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EasyGulu ()
標題[轉錄][觀點] 嬉皮之花的凋謝與重生 ◎張鐵志
時間Sun Oct 21 17:53:31 2007
作者: Rousseau (風簷展書讀) 看板: AAAAAAAA
標題: [觀點] 嬉皮之花的凋謝與重生 ◎張鐵志
時間: Sun Oct 21 00:18:09 2007
如果你要去舊金山的話,
一定要在頭上戴著鮮花
如果你要去舊金山的話
你將會遇到許多和善的人
對那些要去舊金山的人
夏天將會充滿了愛…..
〈San Francisco〉
1.
四十年前的夏天,許許多多的青年男女前往舊金山,他們留著長髮,穿著色
彩斑斕的服裝,終日彈吉他、唱歌、做愛、服用迷幻藥,尋求自我與集體的
解放,在彼此的懷抱中尋找人與人之間的愛與關懷。
他們不是頹廢地自我放逐,而是要尋找一個美麗新世界。他們要對讓人異化
的資本主義工作倫理、限制人自主性的保守社會規範,對這個人與人互相憎
恨與殘殺的世界,進行一場烏托邦式的反叛。
人們稱他們為嬉皮(hippie),或花之子(children of flower)。
當同樣的歷史時刻,在東方的中國正經歷一場血腥的文化大革命時,在舊金
山的這個夏天所發生的文化革命,卻是美麗而鮮豔的----或者,太過鮮豔而
讓人迷失了。
但無論如何,那個1967年的夏天,被人們記憶作「愛之夏」(Summer of Love)。
2.
一開始是在舊金山的北灘(North Beach)。
五零年代時,敲打的一代(Beat Generation)詩人在這裡創辦「城市之光」書店
,詩人艾倫金斯堡在這裡寫下震動美國的詩歌「嚎叫」(Howl)。這裡是凱魯亞克
(Jack Kerouac)經典旅行小說「在路上」(On the Road)屢屢拜訪的地方,是美國
戰後反文化旅程的重要起點之一。
在北灘的咖啡店中,詩人、民謠歌手與藝術家們啜飲著espresso,品嚐自由的味道
。在這個無聊與窒悶的戰後美國,他們在這裡構築一個可挑戰世俗價值,追求藝術
自由的避難所。
「在路上」成為廣大年輕人的聖經,更多人想要來舊金山尋找自由。例如1963年,
一個白人年輕女歌手Janis Joplin從德州來到舊金山,為了想加入當敲打族(beatniks)
。她開始每晚在咖啡店中唱歌,用她彷彿早已一世滄桑的喉嚨,或慵懶或激昂,但總
能把人魂魄吸進去地唱著。後來,她成為嬉皮文化、迷幻搖滾最重要的象徵。
越來越多逍遙青年們湧入北灘追尋敲打族的夢,房租不斷上漲,警察不斷騷擾,人們
開始轉移到較便宜的海特區(Haight-Ashbury) 。這裡因為附近有舊金山州立大學,
比較有反叛氣息,且是沒落的工人社區,所以房租低廉。一名記者在1965年把這群新
波希迷亞族稱為嬉皮(hippies)-----這個字的起源來自知名作家梅勒(Norman Mailer)
在著名小說「白色黑人」(White Negro)用hipster來稱呼他的主角,其個性是不受道德
束縛而追尋自我的。
而那個時候,人們剛發現一個進入神秘世界的鑰匙:迷幻藥(LSD)。六零年代初,剛寫
完小說「飛越杜鵑窩」而一夕成名的作家Ken Kesey,在舊金山開始推廣LSD所帶來的迷
幻經驗,甚至用一台塗滿炫麗色彩的巴士巡迴全美,告訴大家這個通關密語。這是把敲
打的一代的反叛火炬傳接給下一個嬉皮世代的旅程。
1965年,舊金山的嬉皮場景開始添上配樂。彼時,民謠開始褪色,狄倫開始插上電,
披頭士從泡泡糖歌曲轉向成為更成熟複雜的搖滾。舊金山的嬉皮們開始結合藍調、民
謠、鄉村以及「迷幻」感受,創造了所謂舊金山之聲:迷幻搖滾。
這是迷幻搖滾的元年:Jefferson Airplane成軍、Grateful Dead開始表演。次年一月
,他們擴大音樂表演和藥物的結合,舉辦了「旅程音樂祭」(The Trips Festival):
GratefulDead和Big Brother and the Holding Company(主唱就是Janis Joplin)在
詭異瑰麗的燈光----這成為迷幻搖滾的招牌特色之一----下演出,和六千迷歌迷共同
