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PttBSL (春‧戲雪)
看板Gulong
標題Re: [書訊] 陳舜儀編整:古龍散文全集《笑紅塵》大陸簡體版
時間Fri Jun 29 11:35:56 2012
http://book.360buy.com/11003303.html
前言
盛宴之餘
——新編《古龍散文全集》的一點感言
陳舜儀
一
古龍離世二十五年了。
在漫長的離別以後,古龍的文章總算又要精銳盡出,舉刀向讀者致敬。
這一刻,對於提調兵力的我是深感榮幸的。
在過去的一年半,我彷佛尋找大草原上的枯骨,為它們一一吹氣,重新編組為聲
勢浩大的軍隊。某種意義上來說,我自己也像是被某種力量推動,由枯骨化為霹靂,
擊碎一切攔阻的因素,讓大軍開拔到飛羽群集的彼岸。
但願這一切的聲響,能夠直達黃泉之下的古龍,以及列國的古龍讀者。
也但願以這場遠征為界碑,“古龍學”能加速被主流意見認同,逐步取得和“金
庸學”等量齊觀的地位。
這樣的過程,我希望不必再花上二十五年。
這並不是古龍的第一個文集,卻是歷來篇數最齊全的一個,也是唯一逐篇註解的
文集。
按常理說,主編本文集的重責大任,應當交付龔鵬程龔鵬程:江西人,2004年起,
任北京師範大學、清華大學教授,現為北京大學教授。老師或林保淳林保淳:台灣淡
江大學中文系教授,著作有:《古典小說中的典型人物》、《解構金庸》等。老師,
他們都是研究武俠文學的翹楚人物。可如今在大營中運籌帷幄的,不過是一介網絡上
的布衣。
很多事物加上“網絡”兩個字,就會變得不太對勁。比如文學就是文學,但“網
絡文學”卻不是太正式的文學,甚至不是文學。這和當年的武俠小說一樣,小說就是
小說,但加上“武俠”二字,就會出現“算不算文學”的古怪爭議。所以某種意義上
,網絡上的研究也不是真正的研究,而是躲在計算機前說三道四。這也許是因為網絡
上眾聲喧嘩,而且很容易圈地為王,自封為專家、使徒或大師;唯有“大到不可忽視
”,或者湊巧有一點人脈、一位知音,你的吟嘯才會被清楚聽見,否則不免被當成一
個,或者是兩三個遲來的春雷。
——風雲時代的陳曉林社長,湊巧正是這樣的一位知音。
有一必有二。我期盼廣大深邃的網絡,能有更多良馬被伯樂尋見。就武俠研究而
言,那裡實在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無數的野馬在暴風、獅子和湖泊之間鑽動。
二
一切的故事都得從2007年的春天說起。
當時我在台灣師範大學唸書,閒來無事,隨手寫了一些古龍評論,隨手張貼到幾
個簡體論壇上,沒想到迴響相當熱烈。到了年底,順利挖出小說處女作《從北國到南
國》,又在網絡上引來一陣掌聲。有掌聲就有動力,此後我便以簡體論壇為基地,從
國家圖書館、二手書店和個別藏家多管齊下,把握兩方面的鑽研方向:一個是古龍的
身世及生平,一個是小說淵源及影響。這些在學界都有人做過了,但真正把客觀數據
做到“透”的,可以說一個也沒有;連古龍本人也經常自相矛盾甚或說謊,遑論難窺
全豹的親友及拼湊剪貼的外人了。
所以無論哪一方面,都還大有可為。
就這樣到了2008年,總算領到一紙證書。在“讓你飛”(程維鈞)的系列文章激
勵下,我給了自己“小說年表及版本考究”的新方向,並且在郭璉謙之年表、歐陽瑩
之年表的基礎上,結合了自己及同好的收藏,製作出更完善的古龍小說年表。可惜到
了2009年,現實生活的需要越來越霸占時間,所以古龍武俠論壇上的俠友,便在我打
好的基礎上繼續前進:他們要版本有版本,要眼光有眼光,一方面幫了我很大的忙,
另一方面卻透露出難堪的事實,那就是他們自己幾乎就可以搞定一切。我開始思考:
還有什麼方向,是我這個台灣人可以做,並且也只有我可以做的呢?
