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oun (峰兒)
看板Economics
標題Re: Barro
時間Thu Jul 21 12:14:01 2005
※ 引述《cyshen (喔喔喔)》之銘言:
: 賴教授所詮釋的Barro內容中講到(p.542)
: 假定民眾的消費與勞動供給決策是兩階段的決策
: 在第一階段他們先選擇兩期的休閒
: 假定本期的休閒(l)及下期的休閒(l')有毛替代的關係
: 且兩期的休閒皆為正常財
: 可以推得
: al/aw<0(a為偏微)
: w為本期的實質所得
: 當w上升
: 本期的休閒成本相對於下期的休閒成本增加
: 因此會導致本期休閒的減少
: 但是w上升
: 也會造成實質所得的增加
: 在l為正常財的情況下
: 會導致本期休閒的增加
: 如此一個讓l減少一個讓l增加
: 怎麼能夠確定al/aw一定會小於0呢?
你念實質景氣循環模型沒有這個問題,反倒念了後面的這一章發生這樣的問題。
這部份你可以對照實質景氣循環模型,因為他這邊的休閒跨時選擇模型,只是
實質景氣循環模型的重述。你回頭再看實質景氣循環模型時,你就會發現一個
實際資料,實質工資和就業量是成正向的關係。
在這邊順帶提醒:個體經濟學和總體經濟學研究的對象不同,前者是研究
經濟體系裡的經濟個體(廠商、家計單位),後者是整個經濟體系。所以個經理論
會凸顯出個人的特質而引發不同的經濟行為,例如:上面所提的,實質工資增加,
有些人會選擇增加工作量,有些人卻是反其道而行。總經理論就不考慮個人特殊
的經濟行為,關注的是整體的平均行為,或是代表整體的經濟行為。雖然我們用
個體經濟學裡的最適化分析工具去分析總體經濟現象,但是不要忘了,裡面描述
的代表性個體,他還是代表整個經濟體系。
若是了解我上面說的話,就能了解總體理論模型描述勞動選擇行為都會排除
所得效果大於替代效果的部分。第一、勞動市場有潛在失業者,一旦工資提高,
會誘發這些失業者進入勞動市場。第二、雇主提升工資,往往希望勞動者能更努力
,增加工時,所以工資給付總是會用聰明方式,例如:加班費,這種給付方式
就不會有所得效果出現。第三、工資提高時有人會減少工作,有人會增加工作,
假如,多數人增加工作,而少數人減少工作,平均而言,還是增加工作。綜合
這些因素,總體經濟的資料大部分會出現實質工資提高會使勞動就業量提高,
而總體經濟模型會排除後彎的勞動供給曲線。
: 在廠商的跨時投資部份說到(p.552)
: 本期的投資會造成下一期的資本數量增加
: 這將會增加下一期的產出和收入
: 看完這段話我有兩個問題
: 本期的投資為什麼不會增加本期的產出
: 本期買的機器設備一定要下一期才能用嗎?
你忽略了生產函數的設定,生產函數是資本存量的函數,非投資的函數。
也就是說,資本存量的增加,才會使產出增加。經濟學家這樣想是有他的邏輯。
因為資本形成和投資支出增加有一段時間的差距,例如:你今年投資兩千萬蓋廠
房,你能確定能馬上蓋好從事生產嗎?假如今年沒蓋好,當然無法投入生產,
因為資本還沒形成,所以經濟學家是以資本的形成作依據。
: 如果下一期增加產出
: 為什麼能保證一定會增加收入
: 我覺得這應該要視彈性而定才對?
你唸這個模型,廠商有選擇定價嗎?假如沒有,廠商一定是價格的接受者,
它必然在某個物價水準決定決策,產出增加一定收入增加。
話又說回來了,假如產出增加無法增加收入,你是老闆,會不會決定增加產量?
峰兒^^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68.146.133
1F:推 cyshen:不知道該說什麼~實在太感謝了T_T 218.161.12.93 07/21
2F:推 Majestic:峰大的確很強 218.160.8.201 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