創造了一個新的迷幻時代。(之後,安迪沃荷和Velvet Underground在紐約也用了同
樣風格的燈光秀來表演。)
不過,正如一名滾石雜誌記者說:「舊金山的秘密不是舞蹈、燈光秀、海報或是樸素
的舞台動作,而是一種所有人去創造一個社群的想法」。是的,一如六零年代初紐約
格林威治村的民歌場景中,是歌手和歌迷一起生活在村子中,迷幻樂隊們也堅守嬉皮
的社群精神:他們住在海特區作大家的鄰居,嬉皮們也認為他們就是「我們的樂隊」。
舊金山成為真正的迷幻異域。
1966年十月,嬉皮在金門公園中了一個「愛的遊行」(Love Pageant)抗議LSD成為
非法藥物。他們認為LSD是讓人們可以更認識自我,並且可以讓人去冥想、創造和表
達藝術。LSD成為他們追求心靈解放的工具,甚至產生新的音樂、新的舞廳燈光、新
的美術風格新的文學風格,和新的生活態度
67年一月,嬉皮在同一地點再度舉辦更大規模的集會,稱為「人的聚會」(Human Be-In)
,來呼應抗議運動的「靜坐」(Sit-in) 。這個集會是要結合「柏克萊的政治運動份子和
海特區的愛之世代,以及全國各地屬於新國度的子民來歡慶一個屬於解放的、愛與和平
的、關懷的和人類大同的時代」。他們邀請了迷幻搖滾樂隊演出,找了LSD的宗師、哈佛
大學教授利瑞(Timothy Leary)和艾倫金斯堡來演講。這場萬人聚會讓舊金山的新文化
成為全國焦點。
六月,史上空前盛大的蒙特利流行音樂節(Monterey Pop Festival)在舊金山南方附
近舉辦,嬉皮文化和搖滾開始不可分割地交織在一起。七月,披頭四專輯
「Sgt. Pepper LonelyHeart Club’s Band」登上冠軍。時代雜誌以「嬉皮:一種
次文化的哲學」做為封面故事。
成千上萬的年輕人頭上插著花朵,從美國各地而來,想要擠入海特區成為這個愛之小
城,尋找新的文化與生命體驗。在那個愛的夏天。
3.
六零年代之前的美國是一個繁榮的年代,但豐盛的物質背後卻是精神生活的貧困。這
也是個最保守的年代,女人被傳統桎梏束縛,社會被冷戰下的恐共主義綁架。但年輕
人開始不滿‘峖W作家Joan Didion的話來說,「在1945到1967年之間,我們似乎忘了
告訴孩子們我們所進行的遊戲規則……這些孩子的成長環境似乎沒有一個由叔叔、阿
姨、一生的鄰居所組成的網絡------而這個網絡正是傳統上告誡和強迫社會價值的機
制」。
的確,嬉皮們主張每個人都應該被允許作自己,去表現自我。當時的時代雜誌摘要了
嬉皮哲學:
作你自己想要做的事,不論何時,何地。
改變每個你遇到的人的心靈。打開他們的心----如果不是靠藥物,那就依靠美、愛、
誠實與愉悅。
但這種哲學似乎意味著嬉皮們更關心腦袋裡發生的東西甚於世界上發生的事。一般常
區分六零年代反文化的兩條路線,一支是政治反抗,另一支則是嬉皮文化。前者是對
政治和社會體制的改造,後者則追求心靈和生活方式的解放。西岸是嬉皮文化的基地
,聽的是迷幻搖滾;在東岸則是聽著民謠的知識憤青。甚至,即使在西岸的舊金山,
也有兩個不同的場景,在柏克萊大學是激進的新左派(他們在1964年在校園掀起言論
自由運動),在海特街則是嬉皮遊樂園。作家Tom Wolfe就說,到了1966年,一切政
治的、新左派的因子,都突然在舊金山的嬉皮圈中終止了。
但這種區分並不完全正確。嬉皮哲學並不是與世界無關。嬉皮們批評中產階級價值、
反對核子武器、反越戰,要把美國從戰爭的殘暴、舊道德觀和物質主義中解放出來。
他們相信,愛會取代恐懼,而小社群可以取代父權的家庭制度和大眾社會的集體異化
。他們拒絕成為資本主義下「單向度的人」(法蘭克福派哲學家馬庫色的概念)。
尤其嬉皮追求愛與和平的態度,是回應冷戰結構下戰爭的隆隆鼓聲。所以那個時代最
有名的口號是做愛不作戰,最有名的照片則是一名女嬉皮把花朵插在軍隊的步槍口。
甚至在海特區也有一個無政府主義激進團體「掘地者」(Digger),他們舉辦街頭劇
場,並且在海特街每天下午發免費食物,並不斷提醒嬉皮們:你要忍受多久有人把你
的奇幻之旅轉變成金錢?只是,掘地者的警告終究被遺忘,而這也凸顯了嬉皮反叛的
限制。
4.