——“散文”。
在兩岸的通力調查下,小說研究必然趨向盡善盡美,但至今沒有人建立相對完整
的詩文數據庫,更沒有人整理過詩文年表。而其實,散文是一個絕佳的觀察面。身為
一代奇才,古龍不僅在小說和電影方面有傑出的成就,在詩文領域也有很好的表現。
1978年,過來人《細數武俠小說作者——古龍》如此讚譽:“古龍的雜文、隨筆寫得
比小說更有深度,更有意境。曾經有人說過:古龍如果不寫武俠小說,他的雜文一樣
可以成大名。”同年的《女性》雜誌一四五期則說:“海外有很多讀者,看過古龍的
雜文,就曾經說過,古龍的雜文第一,武俠小說第二。”
這些評語不一定正確,不過古龍的文字確實耐嚼。除了 不拘一格的生活態度和
思想意趣、自然散發的靈性之美,我們還能從中品味作者的生命脈動、學識的演進以
及台港社會的發展。有時一些尖酸刻薄的諷刺、渾然天成的幽默或者大氣磅礴的怒叱
,就足以讓讀者拍案叫絕。但最寶貴的一點,還是古龍反复闡述自己的文學見解,並
且從年代及篇數看來,他為武俠小說的發聲請命,以及對“新”與“變”的堅持無人
能及;這或許解釋了他何以超越臥龍生、司馬翎,成為台灣武壇的至尊,至終與香江
的“武林盟主”金庸分庭抗禮。
只是這些文章並不是有錢、有氣魄就能蒐集起來的,它們大多散佚在報章雜誌上
,像是被風吹開來的羽毛,你必須從各種腳印和風聲循線找出。另一方面,由於社會
文化的隔閡,彼岸的有心人不容易進行爬梳和修復,必須仰賴本地的研究者;可在台
灣又有誰會那麼“無聊”,放著現成的小說不做,轉而蒐集散佚的文章,甚至還煞有
其事地加以考究、校對呢?相對於如日中天的金庸,“古龍”已經是一個冷門領域,
而你還挑了冷門中的冷門,簡直豈有此理。
但這個世界湊巧是由“豈有此理”構成的。正因為冷門,所以成就了獨門生意;
當你找出門道,在這門生意裡擺出琳瑯滿目的貨色,你不來編古龍文集,誰來編古龍
文集?
三
2009年以前,國內至少已經存在三家正規的古龍文集,它們是香港的《不是集》
(玉郎1985)、天津的《誰來跟我乾杯》(百花文藝2002)以及台北的《誰來跟我乾
杯》(風雲時代2008)。儘管在古龍過世(1985)後不久,台北的《大追擊》雙周刊
數度打出《葫蘆與劍》的廣告,後來卻不見下文,因此《不是集》可以視為古龍的第
一個文集。
除了 收錄十餘篇的古龍墨寶外,《不是集》主要由三大部分構成:第一,《民生
報》上的專欄《不是集》大部分的文章;第二,《民生報》上的專欄《台北的小吃》
;第三,《大追擊》上的專輯《天母夜談——俠客行》十一篇,其中半數拆解自《不
唱悲歌》一文。遺憾的是,這本《不是集》的問題可真不少,除了局限於1980年以後
的短文,排序也沒能按著年份的先後。進一步檢驗,更發現其中充斥大量的錯訛:“
客人”成了“各人”,“久負盛名的西點鋪”成了“六勇戰名的晝點鋪”,“換上華
服”成了“上白碧華殿”,“蹭球”成了“贈球”,閩南語“嘸宰羊”也成了“嘸牽
羊”——牽羊雖然比宰羊溫柔,卻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了。而“六勇戰名”這
類不知所云的火星文,更暴露出香港編輯對於台灣的陌生和隔閡。
然而時空背景是這樣的:第一,在作者過世的第一時間,玉郎出版社便匆匆推出
這套紀念文集;第二,古龍自己太晚意識到“輯錄”的重要,他那疏狂的生活態度,
也不可能提供完整的篇數。這解釋了收錄的篇數何以偏低,錯訛何以多如牛毛,而排
