不錯的調整功能
後級直入,是因為這些設備能消失的,都消失的差不多了,只剩CD活下來…LP最近有人「
炒作」,也有東西出現,不過還有有人炒作,不然就不知道要死到哪裏去了
CD聲音的特性是,較亮,較刺
不過,Tape在唱片行,是比LP還難找的東西,至少十年前就很少出現過了…1990's後,幾
乎沒有出過tape的新唱片
===================================
馬友友,這個天才兒童想到一件事
他為了創造「自然」就是美的價值
在世界各地,蓋了好多馬友友公園
然後他會指定,那一天,我會在這個公園演出
讓大家圍過來,體會,自然就是美的世界
他…創造了世界獨一無二的 弓法
===================================
一開始錄音已是數位器材的天下了...
僅剩備份母帶過帶用的dat茍延殘喘~~~
不過我好奇的是
母帶製作的技術進步至此
DSD AUDIO錄製仍是不如
盤式錄音機嗎.....
技術是不會不如,但是對音樂的認知會差很多
DSD系統的,不能讓喜歡玩遊戲的人
想到一個好點子,就用牙線或迷你形雕刻刀
在盤子上劃心情日記,這個…嗯…嗯
花幾分鐘在母帶盤上寫夢想,到了數位世界
會變成,把一個幾分鐘就作出來的夢
用鍵盤滑鼠來搞定不懂的思考的Computer
有的小小師級的,耗了好幾天,都耗不出成果,累了
怎麼辦?拋了,找更快速便宜的玩具玩
基本上"錄音"這件事情就是一種妥協
的確是,因為現在人太忙了
所以沒時間完成妥協這個比較大的工作
如果說,隨手一個保特瓶 和 茶壺 陶器
都能拿來當唱盤的話,何必要用黑膠錄音?
這是Richard Wagner(1813-1883)
借由Karajan的手,告訴我的訊息
吃飽飯,隨手拿個東西隨拍隨唱,這就是極致啊
※ 編輯: yugif 來自: 118.168.196.147 (05/19 12:02)
10F:推 nemesis0:內容很多 但是看不懂這位高人想要表達什麼東西@@ 05/19 12:12
11F:→ nemesis0:寫得斷斷續續的其實很難讀懂= =a 05/19 12:12
12F:→ yugif:就選自已了解喜歡的文段閱讀好了,畢竟音響每個人表達方式 05/19 12:14
13F:→ yugif:不同,沒有一種表達藝術,是能讓「每一個人」都能接受的 05/19 12:15
14F:→ jikanson:抓個小錯 foorbar是不是想打 foobar 2000這軟體? 05/19 12:17
15F:→ yugif:哎呀呀…謝謝讀者耐心閱讀幫忙校稿 05/19 12:22
16F:→ jikanson:現在才看到1X頁...先去開會~"~ 05/19 12:26
18F:→ dewenhsu:黑膠耐聽, 細節多, 不過被炒作得太高, 嚇跑一堆入門者 05/19 12:48
19F:→ dewenhsu:珍惜手邊現有的資源, 享受音樂給你的樂趣, 這樣就夠了 05/19 12:50
就音樂聽出一些心得,也上網來分享一下,也是滿有趣的
這片非常的耐聽,我轉CD的復刻版,聽了不下四五十次,很適合真空管的音樂
20F:推 znazji:尤紀夫 身體要顧好 要好好照顧自己^_^ 一起加油唷^_^ 05/19 13:15
21F:推 pipi5867:藝術家也不一定會跟科學家相牴觸啦:Q 像是達文西 05/19 13:23
22F:→ pipi5867:他的畫vs相片 後者反而是達文西的夢想 05/19 13:24
23F:→ pipi5867:數位系統也是可以調校..不過要求的技術水準高很多 囧b 05/19 13:25
達文西是特例,人類很少有像他一樣,兼具科學家和藝術家這種的真強者
24F:→ jameschen1:黑膠的豆子聲讓我很不爽...所以後來就放棄了..... 05/19 14:11
其實是可以調校的,搭配選擇能也能讓炒豆聲變炒好吃的豆子聲
25F:→ Bluetank:end 05/19 14:50
26F:→ takase:yugif你的觀點是菅野沖彥那種"唱片演奏家"的觀點? 05/19 15:53
27F:→ takase:如果是的話,最好別太在意類比或數位的分別 05/19 15:55
28F:→ takase:除非只打算聽自己出生之前的老唱片...我覺得這樣真的很可惜 05/19 16:08
是說還沒有餘力這麼的入魔,畢竟有空間時間金錢都是很現實的東西
不過他的觀點很有讓人重新反思音樂,重新內化尋求自已音樂世界的建構,
我覺得滿有幫助的
29F:→ yugif:沒有啦,只是覺得一個好好的音響版變成 電子學家庭作業 版 05/19 18:09
30F:→ yugif:或PC訊源格式暫了大多數比重,有點可惜,拋磚引玉的回歸一下 05/19 18:10
31F:→ yugif:音樂和音響適切的相關性,如此而已^^ 05/19 18:10
32F:→ yugif:感謝dewenhsu版友提供此套銘片,(我手邊只有轉CD的復刻版) 05/19 18:30
33F:→ ayumi0511:看不懂再說啥XDDDDD 05/19 19:20
34F:推 jin879:很難懂的一篇文章,感覺文字斷斷續續的@@,好像拼圖 05/19 19:28
35F:→ yugif:沒關系,推文裏有人表示已有看懂和討論的空間,就代表有意義 05/19 19:42
其他覺得很難懂的,也許是觀點不同,或不認同,討論音樂並不需強制性的接受或反抗^^
※ 編輯: yugif 來自: 118.168.198.238 (05/19 20:09)
※ 編輯: yugif 來自: 118.168.198.238 (05/19 20:21)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8.198.238
36F:推 jikanson:感謝分享好心得.. 05/19 21:01
※ 編輯: yugif 來自: 118.168.198.238 (05/19 21:05)
37F:推 nickzen:感謝分享~烏咪很棒:p 05/19 21:32
38F:推 ultima1014:這等級離我好遠好遠喔...收下來慢慢細心嚼味吧~~ 05/19 22:10
39F:推 frank90043:感謝:) 05/19 22:14
40F:推 id0818:推推推 05/19 22:18
41F:推 Faiz555:這真的是入門嗎XD 05/20 15:11
42F:→ Namicat:挑個錯字XD Pau Casals i Defilló(known as Pablo Casals 05/20 16:09
已修正,感謝
※ 編輯: yugif 來自: 61.216.3.46 (05/20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