嬉皮頭上的花朵很快開始凋零。因為「花的力量」(flower power)開始成為企業家眼
中最好的品牌形象。
事實上,蒙特利音樂節(Monterey Pop Festival)雖然在後來被視為是嬉皮愛之夏的
象徵,但這一開始就是一個牟利的主意。來自洛杉磯的樂團Mamas and the Papas的
JohnPhilips,想要結合舊金山與加州的音樂場景,並利用花之世代的標籤來舉辦一場
吸金的音樂節。但洛杉磯對舊金山的嬉皮來說,原本就是物質與商業主義的最大鏡像。
掘地者就說,這個音樂節會是一個富人的音樂節,因為洛杉磯的商人不瞭解舊金山的樂
隊不是和社區分穠滿A而是就住在大家的街上。舊金山的著名音樂人Joe McDonald也說,
洛杉磯的唱片公司是要出賣我們的夢想,要把我們榨乾、吸乾。直到後來Paul Simon、
David Crosby等人的出面下,舊金山樂隊才信任原來的主辦者。
蒙特利音樂節是後來搖滾產業成形的一個重大啟程點,也讓全世界都看到一個迷幻世代
的開始,但,這卻是舊金山做為迷幻城市的結束。
搖滾明星從Janis Joplin 到Jimi Hendrix在這裡誕生,唱片合約和鈔票在空中漫舞
----Quicksilver被Capital Records簽下,Big Brother and the Holding Company投入
狄倫的經紀人Albert Grossman的懷抱、Jefferson Airplane跑到洛杉磯錄音過著奢華的
生活,並且越來越像搖滾巨星,而不再是海特區嬉皮居民自以為是的社區樂隊。越來越
多人舉辦演唱會的人不是為了創造新文化,而是為了金錢。
當搖滾成為商業,海特區的嬉皮生活也成為媒體窺視的對象和商業機器的誘人果實。
巴士公司推出了嬉皮之旅,人們把海特區當作一種奇觀,來這裡購買屬於嬉皮文化的
各種商品,因此也有更多人進駐做起生意----直到現在。另一方面,有越來越多奇怪
的宗教狂熱份子或毒販進來攪和;暴力、強暴等犯罪事件越來越頻繁。
當生活轉變為奇觀、團結變成失序、文化成為商機、迷幻之旅成為黑暗深淵時,一個
自發地追求愛與理想的社群開始逐漸崩解。
於是,正當嬉皮文化在愛之夏達到豐盛的高潮時,卻也宣告了結束的開始。
在秋日的十月,掘地者舉辦了一場「嬉皮之死」遊行;他們抬著棺材,吶喊著:「由
於你飢渴地同意,媒體創造出了嬉皮」;「不要被照片和文字所收買。這個城市是我
們的,去爭取你所擁有的……」
是的,媒體創造了嬉皮的誕生,也用力敲打著他們的喪鐘:夏天過去後,媒體開始大
量報導這裡的吸毒、街頭流浪漢,以及部分人的犯罪行為。
67年底之後,人們紛紛離開海特區。樂手們飛上枝頭,而嬉皮文化的幾個活躍推手有
人去了紐約,有人去了農田繼續實踐另類生活。更多的參與者則走向美國各角落,宣
稱要傳播嬉皮精神的火種。
兩年後,所有火種聚集到東岸的烏史塔克(Woodstock)。在這裡,一場三天三夜的演
唱會成為六零年代愛與和平精神最盛大的火焰。但一如67年在舊金山愛之夏的高潮後
接續著死亡,烏史塔克嬉皮精神的猛烈燃燒之後,是揮之不去的濃烈黑煙,讓嬉皮的
繽紛面貌變成深沈的黑暗髒亂。
因為就在這個夏天,吸引許多嬉皮跟隨、並住過海特區的邪派曼森家族,犯下數起嚴
重兇殺案。十二月,在加州阿特蒙的一場滾石樂隊演唱會上,一人在騷動中被保全刺
死。嬉皮文化本來最反對的暴力成為他們自身最諷刺的墓誌銘。
接著,1970年九月,吉他之神Jimi Hendrix猝死;十月,嬉皮之后Janis Joplin因為
過度服用海洛因而死亡。迷彩終於被迫脫下,換上黑色喪服。
派對結束了。一場美麗的盛宴轉變為令人不堪的杯盤狼藉。
5.