序又何以未盡情理。所以從正面來看,《不是集》畢竟保留了相當的文字,功不可沒。
至於其他兩個文集呢?據陳曉林社長表示,百花文藝的《誰來跟我乾杯》,文章
是從他們這裡給出去的。因此百花文藝和風雲時代,說起來就是硬幣的一體兩面,只
不過孰先孰後而已。可細細想來,畢竟是有一些不同的:第一,百花文藝早六年出版
,又是被動接受稿源,其中的不完美可想而知;第二,作為受眾廣大的簡體版本,前
者見證了彼岸對於一代奇才的仰慕,是後者無法相提並論的;第三,就篇數而言,兩
家都在《不是集》的基礎上,加入了十來篇散文,而“先發後至”的風雲時代進一步
整理出“追夢篇”、“煮酒篇”和“論劍篇”三大區塊,另外還附錄了“短刀篇”(
包括短篇小說《賭局》、《狼牙》及序文《高手》),越發豐富。
唯客觀看來,“乾杯”的規模仍然有限,表面上收錄了四五十篇,裡頭卻有兩篇
長文拆成若干篇短文的古怪現象,因此實際篇數還要打個折扣。連陳社長自己也承認
,把小說“短刀篇”也收進來,純粹是為了增加厚度。再者,《不是集》的多數錯訛
,原原本本都被繼承下來了。這說明了文章的散佚、原貌的剝蝕有多麼嚴重,而展開
新編文集的旅程,又是多麼刻不容緩。
四
天時、地利、人和。
我對古龍散文的關注,很快地便在2009年得到回饋。
夏秋之際,陳曉林社長聽說有人收羅了大量的古龍文章,篇數遠遠超過《誰來跟
我乾杯》,於是透過林保淳先生而聯絡上我,希望能重編一本文集,當下我一口答應
了。因為我知道他是一位知名的學者,也是古龍生前親近的友人,如今又和第二代維
持良好的關係,協助著作權管理的工作;更重要的是,我絕對希望這些文章能成為“
主流”,因為它們並不是我的,而是古龍的,以及熱愛古龍的朋友們的。不管他們是
在哪裡,他們有權利知道,浪子古龍令人驚豔的散文成就,一點不在梁羽生和金庸之
下。
只是新文集一出,那些庫存的2008年文集就沒有用武之地了。可是為著男人與男
人之間的一種情誼,陳社長到底還是咬牙做了。這也許就是古龍的朋友,和不是古龍
朋友的微妙差距。
五
有很多商品,賣點“犀利”與否決定於獨特性和服務質量。
本文集擁有四大獨門賣點:一、收錄並編年的文章超過一百二十篇(遺憾的是,
年少時以其他筆名發表的文章難以確認,沒有包括在內);二、經過大量調閱報紙及
期刊,收羅各種刊本,進行經年累月的校稿及版本比對,從而保證了文章的原貌及正
確性;三、普遍而詳盡的批註,針對文章背景及人名、地名等詞彙加以說明,系聯起
古龍的思路及人生,並且考慮到讀者的地域差異;四、附錄了珍貴的早期翻譯、文藝
小說及編者的《古龍小傳》、《古龍大事記》、《古龍散文年表》和《新編古龍武俠
小說年表》。
實例就不一一鋪陳了,請從閱讀中自行體會。我不敢說完美無缺,但我知道你們
會享受這一場盛宴。新婚的古龍在《盛宴之餘》中喜氣洋洋地說:“三月十日,一定
是個吉日,諸事皆宜,尤其宴客。我的運氣一定也特別好,所以才會機緣巧合,參加
了那一次難得的盛宴。”同年春天,《白玉老虎》的開篇也提及新婚:“三月二十七
日,大吉。諸事皆宜。”但享受這一場文字盛宴,不需要吉日也不需要春天;你讀的
這日子便是吉日,身處寒冬也是盛放的春天。
現在只再介紹一點古龍散文的發展歷程,讓讀者有一點基本的概念。
根據龔鵬程先生《人在江湖》中的訪談,古龍在中學的時候先寫新詩,然後寫散
文,最後才跨足小說這個領域。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後期,古龍將近三十歲時,文章
