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ips (hips)
看板DummyHistory
標題Re: [討論] 歷史理解的分類?
時間Sat Mar 16 09:08:24 2024
搭這篇文章的順風車
我想challenge 板上各位大大
為什麼自稱理中客,不帶意識形態的人,毫無例外的都是偏向某種立場呢?
注意這邊不是維持現狀喔,需要重啟的服貿可不是現狀。
姑且假設不帶意識形態的意思是只看客觀,一番兩瞪眼的事實,比如數據,來做決定。(雖
然我個人覺得沒有意識形態就是腦弱或腦死,不過這樣堅持就討論不下去了)
以下是我講好幾次的例子
台灣在日治時代,
人均gdp是中國兩倍
人均壽命高中國五到十年
所以給日本統治沒給國民黨統治真是三生有幸
(降低的死亡率抵掉抗日的人命綽綽有餘)
但戰後呢
人均GDP跟人均壽命
也是慘輸美國跟日本
所以沒有給美國託管反而被中國流亡政府管,真的太可惜了。
這根據定義,完全沒有意識形態對吧
我只看數字啊
而且拿來比較的是最可能發生的counterfactual
(當然,是否如此則是DH的專長)
結果看到這種言論最森七七的
就是之前罵別人帶意識形態的人耶。
(並非指特定版友,這裡只是泛泛而論)
我真的想不通他們怎麼佔有
理中客不帶意識形態這個話語權的。
是因為立法院一開始打架的是民進黨嗎?
※ 引述《fw190a (las)》之銘言
: 第一類的是對敘事照單全收,沒有系統化理解能力,
: 只會對零碎個別句子、片段的故事尋求檢定是否符合心意。
: 喜歡就覺得是真的。
: ,,,
: 第二類的可以系統化理解,串聯事件之間的因果。
: 敘事中的價值互相包涵,
: 並有意識的連結到更深層的價值體系。
: 也因此第二類的變種是,套了解構的概念,
: 開始把敘事"完全"當作發明建構出來的,
: 但因為缺乏對現實的資料,容易高估人的意識操縱影響力,
: 編織出任意的理論,但刻意採擷片段編出來的理論,往往粗糙跳躍,
: 沒辦法細緻的吻合,也缺乏預測能力。
: 儘管掌握這樣能力,
: 就可能說服理論的門外漢,
: 並容易編造出讓第一層理解者喜歡的理論。
: 但這些理論,在現代網路傳播中,擴散雖然變簡單,
: 但也更容易被分解與對抗。
: 如果又承認其編造的本質,則宣傳效果就更弱。
: ,,,
: 第三類是把歷史當作一種探究,融合解構與建構能力,
: 既要可以無視既有觀點,也要能夠捕捉其中蘊含的脈絡,來得到新詮釋。
: 這個階段在乎的是可能性與為何如此本身,用一種類似科學的精神對待歷史,
: 這代表著首先必須承認資料有限、以及有不同證據效力,
: 所以實際上歷史上存在大段空白與不可知,然後是,理論本身是可以待證偽的假設。
: 在這個基礎上對歷史的理解,是想要填補知識之網的漏洞,儘管永遠補不完。
: 這個階段如果不把價值與歷史內容脫鉤,可能會比較痛苦,
: 而且容易產生學術不中立,儘管選題本身就不是中立的。
: (這三種思考其實也能發生在同一人身上,
: 對於不同項目,人投注的精力與情感限制是不同的)
: 。。。
: 雖然這分類有點粗糙,但當作一個思考框架來提問。
: 所以,第二類變種對第三類的挑戰,究竟合理與否?
: (或者反過來問,因為我這篇屬於比較偏第三類質疑第二類)
: 或者真的是競爭關係嗎?
: 以及,第一類的代表,大眾,是否能逐步演變脫離該狀態,
: 而若脫離以後,又可能偏向第二或第三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3.243.152.215 (美國)
※ 文章網址: https://webptt.com/m.aspx?n=bbs/DummyHistory/M.1710551306.A.6BA.html