嬉皮是二十世紀資本主義體制中最偉大的一場文化革命。當然,這場革命注定是失
敗的。因為他們雖然看到了體制的部分病徵:異化、對自然的剝削,對人類創造性
的束縛,但卻貧困於政治經濟學的剖析------他們認識到資本主義的問題卻沒有提
出階級的權力分析,他們反對戰爭卻沒有批判軍火複合體。
更重要的是,他們只是想天真地逃逸出體制,建立一個華麗但不實的空中城堡,而
不是想要改變綑綁他們的社會結構和政經權力。所以他們創造出的文化與音樂注定
被商業體制吞噬,而花之子們注定會對持續性的逃逸感到疲憊與困頓。尤其就在
1968年,民運動領袖金恩博士,以及甘乃迪總統之弟勞伯甘乃迪,先後遭到暗殺,
而美軍在越南馬賴屠殺五百個平民,震驚世界。這些斑斑血跡讓他們不斷懷疑自己
還能背對世界多久!
新保守主義的時代精神。資本主義邏輯到達頂峰,貪婪、自利、追求成功成為時代
信念,金錢成為主導美國的價值。六零年代的嬉皮在八零年代變成了「雅痞」他們
在經濟上是保守的物質主義者,但在社會價值上他們卻不甘被雷根收編,而繼承了
六零年代的自由開放。在九零年代,他們選出了柯林頓當選總統。
這是1967年愛之夏遲到的革命果實。當年的起義雖然失敗,卻讓原本五零年代保守
的布爾喬亞中產階級染上波希迷亞的迷彩想像,開始追求另類的價值。並且,即使
雅痞或是Bobo族只能在體制內玩著顛覆遊戲,卻還是有其他的波希迷亞族在體制的
邊緣作戰著。
迷幻藥宗師利瑞早在1966年就預言到這一切:他說,不用擔心這個LSD世代的命運
。他們有些人會回到主流體制中,但會為體制注入新思想;有些人會繼續挑戰體制
成為藝術家和作家……
是的,大家都是嬉皮之子:因為他們當年高舉的旗幟始終在歷史上不斷激起回音:
那是對於愛與和平的追求,對於個人主義的反感以及對社區凝聚的渴望,對於逃離
資本主義鐵籠的嚮往,對於人與自然和諧的重視等等-----而藥物或許不是必要,
迷彩服裝或許不再必要。
四十年前那場陽光下的愛之夏的啟示是,我們不應該停止作夢的能力,不應停止去
追求另一種更人性的美好生活……..