已經寫得非常好了。但上世紀七十年代才是古龍散文的輝煌歲月,非但篇數激增,更
不時推出氣勢磅礴的偉論。這段璀璨的日子可以稱為“大成”時期,這是因為古龍在
香港《大成》雜誌 上發表了不少文章,而且經常和梁實秋、唐魯孫等散文名家並列
。抒情短文如《城里城外》、《朋友》,浩蕩長篇如《關於武俠》、《我不教人寫武
俠小說,我不敢》,都是至情至性的好文字。
雖然如此,最為人熟知的不是上世紀七十年代,而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也就是他
生命中的最後五年。粗估篇目有八十篇左右,將近採集總數的三分之二,其中過半是
《民生報》上的《不是集》和《台北的小吃》這兩個專欄(所以在我的編排中,也特
別把這兩個專欄給獨立出來)。這些晚期小品開出了空靈的花朵,卻也見證了創造力
的凋零。最明顯的,就是複制舊文的習氣愈演愈烈,有些整篇移植,有些一石五六七
八鳥,把一棟老房子拆成幾間新房出售,不復英雄豪傑的叱吒沙場。
這種盛衰變化,實在是生命中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任何青山都遮留不住,只
能眼睜睜地看著江水東流而去。
六
陳社長囑咐我寫下這篇序文。由於現實生活中我是個忙碌的上班族,又因為性格
中帶有一點吹毛求疵,所以足足拖了大半年,才從牙膏中擠出一點靈感,並且把它塗
抹均勻。這是我在文章的最後,必須請求陳社長和編輯們諒解的。
有諒解當然也有感謝。我要謝謝程維鈞、楊洪勇和於鵬諸位先生,他們都是我的
良師益友,有幾篇文章就是在他們的努力之下出土的;楊先生甚至還提供了玉郎本《
不是集》的複印件,讓我分析比對。
謝謝我的大學同窗周晏生。謝謝林保淳先生幾次的長談。謝謝古龍武俠論壇的戰
友。謝謝熱血古龍的朋友們。謝謝舊雨樓的諸位先進。古龍是我們的,也是你們的。
不可遺漏的,自然是我親愛的妻子。一位能忍受書房中滿載數千本武俠小說的妻
子,那一定是一位偉大的女性,值得她的丈夫大吹法螺,吹噓她河東的怒吼是多麼溫
柔而可愛。
2010年冬於台北板橋,2011年春修訂代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3.104.116
1F:推 genka:有繁體嗎? 06/29 12:58
2F:推 shoray:雪姐…我忘記我論壇的密碼了= =,怎辦XD 06/29 16:40
3F:→ PttBSL:繁體版之後會由風雲時代出版,目前尚未確定出版日期。 06/29 22:56
4F:→ PttBSL:shoray 我寄信給你 :) 06/29 22:57
5F:推 Algg:有出繁體實在太棒了 一定買 06/30 00:02
6F:推 sheng3476:序的頭尾都是標準的陳舜儀風格 06/30 02:22
7F:推 sheng3476:我一直認為他老兄娶到這樣的妻子真是上輩子燒好香 06/30 02:25
8F:→ sheng3476:XD 06/30 02:26
9F:→ jackyoy:出繁體就買。 06/30 20:25
10F:→ PttBSL:sheng3476兄,你就是舟子/周晏生嗎?XD 07/01 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