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filiaslayers (司馬雲)
看板Headphone
標題Re: 對於APE、flac vs MP3的一點看法
時間Thu Sep 27 00:12:02 2007
: 其中我對於遮蔽效應 有點個人的想法...
: 遮蔽效應能夠在某頻率聲音很強的時候 去忽略掉這時「應該聽不見」的聲音
: 可以節省資料流量,但是
: 這個遮蔽效應是針對人耳的頻率響應圖去作判定....
: 而當我們用各種不同廠牌、特色的耳機
: 他們各有各不同的頻率響應曲線.....
: 就好像會戴著各家不同的眼鏡去看世界......
: 這時聲音 會不會、該不該被忽略 就應該是由耳朵而不是程式來判別了...
: 所以個人在壓的時候都是關掉那些選項 僅壓VBR J-stereo 高流量
: 外出聽 呵呵 無損就放電腦裡
: 個人的一點小看法...
遮蔽效應是聲音訊號壓縮很重要的一環
因為由這個效應可以砍掉不少資料,來達到壓縮的效果
而這個原理跟人耳的頻率響應並沒有太大的關系
就像我之前講的,是一個頻率特別明顯的時候,周圍的頻率會不容易被聽清楚
甚至聽不見。
舉例來說,像是在比較吵的地方,你會不容易聽清楚別人的聲音
但你可以聽到對方傳來嗚嗚嗚的聲音
就是因為高頻的地方被蓋掉了
這個理論是有一個模型的,因為每個頻率的聲音對人耳的效果都不同
對遮蔽的程度也不一樣,算是蠻複雜的一個模型,屬於非線性的處理。
所以說跟所聽的器材比較沒關
因為這是從人耳所聽到的模型出發得到的理論,然後寫成程式的
另外補充一下
聲音只有三種東西,大小,相位跟頻率
但是音響常常有用更多的名詞
像是音場,解析力等等
其實說穿了,也只是高頻的東西在作怪而已
最明顯的,像是我們國中學的,我們能分辦一個聲音是什麼
是誰唱的歌,是男生是女生等等
是由一個聲音的音高,音色,音量
音高對應的是頻率,音量對應的是大小
那音色呢?很明顯的,音色一定不等於相位麻
音色最主要的,就是駐波頻率
像是每個人的口腔都不盡相同,發音的方式,歌唱的方式都不一樣
所產生的駐波都不一樣。
音高是基頻,而駐波是這個基頻的倍數(我忘記公式了@@有空再來翻翻高中課本好了..)
當然還有其它的非基頻的頻率和其頻率的駐波
這些東西合起來,就變成了音色了。
而音場也是一樣,只是音場是聲音在環境產生駐波,然後再加上一些相位的延遲
(其實音色也有相位的延遲造成的影響,只是對於環境來講
樂器的共鳴箱和人的口腔都很小,相位的影響都不大)
我們在聽音樂的時候,就是由現場的殘響等來知道音場好不好
我的建議是,除了砍除高頻試試,也可以試著把低頻砍掉
這樣或許能更了解音場這東西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4.33.105
※ 編輯: filiaslayers 來自: 61.224.33.105 (09/27 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