--
◢▌◣ ◢◢◢◢◢◢◢◢◢◢◢◢ ◢◢ ◤◣
◢◢◤◤◣ ◢◤◤◤◤◤◢◤◤◢◤◤◤◢◤ ◣
◢◤◤◣ ◣ ∥ 大陸社 ∥ ≡
∥ ╬
┴
∥ ≡
PTT: NTUcontinent ∥ ∥ ≡
關懷必先瞭解 學術優於政治 大陸社blog http://blog.yam.com/ntu_continent
--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140.112.5.85
※ crusader:轉錄至看板 Espoir 10/21 00:19
※ eddywolf:轉錄至看板 eddywolf 10/21 00:20
※ Lorraine:轉錄至某隱形看板 10/21 00:22
※ vsnjpid:轉錄至某隱形看板 10/21 00:23
※ mykaede:轉錄至某隱形看板 10/21 00:23
※ gagachi:轉錄至某隱形看板 10/21 00:24
※ ter:轉錄至某隱形看板 10/21 00:33
※ slugshino:轉錄至某隱形看板 10/21 00:36
※ EdwardLin:轉錄至某隱形看板 10/21 00:38
※ PlugInBaby:轉錄至看板 bittersweet 10/21 00:39
※ lemider:轉錄至看板 Lesabb 10/21 00:43
※ fanju:轉錄至某隱形看板 10/21 00:43
※ ad:轉錄至看板 Dadaism 10/21 00:46
※ bhjh:轉錄至某隱形看板 10/21 00:46
※ claption:轉錄至某隱形看板 10/21 00:46
※ prozacmania:轉錄至看板 decadent-NYC 10/21 00:53
※ hunterhaze:轉錄至某隱形看板 10/21 00:53
※ odyy:轉錄至看板 Argonauts 10/21 00:57
※ mimipanda:轉錄至某隱形看板 10/21 01:01
※ BobWerther:轉錄至看板 BobCracker 10/21 01:03
※ akikurtoo:轉錄至看板 purplebamboo 10/21 01:18
※ cha66:轉錄至看板 Charrods66 10/21 01:39
※ suomi:轉錄至看板 suomi 10/21 01:41
※ yiyingliao:轉錄至看板 beverage 10/21 01:41
※ mnpica:轉錄至某隱形看板 10/21 01:53
※ psybuster:轉錄至看板 psybuster 10/21 02:02
※ cyberfly:轉錄至看板 cyberfly 10/21 02:05
※ hito:轉錄至某隱形看板 10/21 02:10
※ fallengunman:轉錄至看板 LinguaFranca 10/21 02:10
※ evisu0915:轉錄至某隱形看板 10/21 02:26
※ OldBig:轉錄至看板 dreamscape 10/21 02:37
※ angeljesse:轉錄至某隱形看板 10/21 02:38
※ TheHell:轉錄至看板 thehell 10/21 02:39
※ pinghan:轉錄至某隱形看板 10/21 02:48
※ marimo:轉錄至某隱形看板 10/21 03:17
※ onarev:轉錄至看板 stalk 10/21 03:36
※ alan4:轉錄至看板 alan4 10/21 03:58
※ poplance:轉錄至看板 poplance 10/21 04:06
※ Zatarra:轉錄至看板 Zatarra 10/21 04:12
※ bright308:轉錄至某隱形看板 10/21 06:40
※ weima:轉錄至某隱形看板 10/21 08:45
※ alien311:轉錄至某隱形看板 10/21 09:21
※ jwib1009:轉錄至某隱形看板 10/21 09:56
※ mnjen:轉錄至看板 limbabe 10/21 10:08
※ blackritz:轉錄至某隱形看板 10/21 10:28
※ byaosus:轉錄至某隱形看板 10/21 10:54
※ jeff31303:轉錄至某隱形看板 10/21 11:39
※ vagile:轉錄至看板 atma 10/21 11:55
※ dweller:轉錄至某隱形看板 10/21 12:53
※ wionldf:轉錄至看板 visionwind 10/21 13:01
※ mottoer:轉錄至看板 Wunschtraum 10/21 13:07
※ azen18:轉錄至某隱形看板 10/21 13:47
※ evilhenry:轉錄至某隱形看板 10/21 14:05
※ oldrice:轉錄至某隱形看板 10/21 14:45
※ ryuriyu:轉錄至看板 POPSTAR 10/21 14:48
※ cocolia:轉錄至某隱形看板 10/21 15:46
※ youtien:轉錄至看板 Youtien 10/21 17:35
※ Burckhardt:轉錄至看板 Saturday 10/21 17:4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220.15
※ 編輯: EasyGulu 來自: 218.166.220.15 (10/21 1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